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人佛教 > 佛学入门 > 佛与人生 >

一梦漫言心皈处

一梦漫言心皈处

路遥遥,观自在

  二十年前,我努力让自己学成一个成年人;二十年后,我努力学习如何做回小孩子。荒诞的戏剧,一幕接着一幕。还没来得及谢幕,台下的观众已期待下一幕的开演。

  慢慢地长大,慢慢地对周围愈是陌生。这个世界到底怎么了?抑或自己的心怎么了?种种的烦恼,种种的不快,犹如毒蛇一口一口吞噬着苟且仅存的安乐。我,一个普普通通按部就班上到大学的人。因为普通,便拥有普通人普遍的事情所作,因而也产生了普通人所担受的责任。责任在年轻一代身上,有些人扛的过来的就扛过来了,扛不过来的还是在努力在扛并不想第二种路。

  “人生路遥遥,心静观自在。”一次偶然因缘聆听到“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内心瞬间被诵经声感动,那一刻,极静极静,似听到远处大海的波浪声,似听到近处香炉熏燃声,似听到灵山会上佛陀的拈花一笑。这,极美妙,极美妙!

  心存妄念,一线连着万缕思绪。还想着,这里那里,那人这人,而“照见五蕴皆空”,这是哪里?那人又是谁?尚且将这些疑问忘却吧!静静地沉浸《心经》的“观自在”时空里。感受到每一时,每一刻,每一处,从身边滑落而下的心。

心?心在哪儿?

  我从梦里醒来,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自心。这个自心,需要我去寻找的时候了!我想。

  心在哪儿?带着梦里的疑惑,翻开一本本所谓的百科全书毫无收获。问到朋友,问到师长,可笑的是,自己都不知晓自己的心在哪儿,何况他人?愚人多痴!

  朋友说,带你去一个好地方!

心茫茫,照五蕴

  朋友带到的地方,是一座古寺。前所未去,又似曾相识。

  寺里的生活,犹若一只轻舟,轻柔地拨动水浪,见到的是柔软的波纹,听到的是舟筏与海水悠悠荡过的声音。极缓和,极清净!

  我问朋友,为什么寺院跟外边不一样?

  朋友说:行者,脚下的路是一样的路,只是有些人走得疲乏了,脚步来不及停下,好好看看自己的心。

  我问,如何才能看到自己的心?

  朋友:先找到心在哪儿?

  远方,又似在耳边,传来一阵阵诵经声,极美妙,极动听!

  朋友说:到了。

  我问:哪儿?

  朋友说:到了心该到的地方。

  跟随朋友,看到一个大殿,每个人的表情都是极欢喜,极自在,决然没有一丝的不快,极不可思议!

  我问及朋友:他们都是这儿的?

  朋友笑笑:他们的心都在这儿。

  苦于大门关着,而不能进入。这些在门外守候的人,不知为什么。笑笑自己的无知,朋友说:问问便可。

  我向前一步,大门打开了,里面也有相同守候的人,看到我,微笑地合十,说:阿弥陀佛!

  受宠若惊的我,忙着掩盖自己的冒失,学着合十,学着阿弥陀佛,学着微笑。进到一个宽敞明亮的地方,里面没有佛像,台上却有一个出家僧。

  我问:这在哪儿?

  朋友不在身旁,或许是没能进来。置身于人群中,席地而坐,聆听着台上人的声音。这声音,不曾听闻,又是极熟悉,极亲切!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整个屋子里又遍满了这种声音。跟随大家,手捧经书,心一点一点融化于这个静谧的空间,极细腻,极温和!

  似乎,身若在宁静的深海里,自由地遨游,自由地寻寻觅觅。

  声止,人静,灯光温暖照在书本上,翻开,才发觉,诵的是《心经》。心经?

  心所经行之处?

  我笑了!捧着《心经》。哈哈大笑。

  旁边的人说,法师在叫你。

  法师?于是乎,又学会了一个新词儿:法师。

  原来刚才提问的时候,我将“心在哪里”写在了纸条上。

  心,安安分分地聆听着台上的法师,“吃饭的时候,心在吃饭;走路的时候,心在走路;睡觉的时候,心在睡觉。心在哪儿?心在你的生活当下。生活是过出来的,不是想出来的。放得下的是曾经,放不下的是记忆。无论我在哪里,我离你都只有一转身的距离,那便是心的皈处。”

  我听得似懂非懂,借来旁人记录的笔记:

  “要在生活中落实修行,在修行中落实生活,假若我们想离开生活起观照,离开生活去行甚深般若,离开生活去‘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那修行就没有目标,修行就没有对象,修行就是一句空话。”

  “色、受、想、行、识五蕴的活动,就是生命的活动,就是生活的具体载体。没有五蕴就没有生命,没有五蕴也就没有生活。”

  “如何在修行当中把染污的五蕴逐个突破,逐个超越,逐个净化呢?就要按照佛所说的四谛来修行。”

  法师的开示,旁人的笔记,句句入心,字字入目。讲座还在进行中,我悄然站起来,深深地向台上的法师鞠躬。

身空空,藏宝珍

  走出屋外,朋友大惊:怎么满脸是汗?

  我想,这是泪水,是肺腑流淌出来的泪水,极开心,极入神!

  便不顾旁人,一边笑着,一边哭着,一边高声诵着“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

  朋友更为诧异:你怎么会诵《心经》?

  我跟朋友讲起梦中事,讲起寻心在哪儿之源。

  朋友说:你要参加夏令营。

  我不解。

  “刚向人打听到,这是寺院举办的生活禅夏令营,就你进去那会儿。”

  “生活禅?极是!极是!”

  走进大殿,试图能再次听到法音,结果没让我失望。是法师的声音,极美妙,极深远!

  “观自在菩萨,由于观照生命的当下、照见生命的当下、回归生命的当下,便能做到‘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一切的苦厄都在生活中,一切的苦难都在生活中。”

  夏日的炎热,原本躁动的心,如今得到的一份清凉。如和煦春风拂面,如冰凉清水净足,这一切极安详!极惬意!

  我本三宝门前一棵草,每日得以法雨滋润。而如今化为人身,几回生,几回死,生死悠悠却无定止!

  朋友见我已在地上磕得满头通红,上前劝拦。

  我对朋友说:身常披缕褐,心藏无价珍。

  下次我要参加夏令营。但是这远远不足。

  回城路上,我一直在想,在寺院的那一幕到底又是不是另外一个梦境呢?

  如果是幻相的话,那么醒来的我,又在去哪里,又需要去哪里?

  然而一切有相,皆归于幻。追忆以前所有事,也只是一场梦罢了,而心皈处,总一直在寻寻觅觅。所以题为“一梦漫言心皈处”,还是作一个偈子。偈曰:

  一梦人来二十秋,心处觅尽事方休。

  尔今问我心处地,仍把梦中境界酬。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