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人佛教 > 佛学入门 > 佛学常识 >

《礼佛大忏悔文》的理解与背诵

《礼佛大忏悔文》的理解与背诵

  忏悔解怨是学佛修行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礼拜88佛慈悲加持,忏悔众罪、断恶修善,进而消除罪障业障。网上有关《地藏经》的解释与诵经感应很多,有关《礼佛忏悔文》的解释及具体拜忏感应等,平时所见相对较少。《大忏悔文》中一些文字和内容不太理解;背诵的功夫跟不上;拜忏的一些要领技巧把握不住,持续拜忏的功夫也不够。回来以后,想先把能补的补一下,网上查阅了一些拜忏的相关资料,又重新背诵了《礼佛大忏悔文》。理解背诵《礼佛大忏悔文》是拜忏的必要准备,下面先就《礼佛大忏悔文》理解与背诵简单谈些个人体会,然后再谈下拜忏的坚持问题,与同修共勉,以便以后能够更好地拜忏解怨,忏悔业障。

《礼佛大忏悔文》的理解

  刚开始拜忏的时候,曾经参照《早晚二课合解》算是粗略地把《礼佛大忏悔文》学习了一遍,对忏悔文中的一些语言逻辑关系及一些佛名有些简单的了解。后来《合解》送了人,对《忏悔文》缺乏熏修温习,慢慢地又生疏起来。这次从网上搜索到《大忏悔文略解》(清代书玉略解)及《八十八佛顶礼大忏悔法要及功德释意》等资料,又重新读了王惕绘《礼佛大忏悔文法相宝典》(宗教文化出版社2008年出版)中的文字说明部分,现在结合随后的背诵问题选择性地谈一些理解与体会。《大忏悔文略解》是清代先贤的讲解,收入了《大藏经》,文简义深,解释得非常精辟。

  从内容上看,《礼佛大忏悔文》可以分为五个部分:赞礼、发心皈依、忏悔和发愿。从形式上看,《礼佛大忏悔文》也可以分为五部分,即:一、最前面的礼赞、皈依、发心;二、五十三佛;三、三十五佛(再加阿弥陀佛);四、忏悔回向;(五)普贤行愿品。按照形式上的五个部分,下面重点谈下对第一、第四和第五部分的学习理解;第二和第三部分放在背诵一节中略述。下面《礼佛大忏悔文》的义理内涵,主要是依照自己对《略解》的理解学习进行简单的复述。《略解》文简义深,有的内容勉强用现代语言转述一下,其义深难言之处,一般直接照搬粘贴而已,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一、礼赞、皈依、发心

  第一拜:“大慈大悲愍众生,大喜大舍济含识,相好光明以自严,众等至心归命礼。”前两句是赞佛心,第三句是赞佛身,第四句是皈命。

  第二拜:“南无皈依金刚上师”。南无,皈依的意思。金刚上师,指毘卢教主。毗卢如来是金刚瑜伽大秘密主,为无尽三宝父母师长。四方四佛及一切贤圣,皆从毘卢金刚心中流出。这里先皈依自性三宝,再皈依别相三宝,所以先皈依毘卢遮那最上师。

  第三拜:“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这是皈依别相三宝。佛为两足尊,皈依佛不堕地狱;法为离欲尊,皈依法不堕恶鬼;僧为众中尊,皈依僧不堕旁生。皈依三宝,不但能够离开三途之苦,还能够得到菩提之乐。

  第四拜:“我今发心,不为自求人天福报,声闻缘觉乃至权乘诸位菩萨,唯依最上乘发菩提心,愿与法界众生一时同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我今发心,不为自求人天福报,声闻缘觉乃至权乘诸位菩萨”,是拣去权小。“唯依最上乘”表明所依之乘是最上乘。“发菩提心”明能发之心。“愿与法界众生一时同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表示所发心相。

  第五拜——第七拜:“南无皈依十方尽虚空界一切诸佛,南无皈依十方尽虚空界一切尊法,南无皈依十方尽虚空界一切贤圣僧。”三宝有小乘、大乘,住持、别相,同体等不同内涵。小乘以丈六金身为佛,四谛因缘为法,四果、四向为僧;大乘以三身、十身为佛,二空三空理等为法,三贤、十圣为僧。佛在世时,如来雪山夜半睹明星而悟道,菩提树下成等正觉,即佛宝;寂场、鹿苑初转法轮,即法宝;度诸菩萨、五比丘等,即僧宝。这些是别相三宝。所谓住持三宝,即:刻像图形是佛宝,黄卷赤牍是法宝,圆顶方袍是僧宝。此三者不为世法侵凌,不为烦恼染污,世出世间皆可尊重,所以被称为宝。住于世间,持乎正法,能令慧命不断,所以叫住持三宝。三宝名虽三种,同以真如理性为体。真如性上有觉照义,即名佛宝,真如性有轨持义,即名法宝。真如性有和合义,即名僧宝。所以又成为同体三宝。舍住持三宝则无同体三宝;离同体三宝则无住持三宝。住持是相——即性中之相;同体是性——即相中之性。性相一如,二而不二。同体属理性,住持属事相,大小乘事理双通。所皈依者,尽我人之心、尽法界之量、尽三宝之际,尘尘刹刹,无不皈命,所以说是无尽三宝。

  第八拜:“南无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如来有三义:《般若经》“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是从法身层面来解释的。《转法轮论》“本觉名如,始觉名来,始本不二,故名如来”是从报身层面来解释的。《成实论》“乘如实道,来成正觉”基本上是从应身层面来解释的。三身圆显,故名如来。如来、应供、正遍知名三德,含义上有三谛:正遍知是般若德,真谛;应供是解脱德,俗谛;如来是法身德,中谛。佛者,觉也。具有三义:自觉,悟性真常,了惑虚妄;觉他,运无缘慈度有情界;觉满,谓穷源极底。行满果圆,三觉圆明,智能具足,所以称为佛。具上九号,为物钦重,故曰世尊。此十号义,若总略释:无虚妄,名如来;良福田,名应供;知法界,名正遍知;具三明,名明行足;不还来,名善逝;知众生国土,名世间解。无与等,名无上士;调他心,名调御丈夫;为众生眼,名天人师;知三聚 (正定聚、邪定聚、不定聚),名佛;具兹十德,名世间尊。前十是别。后一是总。

  上述的如来名号,断句有所不同,有的断句为十一名号,也有的断句为是十个名号。像阿含及成论把无上士与调御丈夫合为一号,而涅盘及大论把无上士与调御丈夫分为两号。这里则把世间解与无上士合为一号。“刹尘心念可数知,无能尽说佛功德。”德既无尽,号亦无尽。惟举此十号,此举大数而言。一者数之始,十者数之终。十表无尽故,举此十号即摄诸佛无尽德。又此十种通号,佛佛皆具,所以在三皈依后,诸佛名前,特加称赞。

  二、八十九佛佛名

  89佛中,从普光佛到一切法常满王佛这53尊佛,出自《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从释迦牟尼佛到宝莲华善住娑罗树王佛的35尊佛,出自《佛说决定毗尼经》。88佛后加上阿弥陀佛,有四种意义:一、弥陀佛名,一称礼时,能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五逆三途悉皆超脱;二、弥陀化主虽在西方,然而发愿来度娑婆世界众生,接引十念,往生九品;三、阿弥陀佛成佛以来于今十劫,现在说法,普度十方诸众生;四、释迦如来与十方佛一并赞叹阿弥陀佛。“南无法界藏身阿弥陀佛”,一切佛的心性,都包藏着一切法界,所以叫法界藏身。把这法界藏身四字加在阿弥陀佛名号上,是表示要把礼拜称念88佛的功德,回向极乐世界庄严净土,求愿往生。

  诸佛名号,无有定故,或依姓立,如释迦、弥勒;或从字称,如无垢、离垢;或依或正,如栴檀窟、阿閦毗。或喻或法,如山海慧、金海光;因果如弥陀;功德如勇施。名虽各异,义实互通,但以逗机设化,随世建立。“十方诸如来,同共一法身。一心一智能,力无畏亦然。”诸佛名号通同一故,此八十九佛名德,一多遍容,彼此交摄,举一佛即通一切佛,释一义即显无量义。

  月映万川,随心所现。虽然每个人对各个佛号有不同的理解体会,然而,“诸佛各具万德,但于中随义释之,应当如法理会,毋得依文局执也。”《大忏悔文略解》中对89佛佛名所包含的意蕴功德做了非常好的说明,此处不多赘述。下面略微谈几尊有特色的佛号,有助于加深大家的理解与记忆。这几尊佛的故事是通过在网络上检索查到的,大致拷贝出来,缺乏严格的版本校勘,有些可能还带有牵强附会的成分,仅供参考。

  第一尊佛“普光佛”与释迦牟尼“借花献佛”的故事。据《过去现在因果经》记载,释迦牟尼前世曾为善慧仙人,闻普光如来出世,心大欢喜,欲行供养。时灯照国王礼请普光佛入城供养,将国内名花搜寻一空。善慧觅花献佛,遇青衣人密藏七茎莲花而过,青衣人谓此花当送宫内献佛,不卖。善慧乃求以五百钱买五茎花供佛。青衣人感动,赠以五茎莲,愿结生死之缘,又托以二花献佛,善慧至普光佛所,散五茎花,花于空中化为花台,后散二茎花,亦止空中,夹佛两边。普光佛授记善慧,将来成佛,号释迦牟尼(摘自《新编佛教辞典》陈兵编着)。然灯佛又作燃灯佛、普光佛、锭光佛。此“普光佛”不知是否就是上述故事中的“普光佛”。

  第七尊佛“欢喜藏摩尼宝积佛”、第三十三尊“龙种上尊王佛”与七佛之师的文殊师利菩萨。据《央掘魔罗经》记载:文殊师利菩萨现在北方“常喜世界”,名欢喜藏摩尼宝积佛。虽然他已经成佛,但是还倒驾慈航,隐大示小,来做文殊师利菩萨。据《首楞严三昧经》下卷记载:“过去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祇劫,尔时有佛,名龙种上尊王如来,国名平等,乃至尔时平等世界,龙种上尊王如来岂异人乎?即文殊师利法王子。”

  第十五尊佛“慈力王佛”——慈力王的故事。尽管“慈力王”与“慈力王佛”可能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慈力王的故事”感人至深,这里也把这个故事贴出来供养大家。据《贤愚经卷二慈力王血施缘品》和《菩萨本生鬘论卷三》记载:过去世阎浮提有一慈力王,力行十善,人民皆持戒,三业清净,鬼神无以为食。时五夜叉不堪饥渴,遂来见王,王以身血施之,令得饱满,并发一愿,谓当来成佛时,必先度彼等,令彼等皆得法食。五夜叉喝饱吃足慈力王血肉后,心满意足,从此熄灭危害众生之暴虐心。王又令其行持十善法,五夜叉均依教奉行,并在慈力王前猛厉忏悔往昔所造恶业。慈力王布施过后之身体,后依帝释天奉献之药物而得以愈合,身体又恢复如前。瞻部洲普天同庆,众生皆感安乐。慈力王即释迦牟尼佛之前身,五夜叉即憍陈如等五比丘。

  三十五佛中的第十九尊“旃檀功德佛”和第三十一尊“斗战胜佛”。《西游记》取经成功后唐僧和孙悟空受封的佛号就是这两尊。《西游记》第100回中,还列出了许多尊佛,不少来源于88佛,如现无愚佛、娑留那佛、大通光佛等。孙悟空的封号“斗战胜佛”,李敖在“做人当如斗战胜佛”写得很精彩。李敖说孙悟空不但是斗战胜,还有一个特色,即孙悟空是个非常幽默的快乐的猴子,会说很多笑话、很多大话、很多痛快的话。在整个的斗争过程中,孙悟空不但要斗,还要快乐地斗,不但要快乐地斗,最后还能够要打赢。在整个斗争过程中,他不但要跟他看起来顺眼的敌人斗,他还要跟一些看不顺眼的敌人斗。在大闹天宫的时候,孙悟空除了跟二郎神斗法以外,他不能够避免被二郎神的走狗咬他。换句话说,人不能够很准确地选择敌人,因为敌人是不由得自己选的。或许,我们在学佛的路上也避免不了孙悟空的境遇:既要面对无穷尽的贪嗔痴敌人,又要对付各种意想不到的果报

  网上有位师兄看了李敖有话说“做人当如斗战胜佛”后,突然有所感悟,写下了很精彩的片段,粗略整理如下:南无大强精进勇猛佛,这个名字看起来很神气的。……南无无垢佛,干干净净的;南无离垢佛,离开那些脏东西的;南无善游步佛,这个蛮好的,你看,善游步还不算,善游步以后,能够走来走去以后,能够产生的功德是好的。这些名字,望文生义,蛮好玩的。其实看看这些佛的名字就知道了,其实这些就是无数个人生的缩影,也可以说是无数个愿望的缩影,这些不就是我们拜的佛吗?原来我们拜的是无数个楷模——过去做人的楷模,由此看来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佛的!我们无论是带着孩子或者是带着妻子朋友虔诚拜佛的时候,都是净化自己的心灵向这些楷模学习。其实不是佛保佑你,而是你自己用他们这些楷模的过人的成功的事迹去感悟自己保佑自己,最终成为众多佛中的一个。也许你做不了“降服众魔王佛”,做不了“金刚不坏佛”,但至少可以做一个“善意佛”“无垢佛”等等……其实做这些佛也是不容易的——善意佛一旦可以成为佛,就不是单单一时的善意,而是一种持久的永恒的。还有“无垢佛”,它肯定不是指身体的无垢而是心灵的无垢,能够做到每时每刻心灵没有一点杂念也是不容易的,所以被列为佛了。我们拜佛烧香,也是为了我们能够成为众多佛的一个,去保佑自己身边的人:自己的家人、亲人、朋友……最后延伸到所有的人!但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成为佛!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