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人佛教 > 佛学入门 > 佛与人生 >

换一种方式吃饭—在普陀山普济寺过堂

换一种方式吃饭—在普陀山普济寺过堂

  过堂就是指在佛教的寺院里僧人(有时也有一些居士)集体吃饭。很多人都对基督徒餐前祈祷印象深刻,餐前祈祷令人心仪的地方在于这种仪式表达了一种感恩的心情和宗教的情怀。其实佛教这种被称作过堂的用餐礼节,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完美。

  十年前,我刚上班不久第一次出差,就去了浙江的佛教圣地普陀山。当时,德高望重的妙善老法师还健在。他老人家慈祥平和,一身和气,满面和善、一片慈悲,与普陀山、与他的法名都十分相应。他把我们一行领到他的丈室喝茶,还送给我一尊黄杨木的观音菩萨立像。在观音菩萨的道场普陀山得到一尊观音菩萨像实在是很难得的,而且又是从方丈大和尚那里得到的就更加珍贵了。

1996年与妙善老法师

  十年一觉,恍然如梦。如今整整十年过去,斗转星移,物是人非,今日重归普陀,妙善老法师已经圆寂了,故地重游,令人感叹。现在接替妙老出任全山大方丈的是戒忍大和尚,一位年富力强的法门龙象。普陀山全山有很多着名的寺庙,普济寺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座,是全山大方丈的驻地。我们下榻的宾馆就是旁边的息耒小庄。我特别喜欢这个宾馆的名字,耒是农具,一种锄头,息是休息,就是农活收工了,可以休息了。让人产生一种劳动后的满足和放松下来的闲适感。

  我们与戒忍法师约好第二天中午去普济寺过堂。堂,就是指饭堂,吃饭用膳的地方。佛教称斋堂,因为寺院里人多,集体吃饭就会聚在一堂,这可能是最早的集体食堂的形式。斋堂也叫五观堂(用膳时要做五种观想,五观具体内容见附录)),通常会有一副对联挂在堂前:“五观若存金易化,三心未了水难消。”

  午时,寺里出家大众闻听鱼梆、云板之声,齐集斋堂。过堂有一定的规矩,主要如下:只有三个碗和一双筷子,一个饭碗、一个菜碗、一个汤碗。左手拿饭碗,置于胸前位置,四指托住碗底,拇指压住碗沿,称作龙含珠,然后用筷子夹饭,称作凤点头。饭或菜吃完一碗后,如果需要加添,就放在桌沿,用筷子指着碗内的位置,要少加就放在碗底,要多加就放在碗沿。不需要加添,就放在桌上即可。凡是碗里的饭菜一定要吃完,千万不能浪费。吃好了就不要再加。吃饭时还不能说话、不能嚼出声音来。而且在斋堂里所有的饭菜都是一样的,没有特殊的安排,方丈和普通僧人都要在这里吃,而且吃得都一样。在吃饭前,僧众首先面对佛像问讯后落座,维那僧举腔,大众随引磬声合掌同念“供养咒”,举行施食仪式,还要念诵报四恩(佛恩、国土恩、众生恩)。吃饭时,先吃三口淡饭不吃菜,同时发三个愿:第一口饭,愿断一切恶;第二口饭,愿修一切善;第三口饭,愿度一切众生,第四口才吃菜。发愿,要发大愿,就是以慈悲心来跟众生多结善缘,普度众生。

  过堂虽然仅是吃饭,但在佛教看来,过堂同时也是一堂法事,前面有供佛、施食,后面有结斋,整个过程显得非常庄严、肃静。在过堂用斋时,我心中产生很多感想,我发觉这个古老的过堂仪式和内容对于今天心灵空虚、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人际紧张的世界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一是感恩。我们的食物来之不易,是有很多因缘俱足,我们才有吃的,不是我们有钱,就有吃的,在有些特殊时候,你拿一块黄金都换不到一口饭。世界上还有很多饥饿的人没有饭吃。我们能吃到东西要有一种感恩的心情。其实,引申开来,我们对所有能够得到的东西都应该有一种感恩的心情。

  二是平等。我们很多人都经历过各种吃的场面,官场、商场,大饭店、小吃店。我们看到很多的情况不平等,有钱的吃好的,鱼翅、鲍鱼、燕窝,没钱的吃差的。大官、大亨吃大餐,小官、小户吃小鲜。而且烟有高档低档,中国高的上百块一盒,低的几毛钱一盒。酒也一样,中国好酒上万元一瓶有之,几元钱一瓶有之。我在美国、日本看到的情况好一点,比如烟就那么几种,价格差不了太多,总统抽万宝路,贫民也抽得起。而我看最平等的吃,就是佛教的过堂。大方丈和小和尚,在庙里吃得都一样。从最小的最基本的事情上有平等,才能有真正的平等。

  三是节俭。随着物质的丰富,我们的生活实在是太过浪费、太过铺张了。大学的食堂的水池和垃圾桶里,都是半个、大半个、甚至整个的馒头、还有整盒的米饭。很多宴席都剩下整整半盘、半桌的饭菜,实在是太浪费了。现在有些人吃不完打包带走是一个值得提倡的好习惯。不准剩饭是特别值得提倡的。

  四是健康我们现在吃饭非常的随便,几乎一点规矩没有。吃饭时大声说话、大声喧哗、吃饭时看电视、吃饭时胡思乱想。还有匆匆忙忙的快餐。其实,吃饭吃明白了也是一种修行。有一位禅师所说:我的修行就是:吃饭时吃饭,睡觉时睡觉。可很多人吃饭时不好好吃饭,睡觉时也不好好睡觉,东想西想,杂念纷纷。在寺里过堂,首先吃的内容健康——吃素。吃素的好处很多,也不用多说了。其次吃的姿势正确,龙含珠、凤点头,不说话、不喧哗,保证不出意外,吃得认真、吃的专注、吃得好消化。还有吃的原则——不浪费,不贪多、不挑剔、量力而行。

  不知道为什么,我每次吃过堂饭都感到非常香、非常好吃。过堂之后,戒忍法师带我们上他的丈室喝茶,他的铁观音也是非常好喝,齿颊留香,在观音菩萨的道场喝铁观音茶自然是别有一番滋味。

现任普陀山全山大方丈戒忍大和尚

  每当我在国外“过堂”的时候,看到老外或者华人基督徒在饭前饭后虔诚的念念有词的时候,作为非基督徒的我也同样感受到一种精神的力量、一种感恩的愉悦。在那个时候,我经常想,吾土吾民何时能够恢复古老的礼仪之邦的礼仪、再现悠久的文明古国的精神传统呢?在儒们淡泊之前,我们的儒家传统有着美好庄重地礼乐文化,在儒们淡泊之后,三代礼乐在佛门中延续下来,与佛教本身的礼仪结合,一直持续到今天,仍然保存在寺庙之中,过堂也是其中之一。而今天,我们的生活还有什么品位可言呢?我们的品位都集中在物上,而很少放在心上了。

  我盼望着,今后,中国人坐在一起吃饭,不是只有一拥而上,觥筹交错,大块朵颐,夸夸闲谈,烂醉如泥,丑态百出,我们总在大谈吃文化,但不要把吃文化只停留在吃什么的低级层次上,不能把人蜕化成高级的穿时装的狗,精致的有文化的猪。而要展现出我们的精神力量、我们的文化品味以及我们的慈悲心怀。让我们的精神、文化、信仰自然地流露在每一个生活细节之中。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