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佛门中称法师、禅师、戒师、上师等,而不称老师呢?

为何佛门中称法师、禅师、戒师、上师等,而不称老师呢?

  问:“有一位法师讲,只念一句佛号就是净土法门,真实如此吗?同时,佛门中为何称法师、禅师、戒师、上师等,不称老师呢?”

  净慧法师答:你可如此请法,请求这位法师给予开示;即能否系统地、规范地、完整地开示一下净土门中,除皈依仪规(授三皈五戒八戒,念一句佛号)外的修行传承呢?末学静候法音!相信这位法师可满愿求,不需我在这里赘言。

  佛门中师,皆由戒得,缘于依戒为师。法师、禅师、戒师、上师及师父或师傅等,皆具足受持戒律。由于宗门不同,名有差别,称师相同,皆因依戒。佛门称师,形成传统,辈代相传,义为遵戒。虽称某人为师,实不依人为师;某人也无为师相,只知身心载法载戒,证悟我法二空;还可替佛结缘,办理佛事,如能传法、授戒、培德、解疑,兴建坛城道场,举行各类法会,示现四众弟子形象等。还可师徒间父子传心,言传身教;如铁匠教徒弟,既口传窍诀,又传行规,还身教技能,操作实践等。若有为师相者,只身受戒,心地无戒,不为得戒;亦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故道元师云,“随师有正邪,悟则有真伪。”  

  而老师则不同,缘于传统文化,是指能教授学生知识文化、技艺能力的人;古有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为人师表,以身立教。老师,既是一种尊称,又是一种职业;既推崇老子哲学思想,又注重人为德行修养。

  二种师者,各有所表,义理差别,功用不同;但尊师重教、师道尊严相通;故应尊重各自传统,不可人为混淆,以免引人误解,或毫无实义之争。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