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弘善佛教 > 佛学入门 > 佛学常识 >

闭关具备的五个主要因缘条件

[佛学常识] 发表时间:2018-12-06 作者:性空法师 [投稿] 放大字体 正常 缩小 关闭

闭关具备的五个主要因缘条件

  真正的闭关是需要具备一定因缘条件的,一个是外在因缘,要有闭关房,要有专门护关人员,要有善知识指导,要有闭关时间。再一个就是内在素养,要有一定修行基础和闭关常识,要有明确闭关目的,要发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大菩提心,更要明白闭关程序,还要有闭关必要的心理、生理和体能上的准备,还要严谨持戒,等等。

其中最主要因缘条件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戒律要清净。

  闭关者在平时要严谨持戒,由戒生定,由定生慧,这样才能为闭关打好戒律基础,保证闭关顺利圆满。在正式闭关时虽然断绝外缘,但阿赖耶识善恶业种子在特殊条件下也会起现形,甚至导致魔障现前,若戒律不清净或说戒体羸弱,那么很难突破各种关碍。《华严》偈曰:戒为无上菩提本,应当具足持净戒。若能坚持于禁戒,是则如来所赞叹。戒律不清净,贪瞋痴三毒必起;三毒一起,魔即现前。因此说,保证戒律清净是实现闭关圆满关键所在。戒律不过关,不要去闭关。

  二是要发菩提心。

  菩提心就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之心,就是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之心,就是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成佛道之心。只有菩提心才是与佛菩萨同一心,才是觉正净之心,才会得到诸佛菩萨加持、龙天护佑,才会有突破各种障碍的信心、决心和力心。任何自私自利之心、有为之心,都会在难行能行、难忍能忍的关键时刻落花流水。所以说,菩提心是佛法修学的正能量,失去菩提心就失去所有。能海上师讲,修学佛法中遇到逆缘,要么冲过去,要么挨过去。但无论是冲过去还是挨过去,都必须不失菩提心。因为忘失菩提心,既使行正法也会入魔道,即因地不真,果遭迂曲。净土法门菩提心的表达就是厌离娑婆、欣求极乐。有了这个生死愿心,有了这个究竟愿景,还有什么苦不能吃,还有什么难不敢为,还有什么关不能闭呢?!

  三是要有明师指导。

  善知识很重要,在佛法修学中无论什么法门,善知识都是不可或缺的。离开善知识的修行就是盲修瞎练,闭关更是如此。没有明师的指导与印定,路在何方、己在何处都不得而知,一旦失偏,如何晓得、何以纠正,非明师无力回天。因此闭关前要多请教善知识,闭关中更要积极接受善知识指导,做到理清、路明、法正,这样才能确保闭关圆满成就。

  四是要先闭是非关。

  清净语业,不说是非,不传是非,心无是非。口业守不住,心必成散乱;是非关不过,闭关定颠倒。所以闭关要先闭是非关。即不看是非,不思是非,不听是非;只看好样子,不看坏样子;他人都是已成之佛,都是再来人救度于我;我要感恩他人,恭敬他人,随顺救度,等等。若能真心如此、始终如此、事事如此,是非关就闭圆满了。

  五是闭好心态关。

  有人心态不好,处处不满、事事烦恼、时时颠倒,妄想通过闭关来解决这些问题。这是修行上的本末倒置,最容易出偏。所以正确做法是平衡好心态后再去闭关、去巩固。闭关不是把身关起来,而是要将心关起来,并且明明了了、清清净净、自自在在。佛陀弟子们早已为“闭关”做过示现,即自觉远离喧闹,安心于道,寂静身心,如法行持;不受世俗杂染,远离五欲,一心趣向解脱;息灭贪瞋痴,勤修戒定慧,奉行菩萨道,于各种垢染及世俗欲乐、名闻利养中出离,清净梵行;“上求佛道,下化众生”,时刻自觉觉他,自利利他,等等。且二六时钟,千年一念、一念千年。如此“闭关”,你的心态一定是平稳的,一定是安住的,一定是祥和的,一定是柔软的,一定是如如的。达成三业清净、心系于道、安住菩提,使“闭关”成为,出世俗杂染之“关”,入离欲解脱之“关”;出颠倒梦想之“关”,入无我真实之“关”;出业障烦恼之“关”,入清净自在“之关”……最终破一切“关”,入得证涅槃,成就佛果,自在解脱之“关”!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