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人佛教 > 佛学入门 > 佛学常识 >

济公,佛教史上最富传奇色彩的神僧

星云大师:济公,中国佛教史上最富传奇色彩的神僧

  济公不但是街头巷尾妇孺皆知的历史名人,也是中国佛教史上最富传奇色彩的神僧。

  济公,俗名李修元,浙江天台县人,生于宋高宗绍兴十八年(一一四八)。父亲李茂春,原在天台县作官,为人淳厚,不慕荣利,后便辞官归隐。李茂春与夫人王氏平日乐善好施,因此有「李善人」的美称,遗憾的是年近半百,却无子嗣。后来他们特地斋戒三日,前往天台祖庭国清寺礼佛求子,生下一子,便是后来名垂千古的「济公」,国清寺住持法空为孩子取名「修元」。法师圆寂之前,特别嘱咐李茂春,孩子日后只可为僧,不可做官;若是出家,可以依止瞎堂慧远为师。

  李修元自幼博览诗书,文理精通,喜好思惟,尤擅长歌赋。十五岁,父母谢世后,往杭州灵隐寺,依止瞎堂慧远和尚出家,法名「道济」。慧远对他并不多讲话,只是教他坐禅。道济在寺裡过了两个月,除了听闻两次说法,自己看经外,其馀时间都是面壁静坐。慢慢地,他开始感到不耐,寺院裡戒规森严,这个不许,那个不能,又不得食肉饮酒,实在难受。他心裡想:「我来出家,本是为了明心见性,没想到整天像木头一样呆坐。不如回家去,锦衣玉食,呼奴唤婢,何必在此受罪、烦恼!」于是向和尚表明还俗的想法。又惟恐和尚不允,他振振有辞地说:「六祖大师曾说:『道由心悟,岂在坐也?』还作了一首偈颂:『生来坐不卧,死去卧不坐。一具臭骨头,何为立功课?』既然如此,又何必整天呆坐?」

  老和尚说:「坐禅乃僧家本务,欲成大器者,须止观并重,定慧等持,岂可捨止而求观,去定而求慧?达磨祖师尚且面壁九年,岂可断言坐禅是发呆瞎坐!」

  道济一时无言,退了还俗念头。慧远明白道济根机非凡,但是碍于寺规,只得嘱咐监寺由他偶而走动。道济虽然暂时安住下来,但是乏酒缺肉一事,最叫他放不下,而且眼看著老和尚并无特别教导之处,心裡总是不能安分。一日,道济寻了机会来见老和尚,一心渴望著和尚指点一二,好叫他明心见性,开悟成佛。老和尚道:「你才来两个多月,如此著急,纵使慧能大师,仍有八个月的碓房之役,你初入佛门,这般不能忍耐吗?」

  「弟子不是不能忍耐,祖师有言:『迷来经累劫,悟即刹那间。』既然可以刹那而悟,何必累劫枉受辛苦?」

  慧远和尚沉思片刻,说道:「也罢,你上前来!」随即拿起禅板,往道济脑门上打,大声喝道:「自家来处尚不醒悟,倒向老僧寻去路,且打你这个没记性。」道济被这突如其来的棒喝打倒在地,忽然间站了起来,一股脑儿朝瞎堂慧远和尚撞去,把老和尚撞倒在地,头也不回地就衝出了门外。老和尚高叫:「有贼啊!」众僧闻声,跑来抓贼。老和尚道:「这道济僧偷了禅门大宝,今日且休,待明日我亲自向他讨取。」众僧闻言,各自散去。

  吃了一记瞎堂慧远和尚的棒喝,道济晓悟了自家本来面目,无限快活,跑到禅堂大闹一番,惹得僧众个个恼怒不已。监寺一状告到慧远和尚处,请求和尚清理门户,将道济迁单。岂知老和尚批下十个大字:「佛门广大,岂不容一颠僧!」自此,「道济颠僧」之名,不胫而传。

  道济把一「颠」字认作本来面目,成日疯疯颠颠,生活起居也不按照常规,穿衣吃饭总带三分颠意;时而面壁静坐,时而同一班孩子玩耍,酒瘾一发,便呼朋引伴到酒店大醉一番。灵隐寺的僧众见道济不守清规,都来禀报,然而瞎堂慧远和尚并不因此惩治道济,只是要寺僧多容忍他,接纳他。

  一日,一位员外的老母重病难癒,监寺正领著大众在佛殿为她诵经消灾,这时道济一身酒味走进来,手裡还拿著一盘肉,朝佛前一坐,边唱歌,边吃肉。监寺怒不可抑,喝斥他:「佛门是清淨的地方,你竟敢在这裡扰乱撒野!」道济笑道:「你们这班秃驴,受施主的斋供,却在这裡假装正经,有口无心,那有我吃肉唱歌的利益大?」监寺无可奈何,只得请瞎堂慧远和尚主持公道。老和尚问道济为何扰乱佛堂,道济道:「弟子见施主十分诚心,特地唱一首山歌为他消灾解难。」和尚问:「你唱的什么歌?」道济道:「弟子唱的是:你若肯向我吐真心,包管你旧病儿一时好。」和尚一听,点一点头。大众正要向前理论,这时候,那员外的僕人跑进来禀报:「老爷!老夫人说在睡梦中闻到一阵肉香,病全好了,您赶快回去吧!」员外一听,又惊又喜,朝著道济猛拜:「感谢活菩萨救母之恩,感谢活佛大德!」话犹未了,道济早已跑得不知人影了。

  道济便是这样常常带著三分颠意,到处行侠仗义,于戏笑中显神通,从谩骂裡见真章。他做了一首山歌吟唱,颇能表现出他天真自在人生观:

  走走走,游游游,无是无非度春秋。今日方知出家好,始悔当年做马牛。

  想恩爱,俱是梦幻;说妻子,均是魔头。怎如我赤手单瓢,怎如我过府穿州,怎如我潇潇洒洒,怎如我荡荡悠悠,终日快活无人管,也无烦恼也没忧。

  烂麻鞋,踏平川,破衲头,赛缎绸。我也会唱也会歌,我也会刚也会柔。身外别有天合地,何妨世上要骼髅。

  天不管,地不休,快快活活傲王侯。有朝困倦打一盹,醒来世事一笔勾。

  瞎堂慧远和尚圆寂后,灵隐寺换了一位新住持,一向看不惯道济的监寺,便请求住持用计将他逐出寺院。道济因为新住持的刁难,一气之下离开灵隐寺,投靠西湖近郊的淨慈寺德辉长老。德辉长老道行深,禅机利,因此与道济颇为投缘。由于道济的文笔佳,就在淨慈寺担任书记,处理文书。

  道济的生活始终离不开酒肉,特别是饮酒,总是不醉不归。但是颠颠醉醉的道济,彷彿进入游戏三昧,屡次藉神通替人消灾解厄,扶弱济贫,也因此结交了许多达官显贵。后来淨慈寺不慎毁于祝融,就全仰赖道济的神通募化,感得皇后应梦布施,连同建寺用的四川大木,竟也神奇地由古井涌出,时人无不称奇,皆谓道济实是活佛。至今,西湖淨慈寺的运木古井犹在,而当时道济所写的募化榜文,精深微妙,真切感人,恭录如下:

  伏以大千世界,不闻尽变于沧桑;无量福田,到底尚存于天地。虽祝融不道,肆一时之恶;风伯无知,助三昧之威。扫法相,还太虚,毁金碧,成焦土,遂令东土凡愚不知西来微妙,断绝皈依路,岂独减湖上之十方;不开方便门,实乃缺域中之一教。即人心有佛,不碍真修,恐俗眼无珠,必须见象。是以重思积累,造宝塔于九层;再想修为,塑金身于丈六。幸遗基尚在,非比开创之难;大众犹存,不费招寻之力。倘邀天之幸,自不日而成。然工兴土木,非布施金钱不可;力在布施,必如天檀越方成。故天下求众姓,益思感动人心,上叩九阍,直欲叫通天耳。希一人发心,冀万民效力。财聚如恆河之沙,功成如法轮之转,则钟鼓复震于天空,香火重光于先帝。自此亿万年庄严,不朽如金刚,天人神鬼功德,长铭于铁塔。南屏山淨慈寺书记僧道济谨榜。

  宋嘉定二年(一二○九),道济预知时至,沐浴更衣,端坐而化,世寿六十二,法腊四十四。荼毘时,舍利如雨,供奉于虎跑寺。一代活佛,就此辞世。

  一生任性逍遥,游戏人生的济公活佛,注重修心,不拘形式,放浪形骸,他所彰显的是一种自然天真,随缘入世的度化精神。

  摘自:星云大师佛教丛书》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