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人佛教 > 佛学入门 > 佛学常识 >

如何有效控制欲望带来的冲动?

续祥法师:如何有效控制欲望带来的冲动?

  想要控制欲望带来的冲动,你先要了解欲望的来源——阿赖耶识,它就像是行车记录仪,记录我们生命行进过程中的一切过程,不同的是,它的内存无限大,大到不需要计较内存。

  而欲望带来的冲动,正是来自于阿赖耶识里的“信息”——种子。

  你明明想要戒肉,但下班路过烧烤摊还是会有想吃的感觉,因为当你第一次看到“烧烤摊”时,就已经有了一个种子保存到你的行车记录仪——阿赖耶识里面了。这个种子里有很多信息——香味、画面、口感等等,所以哪怕你已经想要戒肉,但当你看到烤串时还是会有想吃的冲动。用“术语”来说,这叫做“种子生现行”。种子生现行的作用方式很像生物学上讲的“条件反射”。但是如果没有阿赖耶识这个记录仪保存信息,这种条件反射就不能成立了。

  种子生现行,现行熏种子,二者互为因果,正是我们欲望生生不息的原因。而欲望,某种程度上就是一种条件反射——感到不满,所以追求圆满,感到空虚,所以急于寻求填补。感到孤立,所以急于渴求连接。我之所以为“我”正是因为欲望的存在。

  而使我们“感到”一些东西从而熏熟种子产生现行的触媒,用生物学的词语来说,叫心锚——某种触媒和某种记忆和情绪连接,每当触媒出现的时候呢,与之关联的情绪和记忆就会被启动,并产生某种“可预测”的行为。(产生了条件反射)

  也就是说——欲望之所以会带来冲动,是因为我们接收了触媒的信息,并因此被支配。而如果能做到对触媒带来的反应不予理睬,我们是不是就可以摆脱欲望的制约?

  我试了试,好像还真的有用。下面就是一些具体的操作方法。

  人们以为自己是自由的,之所以持这种见解,是因为他们意识到了自己的行为,却不知道是什么决定了这些行为。所以,他们有关自由的观念其实只是对导致自身行为的原因的无知。——斯宾诺莎《伦理学》

(一)不要“执着”于这种冲动

  当欲望的冲动来的时候,如果你为此感到焦虑,那么你就已经踏入了条件反射的轮回之中。

  ——冲动来临——急于摆脱冲动状态——寻找最快的路径=向冲动臣服。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像欲望臣服是他们摆脱欲望的唯一路径,但真相并非如此,向欲望臣服不过是我们的一种路径依赖而已。

  因为欲望降临时,我们的理智往往会产生出一种错误的假设——满足它,它就会走。

  所以很多时候我们的心理防线并不是被冲动攻破的,而是被我们急于想要摆脱这种冲动的信念所攻破的。

  如果诱惑你的这件事情一次性可以讲完,例如看场电影、听一次音乐会,那这个假设倒也没什么错。

  但如果是那种会让你上瘾的诱惑,你可要小心一点了,你一旦臣服,就很难自拔——因为这种诱惑准备了无数个故事给你的理智。

  而我们绝大多数的痛苦都是来自后者带来的“永无休止的不满足感”,不过这种“不满足感”的产生却并非来自欲望,而是我们对于欲望的“错误认知”——欲望从来都不能被满足,只能被接纳。正如弗洛伊德所说:在欲望和满足之间存在着无法逾越的间隙,这条间隙是我们文明的成因,又是其得不到满足的原因。

  欲望不是我们必须打败的敌人,而是一种应该以正确方式认知的能量。

  如果你觉得前面说的有些玄的话,请往下看——下面的方法更具“可操作性”。

(二)做观察者,而非参与者

  你的欲望从来不是来自金钱或者美色,而是来自于你脑中关于金钱或者美色的各种故事,

  当你的头脑制造出出你和美女共度良宵的画面时,欲望就产生了。当你的头脑赋予你眼中的豪车某个意义或者意象时,欲望就产生了。

  我们无力阻止这种“自动化行为”,只能在自己的思维中给欲望的冲动留下弹性的空间,温柔地觉察自己的欲望但不付诸行动,用觉察代替控制,提醒自己哪些是自己真正应该做的。

  我们讨厌的从来不是欲望,而是欲望带来的失控和自我调节失败。

  当你面临欲望的冲动时,不妨暂时灵魂出窍,用上帝视角观察自己的起心动念、所作所为是否合理,当你做到时,欲望的冲动自然会逐渐趋于平静。我知道这不容易做到,但多练习的话,会慢慢容易起来的。

(三)三十秒而后行

  众所周知,我们的大脑中有两个系统:一号系统是进化了百万年的热系统,它热情似火、反映迅速,使我们立即产生情绪和行为反映,例如,当你看见烧烤摊上的羊肉串时,下意识的想把它放嘴里;二号系统是冷系统,它理智冷静、但耗能大且运行缓慢,例如,虽然很想吃烤串,但转念一想,我在持戒呢,于是你纠结半天后快步走开了。

  而所谓的“三十秒而后行”是指当冲动来临时,我们先不要急于否定或摆脱,而是给冲动留一丝喘气的空间,等待自己的冷系统发挥作用,这就好像古代兵法所讲的“围三缺一”:当遇到强大的敌人时不要逼死对手,这样只会使其发挥全力做困兽之斗。最好留一丝气口,等我方“主力”来临再予以歼灭。

  当你面对诱惑时,记得慢下来,通过觉察内在的冲突来唤起冷系统,并让冷系统做抉择,而且慢下来还可以提高我们的心率变异度,增强自控力。

  练习“三十秒而后行”其实就是练习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延迟满足”。

  为什么人类容易选择即时反馈?原因之一是我们的大脑的奖励中枢还没有进化到能对来自未来的反馈做出回应。对于奖励中枢而言,看不见的反馈会让反馈变得抽象起来,对系统的刺激作用也会随之递减。所以,当我们和诱惑正面交锋的时候,我们只愿意选择短期的即时的反馈来喂养自己的奖励中枢。

  这种递减也被成为“延迟折扣”,即我们等待的时间越长,这份反馈对你来说的价值好像就越低——感觉打了折扣。要我们为了未来的目标放弃眼前的享受太难了,即便只需要等待两分钟,我们也会选择“出售”自己未来的反馈以换取现在的反馈。所以面对眼前的蛋糕和始终练不出来的马甲线,大部分人都会选择前者。

  而三十秒而后行的方法,其实也是巧妙利用了奖励中枢的这个特点,让自己和这份冲动保持距离,从而减弱冲动的力量——制造一点距离,会让拒绝变得容易。

(四)目标是冲动的“最强限制因素”

  欲望带来的冲动之所以会让我们感到痛苦,大部分程度上是因为它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撕裂感,这种撕裂感来自于及时反馈和我们内心中长期目标的冲突。

  不过可惜,欲望的冲动大多数是具体的而不是空泛的,这又契合了奖励中枢的特性——喜欢具体的反馈,而非抽象的愿景。

  用老套路来解决这个难点的话,不难想到:既然欲望带来的冲动都是具体的,所以我们的目标也要相应的具体一些。

  为什么大多数人的目标都败给了冲动?

  因为大多数人的目标充其量只能算愿景——“我今年要好好学习”“我今年要考上托福”。

  但是这样的目标就相当于皇帝万万岁的口号,非常动听,但没有指导性。

  而真正有指导性的目标都是很具体的,例如:“明天在自习室用两个小时时间写完周作业”。这句话告诉了自己时间,地点,方式,内容。自己有没有做,哪里没有做到,都是很容易得到反馈的。

  在目标制定上,没有对比的标配物,就没有相应的指导性。

  关于目标制定,在目标管理学上,目标有一个smart原则,首当其冲就是具体的(specific)、其次是可衡量(measurable)、可完成(achievable)、实际的(realistic)、有时限(time-based)。

  但后面四个不过是对“具体”二字的说明和补充而已。

  虽然说欲望带来冲动存在的时间很短,但惹出的麻烦却往往很大,花点时间琢磨琢磨如何面对,绝不是赔本买卖。至于文中所涉及的世间知识,我想说:虽然这些知识并非尽善尽美的,但它们在比较的层级上是更优秀的,在使用的层面上也是更方便的,用来解决烦恼,更是无伤大雅。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