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人佛教 > 净土宗 > 净土旨归 >

佛陀教育与心灵健康

  有人把佛教称为佛陀的教育,或者,解释为佛陀的教导,或者,解释为佛陀的教化,我想,这都是可以成立的。至少,上述解释,并没有说错,它符合佛陀的本意,符合佛教的真义,符合佛教自诞生以来已传播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佛陀的教育、教导、教化,教了甚么呢?我说,很简单,就是做人。

  做甚么样的人?怎样做人?这就是全部佛教的大学问了。如果要我用最简单、最概括的语言来表述,只有两个字。一个叫慈悲,一个叫智慧。做甚么样的人?做一个慈悲的人、智慧的人。怎样做人?做人要慈悲,要有智慧。在佛教就叫“悲智双运”,就这么简单。

  对,很简单。但是让我探讨下去:甚么是慈悲?甚么是智慧?怎样达至慈悲?怎样达至智慧?那就确实不简单了。

  佛教所说的慈悲,是人类情感世界的高尚情操。人若无情,与禽兽何异?但是,“天若有情天亦老”(李贺),“人生有情泪沾臆”(杜甫),“人生自是有情痴”(欧阳修),情天恨海,欲海情波,那个“情”字,演成了多少诗词歌咏、人间戏剧、天地舞台、史家笔墨、文学名篇、儿女恩怨,古今遗恨、灵台绝唱……,说来说去,放不下自我,以“我”为圆心,以“我爱我痴”为半径,画出了无数个不同时代、不同国度、不同肤色的同心圆。然而,佛教所说的慈悲的情,与上述种种是不同的,慈悲是无我、无私、无欲、无求,只有施与,只有付出,只有悲悯,只有舍弃,只有救度,只有牺牲自己,成就他人。这样的情操,是不是人类最高尚、最博大、最纯净的至性至情呢?

  佛教所说的智慧,是人类理性世界的圆明睿智之光。佛教有一个词儿,叫“无明”。人的贪嗔痴,人的烦恼,痛苦、执著,一切纠缠系缚,莫不从无明而来。前几天报载,某一条高速公路上,成千上万辆客车货车房车,相撞相挤,造成车祸与不幸,绵延数十公里,公路瘫痪几乎数日之久。为甚么?因为大雾,大雾笼罩视野,能见度极低,引发了撞车撞栏。那个看不见,看不清,蒙然无知,正是“无明”。一个人,心头没有光,一片昧闇,一片迷茫,一片糊涂,“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你说可怕不可怕?上海人叫“木知木觉”,北方人叫“两眼昏花”,香港人叫“蒙喳喳”。这就是迷茫、迷惘、昏沉状态,神志不清明,头脑空荡荡,看不到前景,看不清前途,怎么能不引发车祸连连,车毁人伤?而佛陀开示的智慧,是人类至高无上的走出对立相待、一切迷误、通达圆明的心灵之光。这种高于世间、超越世间、而又能解除世间一切迷茫困惑、“照见五蕴皆空”的般若之智,正是佛教大小乘的思想精髓,理论宝库。有了这一“照见五蕴皆空”的智慧,才能够度人间的“一切苦厄”。苦是人类自找的,厄是人类不可预知、不可预防、突然而来、突发骤降的。只要你能了知,也能实践,做到(即行)“深般若”,也就是你具备了“深般若”的智慧,又能做到(即行为中体现出)深般若,你就能走出这苦厄,跨越这苦厄,出离这苦厄了。这样的智慧,不正是人类最迫切的需要吗!

  一个情感世界的问题解决了──慈悲。一个理性世界的问题解决了──智慧。这不是解决了一个做人的问题吗?能够解决做人的问题的,那不是教育是甚么呢?我们当今的教育,把知识、科学、技术、工艺、种种物质层面的,可视可见的满足人类享受的那些硬体的、硬实力的差不多能做到的都解决了。可是,做人的问题,做一个甚么样的人的问题解决了吗?在人的精神层面的,那些看不见、摸不著、而又确实为人类须臾不可分离的那些软体、软实力的许多问题解决了吗?我们不妨看看我们的现实:

  儿子养了一只狗,把狗照顾得无微不至。自己的年迈父母反为弃之不顾。母亲悲伤地说:“我真希望我是你家的一只狗”。……

  一个四十多岁的男子,看中了一家女主人,追求她。她不答应,那男子把她一家老小六口,全杀了……

  有人制造一些专作婴孩食用的奶粉,竟然渗集了危害婴孩健康的化学物,这些人伤天害理,只知赚取金钱,不顾他人利害。

  又:某市在食品市场上检获大量人造鸡蛋。这种蛋弹性如乒乓球,由化学物品制造,长期食用,易造成记忆力衰退及痴呆症状,肯定对人体有害。但制造者已经销售出去很多了。澳门、香港的菜市场也都有出现……唯利是图,居心不良,人心险恶竟到如此地步。

  某大学文学院,有一位女教授,忽发奇想,写出一本所谓“解秘李清照”的新书来,只从宋代词人李清照的作品字面上,便指李清照是赌神、是酒鬼、是情欲色女。总之,在她笔下李清照一无是处,变成了一个大胆出位的现代版情色作家。这样的学术研究走向庸俗化、妖魔化和肆意涂抹古人的方向去了。你说,这是文学评论,还是学术成果?

  以上的事实,从家庭到社会,从市场到高等学府,我们看看人到底出了甚么问题?这个问题出在甚么地方?

  佛经有云:“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这个“造”,当然不是造作、制作。而是心的变现,心的折射,心的投影。马克思主义也指出:思想指挥行为,行为来自思想,存在决定意识,意识决定于存在。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存在论,这与佛说,完全相符,相印,相合。身为儿女,不赡养自己的生身父母,对养的狗比对父母还要照顾有加,让父母到街头去求乞、流浪,这是不是人的心灵出了问题?爱情,婚姻,是男女双方情投意合的必然结果,一个人单方面谈不成情,说不上爱,结不成婚,现在不顾这个“两个人的事实”,泯灭了人性的,把与“两个人”无关的其它无辜者杀害了,而且一连杀了六口,这是不是人的心灵出了问题?

  市场的本质是服务,是为消费者服务。用化学方法制造假鸡蛋,毒害消费者,这是不是人的心灵出了问题?李清照,作为北宋一代著名女词人,她的文学成就,她对“词”这一文学品种的突出贡献,是历史早有定评的,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光荣和骄傲,现在竟然用现代人的生活──而且是阴暗的生活面去模拟、贬损、图解古人李清照,这是不是人的心灵出了问题?

  心灵怎么会出了问题?怎样来拯救人的心灵问题?这是促请我们不能不思考的了。尤其我们不能不反思一下自己了。

  人为什么必须反思自己?在20世纪,科学技术确实有了巨大的发展,但是这种科学发展、技术进步的结果,也把自然环境跟人类自身的关系给模糊了,甚至颠倒了。一方面,人类要征服自然,一方面人类也增长了狂妄、傲慢、自满,增强了放纵欲望的暴力。最新的科学成就,固然解决了不少历史上的老问题,却也带来了不少新的条件下的新的问题。新的问题有时可能比老的问题更严重、更可怕。一千多年的历史古迹巴米扬石佛被炸毁,美国“9.11”事件震惊全球,由此而后一再出现的各种社会危机,反映了甚么?物质丰富了,精神萎缩了,心灵荒漠化了,环境遭受了巨大的污染,心灵也同样遭受了可怕的污染。社会财富分配引发的诸多社会抗争,〝我不想活了你也别想活〞的种种伦常悲剧,可能让我们付出了更可怕的代价而不自知。现代人无法控制的沙士(SARS)、禽流感(H5N1)、以至海啸、地震、干旱、洪水、沙尘暴、水污染、空气污染,其原因归根到底,是人类不能控制自己──不能控制自己的贪嗔痴,不能控制自己无限膨胀的欲望:侵凌、占有、强取、豪夺、赶尽杀绝、报复、泄愤,甚至连〝同归于尽〞也成了不择手段的欲望。对待上述种种社会不和谐──恶斗虐杀,害人害己、内耗内伤,我们能不反省自身、反思自己吗?人类必须作出心智的反思、道德的反思、文明的反思。

  佛教本是佛陀的教化,是人类的生存智慧。佛法开启我们认识生命,了知生命,并且寻求生命的安顿与超越。它不是用占有、侵吞、夺取、向外部寻求的方法,它寻求的是自心,是自性的回归与净化。佛教的缘起论〝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一方面点明了人的存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相互依存的关系,另一方面也揭示了佛教伦理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佛教伦理的巨大价值,就在引导人帮助人调适自心、转变自心、清净自心,从人的内在动力解决〝人总是和自己过不去〞的难题。只有人与自我的关系弄清了、解决了,人才能弄清人与人的关系,人与众生的关系,人与佛的关系。

  佛教的慈悲观,佛教讲〝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归根到底,是关怀生命,生命关怀。由生命关怀,关怀生命,进到上承佛的解脱之道,下化法界有情众生,具体体现于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这成了佛教弟子的誓愿、誓言、份内之事,根本不需要花国家一分钱,分社会一分利,就能够养成互谅互让、互相关怀、道德自律、慈悲待人的善心善行,这种有疑难内求,有障碍内化,有染污强调自我内心净化的自救功能和对一切苦难面对、承担、接受、安抚、转化作用,最能事先化解精神疾患于无形,化解矛盾冲突于未萌,这不是比一切法律制裁、命令约束、行政措施更为自觉、自主而更有效的社会稳定力量与发自心灵深处的内在动力吗?

  回到本文的开头。佛陀的教育、教导、教化,就是教我们做人。做什么样的人?做一个慈悲的人,智慧的人。怎样做人?做人要慈悲,要有智慧。学佛,就是学习慈悲,学习智慧。

  慈悲,智慧,在哪里?在你我的心里,在人的心里。

  人有慈悲,人有智慧,就是人的心灵健康。

  佛陀的教育,诸慧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知所依止,也正是心灵健康的教育。但愿世人都理解佛法,世界安和。

  阿弥陀佛!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