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人佛教 > 佛学入门 > 佛与人生 >

第2课丨越不愿意干的事情越要去做!

  因为学佛的原因,我算是对自己比较了解的人。但是我跟陌生事物打交道,特别是跟陌生人打交道,还是比较发憷,是没有经验的。最重要的是我自己没有底气,这是我的生活环境所造成的。也就是说,在我的人生体验和我所看到的世界当中,关注传统文化的人,他们的工作能力不一定很强,反而弱一些。心性上有修行、有底线的人,他的工作效率可能要慢。

  所以现在我们在座的各位做的这些事情,除了有效率之外,效果是靠成长性,是靠时间来积累。这一点可能是我们要有信心的地方。我说的这一点就是我们对自己了解的时候,要把自己的心性用对地方,而在学习的过程当中,除了了解自己的优点——学习传统文化,大家往往都是在学优点,优点到处都是——你要能够去吸引人,帮助关注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或者修行人解决问题的话,可能建设性的意见比夸奖、给他们一定的安慰和心灵激励效果要大。

  为什么呢?因为大家都处于一种困境中,如何让他们从自我的束缚当中变得勇敢无畏地去面对生活,面对自己的工作,变成心灵上的强者,再变成生活上的强者更有实用性。因为很多在学传统文化的人,他们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往往变成心灵的强者,生活的弱者,结果就变成一种阿Q精神,这就是我们需要去调整的。我想我对自己的一种要求就是,我学佛很努力,但我无论如何不要变成阿Q

  所以我这个人有一个个性,就是脱敏疗法。越不愿意干的事情我越要去做,越怕的事情我越去做。脱敏,当你经常去做,努力去做的时候,你反而在自己的弱项上看上去,比一般的人要强。缺什么补什么,补补就好了。就怕没有行动力,越发憷越不去做的话,可能就不行。所以要把自己的心性用对地方,做自己擅长的事情,勇于尝试自己不擅长的事情。

  对于理想的实践,除了积极乐观之外,实践理想,除了长养自己的优点,还要补自己的缺点,这可能是自己最终能否实现理想最重要的一点。我觉得我是一个对新生事物一直抱有好奇心的人,当然从着装、服饰上来看,我是个和尚。当然我最引以为自豪的事,我觉得自己作为一个出家人,还是以佛教的社会使命感为己任的。

  一个人的信仰的基本功能,就是自洽性。我刚才说了,我没有理想、不懂得生活、学习能力很差、琴棋书画都不会。琴是节奏感,棋是逻辑思维能力,画是欣赏美的能力,我都没有,我是个特别弱智的人。但是我在学佛之后,反正这些年折腾下来,别人以为我都懂,我不懂的,他也以为我懂,实际上我都不懂。我的意思是,像我这样没有学习能力的人,在学习方面却很努力的时候,大家不会觉得我文化水平很低。大家觉我的言谈举止看上去还不太像一个初中生吧?实际上我只是一个初中生。

  就是当你有理想以后,当你有追求之后,所谓术的方面、方法的层面、知识的层面都可以积累。这也就是为什么,小孩子一定要让他去畅想未来,没事的时候去想想长大了想做什么?当他在很多目标当中,最终确立一个目的地,为这个目标全身心地投入下去,没有的资源他会去找。家里没东西吃了,他会去找食物,没有方法,可以找方法。

  术的层面,尤其现在的知识体系这么完备,你需要任何一个武功秘笈都有。这在武侠小说里面,常常就是为一本武功秘笈打的头破血流。特别像《葵花宝典》,这种害人的邪法,欲练此功必先自宫,很多人抢得头破血流。实际上抢过来到底有没有用呢?不知道。也就是说,我们过去对知识的渴求,甚至连对知识的可行性到底有多少都不知道的时候,也都在追求。可是现在如果你要练任何一门武功的话,百度一下,武功秘笈出来,看它的可行性,注意事项都有,你只要做就行了。

  恰恰就是过去的那个年代的人们行动力强,虽然知识很缺乏,可是武林高手还是比较多的。现在武功秘笈到处都是,就是没有高手。为什么?因为我们没有想到这个道理。这个世界上所有外在的东西都能够修饰自己的身心,可是连你自己都没有热爱,沉不下心来做这件事情,那是徒劳的。

  也就是说,信仰这个事情外人不可能强加给你,是你内心当中生长出来的东西。一开始生长出来一个想法,后来融入到你的血液当中,你觉得离开它,你的生命是没有意义的,然后你就会去塑造它。当最初的原点形成以后,你所有的生活方式都是自洽的,不对的地方你会找对的理由,对的地方你会找更好的实践方法。实践方法如果是好的,你还会突破,因为人有完美的追求。

  这是我简单的一个自我介绍的部分。所以人生就是道场,经历就是修行

原标题:《人生是道场》第2课丨不要成为心灵的强者,生活的弱者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那一座庙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