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人佛教 > 佛学入门 > 佛学常识 >

忏悔时需要哪七种心?最常见的佛教忏悔文

忏悔时需要哪七种心?最常见的佛教忏悔文

  佛教中的忏悔仪式有长有短,长的可达三天、七天,乃至二十一天才能完整进行;短的则只要两个小时。其中最为大家熟悉的,大概就是出自《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的四句忏悔偈:「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虽然只有短短四句,却已把忏悔的意义完整地表达出来,而且让我们知道,并非只有具体做了伤害别人的事情才需要忏悔,任何从身语意流出的贪嗔痴三毒,都会影响清净的身心,也都需要忏悔。忏悔的时候,有所谓的七种忏悔心,藉由这七种心,一方面对自己产生深刻而强烈的提醒作用,一方面也能唤起利他的慈悲与智慧的空观。

  首先是“大惭愧心”,惟有对自己的言行生惭愧心,才能进一步有忏悔的意愿。

  其次为“恐怖心”,知道自己所造的罪业深重,知道业果的报应不爽,而生起担心命终堕入恶道的恐怖心,这种怖畏心,能提醒自己随时随地注意身口意三业。

  有了恐怖心,也就能产生“出离心”,知道生死流转的恐怖与无奈,并能因此对这种流转之苦产生出离心。

  但是只知道自己出离是不够,还要能希望众生也远离这种流转之苦,这就是菩提心

  发起无上菩提心,慈悲对待一切众生,不分亲、疏、厚、薄,也不论对方是否对自己有害或有益,都平等没有差别,它就是“冤亲平等心”

  而我们之所以能从三界火宅中得救度,最要感恩的是佛菩萨的慈悲智慧,以及诸大善知识的指引,因此在忏悔业障的同时,也应生起“感恩心”

  最后,则应以佛法的究竟义来看忏悔,知道罪性本空,一切都是因缘而生、颠倒妄执而起,所以一方面仍能积极忏悔罪业,一方面在忏悔之后,放下心中的挂碍,以“清净心”继续精进修行

大悲忏:

  是由宋代天台宗的大师四明知礼所编集而成,大师依据《大悲心陀罗尼经》编写,除了发愿回向等,最主要的便是诵十四遍的《大悲咒》。一般相信礼拜《大悲忏》可以消灾得福,死后则能往生西方净土,是目前流通最广的忏法。

地藏忏:

  是根据《地藏菩萨本愿经》、《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占察善恶业报经》等经典编辑而成,是较晚编成的忏法。一般认为拜地藏忏是报答亲恩,祈求逝去亲族得蒙冥福最好的佛事。

药师忏:

  是根据《药师如来本愿功德经》而编写的忏法。一般消灾延寿的法会中,最常礼拜此忏法。

梁皇宝忏:

  在中国流传时间最久,共有十卷。相传是梁武帝残酷而好嫉妒的郗夫人死后化为巨大的蟒蛇,因为痛苦不堪而托梦给梁武帝,所以武帝为其编写此忏,并因而得名。不过经后人研判,此忏法应该是元代时编写而成,假托笃信佛教的梁武帝之名。对许多人来说,梁皇宝忏是用以灭罪、消灾及救度亡灵的忏法。

慈悲三昧水忏:

  水忏是唐代悟达国师依据密宗的《圆觉经道场修证仪》编写而成,共有三卷。据说悟达国师在接受沉香卧床的供养时,因一念贪心起,而在身上长出一个人面形状的大疮,后经人指引,以三昧水洗疮非常疼痛,才濯除造成大疮的累世冤业,因此后人认为《慈悲三昧水忏》可以消除宿世冤业。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