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人佛教 > 佛学入门 > 佛与人生 >

认识执着破除烦恼 敞开大门新世界的大门

认识执着破除烦恼 敞开大门新世界的大门

  人,之所以为人,在人类学上,人被定义为能够使用语言、具有复杂的社会组织与科技发展的生物,尤其是他们能够建立团体与机构来达到互相支持与协助的目的。可以说: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

  在社会上,我们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立场不同,价值不同,思想观念不同,矛盾就会一直存在着。

  就家庭而言,有些苦于婚姻不幸,有些苦于婆媳不和,有些苦于妻离子散,有些苦于母不慈子不孝。于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人人有条难渡的河。海德格尔因此将人生面世称作“沉沦”。

  人生观,便是对某种事物的执着与追求,是源自我们对此事物的价值设定。这种自我设定的价值观,又取决于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对世界认知不同,价值观便不同,人生观也由之树立。

  所以,人生所有的烦恼苦痛,无不是建立在错误的观念之上,错误的三观一旦确立并层层构筑,执着便生起并且无法放下。只有重新树立三观,才能破除我执,继而不被外境所转,解脱烦恼苦痛,获得自由。

  常人的普遍观念认为世界是实有的,一切事物是实有存在的。因为执着于世界的实有,而追求相应的价值和目标,汲汲营营索求无度。

  对于随心的顺境,内心便生起喜乐的贪欲心;对于违心的逆境,内心便生起厌恶的瞋恚心;执着于所感受到的境界,而不知实相便是愚痴心。所以,执着世界为实有,由“贪、嗔、痴”三种根本烦恼,便生起种种烦恼和痛苦

  佛陀教导我们去觉照实相,让我们重新认识这个世界,它并非实有,而是缘起的。

  何为缘起呢?缘起就是众缘和合。既然是众缘和合,就没有自性可言。也就是说,在这个世界里,没有一个恒常不变的东西存在,也没有一个独立的个体存在,更没有自我主宰和决定。即“性空”。“缘起性空”便是佛教的世界观。

  因为众缘和合,世界万物都必定有“生、住、异、灭”的过程。

  比如,由泥土经过烧制变为陶器。对于陶器来说是“生”的当下。陶器在使用过程中,不断的氧化、磨损和消耗,但仍然保持陶器的特性,这是“住”。而住的当下陶器不断的消磨,渐渐的损坏着,就是“异”。最终破碎无法使用,不再是陶器,便是它的“灭”。而陶器“生”的当下,便是“泥土”的灭。陶器“灭”的当下便是下一个物质的“生”。

  若把这四个阶段的物质转变进一步细化放大,“生”的当下又有“生、住、异、灭”。每个阶段都可以无限扩展。可以说,物质“生灭”的存在状态本是相对而言,并没有一个实有的生或者灭。所以世界万物的状态因不断变化而是“非实有”的,是“空性”的。也可以说因为无常,所以不存在一个实有的物质世界。

  再比如人有生老病死。从父精母血的受精卵到出生,生长,死亡。即使当下静止的身体,看似没有变化,但血液在循环,细胞在分裂,有新生有死亡。

  人体的肝细胞只有150天左右的寿命,也就是说5个月的时间,肝便完成一次彻底的更新。肺细胞更新周期为2到3周。皮肤为2到4周。人体细胞更新周期一般为120-200天(神经组织细胞除外),大约每6-7年就要全部更换成新的细胞。所以,我们的身体也不是恒常不变的。

  而且,身体的这种变化,是不受我们主宰和控制的,不是我想怎么变就怎么变,想怎么长就怎么长。想长生不老,青春永驻也是不可能的。因而没有主宰性。

  同时我们的生长离不开外缘。呼吸离不开空气,饮食离不开水和食物,冷暖离不开衣物。我们听声离不开动静,看境离不开明暗等等。所以外界和人体本密不可分。没有独立的个体“我”存在。

  所以,我们一直以来,所执着的这个世界,以及所执着的这个我,其实是无常的,缘起的,性空的。任何事物都是众缘和合的,生灭变化的。而所谓的“世界”和“我”都只是假借的名词,本不存在一个实有的身体和世界可以让我们去执着。

  人类在认识世界和自我的过程中,为了诠释和交流,发明了文字,创造了人类文明。

  然而,人类在不断的名言安立中却迷失了实相。把缘起的过程假定为时间概念,从而有了过去、现在、未来,继而创造出年、月、日、时等时间计量单位;把缘起过程中呈现的作用假定为不同的物质名称,便有了房子、车子、男人、女人的概念。

  对于物质的比较进一步有了大小轻重高低美丑好坏等概念。概念最初是由人设定的,而人却被概念死死困住了。

  可以说,一切的执着都是我们自己画地为牢,错把缘起性空的假有世界和人我执为实有;画地为牢,坐困愁城。

  念念执着为实有,使我们为之贪嗔痴,为之烦恼痛苦。而想要破除烦恼,就要认识到这一点,新世界才会对我们敞开大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