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弘善佛教 > 佛学入门 > 佛学常识 >

农历六月二十二 天台宗二祖南岳慧思大师圆寂日

[佛学常识] 发表时间:2018-06-28 作者:网络 [投稿] 放大字体 正常 缩小 关闭

农历六月二十二 天台宗二祖南岳慧思大师圆寂日

  农历六月二十二,是天台宗二祖南岳慧思尊者圆寂纪念日。

  南岳慧思尊者(515~577),俗家姓李,是河南上蔡人,南北朝时高僧,世称南岳尊者、思大和尚或思禅师,是中国佛教天台宗第二代祖师(以龙树菩萨为初祖,则慧思尊者为三祖)。自幼归佛乐法,心爱《法华》,曾持经入冢中读诵,读毕深受感动,对经涕泣,旋梦普贤菩萨摩顶而去,由此顶上隆起肉髻。十五出家,后参河南慧文禅师,得授观心之法,曾因慨叹虚受法岁,放身倚壁,豁然大悟,深得法华三昧。慧思尊者乃最早主张佛法之衰微即末法时期者,因而确立对阿弥陀佛与弥勒佛信仰,既注重禅法之践行,亦注重义理之推究。

  北齐天保五年(554),慧思尊者来到光州,不分远近,为众演说,达十四年之久,声闻远播,学徒日盛,嫉其德望或谤难是非者甚多。尊者曾于河南南部大苏山传法给智顗,智顗为尊者众弟子中最为杰出者,后被奉为天台宗真正创始人,世称智者大师。

  陈光大二年(568),慧思尊者始入衡山,因悟三生行道之迹,讲筵益盛,居止十年,遂有“南岳尊者”之称。期间倍受宣帝礼遇,尊称为“大禅师”,故思大和尚又称思禅师盖基于此。

  太建九年六月二十二日,慧思尊者圆寂,世寿六十有三。著作多由门徒笔记整理而成,如《法华经安乐行义》一卷、《诸法无诤三昧法门》二卷、《大乘止观法门》四卷、《四十二字门》二卷、《受菩萨戒仪》一卷等,自撰者有《南岳思大禅师立誓愿文》一卷。

慧思大师的著作

  见于记载的有《诸法无诤三昧法门》二卷、《立誓愿文》、《随自意三昧》、《法华安乐行义》各一卷,《大乘止观法门》二卷等。

慧思大师证到哪种果位?

  印光大师云:南岳思大禅师,智者之得法师也。有大智慧,有大神通临终有人问其所证,乃曰:“我初志期铜轮(即十住位,破无明,证实相,初入实报,分证寂光。初住即能于百三千大千世界,示作佛身教化众生,二住则千,三住则万,位位增数十倍,岂小可哉),但以领众太早,只证铁轮而已(铁轮,即第十信位,初信断见惑,七信断思惑,八九十信破尘沙,伏无明。南岳思示居第十信,尚未证实相法。若破一品无明,即证初住位,方可云证实相法耳)。”(下略)虽三大师之本地[2],皆不可测。而其所示名字、观行、相似三位,可见实相之不易证,后进之难超越。实恐后人未证谓证,故以身说法,令其自知惭愧,不敢妄拟故耳。三大师末后示位之恩,粉骨碎身,莫之能报。汝自忖度,果能越此三师否乎?(印光大师《佛法修行止偏法要》)

慧思大师故事

  慧思大师被下毒

  慧思大师幼年时就以心地善良闻名,乡里称颂传为美谈。曾梦见一个印度僧人劝他出家,感悟此祥瑞,遂辞亲入道。所投之寺院,不是特别僻静之处,多次梦见神僧,令他斋戒,自此之后,奉持戒律,梵行清慎。到了受具足戒之后,道志更为坚固,喜幽栖,好寂静,常坐禅修习,日唯一食,不接受其它之供养,且杜绝与外界之往来。读诵《法华》等经三十多卷,几年之内读了上千遍。所住之寺舍,曾被野人烧毁,其人遂得重疾,请求忏悔为其除罪,并答应为他重建草舍,慧思当即同意,接受其重建之草舍,又诵经如故,没有多久时间,那人的病就痊愈了。

  后来,慧思又曾梦见数百个印度僧人,相貌、服饰都很奇异,对慧思说:「你所受之戒律并不殊胜,怎能开发无上正道呢?现在既有此机缘巧遇清众,宜更设坛祈请师僧三十二人,加受羯磨法具足戒。」慧思醒过来后,方知此乃梦中受戒。自此之后,修习更勤,意念益坚,读经坐禅,夜以继日。经由苦行,可以彻见三生道业。

  又曾梦见弥勒、弥陀为其说法开示,故建造了弥勒、弥陀二像,一起供养。又曾梦见随从弥勒及其诸眷属,同赴龙华之会,心里暗想:我于末法时代,受持《法华经》,今又值遇慈尊,遂感伤悲泣,豁然觉悟。此后,他对诸佛供养更勤,道业也更为精进。灵瑞之相一再出现,瓶中的水时常饱满,供事严谨完备,好像有天童护法。后因读《妙胜定经》,赞叹禅定功德,遂修习定学。

  当时,慧文禅师门下有数百学徒跟他参学,很受僧俗二界之推崇,慧思遂往皈依,拜他为师,跟他修习禅法。他对师父侍候周到,寒冬溽夏都不惮劳苦,自己修习又专精勤奋,昼夜摄心,理事兼融。但因机缘未到,虽经一段时间,仍未有所证,又于第二年夏天束身长坐,系念静坐。到第三个七日时,遂发少静观,见一生善恶业相,因此警嗟,倍增勇猛精进。到即得初禅时,八触(即动触、痒触、轻触、重触、冷触、暖触、涩触、滑触)发作,驰回不已,自此禅障忽起,四肢无力,不胜行走,身不随心。即自观察,我今生病,皆从业生,而业由心而起,本无外境。反观心源,业不可得,身如白云幻影,有相无体。如此观想之后,颠倒想遂灭,心性顿时清净,疾病苦痛也一并消失。又发空定,心境廓然,结夏安居,增一法腊,但并没有什么大的收获,自恨道力、慧根低下,很感惭愧。遂倚壁而坐,背还没靠近墙壁,就忽然开悟,以致法华三昧、大乘法门,一念明达;十六殊胜,背舍阴入,都自通彻。后往鉴、最等禅师处,述己所证,得到他们的赞许。

  他进一步修持、研练,禅观更为专精,因而声名远播,四方学众,钦仰其德操、道业,纷纷前来问道、参学,一时间门徒甚众。他就对大、小二乘中之定慧等法,广为阐扬,收摄自他。由于学徒甚多,因而良莠混杂,遂致是非间起。一些怨嫉之徒,竟欲下毒毒死他,但都幸免于难。不少异道也企图谋害于他,也没能得逞。他对众学徒说:「大圣在世,也不免为流言所伤,何况我等无德之辈,怎能逃过此难?这些灾难,乃是往世之业所致,时候一到,遂得报应,这乃是个人的小事。更大的事乃是,佛法不久当遭劫难,我等究竟当往何方,以避此难?」当时只听见空中有声音说:「若欲修定,可往武当、南岳,此乃入道之山。」遂于齐武平初年,离开嵩阳,率领徒众南下,效前贤栖隐了。

  起先到了光州,正好碰上南方发生战乱,前方道路堵塞,只好暂时到大苏山落足。几年之间,投奔大苏山去向他求学者是成千上万。此地适是齐、陈交界处,乃是兵家必争之地,因此,很快就发生战事,佛法因而受到很大的破坏,有些僧侣们纷纷离散,但也有一些佛门精英,轻生而重法,以所谓「朝闻道,夕死可矣」之精神,冒着生命危险,来到此地,遂使山林如市。慧思为他们提供饮食,又向他们传授禅法,并以四方之所布施,写金字《般若经》二十七卷及金字《法华经》等,并配以琉璃宝函,极是富丽庄严。其功德殊胜,使大众大发菩提之心,又宣讲这二部经典,即刻依序构思,随文造尽,无非是一些深远之理。后来又令江陵学士智顗代讲金经。当智顗讲到「一心具万行」处,智顗有所疑惑,慧思就为之解释道:「你之所疑者,乃是《大品经》之次第意,不是《法华经》之圆顿义。我过去结夏中曾为此问题苦苦思索了很长一段时间,后来才在一天夜里突然领悟了这一点,我既然以身证实了,就不应该有所疑问。」智顗即向他请教《法华》行法,以三七日为一期,行道诵经,或行或立或坐,思惟谛观实相中道之理,其间的境界是很难加以记载或口述的。又问他所证是否即是十地?慧思曰:「非也。我只是十信铁轮位耳。」后来验之以事,他解行高明,根识清净,其修行阶位等于初依,了知秘密教法。又如仁王,发心实践十善,以慈悲为怀,远离苦海,仅据其谦逊之言,恐难窥其实际,所以其真事迹不详。

  后来大苏山屡有烽警之灾,僧侣栖遑不安,遂率领四十余僧径奔南岳。其时即陈光大二年(公元五六八年)六月二十二日。一到该山,就对徒众们说:「我约在此山居住十年,此后必定外出远游。」又说:「我在前世曾经到过此处。」游历到衡阳后,发现一个甚好处所,林泉清澈,见者悦心,慧思又说:「此乃古寺遗址,我过去曾在此处住过。」后来依他所说的进行挖掘,果然发现房殿地基以及僧人所用之器皿等。再往岩下走时,慧思又说:「我曾经在此坐禅,贼人砍了我的头,因此命终,但身体却遗留在此。」大家一齐寻找,果然发现有一堆枯骨,再往下找,又发现头盖骨等。慧思遂于此地建塔,以作纪念。他所说之事,屡屡应验,事迹大体类此。

  陈朝一代修习心学者,莫不皈宗慧思,他经常讲授大乘经论,神悟非凡,故门徒日盛,声誉日隆。但当时有些异道心怀嫉妒,便向陈主进谗言,曰:「慧思乃北地僧人,受齐国之派遣,住于南岳。」陈主遂敕二使前往南岳。才到山腰,就有二虎咆哮,二使大惊而退。过了几天后重新进山。其时有一只小蜂来螫慧思之前额,之后又有一只大蜂飞来,把那只小蜂螫死,衔着小蜂从慧思面前飞过。陈主详尽的盘问,慧思毫不介意。后来,那两个诬陷慧思的人,一个暴死,一个被狂犬咬死。此正应了二使至山时二蜂所显示之征兆。因他屡有灵应,故后来陈主迎他住锡栖玄寺。

  慧思曾经去过瓦官寺。那一天下着大雨,道路泥泞,他却遇雨不湿,履泥不沾。僧正慧嵩与诸学徒在路上遇到他,看到这种情形,惊叹地说:「此神人也,不然何能如此!」因之朝野瞩目,道俗钦仰。大都督吴明彻十分敬重他,赠之以犀枕。别将夏侯孝威,在前往寺院礼敬时,在路上就想:吴大都督送他犀枕,我如何才能见到此犀枕呢?到了慧思之住所后,刚要向慧思行礼致敬,慧思便对夏侯孝威说:「大施主欲见犀枕,我可以带你去观看。」又有一次,夏侯孝威忽然听有声音对他说:「请尽速洒扫庭院,圣人马上就要来了。」果真过了不久,慧思就到了。夏侯孝威对他极是崇敬,遇人就说。因此不管王公显贵,抑或平民百姓,对他都十分崇敬不敢长留意思,人船供应到江边送别。慧思说:「寄住南岳已十年,年满应当别去了。」

  后来,慧思返回山舍,每一年陈朝皇帝都频频遣使慰劳,供养丰积,荣盛莫加。他说法非常,神异难测,常现形大小,或突然藏身,或异香奇色,祥瑞频频。临终时,从山顶上下到半山道场,大集门人,连日说法,谆谆教诲,闻者都十分感动。他告诉众人曰:「若有十人不惜身命,常修法华三昧(法华忏)、般舟三昧、念佛三昧、方等忏悔,常坐苦行者,一切所需,由我供给。若无如此之人,我即远去。」因苦行之事,甚是不易,竟然无人答应。因而屏众敛念,泯然命尽。小僧灵辩,见慧思已经气绝,咆啕大哭,慧思遂睁开眼睛说:「你是恶魔!我将离去了,有很多圣人都迎接我。至于我后世之受生处,不须乱猜,以免妨碍、扰乱于我。痴人出去!」说完之后,又摄心静坐。至入寂时,众人皆闻异香满屋,头顶暖和,身体柔软,颜色如常。其时即陈太建九年(公元五七七年)六月二十二日。验之于以往他所说的,只在南岳注十年,正相符契。世寿六十四。

  在当时,江东一带的佛教界宏重义门,对于禅法,并不太重视,也没有多少人在修习。自从慧思南渡之后,倡止观并重,定慧双修,昼谈义理,夜便观想。这一作风对后来禅宗南北二宗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慧思其人身相庄严,顶有肉髻,见者无不倾伏、皈信。他又善识人心,思深鉴照,讷于言过,方便诲引,奉菩萨戒,行大慈悲。甚至于不穿皮革之类服饰,而由其门人制作粗布衲衣。天气冷了,则以艾纳御寒。

  自从佛法东渐中土后,凡六百年,只有南岳慧思之慈行最是可敬可崇。我曾亲自参加传译,经常翻阅佛经,查询法衣所用之原材料,均没有以蚕丝制作法衣的。可见,慧思约束贪着,无由放纵。独断不以损生之皮革为法衣之材料,乃是高遵圣训。不放纵贪附的俗情,也不主观断事。此外,慧思凡所著作,皆口授成章,无所删改。曾撰《四十二字门》两卷,《无诤行门》两卷,《释论玄》、《随自意》、《安乐行》、《次第禅要》、《三智观门》等五部各一卷。这些都流传于世。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