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人佛教 > 佛学入门 > 佛学常识 >

佛教中的十恶是哪十恶?十恶业因果对应表

十恶业之恶口(口造者)

佛教中的十恶是哪十恶?十恶业之恶口(口造者)

  恶口者,谓言语粗犷,毁辱他人,令其受恼也。恶口又叫粗恶语,即诽谤、攻击、讽刺、挖苦、尖酸刻薄等能够伤害他人的语言。具备这四个条件就构成了恶口:1、有心去伤害他人。朋友之间由于很熟悉,见面也会说一些恶语,但对方不介意,这种粗恶语就不算恶口。而有的人,话虽说得很好听,但那是在讽刺嘲笑人家,或挖苦人家,这样的语言就属于粗恶语的范畴。2、发出非爱语。非爱语就是缺乏爱心,伤害他人的语言。3、对方理解。4、如实接受。

  说话有把握分寸,讲究说话的艺术,这一点非常地重要。很多人做不到,尤其是那些平时讲惯了粗恶语的人,总是带着嗔恨心跟对方讲话,这就很难做到把话说得恰到好处。恶口,是属于脏话、粗话、以及一切能构成对他人伤害的语言,像这样的一些话,谁听了都不会觉得美妙。恶口的人讲话,谁都不高兴听。因为听了他的话,让人难过、痛苦、烦恼。

  用恶口说话的人,是从嗔恨心中发出的,必然会伤害别人。佛经里讲“士之生也,斧在口中”,人的嘴就像斧头一样,用语言伤害别人甚至比用刀砍的伤害还要大。人在嗔恨心的状态下,是极不理智的,一旦说出了言不由衷的话,往往都是不合情理的。有时甚至会语无伦次,毫无逻辑可言。因此当人们冷静下来之后,往往会对愤怒时说的话,不当成一回事。从嗔恨心中说出的话,往往出尔反尔,说话不算数,不守信用。因为他已经失去了理智,他自己把握不了自己,过后他肯定是要后悔的。

  用不恶口讲出来的话,容易被对方接受、领会。假若你是用恶口讲出来的,即使你讲得很有道理,对方也不愿意接受。所以批评一个人,也要讲究方式方法,要用爱语去说,而不是用恶口去说。一个人如果在不恶口的情况下讲话,就会比较严谨,不太容易找到毛病;而在恶口的情况下,由于失去了理智,讲出的话就会漏洞百出。

十恶业之两舌(口造者)

佛教中的十恶是哪十恶?十恶业之两舌(口造者)

  两舌者,谓向此说是,向彼说非;或向彼说此,向此说彼,而使彼此乖诤也。两舌,即离间语,用挑拨离间的语言,搬弄是非,去破坏他人的密切友好的关系。如向甲说乙,向乙说甲,挑起双方的是非,制造矛盾,让双方彼此猜疑,进而争吵打架,以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

  两舌罪名的成立必须有四个条件:1、挑拨离间折散他人的关系。2、制造矛盾的语言。3、对方理解你所说的内容。4、如实地接受。有了以上四个条件,就能构成两舌的罪名。显然,两舌的特点是破坏他人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及事业的成就。而不两舌就是成全人家的好事。不两舌能够得到五种不可坏法,你所做的一切不会遭到别人的破坏。

  种下两舌因的人,将来有可能招感被人暗算谋杀的结果。在现实生活中,要处理好眷属关系非常不易。何况社会本身就很复杂,有的夫妻关系因第三者插足而破裂,而父子关系、兄弟关系、亲戚朋友关系,也会被人挑拨离间,引起相互争斗仇视,结果闹矛盾。这与他过去生种下两舌业有关系。种下两舌因的人,在修行的过程中,破坏的因缘就特别多,使得他没法认真地修下去,以至半途而废。有些人虽然遇上善知识,却被别人挑拨离间,使得善知识疏远他,这是因为曾经种下两舌因的结果。

十恶业之悭贪(意造者)

佛教中的十恶是哪十恶?十恶业之悭贪(意造者)

  贪欲者,谓于顺情之境,贪着乐欲,心无猒足也。悭贪,也就是悭吝贪着。即惜物而不布施与人,且贪求而无满足。自己的东西不舍得给人家叫做“悭”;看见人家的东西就想要叫做“贪”。

  贪欲属于危害有情身心健康的三毒之一,贪欲主要表现为占有和贪著。作为凡夫,往往表现出强烈的占有欲,不仅要占有衣食住行,更要占有名利地位,占有世间种种享乐。这种占有欲,正是来自贪著。其中最突出的,是在乎自己的身体。

  贪的表现形式很多。有时表现为悭,也就是吝啬、小气。因为对自己所有的财物贪著不舍,故不愿与他人分享,更不愿布施出去。有时表现为慢,也就是骄傲自大。因为对自己的长处贪著不舍,故自以为是,目中无人。如从事文学艺术或在某一领域学有所长者,我慢心往往特别重,所谓“文人相轻”。有时又表现为谄,也就是阿谀奉承。因为贪得无厌,不仅执著自己的财产、地位、名誉,且贪著他人的财产、地位、名誉,故以溜须拍马等手段博得他人好感,达到满足个人私欲的目的。此外,贪心还会导致杀、盗、淫、妄等种种恶行。

十恶业之嗔恚(意造者)

佛教中的十恶是哪十恶?十恶业之嗔恚(意造者)

  嗔恚者,谓于违情之境,不顺己意,心生忿怒也。嗔恚,亦属三毒之一。即对自己讨厌的横加排斥。愤怒就是嗔恚的表现形式。如因一言不合造成争执,最后愈吵愈烈,怒目相向。更严重的是,这种愤怒不会轻易消失,之后还会播下仇恨的种子,使人们心灵遭受极大伤害。所以,仇恨伤害最大的,正是我们自己。如果进一步施诸于人,还会对他人构成伤害。嫉妒也是嗔恚的表现形式之一。看到他人事业有成,名闻四方,虽然对自己没有任何损害,却总是心怀不满,想方设法地予以阻碍。

  嗔心深重者,一旦被人辱骂,立刻会记恨乃至报复,总想找机会跟人家争斗。嗔心重的人,心态就会粗暴乖戾,烦躁不安,时常处在气恼状态中。如果我们心中贪嗔痴的力量特别强盛,整天想着伤害他人,就是通常所说的“衣冠禽兽”了。在生活中,任何一个处于愤怒中的人,无论本来相貌如何,都不可能令人欢喜。因为他们的五官会被愤怒所扭曲,变得狰狞可怕。久而久之,面部肌肉就不能恢复原状了。

十恶业之邪见(意造者)

佛教中的十恶是哪十恶?十恶业之邪见(意造者)

  邪见者,谓拨无因果,行邪见道心,无正信也。邪见是认为世间无生果之因,亦无可招之果,故为恶不足惧,为善不足法,此种见解,乃见之最邪者,故名邪见。譬如人家说人生是无常的,他说是能长寿的,可以长生不老的,这就是邪见。

  邪见,是对宇宙人生的错误认识。什么叫错误认识呢?这种认识跟宇宙人生的真实是相违背的,和我们达到人格完善的目的是相违背的,和我们的修行解脱是相违背的。这种认识、思想、观念,属于邪见。反之,一个人的认识跟真理相应,跟修行趋向解脱相应,跟我们的完善人格相应,那就是正见。

  在我们生存的世间,邪知邪见特别的多。像有的人不相信因果,认为人死如灯灭,觉得人世间没有什么因果,这就是邪见。因为他没有看到三世因果,他没有看到生命的过去、未来,只看到了现在这一生,所以他不相信三世因果。又像基督教,基督徒只讲生命的现在和未来,而认为生命没有过去,认为人是上帝创造的,死后不是升天堂便是下地狱。这在佛教徒看来,也是邪见。

  邪知邪见的人,贪嗔痴不断增长,离真理、道德、善知识会越来越远。邪见的人,是非不分,他会去归依那些天、鬼、钞票、地位、感情,以为这些是世间上最可靠的。邪见的人,往往无恶不作。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