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法师学佛答疑 3

诵经时读错漏字是否要背因果

  信众:在诵经时,读错读漏字是否要背因果?

  法师:读诵佛经,一定得至诚恭敬,如是方可消业障、开智慧。如果漫不经心,甚或有污手翘腿等不敬之举,不唯难获利益,而其亵慢之罪,有不堪设想也者。

  是故,诵经前,宜将经文的生字查找认熟。然后,宁静片刻,徐徐读诵,念兹在兹,心无旁骛。如是诵经,庶可获致法益。

  如出现读错漏字的现象,诵经的功德就会大打折扣。

  兹有一则公案为证: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也是佛门弟子,军务之余时常诵经。有个阵亡的士兵托梦戚继光将军,告知明天当遣他妻子前来拜见,请求将军诵一卷《金刚经》为他超度

  第二天,其妻果然悲泣前来恳请戚继光将军,戚继光慈许。次日早晨,为阵亡士兵诵《金刚经》。在诵经过程中,家里丫鬟给戚将军送来茶饼,他见后挥手,示意拿回去,便继续诵完了经。

  当天夜里,梦见那位士兵说戚将军念的《金刚经》多了“不用”两个字,致使功德不圆满,所以没能超度出去。戚继光追忆,怎么会多念“不用”俩字呢?哦,原来是向丫鬟摆手时,意地中有“不用”的意思,便混入经中了。

  于是第二天早晨,戚继光再次诵《金刚经》时,把门关严,交代一切人等不准干扰,然后至诚地诵完《金刚经》。至夜,又梦见那位士兵前来道谢,说其已从冥府超度投生善道了。

  可见诵经不可掉以轻心,动心起念,幽冥俱通。如是因如是果,可不慎哉!

诵经时怎样保持用心,对治杂念?

  信众:怎样才算真用心念经?标准方法怎么样?有杂念就算没用心吗?

  法师:诵经主要的心态是至诚恳切。

  诵经时用心的标准是什么?就是口中清楚地念出来,耳朵清楚地听进去,而且不能边读诵边思索文义,这样反而不好,就是非常清净、非常绵密地去念。

  凡夫用的心是心意识,反而会障碍自己对经文义理的了解。所以诵经不要用心意识,不要作意,应当绵绵密密诵出来,了了分明听进去。

  诵经过程中难免有杂念,因为我们的心中充满了杂念,不要去理会注意它们。当你自念自听、至诚恳切的读诵时,杂念会越来越少。

  但是要注意一点:心中自然浮现的杂念,可以不去管它,而现实中如果有杂事干怀,憧憧于胸,我们会容易分心,这就不好。

  所以诵经前先把手头待办的要事做完——至少在心理上没有挂碍,然后再去诵经,这样有助于保持专注。

如何拜经?

  居士:师父,您在讲经当中,提到过做钝功夫,如拜《无量寿经》,一字一拜,具体做法可否讲得再清楚一点?

  法师:读诵、礼拜、抄写经典,都是修行的一些方法。拜经功德很大,所以我们常常说做钝功夫,其中一个方法就是拜经。

  拜的时候,一字一拜。称念:一心顶礼《佛说无量寿经》。然后观想一个字,比如第一个字——如,你就这一个“如”字拜下去。起来时,念一句佛号——南无阿弥陀佛。

  一心顶礼《佛说无量寿经》——“是”,拜下去——南无阿弥陀佛,起来。一心顶礼《佛说无量寿经》——“我”,下去、起来……就这样拜就可以。

  每天给自己规定礼拜的数量,如果时间多,可以多拜一点。如果能够把《净土五经》拜三遍,正好十万拜,对自己有好处。

  这就好像我们给自己的阿赖耶识一个一个字输进信息,信息就在那酝酿、发酵,它就会慢慢地起作用。因为这些经文一定要经过咀嚼,经过回味,经过吸收、领会,才能变成我们的东西。

  这个过程一定要渗透进去,入到我们的心里、我们的骨髓里面去,这样我们的正知正见就起来了。

  正知正见起来了,再听那些非要清净心才能往生,非要功夫成片才能往生,非要开悟才能往生,或者说西方极乐世界只是化生还没有了生死等等这些现在流行的邪知邪见,你马上就会有分别能力了。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