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客问

黄念祖居士答客问

  黄老居士:……(董子明居士),有一天他就念着念着,忽然间心一动,想到大殿上拜佛。心一动之后,就到了大殿上了,就拜了佛。拜了佛之后,他就觉得我还是在闭关,我应该回到关房,就往回走。回到自己房间,一看进不去,门是锁的。门是锁的,他就等着庙里的和尚来,他说:“师兄师兄,请你帮我开开门,我现在进不去了。”和尚说:“你进不去,你怎么出来的呢?”他说:“不知道。”这件事我听见之后,我觉得很有意义,我就要把它证实。我就问夏老师,我说:“老师,我要汇《无量寿经》,我听说湛山寺有这么一件事情,是不是有?”“有啊!那个人就是我的外甥。”这就一个证明。一个证明,我都要证明到。

  后来湛山寺方丈是倓虚,倓虚住在北京的时候,我那时在北京电台做台长,我请他做三皈依,连着三天,我亲自招待他,提了好多问题,谈得很融洽。我就请问他:“法师,你刚从湛山寺来,我听说你湛山寺有这么一件事,是不是事实?”他说:“怎么不是事实,我当时就是方丈。”这是第二件了。

  这件事就说明,你说那个墙壁是存在还是不存在?你意识中有它,我们就过不去了,因为我们有很牢固的这种想法,这东西挡住我,我就是不能过。那就不能过了。所以他那时候心里没有墙壁,只有一个佛号,起心动念到大殿去拜佛。他到大殿去拜佛,心里没有墙壁,那个墙壁就没有了。回来的时候,这个境界没有了,出来了,一看见墙壁进不去,就进不去了。这是事实,所以大光法师就引了,我是亲自听见,后来倓老自己的著作也说了这个事。所以这个事就很能说明问题。

  现在有一个小孩子九岁,她有很多奇异功能,到处表演。她的妈妈说:“你这个小孩成天就搞这些暴力,你这样不行,你得好好念书,不然你将来大了,你怎么办,没有知识,没有学问。”小孩想妈妈说得很对,她说:“妈妈,以后新闻记者找我,我不去了。可是我对钻墙我有瘾了。”这个墙她一钻就过去,她有瘾了,成了瘾了,好像不钻我很难舍。她的妈妈说:“好吧!一天准你钻三次。”到了这一天,她的妈妈把门、窗户都锁上,一会儿这个女孩出去,一会儿又进来;一会儿又出去,一会儿又进来。这么三次之后,她好好念书了。

  所以这就说明“心物不二”的道理,心和物不是两个。在我们一有能有所,所谓“真如法一”,你不如实知真如法一就有二了,不一就是二了,一二就都二了。其实都是一回事而自生障碍,这个障碍是自生的。实际并没有墙壁,你自生个墙壁,生了个墙壁就障碍自己,自己过不去,所以在这些里头,就给我们很大的启发。

  居士敬问:可是书上写的和师父讲的,跟我们现在日常生活的观念完全相违背呢?我们认为一个墙就是一个障碍,因为你是一个物体,它是一个物体,两个物体障碍,你过不去,两个物体都占着空间,怎么可以过得去?

  黄老居士:所以现在佛法说的这个空是当体就空。我们的解释这个东西早晚会坏的,说这是空,这个解释已经是很勉强了,不是原意。当体就空,我们看它存在着,现在它就是空。不是将来会坏,坏就叫空,那就还是用我们这个知见提的意见。爱因斯坦说这是我们的错觉,他是英文的,我看的是翻译的,翻译称为错觉。所以物质是人的错觉,这个跟我们的……。我们是妄想所成,“妄想”跟“错觉”的名词相当,“妄”跟“错”相当,“想”跟“觉”相当,对不对?所以他是妄想所成,他是错觉所成。没有妄想,这一切都没有了。六祖说:“本来无一物。”

  居士敬问:师父,您说“当下即是空”这怎么说?像我认为它空,空有两种讲法,一种就是最后它会消失,化为尘土,所以是空;另外一种就是它是分子、原子、电子、……细分的时候,根本就是一个空的。这样的空我还可以理解。但是您说“当下即是空”,这怎么说?

  黄老居士:对,“当下即是空”就是这样。你说的都是这些颗粒,这些颗粒都是二重性。所谓二重性,一种是波动性,一种是……。所谓颗粒是能量的集中,所以除了能量,没有别的;除了能量,你波动,无线电波是什么东西?不可得!能量就是作用,作用是有的,那就无所谓物质了,就空了,所以从科学一说就空了。再进一步从佛法里说,连这个都不要。像前面那个例子,他一心要拜佛,心里没有墙壁,这就穿过去了。

  居士敬问:换句话说,如果今天我有一个眼睛,我今天看到一个纸垫,不是像我们这种纸垫,我可以看到原子、电子的话,那我看到的就是空了?

  黄老居士:其实原子和电子之间,也跟我们这个太阳系一样,多大的空间,实际也无非是一点点,整个的东西都是这样的。所以这个物质我们要把它捏紧了话,就剩一点点了。这还是概说,既然都是波,都是能量,你捏成什么东西?你捏不到东西了。所以我觉得这很刁钻的,就是……,科学还继续再发展。我的看法,欧美人将来接受佛法,可能最新尖端科学的发展是一个阶梯。我们中国就是因为有孔子老子的学说,这个对我们东方很深很深,像《易经》。你看,《易经》说:“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跟佛教的“寂而常照,照而恒寂”的道理很近。但是孔子只是说它是什么呢?说它是卦,解的卦是这样,而不是解释本体是这样子。”

  居士敬问:卦是什么意思?《易经》的卦,卦字本身的解释是什么?为什么用个“卦”字?

  黄老居士:用个“卦”字,在文字学上我是不通。反正当时就是……,第一是伏羲,管这个卦,卦就是一个符号,这个符号有个名称,叫做卦。他就画了三横,这就是代表天;画了六道,这就代表地。一个干,一个坤。干叫什么?干就乾卦,坤就坤卦,这就是这种符号一个名称的……。当然,它也可能是有意义的,不清楚。

  居士敬问:师父,您知不知道《易经》的来源,它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黄老居士:你说的是《易经》的根本是吗?

  居士答:对!它是不是一种数、方法?《易经》的道理在佛学里面可以解释得通,它是不是像探讨的一种方法?

  黄老居士:《易经》有两个主要的内容,一个是数,不是法术的术,是数学的数,这个基本绝传了;还有一个是理。其实这个理字,实际不仅仅当道理讲,这个字是本体的意思,一个事物的本体。理字它叫本体。所以《易经》既表示这个本体,同时又包含了一个数的学问。这个数的学问也很玄妙。

  所以袁天罡、李淳风他们研究《易经》,他搞,他就可以预知几百年两千年都很准确。中日战争,日本人要来,而日本在第八年就要失败。他在一千多年前,他画了图,画了卦,那里面都很准确。我们看见这个,是在刚打仗时就看见了,后来还都证明了,不是我们后人编了来凑数的。

  居士敬问:如果以佛学理论来讲,佛学通达悟道以后,根本没有时空,所以预知根本是一个雕虫小技。《易经》是存在中国的,到底是谁用人的智慧去把它拿下来的?我们知道佛经是因为佛讲的,佛说的话,然后他们记载。《易经》是谁拿到那个智慧?

  黄老居士:《易经》是四个圣人,中国古时候的圣人,所以这部书它的厉害就是四个圣人的继续努力所完成的。第一个圣人是伏羲。现在有人对于伏羲就很怀疑,不能相信中国在那样一个社会情况,文化还那么低,会有这么高明的圣人。所以有些人玄想,说伏羲是天界来的,有的说伏羲是巴比伦来的,有这种说法。那个时候还没有衣服,根据这个卦有衣服有房子等,而且是穴居野处的时候,他的画就把乾坤……,它有好些这个意思很深。比方谦卦,它是地山,上头是个地,底下是个山,它的意思山本来比地高得多,而山居于地之下,这样叫作谦。你看,这个意思就很妙了。它就用两个符号,它一卦是开天,它画一道,然后就是仪,画两笔,就是一个阴一个阳,而且是二进制。所以我们现在电脑、电子计算这些东西,就是二进位,这是最新的了。但是二进位在那个时候,那么多年前,它就是两个符号,一个阴,一个阳。一个阴一个阳这就两仪了,重迭起来就四象,四象再重迭就八卦,八卦互相重迭就六十四卦,就包括一切万事万物都在里头了。这是伏羲第一个定的卦名,这也就是最突出了,所以称为这是中国头一个圣人,这就怀疑不是我们地球上的人,因为太神奇了。所以圣人是生而知之,生而知之之谓圣,“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也,一也”,生下来就知。

  第二个就是文王,文王让纣关在牢狱里头,演八卦,所以我们后来称周易。周易,从文王以后称为周易。商代夏禹那个时候都有易经,他们所重的是不一样,夏重的卦是艮卦,以艮卦为主,到了商是以坤卦为主,到了文王才以乾卦为主,称为周易。第三个就是周公,再解释总卦,解释每一个小卦。第四个是孔子,孔子是大成至圣。所以四个圣人的努力,才成了这一门的学问。

  而且从伏羲起,经过夏商两代,叫连山易,两个艮卦叫连山,那也很特殊,现在也有人研究连山易的。台湾很有人研究,出了书,写了一些《易经》这些东西,现在世界等于说是……。但是在中国来说,中国一切学术都以《周易》为根本,所以不管是医药,或者是针灸,或者是看相算命,孔子的一切学问,政治、经济、军事,一切……,孙吴兵法,一切一切,道教的修持,它是最原始了。

  你看,太极图就很有意思,一个阴,一个阳,这是二,二合为一体,合为一体是一,但是有二,二成为一。而且韩国国旗上面的样式,它还少了两点,就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它这一个图,很多道理在里面了。所以我们中国老祖宗的智慧是很高的,就是因为这样,所以才能接受佛教道理。这个跟佛教道理相比,我们还是逊色很多。

  老子是在孔子之上,孔子已经体会到无思无为寂然感通的智力,寂而通、通还是寂这些个道理,所以称为我们的圣人,确实有得天独厚吧!但是也跟他努力不可分。你看,孔子一步一步的进展,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后来就从心所欲不逾矩了,这就任运了;任运之后,他也还不逾矩。他没有造作,没有克制,自然!所以“法尔自然中节之谓合”。他不是要我们勉强去中节,中国都是自然而合乎节度,这个境界是挺高的。

  就是因为有这样的一些基础,我们大乘佛教在中国就盛。像泰国等等他们只能接受小乘,而我们接受大乘佛教,就是我们这个基础好。还有,河图洛书更深了。河图洛书是自己出现的,而很多很多数的东西都是从河图洛书出来的,八卦,九宫,一个方图,一个圆图。

  居士敬问:像埃及的金字塔,这个智慧也有人说可能是外太空人?

  黄老居士:也是很特殊的埃及金字塔,里头也很玄妙。今天这次连运到北京接我,他去游天坛,天坛就有一个回音壁。回音壁,一个人在这边,一个人在那边,你这边说话,那边人听到,就靠墙壁的回音。这个建筑很有意思,这是挺古的建筑。很多日本人都在拍巴掌,就是一个祭天的那个坛,中间那个人站着拍巴掌,四面八方都是回声。人太多,很吵杂,这个试验成不成功不知道,他看到很多日本人在那拍。这个试验他们成功了,连运跟我一个外甥两个人去的,一个人在墙这边,一个人在墙那边,谁也看不见谁,远得很!但是声音过来的时候,彼此清楚得很,就跟对面说话一样。完全靠回声,靠声波,沿着墙壁传递。

  居士敬问:在北京?

  黄老居士:在天坛,你们将来来旅游的话,这都是必到的地方。他们不知道,导游不跟他们说,一下子就过去了,他一看没有什么,一点意思也没有。有人有问题是吗?

  居士敬问:我对密宗不太了解,密宗灌顶它有什么缘由?譬如像皈依,就是皈依三宝了,并没有什么灌顶。密宗有什么特别的道理吗?

  黄老居士:印度的风俗,太子要登位的时候,或者肯定太子要继位的时候,举行灌顶,用四海的水从头上灌下去。举行这个仪式之后,就表示这个人一定要作皇帝,所以灌顶这个名词就从这儿来。在佛教给你进行灌顶,就是肯定你将来必定成法王位。我们不去作皇帝了,也就是说你将来必定成佛。它是一个仪式,这个仪式它的意义就跟世间的灌顶――泰国王子还是在灌顶,所以跟世间这个道理意思差不多。

  但是在灌顶里分好几种,总的意思是这样,但分得有深有浅,有的是一般的灌顶,有的是授位的灌顶。一般的灌顶,就是你经过这个灌顶,你才能够修习某一种法。所以过去有很多密典常常书面上印着“未经灌顶,不许翻阅”,就是你对这个法……,譬如金刚亥母灌顶,你要没有灌过金刚亥母顶的时候,你不许看这个内容。就是你灌顶之后,他才有资格看;没灌顶看了之后,看的人和这个经的主人两个都有过失。常常还有一些本子写着“如果翻阅,必受灾殃”,现在很不通的事,就是书上写了这一篇,书上写了这一篇就麻烦了,你印的过程中已经……。所以我们有很多不能拿到外面印,都是自己搞。还有许多经根本师父就是说不许写出来,用脑子记。为什么?就是重这个法。你要得到这些法,必须由于师父传授。确实有许多法,有些东西,只用文字,只用图,表示不清楚;就是有一个仪轨,有一个本子,拿到了之后,自己要去修,也很难正确。因此,在密法里最尊重的是什么?就是师承口授。口耳相传,很亲切,很直接。

  授位灌顶就是授你金刚阿阇黎位,就是你可以替代你的师父来弘传密法。密法不像显教,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当师父的,师父的责任很重!要作师父的人,一定要受过金刚阿阇黎灌顶。现在也是很乱了,不很严格了,过去是很严格的。现在更不好的根本没得到灌顶,就收徒弟、收供养、乱传,这个就是完全违背了密法的戒律

  密法是很殊胜,即身成佛是它比别的宗都独特的一种优越性,但是违犯了戒律,地狱也比其它所有的地狱都严重。所以有的人只说它这一面,只说它怎么怎么好,而不说它那一面。这个不可以的,天下没有捡便宜的事情。比方刀子快,切水果快,切手指头一样快,是不是?就是这样。所以这个法为什么不能轻传,也就是我们不能把一个装好弹的枪给小孩子玩,他就是哭着跟妈妈要,妈妈也不能给。

  居士敬问:密宗的本意还是好的,怕人家拿去做不好的?

  黄老居士:是!就是这个意思。所以师父就有很大的责任,看你是不是能够适合于这个法。主要的就是……,譬如小孩子闹“我要手枪玩”,你能给他吗?他拿了手枪就乱扳,一下子就……,他不懂。还有,对于武器,关公那个刀一百来斤,在关公手里那一刀就完了。别人拿起来,不要说他骑马上阵,光是刀就把他压的拿不起来了。你没有这个力量来拿这个武器!所以这是好多好多问题。

  真正密宗的规矩,师徒之间要互相观察,师父看徒弟三年,徒弟看师父三年。而且学密之前,你要把佛教理论的研究,显教的研究,有脱产学习十二年的这么一个过程,所以这个是很严格的。不是像我们居士这么研究,上着班,回家看一点,这么十二年,不是那个,那个是脱产。我遇见一个清华毕业之后,去当了揦囧摩的人,解放以后他又还俗了。我一次碰见他,他还考格西……。他在庙里成天就是读经,黄教要辩论,就跟我们现在进训练班一样,排得很忙的。要这么十二年之后,才能够给你灌顶。

  灌顶就是传一个法,你对于这个法有资格学习了,你可以修了,这些经典都可以看了。等到给你灌金刚阿阇黎顶了,你不但是可以看了,而且你可以传法了,你作师父,就是有资格作师父了。

  大体分作两类,细分还有很多类。一般法的灌顶,叫结缘灌顶,还有就是正式的灌顶,四种灌顶,无上密的灌顶,瓶罐、慧灌、密灌、大手印灌顶。在修法里面,灌到大手印灌,那就是第四灌,最高的灌顶。

  再有,后来有人把皈依作为一种灌顶。其实,皈依应该只能说是皈依,也可以称为皈依灌顶吧!实际上,皈依和灌顶还是应该有所区别的。皈依,你只是皈依到佛教里面来了。对现在这个社会上我们把它方便一点,你就是皈依,你还没有得到灌顶,他就心里面好像很不安。这佛法也是很切合实际,称为皈依灌顶。

  皈依就是我发了决心,我依止佛教了,所以称为居士。真正的居士,你就应当受过皈依,而且受了戒,这两个都有才能称为居士。居士也是一个很尊的尊称,有德而且很有地位,这样的人才称为居士。现在也普遍,和尚也是尊称,揦囧摩也是尊称,都随便用了。

  三皈,显教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五戒,你受一条也可以,两条也可以,三条也可以,五条就是具足戒了。受一条也可以,我只是不杀,或者我只是不盗,都可以。有了戒,有了皈依,你就是居士,是佛教徒了。

  在密法就是皈依四宝,特别强调上师。这个上师是怎么样?就是他代表了佛,他传授了佛的法,他本人就是僧。僧不一定是和尚,四众弟子都可以,桑迦耶是僧众。过去见到桑迦耶要顶礼,后来看到和尚就要顶礼,这个又有点……。你单独碰见一个和尚,不一定顶礼。当然你要顶礼,代表你谦德,那只有功德,都是好的。这不是一定的,不是不顶礼都错。你顶礼当然是好,你不顶礼不错。对于僧众这样一个集合体,我们应当很尊重,那就要礼拜。这就成为四宝。

  这样皈依了密法,这就开始可以修四加行,皈依法(有个法叫皈依法),念四皈依咒,应该正规在这些地方上完成一些,师父就给你进行一个灌顶。我说的是按正规的规律的。现在圆融的规律,给你皈依灌顶的时候,你可以学皈依法,也就是等于灌了顶了,皈依法灌了顶了。这个不一定很严格的。

  居士敬问:它还是一个仪式,就像结婚有一个仪式一样?

  黄老居士:是仪式,但是这个仪式带来很深的宗教含意。你受了四皈依之后,你就有约束,你就不要再到基督教去做礼拜了,它就有个约束。你不受四皈依,你自由的。受了四皈依,你再做这些事,你就是违反了四皈依,你的四皈依就破坏了。比方说教皇来了,你又去礼拜他,这就是第一条你皈依上师就破坏了。那就是只有佛教的,显教密宗都可以,这我皈依都是可以的。你信耶稣教,你信基督了,信穆罕默德,跟“皈依佛”就矛盾了。你要看《圣经》,看《可兰经》,跟“皈依法”就矛盾了。你对牧师、神父,或者阿訇,尊重他们去,那就跟“皈依僧”矛盾了。你跟那些,我们就不做了,保持住你的四皈依。

  你受了一个戒,但是只有一条,你不妄语。不妄语这条戒最难持了,能够不妄语这个人就要成就了,因为不妄语包括好多内容。你说假话、造谣、骗人当然是妄语,不真实。有的人前说一种话,人后说一种话,这叫两舌,也是妄语。还有一种是黄色的语言,也是妄语。

  居士敬问:出自善心好意的谎言呢?

  黄老居士:这叫方便妄语。这是有必要的,它是通情合理的。比方说六祖拿着衣钵跑了,大家就追。当然想不通,怎么我们佛传的衣钵给庙里一个苦工拿跑了,他一定是偷的,大家就追。一个武将他首先就追到了,六祖赶紧上了树,就把衣钵搁在底下了。武将叫作惠明,正要夺回衣钵,赶紧拿,拿不动。所以他的智慧开发之后,他不用要起个心,“我要他拿不动”,他不要这么想,用不着,自然而然他就拿不动了。所以释迦牟尼佛当年,提婆达多用五百个醉象,想把释迦牟尼佛和他的弟子都弄死。佛一来,他把醉象放出来。醉象最厉害了,它喝醉了。释迦牟尼佛一伸手,五个手指头出了五百个狮子,每一个象前有一个狮子,把醉象都降服了,这一计不成了。提婆达多一计不成又生一计,最后他入地狱了。释迦牟尼佛说我并没有起心要放出狮子来,自然所出现的。这就属于佛陀神通,就是这一类,他是自然的。

  惠明拿不动衣钵之后,他就说:“大师,我不是为衣钵来,我是为法来。”就转变了。六祖说:“你坐一坐吧!什么都不要讲。”一会儿,六祖就问他:“明上座(称他的名,法号是明,上座是尊称),正当你不思善不思恶的时候,什么是上座本来面目?”你什么都不想,你本来面目是什么?这就开悟了。开悟之后,六祖就走了。走了之后,底下追兵就来了,就问他:“你先到,你知道六祖往哪儿跑了?”“就在那边。”你说他应该不应该?不应该,但是他有功德。你要说老实话,……。好多都是这样,这是举一反三,所以佛教一点不机械。

  居士敬问:经上讲佛为摩顶授记,这个道理跟灌顶的意思一样吗?

  黄老居士:不一样。授记是佛预先给你作为印证,印证你什么时候可以成佛。

  居士敬问:像释迦牟尼佛是燃灯佛授记的?

  黄老居士:是。释迦牟尼佛在法华会上给大家授记,也给我们都授了记,给未来众生都授了记,这是一个大授记,连提婆达多都授记。授记,有的是很肯定,有的是稍微有些……,你将来一定成佛;还有些很肯定,你在某个世界,什么时候,你的佛号是什么,你有多少……。

  居士敬问:我们看经书上,此佛寿命几十劫,这是什么意思?佛的寿命,如何解释?

  黄老居士:佛的法身是不生不灭的,现在到世界来,众生所能看到都是化身。佛所谓的化身,他就要示现的跟我们一样。佛直接变一个人来,这种化身也常有,像鱼篮观音是个化身,我们看到观音菩萨拿着一个篮子,一条鱼,很美的一个女的。这种化身并不是某村某庄某个门牌号数,家里生个小孩,长到二十岁这样;突然间出现的,这样的化身,这也是一种化身。佛经常以这种情况出来度众生,观音菩萨也常常这样情况度众生,有的时候不认识,有的时候事后有人替他证明。贤劫千佛,这个佛都是应化身,这个应化身是八相成道,这是一个规律。这种应化身的佛,他八相成道,他就是从兜率、降王宫、入胎、生出来、出家、成道、说法、涅槃,这样的八种相。他从出胎起到他涅槃,这个中间的时间叫寿命。

  这个问题很好!在法华,单有个《寿量品》,释迦牟尼佛成佛以来,那个数字不可说不可说,多少个电脑也算不出来。数字太大,那个电脑就加吧!乘吧!你把多少多少世界,把世界都变成微尘,每个微尘又出现一个世界,等于多少多少长的时间,这么长的时间以前,释迦牟尼佛就成佛了。所以那个时间到底是多么大,这个电脑没办法,算不出来,太大了!

  所以这是一个示现,示现在人类之中,他就有寿命。佛为什么不示现的寿命长一点?就是让众生觉得希有心。如果佛活两千年,大家就“不忙啰,我早晚总能见,我现在先搞我的事情再说了,我先得诺贝尔奖金,我再去看释迦牟尼”,那就完了。佛住世只有八十岁,还有很多大德都不很长寿。长寿的也有,莲华生祖师活一千多岁,龙树菩萨活八百多岁。

  居士敬问:平常有时候我们跟人家提到这个问题,信佛的人他就很容易接受,可是有时候要接引初机的人,至少历史上怎么样写,像这种怎么样会让他们信服一点呢?

  黄老居士:他说不可能!龙树与莲华生大士不是一个,因为时间很长,以前有,以后还有,不光是初机,就是研究佛学史的人也想不通。这就像龙智。玄奘大师的《西域记》,那就是真实的西游记,不是我们的孙悟空、猪八戒,是他自己写的。他见到龙智,龙智还像是二十几岁,其实龙智活七百岁。他是师徒两个人,一个龙树,一个龙智,师徒两人。

  居士敬问:玄奘大师写的那本书上有龙智吗?

  黄老居士:有龙智。不过他没有提出这是龙树的……,他对于修密不十分理解,反正是一个仙人之类的。中国的宝掌和尚也是很长寿,诺那祖师的师父活一百五十岁,我的师父虚老活了一百三十多岁。现在有人他就不相信,巨赞法师他就破坏,他就说不是,他就说只有活九十几岁。所以这个事情难信就是这样,那么就不能勉强。这个事情因缘不同,我们这个事情说出来他能信,我们就赞叹;他不能信,我们就以后再说,等因缘成熟吧!

  居士敬问:我想知道《阿弥陀经》那二十一个字是什么?

  黄老居士:我把笔记找来,“专持名号,以称名故,诸罪消灭,即是多善根福德因缘”,二十一个字,要抄就把这一段抄下来,一心不乱,专持名号。

  居士敬问:师父,我刚问的那些问题,主要是因为一般对密宗有一点误解。像有些人写他自己被灌顶就开悟了,事实上没有这种事吧?因为这样讲起来,好像太玄了。

  黄老居士:古时候,你看看,十二年的研究,然后再给你皈依传小法,然后给你授***灌顶,有的人善根又深厚,师父也跟现在的师父不一样,你要知道,所以在这种因缘会合之下,就有出现这个可能性,在灌顶时候就成就了。所以这个事情是有的,但也是非常少的。后来就出现不了这个情况了,变成一种挖苦人的话,“某某师兄,他只是等灌顶成就的”,就是说来个佛爷他就去灌顶,来个佛爷他就去灌顶,这么说是挖苦人的话。等灌顶成就,不是修持的,变成一个刻薄话了。

  古代,在灌顶时候就成就了是有的。在禅宗,有人去拜访一个大德,他的庙在江那边,这个人在江这边,还没过江,他看到那边人拿扇子“来呀!来呀!”他一看,他已经就开悟了,回去了,不用再见了,这种事情都有的。还有,他不但不要看见人,看见庙的旗杆就开悟了,他就回去了。这些都有,这个事情就是各种的因缘不同。

  现在有的就是招摇的事情很多,你得了我的法,你得了我的灌顶,你就得多大的好处,你就怎么怎么样。说老实话,师父要是不好,你受了他的灌顶,你不但没有好处,你简直就是大祸临头,师与弟子皆陷地狱,所以密宗的师父我们要十分慎重。这两个宗里最容易被魔混进来冒充,一个是禅宗,一个是密宗。这两个我都是最有兴趣,我自己最感兴趣的,我都深得法益的。但是实际就有这个情况,它很容易冒充。别的你都不能太冒充,为什么?都有一定的一些……。你要充法师,你要讲经,你要讲几部经吧!你讲的经,如果跟经相合的,别人讲经的时候,你来听这位法师讲经,他要全不对,一下子就听出来了,你总要说得差不多吧!所以总有几部经你能说得差不多,他要冒充……。

  黄老居士:愿意去复印一下也行,可以。这个将来这样,将来我们这里我还可以长期建议,我们将来把这三种《阿弥陀经》都印了。第一种就是大家天天念的,鸠摩罗什翻译的,《佛说阿弥陀经》。第二种就是玄奘翻译的,这个大家不大念,就是《称赞净土佛摄受经》,唐三藏法师玄奘翻译的,他这里面就是“一心系念”,跟我们这个“一心不乱,专持名号”一样;而且他有八功德水,八功德水什么意思都有,他是十方佛赞。所以我们知道鸠摩罗什大师他是做了一些精简。玄奘这个最全了,可是他这个流通不开,大家不都念,没有谁要念这个。鸠摩罗什大师的就是好,合乎中国人的口味,大家都念。还有,玄奘大师很重要的,在接引的时候“慈悲加佑,令心不乱”等等。

  【又舍利子,若有净信诸善男子或善女人,得闻如是无量寿佛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功德名号,极乐世界功德庄严,闻已思惟。若一日夜,或二或三,或四或五,或六或七,系念不乱。是善男子或善女人临命终时,无量寿佛,与其无量声闻弟子,菩萨众俱,前后围绕,来住其前。慈悲加佑,令心不乱。既舍命已,随佛众会,生无量寿极乐世界清净佛土 。】

  你看,是“系念不乱”,没有“一心”两个字,这也很清楚。这是很大的一件事情,很多和尚也有这个问题,“我们不念到一心不乱,不行!”其实这是一个误会,玄奘大师这里是“系念不乱”,这个要求是低多了。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临命终时,无量寿佛,与其无量声闻弟子,菩萨众俱”,都来了。“前后围绕,来住其前”,到这个人的前面。“慈悲加佑,令心不乱”,这是阿弥陀佛慈悲力来加佑这个临终的人,让他的心不乱,不是你自己有这个水平。

  所以这个净土法门的特点,称为易行道,阿弥陀佛称为大愿王,这可是真实的体现了。你要认为一定要念到一心不乱才能往生,一心不乱的话,见惑思惑都断了;见惑思惑都断得到阿罗汉的水平,阿罗汉才能往生,这是易行道、还是难行道?所以这是个很重要的地方。夏老师就把这两种会集起来成为一种,把这两个都集合了,这个会本,这是夏莲居会集的。现在《无量寿经》都流通了,这个在这儿还没怎么流通。

  居士敬问:师父,可以借我们印一下?

  黄老居士:我就是这个意思。后来善导大师这个倒不一定了,善导大师也是一个错误,说善导大师自杀了,都是这么记载,好多莲宗始祖也是这么记载。善导大师他没有自杀,是来问问题的人自杀了,念着佛自杀了。所以大家很怀疑,这么一个大德怎么自杀呢?这也就是替善导大师做一个纠正,这个证据也十分肯定,这是道宣大师做的《传子》证明的。道宣是律宗的初祖,唐朝人,跟善导同时。他那时记载,一个人来问话,不是善导念佛跳下去了,是问话的人问善导,他说:我们只要念着佛,一直念到死,这个人是不是能往生?善导大师说:当然往生。他就“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走出去了,到了庙门口,外头有棵树,他就爬上树,“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就跳下去了。是问话人的事情,但是后人把他弄错了,就记载到善导大师的帐上了。这个你愿意流通,这个事对于我们净土宗是件大事。

  这个《无量寿经》出现了会集的善本,现在台湾也印,美国也印,这是代表一个法运,这代表我们的法运好转。《无量寿经》在大藏之中,尘土把它封起来没有人看一千多年,现在大放光明。所以在这种事实面前,给我们很大的启示,就是圣教将要中兴。还有净土宗的十种佚书,像昙鸾的《往生论注》,道绰的《安乐集》等等好几种,还有朝鲜元晓的著作《游心安乐道》,窥基做的净土宗的东西,有十部书现在终于回来了,有许多都是瑞相。古人也证明要把这二十一个字加进去,幽溪是净土宗祖师。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