当前位置:弘善佛教 > 佛学入门 > 佛学常识 >

一念三千是什么意思?

[佛学常识] 发表时间:2018-06-28 作者:未知 [投稿] 放大字体 正常 缩小 关闭

一念三千什么意思?一念三千的意思、简介

一念三千什么意思?一念三千简介

  「一念三千」是指三千性相都具足于一念之中。「一念」是心足具一念,即称一念。「三千」是三千性相,与三千世界的三千不同。我们的心一天来回十法界不计其数,所以三千诸法都在我们的一念心中。

  一念三千是天台宗的观法,也是其重要理论之一。三千即表示世间、出世间的一切善恶、性相诸法。根据天台思想,无论凡圣,介尔一心均具足“十法界”,“十界互具”得百界,百界各具“十如是”得千如,此千如复各具“三世间”,则成“三千世界”,于是众生一念妄心起,便具足三千诸法了。因此,若要了解“一念三千”之理,就必须先明白“十法界”、“十界互具”、“十如是”、“三世间”的意义。以下一一介绍。

十法界

  佛教将凡圣的境界由下而上分为:地狱、饿鬼、畜生、人、阿修罗、天、声闻、缘觉、菩萨和佛十类;因为各有因果,界畔分明,因此称为“十界”,又称“十法界”。

  一、地狱

  在三恶道中,地狱的苦痛最为猛烈,大多数位于南瞻部洲的地下深处,有如人间的牢狱,被刑具所拘束而不得自在,因此称为地狱,又名苦具、苦器等。造上品十恶业,尤其是犯五逆重罪的众生,便堕入地狱受报。

  二、饿鬼

  因为常向他人求取饮食以活命,并且多畏惧,故名饿鬼。造下品十恶业,或悭贪、嫉妒、谄媚、欺诳,乃至饥渴而死的,即堕饿鬼道。

  三、畜生

  秉性愚痴,不能自立,多被人畜养,故名畜生。生存范围遍及六道,种类繁多,依住处可分为水行、空行、陆行。若不明因果而造恶,但事后稍有悔意者,堕入此道。

  四、人

  忍也,因为能忍世界的种种苦乐,因此名忍。人道是五趣升沉的枢纽,六道中,人身最为难得。持守五戒,以及实践中品的十善业,是得人身的原因。

  五、阿修罗

  果报殊胜仅次于天,但却没有天人德行,因此又名“无天”。生前虽行下品十善,但因嗔恚、我慢、猜疑心过重,因此不能升天;又因为嫉妒天道的福德,因此常兴兵与帝释天作战。阿修罗分布于鬼、畜、人、天四趣,有胎、卵、湿、化四种受生方式。

  六、天

  六道中福报最为殊胜,依照积善的多寡或烦恼断除的深浅,可分为欲界六天、色界十八天、无色界四天,总共二十八天。天界有四事胜于其他众生,即身胜、寿胜、定胜与乐胜。虽然如此,天人寿尽时,会有“五衰相现”而下堕受苦,继续轮回。因此,天界虽然殊胜,终非究竟安乐的地方。

  七、声闻

  因听“闻”佛陀的“声”教而开悟;所证悟的果位有初果、二果、三果,乃至小乘的究竟果位四果阿罗汉。修证声闻果的法门很多,初步为:常修定境,注心一处,安住于正知正见等。

  八、缘觉

  值佛出世时,听闻十二因缘教法而开悟,称为“缘觉”;生于无佛出世时,观察外界现象的生灭变异而无师自悟,称为“独觉”。名称虽然不同,然皆因观“缘”起法而“觉”悟,且喜独居

  九、菩萨

  发起“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之菩提心的大道心众生,就是菩萨。菩萨的性格特征在于慈悲,菩萨的思想特色在于般若智慧,菩萨的精神是坚忍与精进,菩萨的实践法门首重六度波罗蜜,而菩萨的共同愿行,便是无休止的“四弘誓愿”。

  十、佛

  觉者,觉悟真理的人,不仅自己解脱生死,而且能指出众生烦恼痛苦的病因,进而帮助众生解脱生死烦恼,是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的圣者。

  凡夫一天之中,来去十法界不知凡几?譬如:一念恼害仇恨之心生起,即为地狱;一念嗔恨斗争之心生起,即是饿鬼;一念愚痴无明之心生起,即为畜生;一念嫉妒骄慢之心生起,即是修罗;一念持戒修善之心生起,便为人道;一念欢喜快乐之心生起,即处天堂;一念利他无我之心生起,即为菩萨;一念平等包容之心生起,即成佛道。因此,天堂地狱在哪里?就在方寸之间。十法界,为天台宗“一念三千”的理论根据所在。

十如是

  《法华经·方便品》说:“佛所成就第一希有难解之法,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所谓诸法如是相、如是性、如是体、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缘、如是果、如是报、如是本末究竟等。”

  以上这段经文说明,欲探究诸法实相,应把握诸法的相、性、体、力、作、因、缘、果、报、本末究竟十种如是,称为“十如是”。“如”就是不异、如实的意思,“是”就是无非、这样的意思:一切诸法的本来相状均具足这十义。

  一、如是相

  即相状,指外在可见的形相,如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相,畜生有畜生的相,乃至显现在外的善恶行为等皆是。

  二、如是性

  即理性,指内在不可见的本性。诸法的本性各不相同,例如木有火性、金有坚硬性、水有潮湿性、风有流通性等。

  三、如是体

  即本体,指众生之质体,如宇宙万有皆以心为本体,有了本体才有森罗万象。

  四、如是力

  即力用,指诸法所具有的功能,如砂石、水泥可为砌墙的材料。

  五、如是作

  即造作,指身、口、意三业的作为。

  六、如是因

  即业因,指三业有了造作,就会有招致果报的业因。

  七、如是缘

  即助缘,指因果之间的助因,如以花为例,种子是因,土壤、水分、肥料、空气、人工等,都是助缘,有了这些助缘才能开花结果。

  八、如是果

  即结果,指从过去所习染之因,得其相应之果。

  九、如是报

  即果报,指由善恶业因所招感的未来苦乐果报。

  十、如是本末究竟等

  即以上述各项“如是”中之“相”为本,“报”为末,本末皆由因缘和合所产生,故本末皆空,此空即为诸法平等之极致。

  “十如是”旨在说明,相恶则报亦恶,相善则报亦善,其所归趣是一贯的,因此通于十界。也就是说,这十义不但对福智圆满的佛陀可以说明,对于充满苦厄的地狱众生也可以说明。所以十界各具十如,成为十界百如;又以十界彼此互具故,而成为百界,百界各具十如,于是衍生出天台宗另一个重要的学说“百界千如”的思想理论根据。

十界互具

  互具,是说十界不孤然独立,是界界互具,一一皆具十界的意义。因为十界互具,因此昨日的地狱,能成为今日的人间,今日的畜生,也能成为明日的如来,向上向下,转换无穷。因此,迷悟升沉的条理,了然齐备;解脱进取的意义,灼然显明。

  故顺观十界,是向上解脱的过程;逆观十界,则为向下堕落的过程。地狱界中具有其余的九界,乃至佛界中也具有其余的九界。例如:起了贪嗔痴的心,就是三恶趣的心;起了十善心,便是天道;起了悲智的心,则是菩萨心。如是,念念继起的心,自有六凡四圣之相,由这心相加以推穷,十界互具之理,于焉成立。

三世间

  世间就是宇宙的意思,上下十方的空间是“宇”,古往今来的时间是“宙”。在佛教里,宇宙和人生统名之为世间,包括有情世间、器世间、五阴世间。

  1.有情世间:指一切有情众生。

  2.器世间:指有情居住的山河大地、国土等。

  3.五阴世间:指由色、受、想、行、识等五阴所形成的世间。

  “佛说一切法,为治一切心;若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修行重在修心,因此,观察此心念念圆具三千诸法,可以作为修道之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