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皈依?为什么要皈依?
皈依,又称归依。皈依就是要让我们反邪归正,反迷归悟,归投依赖三宝,即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这三宝就是归依的境。三宝虽然有多种,但把它总结归纳一下,也不外乎理体三宝和事相上的三宝。借助事相上的住持三宝,是让我们能够依于佛的教来证得理体三宝。归依的条件就是要相信因果,因此归依总是要有一个因。
为什么要皈依?要求人天,不堕落地狱、饿鬼、畜生,所以要畏惧三恶道的苦,要真相信三宝能作救怙。求人天,重点在生畏惧心和信心。要归依,要求出离六道,除了畏惧三恶道的苦,还要厌离生死,相信三宝能救度出离六道轮回。那归依要求佛道,除了要畏惧三恶道的苦,还要厌离生死六道轮回,还要生起来大悲心,这是决定要成佛。
因此,求受三归必须得从发誓愿——誓断一切恶,誓修一切善,誓度一切众生开始。而且要思惟,知道凡是有生就会有死。像《无常经》说的一样:“生者皆归死,容颜尽变衰,强力病所侵,无能免斯者。”死是不可抗拒的,只要有生就决定有死。而且我们又要能够清楚明白,从生下来实际就要走向死亡,死亡又没有定期的。到死的时候,我们知道谁也救不了我们,只有佛法可以救度我们。
归依三宝有多种利益,在经典里也有讲,一个人虽然供养了很多的财物,都不如他一念清净心跪在这里归依。那为什么呢?因为供养财物获得的是福报,而一念清净心求受归依是希望开智慧。没有智慧就不懂得求于佛道,因此是殊胜的。
原文标题:只有佛法可以救度我们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如瑞法师法语
- 上一篇:女性美貌又富贵的因果
- 下一篇:信根坚固有秘诀
- 最全的烧香图解,烧香有何含义与讲究?
- 皈依之后需要注意什么吗 皈依佛门后的注意事项
- 开天眼后究竟能看到什么?
- 心经简介,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内容介绍
- 地藏经简介,地藏经主要讲什么?
- 楞严咒简介,什么人不能念楞严咒?
- 持咒打坐的方法 持咒打坐的姿势图
- 华严经简介,大方广佛华严经讲什么?
- 学佛前要了解的基本内容
- 为什么要烧香拜佛?烧香的含义是什么?
- 初入佛门该怎样修行?
- 心经入门
- 诵经有诀窍吗?诵经的十二条诀窍
- 持咒是什么意思?如何持咒?
- 佛教唱赞时法器打法
- 佛教基础知识
- 什么是佛教?佛教的精髓是什么?佛的定义呢?
- 皈依是什么意思?皈依三宝又是什么意思?
- 佛咒入门
- 女众出家前须知,一生只有一次出家机会
- 有一种迷信,是对佛的迷信
- 最简单的三皈依仪式-如何授三皈五戒居士仪轨
- 为什么要学佛?为什么要修行?
- 佛教名词
- 往生咒简介,念往生咒要注意什么?
- 什么是缘起论?佛教缘起论的含义是什么?
- 什么是咒语?佛教最神奇的九个咒语是哪九个?
- 打坐可以通经络吗?一法打通人体经络
- 史上最神奇的一句话
- 准提咒简介,准提咒功德及妙用
- 楞严经简介,楞严经大致在讲什么?
- 药师咒简介,药师咒治病方法与原理
- 六字大明咒简介,如何修六字大明咒?
- 佛珠需要开光吗?什么是真正的开光?
- 求佛有没有用?为什么说佛菩萨可以保佑人?
- 佛教和印度教究竟有何本质区别?
- 佛学常见词汇有哪些?佛学入门常见词汇简述
- 静心咒简介,佛教静心咒全文
- 什么是十二因缘?如何了悟十二因缘?
- 涅槃是什么意思?涅槃的四种分类分别指什么?
- 为什么会堕为迦婆离?投生镬身饿鬼的原因(附视频)
- 如何才能体悟“烦恼即菩提”里的“菩提”?
- 如何突破生活的固执僵化思维?五个原则
- 智慧是道德的基础
- 释迦牟尼佛之前还有别的佛吗?
- 游本昌的济公人生
- 一篇文章让你了解西藏“活佛”
- 什么是解脱?如何才能解脱呢?
- 敢于冒险把握机会的,往往是成功者
- 生活的状态:稳中有变,好中有伤,喜中有忧
- 在修行中,“好好说话”与“好好听话”是有区别的
- 佛教中沙弥是什么意思?沙弥十戒内容
- 一代佛学大师星云法师揭秘死亡的真相
- 白塔为什么是藏地符号?
- 佛教苦行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苦行?
- 什么是正念、正知?正念和正知的区别是什么?
- 达赖与班禅的称号是怎么来的?
- 朝五台山感悟:护法神力量特别大
- 拥有宽容,将一生收获笑容
- 日中一食指的是什么?为何佛制订日中一食?
- 别动不动就发脾气,你知道对孩子影响有多大吗?
- 十度三行是什么意思?分别指的是什么?
- 抄经有何好处与功德利益?应注意哪些事项?
- 发心指的是什么?“十种发心”分别是哪十种?
- 在心田种上慈悲的种子
- 假如有一天,我去世了!
- 简单即为不简单
- 一辈子不长,对自己对身边的人好点!
- 问问自己的心:“我幸福吗?”
- 世人不知有因果,因果何曾饶过谁
- 遇事不能如愿,便去随缘!
- 高尚的人生从发菩提心开始(双语开示)
- 生命科学需要发展,人类思维必须超越(双语开示)
- 出家人的必备物品你知道多少?
- 学会忘记,更要学会舍得
- 不愿碌碌无为,那便从自律开始
- 如何以闻思修贯彻一切法门?(内附视频)
- 用独特的生命风格,拓宽生命的厚度
- 不管他人如何看待,业果会回答一切
- 禅定的境界有几种?
- [汉传人物问答]怎么样才能示现宁静?
- [佛学常识]什么是皈依?为什么要皈依?
- [汉传人物问答]我们做事是为了什么?如何摆脱痛苦?
- [佛学常识]十缠是什么?佛教十缠简述
- [汉传人物问答]学佛者对轮回一说怀有疑惑,该如何继续学习?
- [汉传人物问答]助念只念佛可不可以?助念一般需要多长时间?
- [佛理禅机]有口无心,光说不练假把式
- [佛理禅机]修行人要有自知之明,骄傲我慢是学法的大障碍
- [佛学常识]邪淫有哪些“隐形”果报?
- [汉传人物问答]怎样才能管住自己?更有自制力?
- [汉传人物问答]怎么跟人表述真理?
- [佛学常识]舍无量心怎么修?舍无量心的修法
- [汉传人物问答]什么才是平平淡淡?
- [哲理故事]同一件事,用不同的眼睛看,结果却大相径庭
- [佛与人生]五脏六腑的“光”是从哪来的?
- [佛理禅机]佛弟子要珍惜亲近善知识的机会
- [佛与人生]“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穷人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