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亲出家实不易

  前几天打坐的时候又一次堕入亲情妄想,搞得自己疲惫不堪。这个业障自从去年夏天开始出现,到现在快一年了,一直就没有停止过。对于自己来说,出现这样的情况已经很熟悉了,但是每次处理起来还是手忙脚乱。无奈只好一次再一次地经受身心的摧残,算是一种现世报。

  出家真的很不容易,不管是在生命的哪一个时期,出家都要面对各种亲情的离别折磨;面对当世不能报养育之恩的困境。“截生死之爱河,越烦恼苦海。报千生之父母,答万劫之慈亲”讲起来虽然容易而且好听,但是做起来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自己遇到这样的情景,没有别的选择,唯有拼命用功以报三有四恩。即使坏却这一残躯,也难报所损的亲情。所以,在业障现前的时候就更加猛烈地用功,直到昏倒下去。因为自己已经没有机会选择还不还家的机会,这是半路出家的苦处。对于像师父那样婴儿时候就出家了,也一样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

  想想佛陀当时出家的困难,以及他劝夫人让儿子出家的智慧。真的是让自己明白佛陀有多伟大,他的大恩大德无论怎么报也是难以报答的。祖师们出家也是个个灰头土面,只是很少把这些记录下来而已。自己正是明白了出家之艰难,所以更要把握好当下来之不易的机会,于不可行中强行。

  母子之情,亲子之爱,人皆如此,出家人自然不能例外。但是如此骨肉情深,却不能亲承膝下,只能在笔墨文字上表露出来,真的是让人不忍就目。所以,出家参禅这条路真的不是将相所能为,只有大誓大愿的大丈夫才能行得来。自己目前遇到这样的困难,自己也知道,一定要靠发大心愿才能克服。

  前几天发的《洞山辞亲书》记载了洞山良价禅师的出家不易。尤其是后来的《后寄北堂书》一般人就无法理解。自己作为一个出家,亲身历经如此的无奈,真是一回看完一回哭。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儿,不能尽眼前之责,而要别人死心这种痛苦实在不可言状。

  可能这也正是引起自己亲情妄想的业障之一。要想克服这样的大的妄想,一般的忏悔可能是做不到的,唯有发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边誓愿断,法门无边誓愿学,无上佛道誓愿成之大愿才能做到。因为这样才能真正地上报四恩,下济三涂。下面是《洞山辞亲书》原文。

  伏闻诸佛出世。皆从父母而受身。万类兴生。尽假天地而覆载。故非父母而不生。无天地而不长。尽沾养育之恩。俱受覆载之德。嗟夫一切含识万象形仪。皆属无常。未离生灭。虽则乳哺情重。养育恩深。若把世赂供资。终难报答。作血食侍养。安得久长。故孝经云。虽日用三牲之养。犹不孝也。相牵沉没。永入轮回。欲报罔极深恩。莫若出家功德。截生死之爱河。越烦恼之苦海。报千生之父母。答万劫之慈亲。三有四恩无不报矣。故经云。一子出家。九族生天。良价舍今生之身命。誓不还家。将永劫之根尘。顿明般若。伏惟父母心开喜舍。意莫攀缘。学净饭之国王。效摩耶之圣后。他时异日。佛会相逢。此日今时。且相离别。某非遽违甘旨。盖时不待人。故云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时度此身。伏冀 尊怀。莫相记忆。颂曰。

  未了心源度数春。翻嗟净世谩逡巡。几人得道空门里。独我淹留在世尘。谨具尺书辞眷爱。愿明大法报慈亲。不须洒泪频相忆。譬似当初无我身。

  岩下白云常作伴。峰前碧障以为邻。免干世上名兼利。永别人间爱与憎。祖意直教言下晓。玄微须透句中真。合门亲戚要相见。直待当来证果

  《后寄北堂书》:

  良价自离甘旨,杖锡南游,星霜已换于十秋,岐路俄经于万里。伏惟孃子(母亲)收心慕道,摄意归空,休怀离别之情,莫作倚门之望。家中家事,但且随时,转有转多,日增烦恼。阿兄勤行孝顺,须求水里之鱼;小弟竭力奉承,亦泣霜中之笋。夫人居世上,修已行孝,以合天心;僧有空门,慕道参禅,以报兹恩。今则千山万水,杳隔二途;一纸八行,聊伸寸志。

  并附颂曰:

  不求名利不求儒,愿乐空门舍俗徒。烦恼尽时愁火灭,恩情断处爱河枯。六根戒定香风引,一念无生慧力扶。为报北堂休怅望,譬如死了譬如无。

  所以,洞山祖师说:“舍今生之身命,誓不还家。将永劫之根尘,顿明般若。伏惟父母心开喜舍,意莫攀缘。学净饭之国王,效摩耶之圣后。他时异日,佛会相逢。此日今时,且相离别。某非遽违甘旨,盖时不待人。故云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时度此身。”这就是最大的誓愿,这才能脱出亲情之困。

  祖师们出家不容易有记录的还有一则,是道吾禅师和云岩禅师的事迹。他们原是一对亲兄弟,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得以相认。虽然记载得很简单,但是从这些古朴的文字里面,流出的是男儿大丈夫心血。佛佛祖祖的辞亲出家从来都不容易。他们的事迹在《祖堂集》里面是这样记载的:

  道吾和尚四十六方始出家,俗姓王,钟陵建昌县人也。云岩和尚是道吾亲弟也。云岩先出家,在百丈造侍者。道吾在屋里报探官。一日行得五百里,恰到百丈庄头,讨吃饭。当时侍者亦下庄头。庄主唤侍者对客。侍者来相看一切後,便问:“将军是什摩处人?”曰:“钟陵建昌人也。”“贵姓什摩?”对曰:“姓王。”侍者便认得家兄,便把手啼哭云:“娘在无?”对曰:“忆师兄,哭太煞,失却一只眼,下世去。”侍者得消息,当日便上百丈。侍者领兄参和尚一切後,侍者便谘白和尚:“这个是某甲兄,欲投师出家,还得也无?”百丈曰:“投某出家则不得。”侍者曰:“作摩生即是?”百丈曰:“投师伯处出家。”侍者领去师伯处,具陈前事,师伯便许,兄便投出家。

  因为自己知道是亲情引起的业障碍,所以自己面对这样的业障并不会不知所措。之所以能够做到一次又一次倒下再起来,就是有前人的榜样在。只要能够起的来,绝不惧怕下一次的倒下。因为自己深深知道,于难行中行就不能怕失败,就不能怕倒下。站起来了,就是为了下一次的倒下。这样才不会辜负自己的初心,这样才能实现辞亲出家目的。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