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人佛教 > 佛学入门 > 佛与人生 >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一切生命都有生、住、老、死的历程,人一生下来就注定要走向坟墓。对每个人来说短暂的一期生命却是十分宝贵,佛教说人身难得,能生而为人是累劫的善根福德所感,虽然每个人的福德因缘不同而导致生命的历程有种种苦、乐、贤、愚、夭、寿的差别,但是从生到死的规律却是自然之法则,谁也无法回避。走向归宿的旅途中,对于每个人来说是平等而相同的。

  生住老死是人生的四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经历。投生不是能由自己选择的,而是由往昔无量劫中所造善恶业力之所招感,能生到人道都是过去世中持了五戒的善业果报,但是由于未断淫欲的烦恼,因此在上期生命尽后的中阴阶段见到自己的这一生的父母在媾合,生起交欢的欲念,因此而使神使住胎投生,在母胎十月之中,吸母精血而发育长大,出生之时辗转蹬踢,破损母胎。扯母心肝,踏母跨骨,如千刀搅,似万刃攒心。而母生儿时,五脏六腑都痛裂张开,身心闷绝,血流满地。出生以后,而知觉初开,而身体柔弱,完全依靠父母乳血哺育,每人出生要饮用白乳,八斛四斗之多,而身体种种不净全赖父母洗涤干净,每晚尿湿满床,母即将儿移置干处,自己睡在湿地。如此种种衣食教导,养育十八年后方放得成人。在出生以后至十八岁便为成长阶段,十八岁以后因父母的养育教导,便是种种能力作为,由十八岁至五十岁以后为壮年,而有种种生产事业。是人生最旺盛的时期。

  由婴儿到壮年是人生的安住时期,在这段时期人的身体得以发育成熟健壮,同时心态思想也由幼稚无知转向成熟稳定。在父母的呵护的岁月是人生最幸福的时期,每一天的成长都凝聚父母的心血和辛勤汗水,少儿的身体是充满生机与活力,少儿的心是充满希望和期待。 随着年轮增长,身体日臻成熟,善恶之心极为强盛,而驱使身口意业造作种种善恶之业,或起种种营生之行。壮年时期,气力最盛,非但能自谋生计,而心于五欲常起染着,迷于六尘,起惑造业,招感来生。

  经过壮年的人生阶段,所有的心血和气力用于谋生养育儿女,待到老时,身体衰变,功能减弱。昔时的容颜已改,威势不再,渐渐鸡皮鹤发,行步老态龙钟。老年时期的身体是脆弱的,就如出生的婴儿,需要儿女的照护了。随着时光的推移,五脏六腑的功能减弱,种种疾病随之缠身,老病的苦因之而受。老年的心更是脆弱,年轻气盛之时,耳聪目明,思维敏捷,心力强大,随欲而转。年老之时,耳目失聪,反应迟钝,欲罢不能,昔日之情犹在,思念万千难成。内心的回忆,喜怒哀乐,六情碎砖,忧积胸中,烦恼不安,内心的老苦随之而生。

  老与死只有一墙之隔,人老了离死就近了。死是一期生命的终结,而非生命的永远的断灭,死是由一期生命走向下一期生命的交点,因此死是生命的终点也是下一次生命的起点。死是生的开始,但这一次死与下一次的生有着非常重要的联系,人在死时,身体四大分离,神识离体,四大分离时出现种种冷热,逼迫的感受,如恶业太重,则有如生龟脱壳的痛楚,万般苦恼。如造善业,则无有痛,身心愉悦,自在安详的离世,人在死时的心是错综复杂的,恐惧不安、忧恼悔恨、留念贪恋着,种种心境、改转变化纷扰杂陈!    断气之后,神识便得离体,这时神识是最轻松自由的,没有身体的束缚,可以随心所欲自在的游走。但神识离体会从意识中生起与下一次受生相应的中阴身。由于贪恋前世,对自己的尸体还是执着不舍,恋着亲人不愿离开,但因无法交流而苦闷不乐。一七或七七日内便去投生,因隔阴之迷,将前世之事完全忘记了。中阴投胎之时则见来生父母交合,此时与男女法生贪着之心,起染着向,如因父起欲念,则想自己为女;因母起欲想则想自己是男,中阴身有天眼通、他心通,没有空间距离,但有因缘,即入母胎,初见其母产门,而后安住与父母精血和合的卵中,名为羯罗蓝,开始再一次的人生,或生饿鬼畜生道中。大善大恶之人,没有中阴生,或直接升到天上,或堕地狱。对诸佛净土有信愿者,此时则能蒙佛接引往生净土。

  以上则是人生一期生命的过程,都要经历中阴、入台、出生成长、成年、老死等阶段。出生的婴儿完全是依赖父母才能生存,从母胎中呱呱坠到满跚学步,以至于拜师、学艺、婚聚等无不凝聚父母心血。壮年时期,精力充沛,欲望强盛,耽于情爱,勤于生计,忙忙碌碌,无有休息。进入暮年,气力衰微,颤颤巍巍,心智不明,恐惧不安,由此需要儿女照顾才能生活。死期日至,转生余趣,最后一念,犹为关键,孝顺儿女应助父母,得生善趣,生佛净土,是为大孝。

  哺儿育女是父母的天职,尊敬父母是儿女的本份,生、住、老、死是每一个人的人生经历,唯有慈爱子女,人类才得以繁衍不息;唯有孝敬父母,人生才得安然而度。然而养育子女是人的天性,而孝敬父母确是人性聪慧的盲区。自古有“虎毒不食子”之言,可怜天下父母心,哪怕所生儿为盲、聋、喑、哑、病、残,身为父母者仍是不离不弃,溺爱有加。而自古以孝闻天下者寡,当今忤逆父母闻天下者众,甚至弑父弑母者每有所闻。因此人之孝敬父母之心难以比拟之慈爱女之情,想父母之恩少于忆儿女之念。     然而生、住、老、死是人生必然经历,每一个人都要做儿女,每个人都要为父母,每个人都要成为老人,尊敬自己年迈的父母,也就尊敬自己的暮年人生,只有倡导爱敬一切老人,老时才能得到一切人的孝敬,因此孝敬与慈爱一样重要。

  孟子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即是尊老。他不但强调要孝敬自己父母同时要孝敬天下所有老人是做儿女应尽的责任!老人的身体是脆弱的,需要儿女的照护,老人的面容是憔悴的,需要儿女的抚愈,老人的心是寂寞的,需要儿女的安慰。父母的恩德等同天地,儿女应该竭力报答。《佛说父母难报经》云:“假使有人,左肩担父,右肩担母,研皮之骨,穿骨到髓,绕须弥山,经百千劫,血流决踝,犹不能报答父母之恩;假使有人,为于爹娘,吞热铁丸,经百千劫,遍声焦烂,犹不能报父母深恩。”    父母对儿女的恩德难以言表,因为父母之缘方可投生为人;因为父母的哺育方能成长为人,离开父母则难以在世间生存。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岂人不如畜生乎?由此孝敬父母是人性中本具的仁德,“须臾不可离,离即非道”“人者仁也”“人别于禽兽者几稀”,唯有仁爱才使人与禽兽不同,畜生尚能恩养父母,何况我们人呢?

  我们不但要相应自己的父母,同时要孝敬一切人的父母,孝敬天下所有的老人。只有尊敬每一位老人,自己的父母才能得到其他人的尊敬,当自己老的时候也能得到所有人的尊敬,因此孝敬老人也是对自己的尊重。

  父母为了养育儿女,呕心沥血,千辛万苦,容颜毁尽,身形枯藁,老的时候应该得到儿女的反哺。老人行步不稳需要儿女的搀扶;老人吐字不清需要儿女耐心倾听;老人牙齿稀疏需要儿女烹调柔软的饮食;老腰酸腿痛需要儿女捶背拍打;老人衣服污垢需要儿女洗涤干净;老人疾病缠身需要儿女医治照护。老人孤独寂寞,需要儿女交流排遣;老人恐惧不安,需要儿女安抚消除;老人迷惑茫然需要儿女鼓励坚持;老人精神空虚需要儿女引导信仰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在孝敬自己父母的同时亦要孝敬天下一切老人。特别在当今经济发达的时代,中国的伦理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古代的居家养老,慢慢过渡到社会养老,家庭变成了四加二加一得家庭,一对夫妻要赡养四个老人和一个儿女,难以对老人进行很好的照顾,由此需要整个社会来承担未来的养老事业,需每个人都能孝敬老人,将每一位老人当成自己的父母,这样人老的时候才能安度晚年。

  孝敬老人不但只是物质生活的保障,更重要的是心灵的关怀与呵护,对死亡的畏惧和忧虑的痛苦,远远超过生活贫苦的渴望,因此给老人一个信仰,帮助维护和巩固信仰,使老人得到心安,才是真正的孝敬老人。

  年老的父母是每个儿女走向生命终点的一道屏障,父母离去了,这道屏障就没有了,那么自己就要直接面对死的终点,因此父母多在身边一天,儿女就会感到一天的安然。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无常迅速,年老的父母还是很快就离儿女远去了。

  无明是生命的缘起,轮回六道是生命的真相,追求解脱是生命的升华,皈依三宝是生命的依靠,往生极乐才是生命的解脱。能使老人生起往生净土的信愿。则能让老人内心欢喜安详,坦然接受生命终点的到来,欢喜自在往生弥陀净土,则是世间最大的孝敬。“老吾老就以及人之老”愿大家都有这份孝心,让一切众生成佛佛道!

  南无阿弥陀佛!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