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人佛教 > 净土宗 > 净土圣贤录 >

拜佛与医学 第六讲

各‘分解动作’之佛法涵义及医学原理

[六]为什么拜佛须俯首(柔软垂首)?

  一、佛法方面的涵义:

  ·俯首,在佛法方面的涵义是代表对佛的礼敬、尊重。也是心悦诚服的自然流露。亦即完全接受教诲的‘点头称是’。也代表返观、检视自身,由五欲六尘中一念回心,反躬自省,回首如意莫外求。

  ‘佛在灵山莫远求

  灵山只在汝心头’ (无须翘首东张西望)

  ·拜佛不是向外追求,是向自心开发,故俯首返观。开发出自性一分恭敬,即现一分光明,得一分利益。开发出自性十分恭敬,即现十分光明,得十分利益。(不但对佛恭敬,是对一切人、事、物都恭敬。)

  ·我们的佛性,本具一切光明、智慧福报。但被贪、嗔、痴、慢、疑种种乌云垃圾蒙蔽障碍。其根源来自‘自私’的自我意识。为了我,不惜侵占他(贪);为了我,就气他、怪他(贪、嗔);为了我,怠慢他(我慢)—总以为自己比别人好、比别人高、强,比别人重要—这就是违反佛性平等的错误见解和错觉,就是‘我慢’的乌云。(为了我,怠慢他)(尊重自我,轻慢他)。

  ·人常自以为是,自以为傲、为荣,而轻慢他人和佛法,不知正沦为‘憍慢的奴隶’,被傲慢所缚,不知这‘我慢’,正是一片大乌云,障住了佛光福慧。拜佛,柔软俯首是自省,降伏一向的‘我慢’乌云,降伏自高自大的错觉(垃圾),开发谦恭美德。

  ·易经六十四卦,唯‘谦’一卦,六爻皆吉。唯谦敬,处处吉利,所向无敌。此乃真正‘神通’。

  ·俯首亦表蕅益大师所言—‘苟一念回心,决定得生自心本具极乐。’

  ·俯首,在身体动作上是观照‘重心’之安定稳固。在心法上,也是‘观心’。

  二、解剖生理方面原因(利益):

  ┌拉开颈椎各节间隙

  (1)│

  └矫正颈椎,(解除神经、血管、淋巴管及脑脊髓之压迫)

  ●为什么要以‘俯首’来矫正颈椎?

  这是因为一般人,日常工作或休闲活动,多是仰头、抬下巴向外张望,(即使‘向下弯腰’工作,亦仰著头)(其不良影飨已在上面‘抬下巴’篇说明),日久,颈后面常会出现一条深凹的横纹,(如吸管折痕)(更严重的,横纹之下会有隆起较肿之组织,是流液受阻之郁积)。

\

\

\

  ·因为日常生活,多是后颈肌肉,僵持收缩之状态,故而日久,颈椎之排列也被牵扯成过度向前塌。

  过度向前塌的颈椎,除了前述(抬下巴)之不良影响外,对‘神经’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挤压。(请参考前附表)

  *要明白此中道理,必须先了解‘脊椎’之正常构造。了解脊椎之构造,方能了解正确姿势的重要性。也方能略明佛教我们‘行住坐卧,种种威仪’中的深奥医学原理。

  ●以下我们简介‘脊椎骨’构造,以及‘神经’由脊椎(椎间孔)出之情况。

  以便让大家明白,僵持仰头的不良影响。才能了解,拜佛‘俯首’矫正颈椎之必要性。

  *脊椎骨头共有33节

  如图示:颈部7节、胸部12节、腰5节、荐椎5节、尾椎2-4节,但因荐椎融合为一大块,尾椎也合成一块,故共26块骨头。

\

  *请注意‘椎间孔’。注:棘音ㄐㄧˊ

\

  ·我们的脊椎骨,虽每块形状略异,但有基本相同之构造:

  下面以图文配合说明单块脊椎之构造:

  (以颈椎为例)(由上往下看)(依数字顺序看)

  1、前面有‘椎骨体’(椎体)。

  2、后面有‘棘突’(弯腰、垂头时背后中央可摸到一粒粒突出之骨,即是棘突)。

\

  3、中有一个空洞(每个脊椎的空洞,对齐成为一条管道—‘脊椎腔洞’,管道中即是‘脊髓’通过处。)(见下方左图)

  4、横突:为肌肉韧带提供有力的附著。

  5、横突孔:椎动脉穿过其孔中。(此乃颈椎所特有)

  单快脊椎之构造:

  于我们背部中线,可摸到脊椎骨一个个突起,即是‘棘突’。

  ·如上所述,

  脊椎骨:本是一块块个别的骨头。是由5条主要的‘韧带’,将它们连接成串。周围又附有数十条肌肉。每块脊椎骨体中间又有一块富有弹性的‘椎间板’,充当衬垫。

\

  所以种种‘脊椎不正’的问题,通常不是‘骨’本身的问题,而是周围韧带肌肉牵拉不均。而何以牵拉不均?常是因姿势不正。

  ┌左边肌肉、韧带收缩变短。

  如:(1)头常歪向左边,当然颈椎│

  └右边肌肉、韧带伸张拉长。

  久之,颈椎就因此长期牵拉不均,歪斜了(压迫神经)。(如图)

\

  ┌后颈肌肉、韧带收缩变短。

  又如:头常上仰,当然│

  └前颈肌肉、韧带伸长。

\

  久之,颈椎就向前塌(弯曲变形了)。

  由脊髓而出之神经,分布到内脏、四肢:(故非常重要!)

  ●不可以不良姿势,而自行压迫之。

  ┌右半边—拆掉肩胛骨,和部份肋骨、肠骨、荐骨。

  此图是由‘背面’观—│

  └左半边—保留肩胛骨、肋骨、肠骨、荐骨。

  将脊椎骨之后部切除,以便观察贯穿在整串椎骨中的‘脊髓’,以及由各节脊髓分枝出来的‘神经’—左右成对,由‘椎间孔’穿出。分布到全身各部位(包括内脏和四肢)。注:肱音ㄍㄨㄥ

\

  有些人喜好躺在沙发扶手上看电视、或睡觉,这种姿势使脖子过度歪向一侧(甚至歪了近90°),这种角度,对神经、血流是极大压迫,醒来常觉肢体麻木,严重者不能动弹。甚至更危险的—此姿势可能会使颈椎的‘椎间板’突出—压迫脊髓,若不及时矫正,可能瘫痪。

\

  (小插曲)

  一独居老人,冬夜躺在沙发上看电视,睡著了,醒来时发现手足全不能动弹,想去打电话向亲人求救,但仅仅二公尺距离,却奋斗得受伤也爬不到电话边,大小便也失禁,全身泡在屎尿中二天二夜,才被邻人发现,大家本以为是脑中风,而当时末学正好有缘在附近,邻人情急找末学去帮忙。末学见状诊断是姿势不正引起之脊髓压迫,非脑中风,经大家合作帮忙紧急予以矫治,幸很快恢复,老人欢喜笑呼‘阿弥陀佛’!故知‘姿势’甚重要,歪斜之姿势,即是自害、自杀

  当自端心,当自端身—第一善。

  为什么讲拜佛‘俯首’要牵扯到‘脊髓神经’和‘椎间孔’?

  ·因为脊髓神经控制我们内脏各部位及血管的功能,也是脑部和身体各部位之联络要道。同时也是我们临危紧急的反射中枢,故非常重要。而椎间孔之空间大小及其周围压力又影响由其中伸出之‘神经’。此何以和拜佛有关?乃因我们的姿势是俯首或仰头直接决定椎间孔之大小,故也决定了其中神经血管所受压力。

\

  俯首:

  则脊椎各节后边,如扇状展开,由上下二凹所合成的‘椎间孔’也较开,空间大—压力小,故通过其中的血管通畅,神经舒畅。

\

  仰头:

  则脊椎后侧各节相挤迫,椎间孔之二凹也相近(空间小),相对所受压力大,故通过其中的血管不畅,神经不舒。

  解剖图

\

  比较三种不同姿势之椎间孔大小。

  一、脊髓的“包膜”和血流供应。

  二、椎间孔的内涵。

  ★请注意每个椎间孔

\

  ◎有些人脊椎长骨刺,若脊稚各节间隙大时,骨刺不会压到由椎间孔出来的神经就无所谓,没症状。若姿势不对—常仰头、塌腰,使脊椎各节间隙迫近,则骨刺可能压到神经,产生种种疼痛症状。故拜佛俯首,拉开各节脊椎,可以解除此压迫症状。且丰富脊椎血流,提高自然疗能,骨刺亦可改善,不恶化。(因骨刺是‘退化性关节炎’。‘退化’和姿势不良,血流受阻有关。)

  ★拜佛即是矫正平日姿势之偏差(正身业),解除种种压迫(拔苦予乐),消除各种症状(消业障),恢复佛性本能。

  头、颈部,(包括眼、耳、鼻....五官)及肩、手有毛病的人,可以详细对照,检讨改善,增福增慧!

  ●下面讲拜佛‘俯首’第2个解剖生理上的理由(利益)

  (2)使椎动脉血流丰沛

  ·我们前面介绍过‘椎动脉’。它穿过各颈椎的‘横突孔’又转了个弯才穿入头颅底下的枕骨大孔,进入脑,供应脑细胞。

  ·椎动脉先天上就有迂回曲折,加上人们平日抬下巴,仰头工作,常使头骨(枕骨)和第一颈椎的间隙(枕寰关节),变得狭窄,而压迫到这本就迂回的椎动脉,使进入脑部的血流减少,缺氧—脑功能日渐衰退。不但会引起头痛、头晕、昏沉、情绪不稳、焦虑不安、失眠,也会引起血压之升高,内分泌失调(月经不顺)。

\

  ·很多长年仰头工作(如开车、漆油漆、采槟榔、打电脑者)有此现象。如果久久不改善,脑必衰退,而有‘老年失智症’,甚至未至老年,就相当昏沉、记忆、脑力大衰,此皆源于椎动脉受阻之害(缺血又缺氧)。

  ☆拜佛俯首(下巴贴胸骨)正可拉开‘头—颈关节’,使椎动脉不受压迫,入脑之血流丰沛。

  ☆故拜佛开发觉性,开发脑功能、佛性潜能,实有其解剖医学上之根据。

  ●拜佛俯首的第3个解剖生理方面原因(利益)

  (3)使脑脊髓液流通顺利

  ·上面已说过脑脊髓液之功能及受阻的影响。俯首之动作正可解除平日仰头压折其通路的不良影响,而使其流动及回收入静脉窦都顺畅。使脑之营养充足,废物能排除,脑压正常,功能优秀。

  ●拜佛俯首的第4个解剖生理方面的原因及利益

  (4)拉长放松已拘紧变短的肌肉韧带

  ·长期紧张忙碌工作(仰头),后颈肌肉、韧带持续在收缩状态,很少放松,久之,缺乏弹性又变短—低头时下巴碰不到胸。

  ·俯首—如打瞌睡状,令头自然松落,可将后颈肌、韧带拉松、放长减少压力。

  *缩紧严重者,可以用很烫的毛巾,连后颈和耳热敷(热敷时,须垂首方有效)肌肉放松,才不会持续加压于血管、神经。(详参本章末附录图文)

  *缩紧已久者,初拉开肌肉时,其内藏积之‘垃圾’释出,可能有些酸痛,可热敷加速垃圾送走,并持续拜佛俯首,以维持通畅,很快会改善。若一酸就停顿不拜,则垃圾送不走,堆久必有病。

  拜佛俯首之要领:

  须如成熟稻子,自然垂下。

  亦如‘打瞌睡’(脑缺氧时之自救)般,让头自然垂落完全不著力。

  ☆注意:不要反造成前面颈肌之勉强紧张,拜佛是柔软放松的,如孩子安心回到母亲怀中。

  *若下巴不能贴胸者,只要反覆如瞌睡之自然松垂,或加以后颈热敷,即可做到。

  *或俯首作两手指交叉,置于后脑部之动作。手可放松,不必用力,以自然重量加压,拉开颈椎各间隙。

  章末附录:

  大家可以自己试验

  (1)只要一天做持续‘不收下巴’的工作(如开车、打电脑)之后,拿一汤匙,在颈后,及肩上皮肤轻刮(擦些油)就会出现很多‘痧点’,(红色如小沙粒之点)(见下图(1)),这并非刮伤出血,而是沉积在细胞间之淤滞‘垃圾’,因阻力太大使淋巴、血管不能完全畅通(犹如塞车),致使垃圾送不走,郁积于局部。颜色深红,甚至发紫的(变黑的)更是缺氧严重,可说是‘陈年老废物’,若不清除,必然积久成疾。(业障,包括此种身业之障)拜佛是最好的消除法(消业障),使‘交通顺畅’,垃圾能处理运送。而最好是平日,注意行住坐卧威仪,‘正而松’使不产生疲劳及废物沉积,方是根本之策。

  (2)工作后,或打坐后,宜按摩后颈部一、二百下(垂首施行才有效)(配合念佛深吸气)。(见下图(2))

  (3)若有热水处,方便用热毛巾(烫些)边敷边按捏,消除疲劳,改善脑脊髓功能。(图(3))

  (1)

\

  (2)

\

  (3)

\

  ■若拜佛俯首时,下巴不能贴胸者,(多因长期仰头,肌肉,韧带缺乏弹性、缩短)有空暇时,宜常以手辅助调整。(如开车塞车时,正好做此调整)—

  作法:如图示(图中以一手按对侧头顶)(反之亦然)以手按头顶不同部位,用力向对侧扳,一次约扳十秒钟(扳住:念十声佛)。扳不同的部位、方向,可拉开不同之肌肉。

  如此可拉长放松各条筋肉、韧带改善压迫症状,消除疲劳。或参考上章末附录之方法。

\

  ●‘枕头’对脊椎神经的影响

  侧卧时,枕头之高度,对‘颈—胸椎’角度,影响甚大,若角度不对,一夜睡卧,连续压迫数小时,不但血流不通,易做恶梦;也由于脑和脊髓,供血不良,会波及全身,发生严重影响。请注意:各图中脖子的‘斜度’。(枕头高度不同)

  右侧卧

  (1)不用枕头,颈向右肩歪斜甚,压迫右边颈神经及血管,脑供血不好。

\

  (2)枕头太低,颈亦向右肩歪斜,亦压迫右神经、血流。

\

  (3)枕头太高(如:以沙发‘扶手’为枕),颈向左肩歪斜,(连胸椎也歪)压迫左颈神经、血流。长期严重者,先酸痛麻,甚至一边萎缩或瘫痪。

\

  (4)枕头高度适中(外柔内刚)(有支撑力),颈呈水平,胸椎—颈椎,呈水平直线,再配合收下巴,则血流神经可通畅,脑功能良好,如此睡眠方可‘通电’修复。

\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