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人佛教 > 佛学入门 > 佛学常识 >

详解七支坐法的概要和坐法

  七支坐法的支是什么意思呢?支就是支撑点,我们学了不净观知道,我们这一堆的肉啊、这一堆的骨头啊、这一堆的内脏啊,靠什么来支撑起来呢?坐的时候就用这七个点支撑起来,这七支坐法的支就是这个意思,支撑的意思,也可以叫做七个重点,七个重点的意思。

七支坐法

  这七个重点搞对了,掌握住这些要领了,那么我们打起坐来,相对的,后面要说的那些打坐的毛病,也叫禅病,会相对少一些,然后用功的时候也能事半功倍,不然坐的不正确,或者说坐的不踏实、或者说坐的不如法的时候,本来没什么毛病,你坐着坐着反而会坐出毛病来了。

七支坐法第一支:足支

  足支,就是脚,一般是双盘跏趺坐,也就是双盘坐。

跏趺坐

跏趺坐

  跏趺什么意思?趺就是脚背的意思,后跟,梵文翻译过来,跏趺的意思就是:把你的脚背叠起来,叫跏趺。中国话就是:打个盘脚这个意思。

  大家可以先试一试,也可以先活动活动,先将左足置于右腿上,然后再将右足置于左腿上,这个叫金刚坐,这些都是有说法的,都是有说道的。如果是先将右足置于左腿上,再将左足置于右腿上,叫做如意坐。哪条腿在上都是有说道的。

  两种姿势一般都可以采用,也可以在脚痛的时候也轮换轮换。如果不能双盘就单盘,还是原来说过的,不能单盘就散盘,散盘不能就狮子坐呀、神仙坐呀、跨鹤坐或者跪坐,这些都是可以的。

  如意坐,什么是如意坐呢?从字意上去体会就是自在如意的意思,身心无碍随便坐的意思,所以心定的人一般使用如意坐,如意坐是先将右脚置在左腿上,再将左足置在右腿上,这叫如意坐。

  金刚坐是什么呢?大部分学习打坐的,特别学双盘的用金刚坐比较多一点,金刚坐是右腿在上,先把左脚放在右腿上,然后再把右脚放在左腿上。

  这个姿势会逼着我们的身体的内部让你产生一些金刚怒目的威力,逼着产生这些威力的,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跟我们的右肾有关系。

  我们身体有两个肾,一个是左肾一个是右肾,用金刚坐的话,就会刺激到右肾,肾上的这个腺素就会分泌得比较旺盛,个人的意志力也会比较强,所以这个坐叫金刚坐。初学的用金刚坐要比较好一些,坐的差不多了的时候你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

  在初学者的时候,左脚盘起来的时候,脚尽量靠近鼠蹊的这个部位,就是这个大腿跟肚子的分界线这里有一条线的部位,这个部位就叫做鼠蹊部位。脚踝的正面有一个解溪穴,这个穴是不能悬空的。

解溪穴

解溪穴

  悬空的会把自己这个穴反而弄得很疼痛,就算一开始不痛的话,稍微有点时间它就会痛了。脚踝这个位置不要悬空,让它踏实着,怎么踏实呢?

  尽量往鼠蹊这个部位,鼠蹊就是腿和肚子的中间这条线,尽量把它放在这里,尽量往这里挪,它就不会悬空啦。

  不然,那样悬空的话,你根本坐不长的时间,坐个十多分钟就会受不了。然后所有的盘腿就要败在哪里呢?就要败在脚踝上,很多人都是脚踝先痛的,痛的像这个脚要断一样。

  把左脚放好,或者把右脚放好之后,再把另外一只脚盘上来,用中医的话讲,脚盘起来之后就会逼着足三阴脉发动气机,这些所谓的气呀、脉呀慢慢的也就来啦。我们实修佛法不太注重气脉啊这些。

  开始学的时候大家可以随意一点,但是时间长了如果严格了之后,我们双盘之后膝盖的宽度不能超过肩膀的宽度,开始的时候可以简单,但是这些要点大家要记住。

  在开始单盘的时候,一开始大家单盘的时候,初学的时候单盘的时候,大家要注意,就是放在下面这条腿不要太放朝里面、不要太放朝里面坐着(单盘的时候),让放在上面这条腿的膝盖不要悬空,单盘的时候不要悬空,大家单盘一下,悬空了就不稳啦。

  我们的整个身体就像一个金字塔一样,要随时稳稳当当的。金字塔的很多妙用呢,其实大家也有听说过。很多人在国外的那个房子非要弄成金子塔的,是什么意思呢?

  有些人做过实验,拿两个苹果,一个外形像金字塔的,尺寸按照金字塔的这个做一个模型,不管它是什么材料的,把一个苹果放在里面。

  另一个放在一个正常的容器里面。放在金字塔模型这里面的苹果,它是七天之后才腐烂的;但是一般放的这个,三天之后它就开始腐烂了。

  宇宙当中好多东西不是现在科学能解释得了的,我们这个双盘其实也就是一个金字塔坐在那里的,很多人会误解,以为我们双盘了就阻碍血液流通、阻碍气脉流通,会导致一些疾病,这种理解是错误的。

  所谓的“精从足底生”,足、腿和我们的健康有很大的关系。我们盘腿时候脚麻了或者不通畅了,或者是有什么麻啦、痒啦、冷啊、热啊这些,所有的这些感觉说明什么呢?说明我们的身体有问题,说明我们的身体不好。

  我们人的这两只脚还有这两只手,就像一棵大树一样的,我们是一棵倒长的大树。我们一直以为是正着的,学过点物理都知道,其实我们是倒着的,像一棵树一样的,把我们这个身体、把我们这个手、把我们的脚也好,都是插向外的,不要以为下面那土壤是实的,其实它是虚的,我们学佛法知道是虚的。

  我们要“抱元守一”,要培养它的根源是什么呢?像一根人参一样,采集的时候先把它的枝枝叶叶给他收拢、收紧。把脚也盘起来,把手也盘起来,这样才能“抱元守一”,才能培养它的根本。

  这些按说不是佛家来说的,是道家来说的,有一些跟养生有关,但是原来说过了,我们这个身体有时候还是需要它的。不是只是在外面,我们一般“养生、养生”只养外面,冷了穿点衣服,风吹了加件风衣,不注意养里面。

  这个脚调整好了,手调整好了,我们就能培养我们的本源,培养我们的真元、培养我们的元气。《内经》中也有说到,小孩的气在腿上,所有的气,其实气行腿上,我们这个脚是接着大地的气的。

  到了中年以后或者老年以后,腿的活动就越来越少了,坐着沙发还嫌不够舒服,坐着的话巴不得把脚伸多高。我们可以想一想,是不是,还放在茶几上,是不是?抬得越高越舒服。或者坐着要翘一翘腿,或者掂一掂腿才舒服。

  这个腿其实也是我们的根本,衰老都是从腿开始衰老的,所以我们要先从腿开始练习。不是有一句老话吗?“人死脚先死”。所以要让脚先活起来,这个双盘练好了,并且每天能坚持一个时辰以上,可以延寿十七年,这个说法不是乱讲的。

  我们坐稳了之后,我们屁股后面有两根骨头,这两根骨头不要悬空着,要踏踏实实的让它坐在地上,看上去有点往后翘的样子,就是有点翘臀的样子,把它翘出来一点,把它摆正了,坐好了。

  这是七支坐法的第一支,足支。

七支坐法第二支:手支

  第二支是手支,我们在打坐的时候,一般是结三昧印,三昧印也叫正定印。正定印是怎么个结法呢?就是两个手心朝上,然后左手在下,右手在上,这个叫正定印,也叫三昧印。

  梵语三就是正的意思,昧就是定的意思,所以说是三昧印也好、说是正定印也好,其实说的是一回事,只不过是一个是梵语的译音过来,一个是我们这边中国的语言。

  正定印:手心朝上,右手在上,左手在下,两个拇指轻轻的互相要抵触一点。打坐修道的人指甲不要养的太长,不然的话你是指甲相触,指腹就接不着了,这个是不对的。

正定印

正定印

  结好了呢,放在哪里呢?放在脐下(肚脐下面)。肚脐下面,不要悬空,要找一个着力点,然后手背也不要太僵硬,手背很自然的围着肚子做一个圆圈。

  打坐的时候,这个手印也会痛,肩膀啊、腰啊这些也会痛。这些用中医的说法就是:什么胆经啊、三焦经啊这些经脉不通。所以,只要是身体这里痛、那里痛的,如果是姿势正确,就只是你的身体有病,或者就是姿势不正确。

  开始的时候是不要悬空,但是如果坐久了,自己坐的有效果了,也就是所谓说的有气感了,悬不悬空不要紧,你不悬空还觉得不舒服。而且它有气感了之后,它自己慢慢的自己会升起来,会自己抬起来。

  有一些打坐参禅或者打坐时间长了的,他的手放着它自然而然慢慢就会抬起来了,抬到胸口那么高,都会有的,这个我们先不管他。

  左手在下,右手在上,这个叫做正定印;右手在下,左手在上,叫做定心印。一般我们都用正定印,这个是手支,这是七支坐法的第二支。

七支坐法第三支:腰脊支

腰脊支

腰脊支

  第三支是腰脊支,就是我们这个脊椎,打坐的时候这个脊椎它是一个关键的地方。我们的臀部应该垫一个两三寸的软垫子,从大腿的根部到膝盖是向下倾斜的,我们打坐的时候要注意,是向下倾斜的。

  两个膝盖要作为支撑点,两个膝盖和我们的臀骨(屁股的这里)作为支撑点,这三个点作为支撑点。膝盖不要悬空。

  一般一开始的时候要点是这些,但是最重要的是以自己的重心稳,没有前倾后仰的感觉为原则。坐稳了,你会不会到处摇晃?睡着了会不会倒?一般的盘脚,坐稳之后都是不会倒的,你再怎么睡你都是倒不下来的。

  然后打坐的时候要包着腿,这个很关键,不要觉得难看。包着腰,后面特别自己的后背,很多的气脉、穴道都在后面。所以包腿、包腰肯定都是要有的,打坐的时候一定要有这些东西。包自己的风池穴也好。还有有些天太冷的时候,连头也要包着。

腰脊支

  如果觉得有些麻烦呢,建议就是如果有条件的(但不要吓着人)可以去做一件打坐的服装,专门打坐用的,宽宽厚厚的带着大帽子的那种。

  电影上都见过是不是,不过那些一般都是反面人物来穿的,看上去有点阴森。自己有条件的可以做一件,打坐的时候用,但是不要让家人或者旁边的人起烦恼心。打坐的时候把它穿起来,这样就比较妥当了。记着:可以做这样的衣服来穿,暖和一点,但是千万不要让旁人起烦恼心。

  腰脊坐直了之后,从侧面看就像个S形,S形本来我们自己就是有的,坐直了之后才能挺出来。

七支坐法第四支:肩胛支

  第四支是肩胛支,我们坐的时候两个肩应该舒张下垂,放松下垂,但是不要挺胸,肩膀微微向后摆一点,肩腋(就是这个腋里面)它是空的,从外看上去这个肩是一条平行线,从后看这个肩膀它是圆形的。肩胛支的肩膀与背后的这个饭匙骨的部份,稍微往后拉张一点,只是稍微,胸部自然挺出来,自然的挺,但不是有意的挺。

  腰脊支和肩胛支的具体坐法就是,坐好了之后,就是头顶上领,整条脊椎向上挺拔,稍微挺胸,但是不是太挺,肩要张开,然后从上而下顺势放松自己的身子,怎么放松呢?以前我们在打坐的时候都说过了,如果自己不能放松就转圈,左边九圈,右边九圈。

  坐好了之后把身体放松,这样不紧张、不懈怠,把它坚持下来。腰脊支和肩胛支坐好了之后要达到什么呢?要达到松胸实腹的效果。

  我们这个胸的这一块是轻松的,我们的这个腹部这一块是踏实的、是紧实的,这样才能达到心静气沉的效果。感觉感觉,我们有没有松胸实腹啦?这个胸要松,这个腹要实、要踏实。

七支坐法第五支:头颈支

  第五支是头颈支。头要摆正,不能歪,不然打坐坐出毛病来了,下巴稍微往前低一点点,记着是一点点,不是低头,后脑稍微往后缩一点压住脖子左右的这两根大动脉,把它压住。稍微往后一点点把它压住就行了,但是不要低头,不是低头,不能低头。关键的地方就是头不能歪着,要跟腰部形成一个中空的直线。

  头颈支、腰脊支和肩胛支这三支很重要,一定要调整好,不然的话打坐就会生出一些毛病来,叫打坐病,或者也叫禅病(禅病就是参禅的禅、禅宗的禅)。

  姿势不正确的话,昏沉也会有,有一些昏沉是你姿势不正确来的,有些散乱是姿势不正确出来的。当然有些打坐打久了、坐久了,自然有一些业力它会来,不过那是好事情。

  记着,头颈支的要点就是:稍微低一点点,稍微低一点点但是不低头,头颈稍微往后收缩压住我们这两根大动脉,轻微的压住这个颈动脉,左边一根右边一根颈动脉,减缓生理活动,降低新陈代谢,便于我们入静入定。

  这个是第五支,头颈支。

七支坐法第六支:舌支

舌支

舌支

  第六支是舌支,舌头的舌。舌抵上颚,也就是所谓的架天桥。我们的口腔上颚颚顶有个曲浪痕处,我们的舌尖就顶在那里,要顶在这个位置。要往上一点,不是只是顶着牙齿的一进去的这里面,还要再进去往里一点,尽量往高处顶。但是不要用力,这样会很累,还会流口水。流口水没关系,口水其实是好东西,其实我们经常把好东西当成不好的东西。

  自然自己流出来的口水,在道家也好或者在中医上,把它称作“津津玉液”,这是好东西,平时就怕你分泌不出来。它分泌出来了,这是好东西,吃进去可以帮助消化,还可以美容,这个不在这里说下去。把这一口“津津玉液”吞下去胜过一只人参了,大补身体的。

  经典里面有记载的什么“甘露灌顶”也好、或者什么“吞津助阳”也好,说的就是这个。但是我们是佛法,不去研究那些,这些是道家或者养生这方面说的比较多。就是告诉大家舌抵上颚会出现这么一个状况,出现这个状况是个好状况。

  刚开始打坐的时候,如果处于不昏沉或者不散乱的状态,一般十多分钟就能有一口“津津玉液”,这个时候“津津玉液”就会有。

  所以打坐的时候,我们的舌头要尽量卷得高一些,把这个天桥给它接通,上下的地气给它接通。很多的菩萨在修行的时候,会打嗝呀、胃会不好啊或者打嗝要吐啊,其实这些都是上下气没有接通。

  有个情况就是先卷起来了之后,过一阵子之后,舌头它自然就会掉下来,变成平摆的样子,意识到了之后再把它卷起来,这个没有关系,一开始的时候都会有一些。

  记着不要太用力地去顶上颚,如果太用力了的话,刚才说了,这个口水还是会有,它是好效果,但是太多了就会影响咱们打坐修行的这个境界。所以我们的这个牙缝不要咬的太紧,稍微放松一点点,这样就可以减少口水、减少“津津玉液”的出量。

七支坐法第七支:目支

  七支坐法的第七支是目支,就是眼睛。目支就是打坐的时候,先把两眼定住,看着前面一两米的地方,先把它定住,然后再慢慢闭起眼睛来。

  眼光不要下垂,把它定住,一片光明的时候,慢慢地把眼皮合上。有的呢就是全闭,有的呢就是三分闭、微闭、似闭还开、要闭又没有闭。平时用眼睛用得多的人,近视眼现在也多,开始打坐的时候先以闭目为好。

  看着前面大概一两米或者两三米的地方,根据自己形成的习惯,眼睛不下垂,自然的往前看。大部分就是在坐的时候,眼光会自然下垂,这个下垂就不好了,下垂就垂到一片无明当中去了。

  不要下垂,一般就是一两米的地方,眼睛三分开。但是眼睛稍微有点睁开的时候这个情况,大家会有点散乱,会看到些东西,会影响到,但是不要去管它。

  或者这会儿苍蝇啊、那会儿蚊子啊,或者一会儿又暗了、一会儿又亮了,这个可能会有些影响,但是这个不管它,只是把它当做一个点。或者自己给自己设置一个点,或者摆一个佛像、摆一个佛珠,摆一个什么在你的眼睛前面,让它定住。

  如果是闭眼的也会昏沉,时间长了,闭着闭着到底是睡着了还是没睡着,自己也不知道。反正,闭眼和半睁眼,或者三分眼都会有一些利弊,个人根据自己的情况来调整。

  七支坐法大概说的就是这几个部分,大家回去一定要注意,以后坐就按照这个七支坐法来坐。

补充——第八支:肛支;第九支:喜支

  补充第八支:肛支

  在经典里说的七支坐法就是刚才这七个部分,但是还要加上一个比较重要的部分,按说七支坐法我们实修的话应该算八支,有八支。八支就是再加上一个肛门支,肛支。

  在有些经典里面记载,肛支提肛,提肛的目的是为了让任督二脉通。但如果我们不提肛的话,大家都清楚肛门是干什么的,一不小心就漏了。你的功夫做得再好,用功用的再多,统统都漏掉了,所以这个肛一定要提肛,要把它提起来。

  提肛是三分的力量,七分的意念。一定要注意,不是缩肛,提肛不是缩肛,缩肛刚好相反,缩肛就紧缩,自己跑厕所大便的时候,那个叫缩肛了。

  缩肛的时候就是七分的力量,三分的意念。所以咱们打坐时候的提肛和缩肛那是有区别的,打坐的时候要提肛,记着一定要有。这是七支坐法增加的一支:肛支,一定要注意。

  补充了第九支:喜支

  打坐的时候要面带微笑,露出蒙娜丽莎的笑容。

原标题:七支坐法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般若学佛实修小组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