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人佛教 > 禅宗 > 禅宗思想 >

触境修行 放松心态

触境修行

  眼耳鼻舌身意是修行的媒介,色声香味触法是修行的助缘。

  瞬息万变的社会,让人难以把握的变化就是“境”。佛陀用六根、六尘、六识来分析内外诸“境”。佛经中把境形成的主体叫六根,“根”是我们身体感官的总称,即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境形成的客体叫六尘,即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六根相应六尘。一切众生都依自身的感官六根与外界事物六尘相结合,而产生六识。三者互为因果。六根是镜子,六尘是影像,六识是分辨影像的人。《佛学次第统编》中讲:“凡夫只认现境,不了自心。依于六根,接于六尘,而生六识。”

  我们每天从早到晚念念迁流,不是被六根牵动,就是被六尘拉扯。佛陀在瞿师罗园给众比丘佛法时说:“一般人因六根接触六尘而生起种种痛苦,为了发泄痛苦而生气谩骂,但却没有找到解决痛苦的办法。”月有阴晴圆缺,花有花开花落,人有悲欢离合,旦夕祸福。当花开的时候,我们希望花开百日好;当月圆时,我们期望此月共长久。这就是“只认现境,不了自心”。看似了解一切,其实只是执著在有相的现境中,总是希望世界万物按照自己的标准存在,却不知下变万化的世界都是无常相。我们的心情随着一个并不究竟的相在变化,时而欣喜若狂,时而愁眉不展,自己从来做不了心的主人。就像六祖慧能大师所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修行就是从当下起步,触境起观,触境起修。眼耳鼻舌身意是修行的媒介,色声香味触法是修行的助缘。佛家说:“凡夫转境不转心,圣人转心不转境。”我们也许不能一下做到六根清净,但可以从触境觉照中时时训练自己的心。

  触境觉照,就是心中明明白白地随境显现,但心并不被境所转动。若在没有觉知的情况下,随境进入,心有所动,就是被境所转。“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即使你没有关照到自己,已经随境进入,心念已动,但能马上觉知,也比不知不觉要好。随念起修,净念不断,当下觉知,当下觉悟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境。比如堵车,我们会焦躁不安,然后摇窗探头,左顾右盼,心烦意乱,牢骚满腹,谩骂社会,批评警察,指责司机……其实这些举动于事无补,只会增添烦恼轮回就在惯性中,长此以往,烦恼嗔恨的习惯就养成了。修行的人,在这个时刻就能有所觉悟,再提起对自心的观照时,发现那是一个境,用一个境来扰动自己的情绪,是一件多么无益的事情!不断改变习惯,让习惯慢慢地停下来,就是心在转境。

  我们的心与六根.六尘接触时,心就应该觉知,像一面镜子,万象森罗,影现其中。镜子中可以宛然影现,森罗万象,但又不留任何痕迹。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念念觉知,念念清净,就是真如。在日常生活中,若能让每一个当下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保持觉知,不被境转,即是如来;若被境转,还是凡夫。

  佛家也用修炼关闭六根(眼、耳.鼻,舌,身、意)的方法出离烦恼。常言道:“关上一扇门,就能打开一扇窗。”当人们不执著自己的眼睛是唯一可以看到世界的媒质时,一定会有一双智慧之眼为你打开。正如《金刚经》中所云:“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肉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肉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天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天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慧眼不?如是,世尊,如宋有慧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法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法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佛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佛眼,”能修得六根清净,就能次第睁开智慧之眼,修得佛眼。

  在触境修行中,我们心态会从拘谨中放松,心性会从局促中放开;生活会从局限中超越,生命会从狭隘中解脱。正如六祖所说:“心量广大,犹如虚空,无有边畔,亦无方圆大小,亦非青黄赤白,亦无上下长短,亦无嗔无喜,无是无非,无善无恶,无有头尾。诸佛刹土,尽同虚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