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人佛教 > 佛学入门 > 佛与人生 >

对治烦恼的技巧

 \

  “幸福感”是当今热门词汇,因为人们的压力越来越大,越发觉得不幸福,故希望用很多方式,或物质上的,或精神上的刺激,令自己能获得幸福。无论哪种方式,如果不从烦恼的根本上治理,就不能达到真正的幸福。何谓烦恼?《大智度论》卷七说:“‘烦恼’者,能令心烦,能作恼故,名为‘烦恼’。”即烦恼有恼乱身心,使心不安宁的作用。故对治烦恼,是恢复内心平静,获得幸福的必要条件。

  然而面对烦恼,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处理方式:有些人会放任烦恼,有些人会搁置烦恼,有些人会直面烦恼……哪种才是能在烦恼面前自在,有效对治烦恼的方法呢?

  放任烦恼是一般人会采用的方法,这样的结果只会将烦恼养成一个疯狂且强有力的敌人,随时会出来掐住我们理性的脖子,乃至最后被烦恼绑架,失去自由。有人会认为放任烦恼不是一种随心所欲的自由感吗?怎么会失去自由。自由,顾名思义即是能自己做主,不受限制,不受约束。当我们放纵烦恼时,表面上好像是顺着自己的心,但是其实早已受到理智的谴责,乃至他人的抗议。只是烦恼时候,我们并没有意识到这点,或故意逃避。因此,每当烦恼过后,做出伤害自己或他人的事,我们会后悔。故对于放纵的方式,是一种自甘堕落,对自己不负责任的做法。

  稍有理性的人会选择搁置的方式,所谓“搁置”,即是不处理,或用其他事情转换注意力,让时间将烦恼淡化,然后尝试将它遗忘。这种方式对于处理烦恼稍有帮助,毕竟冲动是魔鬼,当烦恼强大的时候,往往会做出一些非理性之事,故这时的搁置,能阻止非法的势力。然而,这种只是暂时的方法,不能究竟对治烦恼,若不作积极的应对,烦恼的种子没有根除,随时都会出没,伤害自他。有人会说,每次烦恼来时,都使用搁置的方式就不会出现问题。殊不知,这是“鸵鸟心态”,搁置的方式不会使我们每次都能侥幸脱离危险。正如鲁迅先生说:沉默啊,沉默,不在沉默中灭亡,就在沉默中爆发。若一味使用搁置的方式,只会让我们的心智变得脆弱,不堪重荷,也如定时炸弹,随时有爆炸的危险。

  积极的人会直面烦恼,一般引起烦恼略说有三个因素:一者外界的环境,二者不如理思惟,三者烦恼的种子。因此直面的方式也可以分三个层次:

第一层,处理外界的环境。

  因为有些外境容易引起我们的烦恼,引生我们的恶心,则积极改变、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比如一个团体中,有很多不如法的现象,通过沟通、谏劝的方式谋求改变。又如自己有某方面的烦恼比较重,在面对同类的境界时,烦恼容易生起。当自己观慧未生起以前,尽量避开这样的境界。然而改变环境所要花的力气非常大,一方面,人的烦恼习气非是一时半会能改正;一方面,共业的力量非常强大,由众生共业而形成的环境是需要每个人的业力转变方能转变。因此,如果一味寄托改变外境对治烦恼,其效果不显着,那么就需要第二层的如理思惟来对治。

第二层,如理思惟。

  即改变自己的心态,降服烦恼。因为,烦恼的产生很多时候是因为我们无法认清事情的真实本质。比如他人无理责骂我们,条件反射一定会发火。但如果我们认识到嗔烦恼带给我们危害时,如嗔火能烧功德林,嗔亦能伤害我们的身体等,那么,我们会暂时忍下来,待这股怒火暂息时,再去化解这个烦恼。比如,我们换位思考,生气是由于众生的烦恼引起的,他为烦恼控制,所做一切非他所愿,故能生起悲愍、同情之心。又或思维因果分明,事情的发生绝非偶然,今天他的烦恼非是单方面的原因,或许在相处中,我们无意伤害他人而不自知。因此,通过沟通、忏悔的方式化解自他烦恼。又或思维人命无常生命在呼吸间,生死事大,何有闲暇在无益的事情上浪费自己的时间。故能做到“有人骂老拙,老拙只说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有人唾老拙,随他自干了,我也省力气,他也无烦恼。”如此,由通过如理思惟产生的观慧,能对治同类烦恼的再次生起。但是若深究烦恼的根源,无非是我们内在的烦恼种子,如果不处理种子,一旦有外缘,烦恼种子就会现行,故要根除种子。

第三层,根除烦恼种子。

  广而言之,烦恼无量;略而概之,有贪、嗔、痴三种。但种子非常微细,不是粗心凡夫所能觉察。当我们觉察的时候,烦恼的种子已经现行,对治的力道就比较微弱。故需要在潜伏的状况下认识、对治它,如何对治?这就需要止观的力量。初修禅定者,先对治较重烦恼,如贪心重者,以不净观对治;散乱心重,以数息观对治;嗔心重者,以慈悲观对治;我慢重者,以界分别观;愚痴心重者,以缘起观。若等分众生,则随哪一修法能摄心,即用何法为修行起点。等这些粗重的烦恼得到对治后,心自然趋于宁静。心静,则敏锐力强、洞察力强,容易看到法的真实一面。那么,外境种种的变化,不会轻易动荡我们的内心。心不为外境所动,则能自在。然而深究烦恼的显现,无非由“我”在作怪,所谓“有我则种种烦恼生”,故要真正根治烦恼,应修无我观,对于“我”的肯定,一般从四法上作为支撑,即“身、受、心、法”,故观无我需从了解四法之虚假而成就。观察身无非五蕴假合,不净充满;观察受是无常不定,随内外境转;心也是刹那刹那生灭,变化无常;法亦是无有常恒不变之体。故知四法为因缘和合,依四法而存在的“我”也是假合。若行人能精勤修习,则能渐趋无我的境界,做到“八风吹不到,端坐紫金莲。”

  综上分析,烦恼与幸福感是此消彼长的关系,烦恼少一分,幸福感则增一分。故人们若希望幸福,则应调伏内心的烦恼。希望苦苦追寻幸福的人能得到一点启发,早日获得幸福!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