忏悔常识问答

\

摘录于范古居士著《古农佛学答问》

问:何为忏悔

答:于三宝前发露已罪,痛责悔改,哀求证明,决不复作也。

问:或云悔过能消灭从前罪过,信乎。

答:罪由心造,悔亦心作,心无二心,造时成过,悔时过灭,当然如是。若云业报,则消灭与否殊未可必。若悔过之心能常相续,则恶因不生,恶缘不起,而报亦无隙可乘,久久德增,则感报之缘益微而至于消灭,报终可免。

问:或谓清净一日,功德无量。其说然否。

答:但清净二字,不免淆讹。若云外无尘务烦扰,其人安闲无事,名为清净,则无量功德由何发生。其说不然。若云终日办诸善学,其心自如,名为清净,则一日之时虽少,其功德固多。若用心研究真理,忏悔往愆,净一分障,增一分光,使性具本有之功德自然发生,其功德不可思议。所以云一日清净,功德无量也。

问:今有一人前作恶而后忏悔,论作恶则夙债须偿,论忏悔则罪障应灭,来世相逢,果报如何。

答:现生作恶现世肯忏,即现身可以消灭若轻心忏悔,不能消重恶之罪,其恶报犹所不免。试看罪忏之如何耳,不得一言而尽判。

问:曾闻一善知识说,各各作业,个个受报。既是作过罪以后,再修福德去消灭罪业,恐办不到。是则忏悔往昔所造诸恶业,岂非无用。

答:不然。业有一定得报,有不一定得报。不一定得报者,可忏除。一定得报者,不可忏除。虽不可忏除,而亦得减重为轻,减苦增乐。岂得无用。

问:忏悔的真义,有谓是在佛前仅发露从前过恶,有谓是哀求佛菩萨赦罪。但是假若吾人有过,仅仅发露宣布即可无罪,似不能如此容易。不知究竟忏悔之真义应如何解释。

答:忏悔是华梵兼举之名词,原具发露悔改两义,非仅发露而已也。盖发露则免人检举,悔改则勉励自新,如此则前愆不续,后过不起,而恶业清净矣。偈云,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故求佛赦罪之说,非佛法也。所以在佛前者,求佛证明与哀矜耳。

问:小子当起念时,心知罪愆畏惧,而念卒不能灭,犹有时同起如是念。不知是妄是魔。念后忏悔,可能免愆乎。

答:念有善恶,恶不当念,善乃当念也。知而犹念,则念力强,而无法以制止之故也。忏悔亦制止之一法。他若念佛诵经礼拜,均是制恶之法。制止有效,则罪灭矣。

问:吾得弱症数年,身体衰极,家中人又不和,常发现最难忍受之事,未知是何业报,当作何忏悔,有何法可禳解之。

答:经云若遇恶口者,说眷属团诤报。此是前世恶口业报,念诵地藏经,足以忏除也。

问:友人张君已长斋,既而复肉食,近承友人劝诫,又茹素矣。渠自知前过欲行忏悔,有何忏悔经。

答:金刚经即是忏悔经,或心经亦可。又须多作放生功德

问:前曾参与毁坏庙宇,今追思罪重,应如何忏悔。

答:掉转转头来,竭力作护法法事业,即所以忏罪也。

问:往生净土忏愿仪云,劝请有二义,一请说法,二请久住世。然诸佛住世说法均有定数,劝请何益。

答:诸佛随众生机而住世,为度众生而说法,俱非一定之数。纵有定数,请之亦必有益。谓我等宿世为波旬眷属时,有劝不说法劝入涅槃之罪。今劝请,即忏此罪也。

问:安士全书忏悔门忏除业障忏悔无始以来邪淫尊长六亲之罪一段,可否能读。如可读。是否应于回向前读之。

答:依普贤行次第,忏悔居四,回向居十,既系忏悔文,当然可读,且应在回向前按普贤行次第,忏悔文应在礼拜供养后接读之。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