钵是什么?钵的由来与讲究
钵是什么?
钵为比丘六物之一,又称钵多罗、钵和兰等,为如法之食器,应受人天供养所用之食器,又为应腹分量而食之食器,故又译作应器、应量器。钵的形状:呈矮盂形,腰部凸出,钵口钵底向中心收缩,直径比腰部短。
钵的由来
据《佛本行集经·二商奉食品》中说:佛陀初成道时,北天竺有帝梨富娑与跋梨迦两位商主,将“糗酪蜜搏”供养佛陀。
佛陀思惟:往昔诸佛,皆是持钵受供,我如今当以什么器皿受二商主食物供养。这时四天王知晓,立即以金钵奉上,佛不肯受。四天王又以银钵、玻璃钵、琉璃钵、赤珠钵、玛瑙钵、砗渠钵相继奉上,佛陀皆不受。
这时四天王以石钵奉上,佛陀又思惟,如若只受一钵,其他三位天王必将产生烦恼。佛陀将四钵相迭安置在左手,再以右手按下,合成一钵。而说偈言:
我昔功德诸果满,以发哀悯清净心;
是故今四大天王,清净牢固施我钵。
钵都有哪些讲究?
在律制上,规定钵有“体”、“色”、“量”等三法。
体
“体”指钵的材质。《四分律》中提及钵之种类云:“钵者有六种,铁钵、苏摩国钵、乌伽罗国钵、优伽赊国钵、黑钵、赤钵。大要有二种,铁钵、泥钵。”禁止使用由木、石、金、银、琉璃、宝、杂宝所作成的钵,并以此简别在家和外道。
色
“色”指钵之颜色。《四分律》限用黑、赤两色,《五分律》限用孔雀咽色。除此“黑、赤、灰”三色之外,不准熏染其他颜色。
量
“量”钵的容量。《四分律》卷九举出大、中、小三种。大者三斗,小者一斗半。但是根据唐代的量法,应是一斗至五升之间。
比丘不得储存多钵,护持钵当如护持自己眼睛一般,应当常以澡豆洗净除去垢腻。钵损坏时,若五缀(五种修补方法)而不漏,则不得求新钵(经修补后再用的钵,即称五缀钵)。钵置于地上时,若有转倒之虞,则当作钵支以安置之,携带时则应收入钵囊(或称钵袋、钵络、络囊)。
注:
包钵的袋子,称为钵袋或钵囊。为三种袋(钵袋、药袋、杂袋)之一。《有部毗奈耶杂事》讲到有比丘走路时以手持钵,不慎摔破,后来佛陀教其以衣角裹之,还是又摔破。最后佛陀便教其制钵袋放置。现在的钵袋,挂于肩上用于行路时装钵,其材料及大小并没有特别的规定,被列为尼师坛的特物(随物)之一。
- 最全的烧香图解,烧香有何含义与讲究?
- 皈依之后需要注意什么吗 皈依佛门后的注意事项
- 开天眼后究竟能看到什么?
- 心经简介,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内容介绍
- 华严经简介,大方广佛华严经讲什么?
- 楞严咒简介,什么人不能念楞严咒?
- 地藏经简介,地藏经主要讲什么?
- 持咒打坐的方法 持咒打坐的姿势图
- 佛教基础知识
- 心经入门
- 最简单的三皈依仪式-如何授三皈五戒居士仪轨
- 为什么要烧香拜佛?烧香的含义是什么?
- 为什么要学佛?为什么要修行?
- 学佛前要了解的基本内容
- 初入佛门该怎样修行?
- 佛教唱赞时法器打法
- 不管你信不信因果报应,婚后出轨的人,一定没有好的下场!
- 佛教和印度教究竟有何本质区别?
- 什么是佛教?佛教的精髓是什么?佛的定义呢?
- 持咒是什么意思?如何持咒?
- 诵经有诀窍吗?诵经的十二条诀窍
- 皈依是什么意思?皈依三宝又是什么意思?
- 佛咒入门
- 女众出家前须知,一生只有一次出家机会
- 佛教名词
- 有一种迷信,是对佛的迷信
- 在家烧香有什么讲究?一些禁忌千万不要触碰!
- 往生咒简介,念往生咒要注意什么?
- 图解佛教密宗手印大全
- 准提咒简介,准提咒功德及妙用
- 什么是咒语?佛教最神奇的九个咒语是哪九个?
- 楞严经简介,楞严经大致在讲什么?
- 文殊菩萨心咒简介
- 求佛有没有用?为什么说佛菩萨可以保佑人?
- 药师咒简介,药师咒治病方法与原理
- 什么是缘起论?佛教缘起论的含义是什么?
- 六字大明咒简介,如何修六字大明咒?
- 打坐可以通经络吗?一法打通人体经络
- 金刚经入门
- 史上最神奇的一句话
- 什么是洒净的真正意义?
- 留给孩子10个生命气质,孩子的一生将会受用不尽
- 许过的愿还能改吗?
- 当心念转的时候,病也能被我们转化
- 把早晚课诵的内容合在一起,在早晨念可以吗?
- 恶人也有善良的一面
- 如何在听法中避免过失,得到佛法的利益?
- 简单美好莫过于一句“南无阿弥陀佛”
- 临终时怎么知道是阿弥陀佛来了?别的佛来了怎么办?
- 受五戒后给家人烧放料酒的话,会破了酒戒吗?
- 学佛人可以吃蜂蜜与燕窝吗?
- 修行、做人、做事都离不开这三句话
- 人做事而不是事在做人
- 怎么断恶缘?
- 大聪明的人与佛的大智慧
- 念佛的含义是什么?
- 择偶条件高,要看有无福报与福气
- “美心”,佛法里的美容秘诀(内附视频)
- 人生的“一桶金”
- 佛是迷信吗?正信与迷信的区别(视频)
- 实践佛法就会有福报
- 为什么会怕提前退休?
- 心中的各种烦恼,该如何除去?
- 念佛应当是最自然的习惯,而不是勉强(视频)
- 发自内心对佛法的欢喜好乐
- 如何用佛法对治婆媳之间的矛盾?
- 在有所需所求的时候去做的善事,是做功德吗?
- 佛性平等,贫穷与富贵的平衡点(视频)
- 孩子做作业如不督促就完成很慢,怎么办?
- 什么是根基法?
- 从生活中反省自己的心 从三皈五戒来好好地做
- 居士能在上殿时敲法器吗?能聚在一起练习敲法器吗?
- 随顺,不是没有原则的顺从更不是不顾后果的放任
- 你修的是功德还是福德?(内附视频)
- 慈悲的敌人是瞋恨,修学佛法要净化自己舍弃瞋恨
- 为什么信了佛还会得病?
- 家族每代排行老大的女子成家就会守寡,该怎么转变?
- 怎么除知见?
- 佛教寺院为什么叫丛林?
- 快乐是不受任何限制的,分享佛法的喜悦(内附视频)
- [慧律法师]相似佛法与正法的分水岭是什么?
- [圣严法师]信仰佛教必须出家吗?
- [星云大师]如何使人信受?看看这四点意见
- [佛学常识]什么是洒净的真正意义?
- [佛理禅机]去努力塑造生活
- [佛理禅机]若身口业清净,那意业自然就清净
- [佛理禅机]时间不等人,莫辜负遇佛法的好因缘
- [佛经故事]不可不信因果,连佛陀都无法避免
- [佛教法器]钵是什么?钵的由来与讲究
- [佛与人生]心想事成的秘密
- [佛学常识]功德回向是怎么回事?功德回向的好处
- [佛学常识]如何广结善缘?多行布施
- [佛与人生]如何才能脱离人生痛苦?
- [佛学常识]为什么受持八关斋戒要清净?八关斋戒的功德利益
- [南怀瑾]孝顺是成佛的前提
- [佛与人生]有一种智慧叫欣赏
- [南怀瑾]自己临终如何念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