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简称《法华经》,(梵语:Saddharma Pu??arīka Sūtra),後秦鸠摩罗什译,七卷二十八品,六万九千馀字,收录於《大正藏》第9册,经号262。梵文Saddharma,中文意为「妙法」。Pundarika 意译为「白莲花」,以莲花(莲华)为喻...[详情]

妙法莲华经原文与白话文对照版

  化城喻品第七

  原典:

  佛告诸比丘:乃往过去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祇劫,尔时有佛,名大通智胜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其国名好成,劫名大相。诸比丘!彼佛灭度已来,甚大久远,譬如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地种,假使有人磨以为墨,过于东方千国土乃下一点,大如微尘,又过千国土复下一点,如是展转尽地种墨。于汝等意云何?是诸国土,若算师,若算师弟子,能得边际,知其数不?

  不也,世尊!诸比丘!是人所经国土,若点不点,尽末为尘,一尘一劫;彼佛灭度已来,复过是数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阿僧祇劫。我以如来知见力故,观彼久远、犹若今日。

  译文:

  释迦牟尼佛告诉诸比丘说:在过去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祇(注:表示时间的数量单位,意为无数)劫,有一位名叫大通智胜的如来,具足佛的十号之德,即: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当时的国名叫好城,劫名叫大相。诸位比丘:此佛自从进入不生不灭的涅槃境界以来,已经有极其久远的年代了。譬如有人将此三千大千世界的所有国土,磨成的写字用的墨汁,如此经过东方一千个国土时,洒下一点如微尘大小的墨汁。再过一千个国土,又洒下一点墨汁。按照这样的方式,洒尽所有的墨汁。如此说来,你们认为这国土多不多呢?即使算术师或算术师的弟子们,他们能算到尽头得知其数吗?

  诸比丘回答说:不可能,世尊。佛接著又说:诸比丘,如果把此人经过的国土,包括洒上墨点的和没有洒上墨点的,都全部再磨为微粒之尘,一尘算作一劫,那么,此佛自从灭并以来所经过的劫数,要比这个劫数多出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阿僧祇劫。由于我具足如来特有的知见之力,所以,在我看来,如此久远的劫数也如同今日一样,并不长久。

  原典: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译文:

  这时,释迦牟尼佛欲复述其义,便诵偈道:

  原典:

  我念过去世,无量无边劫,

  有佛两足尊,名大通智胜。

  如人以力磨,三千大千土,

  尽此诸地种,皆悉以为墨。

  过于千国土,乃下一尘点,

  如是展转点,尽此诸尘墨。

  如是诸国土,点与不点等,

  复尽末为尘,一尘为一劫。

  此诸微尘数,其劫复过是,

  彼佛灭度来,如是无量劫。

  如来无碍智,知彼佛灭度,

  及声闻菩萨,如见今灭度。

  诸比丘当知!佛智净微妙,

  无漏无所碍,通达无量劫。

  译文:

  我想起在过去世无量无边劫的时候,有位福、慧具足的佛,名叫大通智胜。假如有人竭尽全力将此大千世界所有国土全都磨成墨汁,然后过一千个国土,洒一点墨汁。如此,将所有的墨汁全部洒完,一点墨汁即一千个国土。再这所有的国土包括点上墨汁的和未点上墨汁的,全都磨成微尘,一尘算作一劫。大通智胜如来灭度以来所经过的劫数比此劫数还多。我释迦牟尼佛具足圆融无碍的智慧,悉知大通智胜佛及声闻、菩萨久远劫前的灭度如同今日灭度一样。诸位比丘,你们应当知道,佛的智慧是极尽微妙,绝对纯净,所向无碍的,它可以通达无量数劫。

  原典:

  佛告诸比丘:大通智胜佛寿五百四十万亿那由他劫。其佛本坐道场,破魔军已,垂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诸佛法不现在前。如是一小劫乃至十小劫,结加趺坐,身心不动,而诸佛法犹不在前。尔时忉利诸天,先为彼佛于菩提树下敷师子座,高一由旬,佛于此座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适坐此座,时诸梵天王雨众天华,面百由旬,香风时来,吹去萎华,更雨新者。如是不绝,满十小劫,供养于佛,乃至灭度常雨此华。四王诸天为供养佛,常击天鼓,其余诸天作天伎乐,满十小劫,至于灭度亦复如是。诸比丘!大通智胜佛过十小劫,诸佛之法乃现在前,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译文:

  释迦牟尼佛又告诉诸比丘说:大通智胜佛寿命长达五百四十万亿那由他劫。本来,该佛在端坐菩提道场,破除一切魔军的扰乱之后,即可获得无上圣智,但他那时却尚未成就佛道,佛法也未出现于前。如此经过一小劫,以至十小劫,大通智胜佛始终结跏趺坐,身心不动,但佛法依然未能出现于前。这时,忉利天上的天人在菩提树下为佛铺设了一由旬高的师子座,佛将于此座上获得无上圣智。就在大通智胜佛刚坐到此师子座上时,诸位梵天王撒下各色天花,散落于佛座四周一百由旬的地方。一阵阵香风吹去了萎谢的花朵,新的天花又纷纷而下。如此持续不断达十小劫,以鲜花供养于佛。甚至一直到该佛灭度,他们还是照常地散下天花。与此同时,四在天王等诸天神常击天鼓,其余诸天神常鸣天乐,他们以此方式供养于佛,长达十小劫,一直到该佛灭度也是如此。诸比丘,大通智胜佛经过了十个小劫,佛法才出现于前,他才最终证得无上圣智。

  原典:

  其佛未出家时,有十六子,其第一者名曰智积。诸子各有种种珍异玩好之具,闻父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皆舍所珍,往诣佛所。诸母涕泣而随送之。其祖转轮圣王,与一百大臣及余百千万亿人民,皆共围绕,随至道场。咸欲亲近大通智胜如来,供养恭敬,尊重赞叹。

  到已,头面礼足,绕佛毕已,一心合掌,瞻仰世尊,以偈颂曰:

  译文:

  大通智胜佛未出家修道之时,有十六个儿子。第一位儿子名叫智积。每个儿子各有其种种奇异的珍玩之具。他们听说父亲已证得无上圣智,于是都放弃了自己的珍宝,前往佛呆的地方。这些儿子的母亲依依不舍,她们流著泪,一同为儿子们送行。他们的祖父即当时的国王与一百名大臣及亿万人民前呼后拥地来到佛的道场,以便亲近大通智胜如来,并供养、恭敬、尊重、赞颂这位如来世尊。他们到达佛的住地之后。全都五体投地,顶礼膜拜,并绕佛三匝,以示敬礼,然后,看著世尊,用偈语赞颂佛说:

  原典:

  大威德世尊,为度众生故,

  于无量亿劫,尔乃得成佛,

  诸愿已具足,善哉吉无上。

  世尊甚希有,一坐十小劫,

  身体及手足,静然安不动。

  其心常惔怕,未曾有散乱,

  究竟永寂灭,安住无漏法。

  今者见世尊,安隐成佛道,

  我等得善利,称庆大欢喜。

  众生常苦恼,盲瞑无导师,

  不识苦尽道,不知求解脱。

  长夜增恶趣,减损诸天众,

  从冥入于冥,永不闻佛名。

  今佛得最上、安隐无漏道,

  我等及天人,为得最大利,

  是故咸稽首、归命无上尊。

  译文:

  世尊啊,您是世间最有威德的圣者,为了救度十方受苦受难的众生,您不惜于无量亿劫之中坚苦修行,终于证果成佛。您从前所发的一切誓愿,如今皆已圆满实现,这真是太好了!太吉祥了!世尊啊,您真是稀有难得,您一坐就是十小劫,而身体和手足仍寂然安住不动。您的心远离一切颠倒梦想,没有一点污染的尘垢,您是那么的淡泊宁静,从未有过一丝散乱。您已得到了永恒的圆觉,安住于清净纯洁的圣法之中。今天,我们看您安安稳稳地成就了佛道,使我们都得到了很大益处,所以我们怀著万分激动的心情庆祝这一盛事。我们这些芸芸众生,总是处在各种苦恼之中,我们如同盲人一样在黑暗中苦苦挣扎,没有指引我们前进的导师。所以,我们既不认识脱离苦难的道路,也不知道如何求得解脱,避免这无边无尽的生死轮回。在漫漫长夜之中,我们昏昏噩地造下了许多罪业,从而不断增加了转生地狱、饿鬼、畜生等恶道的可能性,不断地减损著进入天神行列的希望。在恶道之中颠倒沉沦的众生,被无明业障遮盖了智慧的双眼,他们从昏暗走向昏暗,从愚昧走向愚昧,永远连佛的名字都听不到。如今,我佛得到了至高无上、安稳清净的佛道,我们和一切天人大众如同黑暗中看到了明灯,为了得到最大的利益,所以,我们全都叩首致礼,一心一意地皈依于您这位无上的世尊。

  原典:

  尔时十六王子偈赞佛已,劝请世尊转于法轮,咸作是言:世尊说法,多所安隐、怜愍、饶益诸天人民。重说偈言:

  译文:

  十六位王子以偈语赞颂完大通智胜佛之后,便劝请佛为他们讲经说法,他们异口同声说道:世尊啊!请您为我们演说无上妙法,令我们一切众生都得到安稳。请您怜悯并饶益一切天众和人民吧!接著,他们又以偈颂形式说道:

  原典:

  世雄无等伦,百福自庄严,

  得无上智慧,愿为世间说。

  度脱于我等、及诸众生类,

  为分别显示,令得是智慧。

  若我等得佛,众生亦复然。

  世尊知众生,深心之所念,

  亦知所行道,又知智慧力,

  欲乐及修福,宿命所行业。

  世尊悉知已,当转无上轮。

  译文:

  世尊啊!您是无与伦比的大圣雄,您以百种福德自我庄严,相貌殊妙,威仪无缺,您所得到的智慧是至高无上的。愿佛为世间一切众生说出微妙之法,使我们及其他各种类型的众生都能速离苦海,早登觉岸。现在,就请佛分别开示,令我们也得到这种无上的智慧。如果我们能够证得佛果,其他一切六道众生也就同样证得佛果。世尊,您知道众生内心深处所想念的是什么,您也知道众生所行之道,您还知道众生智慧力的大小以及他们的欲望、乐趣、所修之福和前世所行之业。世尊啊!您对众生的一切都了若指掌,现在就请您为我们转无上之妙法轮吧!

  原典:

  佛告诸比丘:大通智胜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十方各五百万亿诸佛世界六种震动,其国中间幽冥之处,日月威光所不能照,而皆大明。其中众生,各得相见,咸作是言:此中云何忽生众生,又其国界、诸天宫殿、乃至梵宫,六种震动;大光普照,遍满世界,胜诸天光。

  尔时东方五百万亿诸国土中,梵天宫殿光明照曜,倍于常明。诸梵天王各作是念:今者宫殿光明,昔所未有。以何因缘而现此相?是时诸梵天王,即各相诣,共议此事。时彼众中、有一大梵天王,名救一切,为诸梵众而说偈言:

  译文:

  释迦牟尼佛对参加法会的诸位比丘继续说道:那时,大通智胜佛获得无上圣智,从而证果成佛,十方之内各有五百万亿佛国世界顿时发生了六种震动。在这些佛国之内,那些日月亮光所不能照到的幽暗之处,都同时现出光明。在这些地方的众生也都各得相见,所以,他们都这样惊讶地说:这里忽然从什么地方来了这么多众生?另外,在这些国土的范围内,诸天的宫殿乃至梵天的宫殿皆产生了六种震动,光明普照整个世界,亮度胜过了日月之光。

  这时,东方有五百万亿国土中的梵天宫殿皆得光明照耀,其光胜过通常的光好多倍。所有的梵天王都这样想:今天宫殿中的这种光明过去从未有过,是何因缘能出现如此的瑞相呢?于是,所有的梵天王便立即相互拜访,共同议论此事。此时,他们当中有一位梵天王,名叫救一切,他为所有的梵天大众说出一首偈语:

  原典:

  我等诸宫殿,光明昔未有,

  此是何因缘,宜各共求之。

  为大德天生,为佛出世间,

  而此大光明、遍照于十方。

  译文:

  我们宫殿之中的这种光明过去从未有过,这到底是什么因缘,我们应当共同寻求这光明的来源。依我推测,这也许是某一位大德圣人出世了,或者是有佛出现于世,因而才有如此的光明,照遍了整个十方世界。

  原典:

  尔时五百万亿国土诸梵天王,与宫殿俱,各以衣裓,盛诸天华,共诣西方推寻是相。见大通智胜如来处于道场菩提树下,坐师子座,诸天、龙王、乾闼婆、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恭敬围绕,及见十六王子请佛转法轮。即时诸梵天王头面礼佛,绕百千匝,即以天华而散佛上——其所散华如须弥山;并以供养佛菩提树——其菩提树高十由旬。华供养已,各以宫殿奉上彼佛,而作是言:唯见哀愍,饶益我等。所献宫殿,愿垂纳受。时诸梵天王,即于佛前,一心同声以偈颂曰:

  译文:

  释迦牟尼佛接著说:那时,东方五百万亿国土中所有的梵天王随身带著他们各自的宫殿,又用衣服盛满了天花,一共到西方去,推究探寻这种光明的来源。他们在遥远的西方看见大通智胜如来正坐在菩提树下的师子座上,许多天神、龙王、乾闼婆、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都非常恭敬地围绕在佛的周围,他们还看见十六位王子正在请佛说法。于是,这些梵天王们立即用其头面礼佛之足,并绕佛百千圈,还以天花散在佛的身上。所散的天花犹如须弥山那么多,同时,他们还以天花来供养佛的菩提树。菩提树高十由旬。用天花供养之后,他们又以各自的宫殿奉献于佛,然后说:请佛慈悲哀悯我们,饶益我们。我们所奉献的宫殿,希望您能够接受。这时,所有的梵天王就全都跪在佛的面前,怀著同样的心情异口同声地诵偈说:

  原典:

  世尊甚希有,难可得值遇,

  具无量功德,能救护一切。

  天人之大师,哀愍于世间,

  十方诸众生,普皆蒙饶益。

  我等所从来,五百万亿国,

  舍深禅定乐,为供养佛故。

  我等先世福,宫殿甚严饰,

  今以奉世尊,唯愿哀纳受。

  译文:

  世尊啊!您是世上最稀有的圣者,要想遇见您那可真是太难了。您具足了无量的功德,能够救护一切众生。您是诸天和人类的伟大导师,能哀湣世间所有众生,使他们都能蒙受益处。我等梵天王从五百万亿国土而来,我们都舍弃了参禅入定的乐趣,就是为了来供养您。由于我们先世修下了福业,从而获得如此庄严的宫殿。今天,我们就将这心爱的宫殿奉献给您,惟愿您能哀悯我们的一片苦心,接受我们的这种供养!

  原典:

  尔时诸梵天王偈赞佛已,各作是言:唯愿世尊转于法轮,度脱众生,开涅槃道。时诸梵天王,一心同声而说偈言:

  译文:

  诸梵天王诵完偈后,又各自说道:惟愿世尊能为我们讲经说法,以度脱一切受苦难的众生,为他们开示一条通向涅槃的大道!接著,所有的梵天王又一心而同声地诵偈道:

  原典:

  世雄两足尊,唯愿演说法,

  以大慈悲力,度苦恼众生。

  译文:

  世尊啊!您是福、慧双足的无上圣尊,惟愿您能为我等众生演说佛道妙法,希望能以世尊大慈大悲的力量,来救度一切受苦难缠缚的众生,使他们早脱苦海,超登彼岸!

  原典:

  尔时大通智胜如来,默然许之。

  译文:

  这时,大通智胜如来便默许了他们的请求。

  原典:

  又,诸比丘!东南方五百万亿国土诸大梵王,各自见宫殿光明照曜,昔所未有。欢喜踊跃,生希有心,即各相诣,共议此事。时彼众中有一大梵天王,名曰大悲,为诸梵众而说偈言:

  译文:

  释迦牟尼佛又说:另外,诸比丘,东南方五百万亿国土中的所有梵天王,都发现各自的宫殿光明照耀,从未有过,他们个个欢欣鼓舞,叹为稀有。于是,诸梵天王便立即相互拜访,共议此事。这时,他们之中有一大梵天王,名叫大悲,为诸梵众说出一首偈语:

  原典:

  是事何因缘,而现如此相?

  我等诸宫殿,光明昔未有。

  为大德天生?为佛出世间?

  未曾见此相,当共一心求。

  过千万亿土,寻光共推之,

  多是佛出世,度脱苦众生。

  译文:

  这件事到底是什么原因?为什么会出现如此的瑞相呢?我们宫殿过去可从来没有这样灿烂夺目的光明,莫非是大德从天上降生了?抑或是佛出现于世间?我们从没有见过这样美妙的境界,所以就让我们大家一起来推测它的来源吧!经过千万亿个国土,寻找这光明的源头,那里肯定是有佛出世,他将救度一切苦难的众生。

  原典:

  尔时五百万亿诸梵天王与宫殿俱,各以衣裓盛诸天华,共诣西北方推寻是相。见大通智胜如来,处于道场菩提树下,坐师子座,诸天、龙王、乾闼婆、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恭敬围绕,及见十六王子请佛转法轮。时诸梵天王头面礼佛,绕百千匝,即以天华而散佛上——所散之华如须弥山,并以供养佛菩提树。华供养已,各以宫殿奉上彼佛,而作是言:唯见哀愍,饶益我等。所献宫殿,愿垂纳受。尔时诸梵天王即于佛前,一心同声以偈颂曰:

  译文:

  这时,五百万亿梵天王各自随身带著他们的宫殿,并各以其天衣盛著五光十色的天花,一同向西北方向去索寻这种瑞相的起源。在遥远的东南方有一个佛国,诸梵天王在此看见大通智胜如来正坐在道场内一菩提树下的师子座上,诸天神、龙王、乾闼婆、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都非常恭敬地围绕在佛的周围。诸天王还看见十六位王子正在请佛说法。这时,所有的梵天王都上前以其头面礼佛之足,并绕佛百千匝,以示崇敬,然后还用天花散在佛的身上。所散的天花如须弥山一样众多。他们还将天花拿来供养佛的菩提树。以花供养之后,梵天王们又各以其宫殿奉献给大通智胜佛,并说:惟愿佛慈悲哀悯我们,饶益我们。现在我们就把我们最心爱的宫殿奉献您,希望您能够接受。接著,诸梵天王便在佛面前一心而同声地以偈颂赞道:

  原典:

  圣主天中王,迦陵频伽声,

  哀愍众生者,我等今敬礼。

  世尊甚希有,久远乃一现,

  一百八十劫,空过无有佛。

  三恶道充满,诸天众减少,

  今佛出于世,为众生作眼。

  世间所归趣,救护于一切,

  为众生之父,哀愍饶益者。

  我等宿福庆,今得值世尊。

  译文:

  世尊啊!您是圣中之主,天中之王。您说法的声音就好像好声鸟在鸣叫,非常悦耳动听。您是哀悯众生的大慈悲者,我们五百万亿梵天王现在向您敬礼。世尊啊!您是多么的难遭难遇啊!因为佛都是经历极其久远的劫数之后才出现于世的。从古到今已有一百八十劫没有佛出世了。由于没有佛的教化指迷,越来越多的众生堕落于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之中,而往生善道成为天神者却一天比一天减少。如今。这个悲惨的世界终于迎来了佛的诞生,您将拨开迷途众生的双眼,给这昏暗的世界带来希望的曙光。所以,世间所有的众生都会依于您,都会跟您修行。您将救度保护世间的每一位众生,所以,您就是我们所有众生的慈父,只有您才能哀湣我们的痛苦,只有您才能给我们带来巨大的幸福。我们这些天神皆因在前世曾作过功德和善事,所以今世才这么幸运能遇见佛,这是很值得庆贺的。

  原典:

  尔时诸梵天王偈赞佛已,各作是言:唯愿世尊哀愍一切,转于法轮,度脱众生。时诸梵天王,一心同声而说偈言:

  译文:

  梵天王们诵偈赞佛之后,又都这样说道:惟愿世尊哀悯一切众生,为我们转妙法轮,说无上的佛法,教我们如何了生脱死,离苦得乐。这时,所有的梵天王又一心而同声地诵偈道:

  原典:

  大圣转法轮,显示诸法相,

  度苦恼众生,令得大欢喜。

  众生闻此法,得道若生天,

  诸恶道减少,忍善者增益。

  译文:

  大圣啊!请您转动那微妙的法轮,为我们显示宇宙万法之实相,使我们这些苦恼难熬的众生离苦得乐,获得最大的幸福。众生如果听了您的说法,就会得道升天,这样一来地狱、饿鬼、畜生等恶道中的众生将会日益减少,而修持忍辱和十善的人则会不断增多,那时的世界将是多么的美好啊!

  原典:

  尔时大通智胜如来默然许之。

  译文:

  这时,大通智胜如来便默许了这些梵天王的请求。

  原典:

  又,诸比丘!南方五百万亿国土诸大梵王,各自见宫殿光明照曜,昔所未有。欢喜踊跃,生希有心,即各相诣,共议此事:以何因缘,我等宫殿有此光曜?时彼众中有一大梵天王,名曰妙法,为诸梵众而说偈言:

  译文:

  释迦牟尼佛说:另外,诸比丘,南方五百万亿国土中的所有的大梵天王都看到各自的宫殿为一种从未有过的光明所照耀,他们欢喜跳跃,甚感美妙。于是,他们相互走访,共议此事,大家都不明白自己的宫殿怎么忽然会有这般光明。这时,他们中间有一位名叫妙法的大梵天王,为诸梵天王说了一首偈语:

  原典:

  我等诸宫殿,光明甚威曜,

  此非无因缘,是相宜求之。

  过于百千劫,未曾见是相,

  为大德天生?为佛出世间?

  译文:

  我们诸位梵天王的宫殿,今日能有如此威曜的光明,这绝非无缘无故,所以,我们应当好好地探求一下这种瑞相的来源。千百年来,我们未见过这种瑞相,这不是因为有某大德从天而生,就是因为有佛出现于世。

  原典:

  尔时五百万亿诸梵天王与宫殿俱,各以衣裓盛诸天华,共诣北方推寻是相。见大通智胜如来,处于道场菩提树下,坐师子座,诸天、龙王、乾闼婆、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恭敬围绕,及见十六王子请佛转法轮。时诸梵天王头面礼佛,绕百千匝,即以天华而散佛上——所散之华如须弥山,并以供养佛菩提树。华供养已,各以宫殿奉上彼佛,而作是言:唯见哀愍,饶益我等。所献宫殿,愿垂纳受。尔时诸梵天王,即于佛前,一心同声以偈颂曰:

  译文:

  这时,五百万亿梵天王带著他们各自的宫殿,并用其衣服盛著天花,一同来到北方寻找这光明瑞相的起源。他们看见大通智胜如来坐在道场内一菩提树下的师子座上,天神、龙王、乾闼婆、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非常恭敬地围绕在佛的周围。他们还看见十六位王子正在请求佛为众生转法轮,演法旨。于是,所有梵天王皆来到佛的面前,以其头面礼佛之足,并绕佛千百匝,还把天花散在佛的身上。所散的天花多如须弥山。他们还用天花供养佛的菩提树。以花供养之后,梵天王们各将其宫殿奉献给佛,并说:惟愿佛大慈大悲,哀悯我们的一片苦心,并给我们带来巨大的好处。所献的宫殿,请您惠纳。接著,梵天王们跪倒在佛前,一心而同声地颂偈道:

  原典:

  世尊甚难见,破诸烦恼者,

  过百三十劫,今乃得一见。

  诸饥渴众生,以法雨充满,

  昔所未曾见,无量智慧者,

  如优昙钵花,今日乃值遇。

  我等诸宫殿,蒙光故严饰,

  世尊大慈悲,唯愿垂纳受。

  译文:

  世尊啊!见到您可真是太不容易了。您是破除一切烦恼的大圣人,一百三十劫过去了。今天才得见到,所有饥渴中挣扎的众生如今终于能够在您的法雨之中得到充分的沐浴。过去我们未见过像您这样具有无量智慧的圣者,您就像名贵珍稀的优昙钵花一样,今天总算让我们碰上了。我们的宫殿蒙您的瑞光照耀,从而变得如此庄严华丽,现在,就请您大发慈悲怜悯之心,接受我们所奉献的宫殿吧!

  原典:

  尔时诸梵天王偈赞佛已,各作是言:唯愿世尊转于法轮,令一切世间诸天、魔、梵、沙门、婆罗门,皆获安隐而得度脱。时诸梵天王,一心同声以偈颂曰:

  译文:

  梵天王们诵完偈语之后,又异口同声地说:惟愿世尊讲说佛法,使所有世间的天众、魔众、梵众、沙门、婆罗门等都能度脱苦海,获得安稳。这时,所有的梵天王们又一心而同声地诵偈赞佛道:

  原典:

  唯愿天人尊,转无上法轮,

  击于大法鼓,而吹大法螺,

  普雨大法雨,度无量众生。

  我等咸归请,当演深远音。

  译文:

  惟愿天神人类所尊敬的如来世尊为我们转无上的妙法轮,击大法鼓、吹大法螺,雨大法雨,从而度脱无量众生。我们诸天神都皈依于您,就请您唱出深远的法音吧!

  原典:

  尔时大通智胜如来默然许之。西南方乃至下方,亦复如是。

  译文:

  此时,大通智胜如来便默许了这大批梵天王的请求。

  原典:

  尔时上方五百万亿国土诸大梵王,皆悉自睹所止宫殿光明威曜,昔所未有。欢喜踊跃,生希有心,即各相诣,共议此事:以何因缘,我等宫殿,有斯光明?时彼众中有一大梵天王,名曰尸弃,为诸梵众而说偈言:

  译文:

  释迦牟尼佛对法会中的比丘们继续讲道:那时,西南方以至西方、西北方、北方、东北方、下方也都发生了这样的事情,上方也是如此。那里也有五百万亿国土,其中的大梵天王都亲眼看见他们所居住的宫殿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威曜光明,他们欢喜跳跃,心中感到极其稀奇难得。于是,他们奔相走告,共议此事,都在发出疑问:我们的宫殿为什么会出现这般光明?当时,他们中间有一位名叫尸弃的大梵天王,为诸梵众说了一首偈语:

  原典:

  今以何因缘,我等诸宫殿,

  威德光明曜,严饰未曾有。

  如是之妙相,昔所未闻见,

  为大德天生?为佛出世间?

  译文:

  今天到底是什么原因,我们的宫殿会出现这种前所未有、庄严辉煌、具有无比威德的光明?这种微妙的景象,过去我们从来没有见过,这不是因为有大德从天降生,就是因为有佛出于世间。

  原典:

  尔时五百万亿诸梵天王与宫殿俱,各以衣裓盛诸天华,共诣下方推寻是相。见大通智胜如来,处于道场菩提树下,坐师子座,诸天、龙王、乾闼婆、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恭敬围绕,及见十六王子请佛转法轮。时诸梵天王头面礼佛,绕百千匝,即以天华而散佛上——所散之花如须弥山,并以供养佛菩提树。花供养已,各以宫殿奉上彼佛,而作是言:唯见哀愍,饶益我等。所献宫殿,愿垂纳受。时诸梵天王,即于佛前,一心同声以偈颂曰:

  译文:

  这时,上方五百万亿梵天王各自以其衣盛满五光十色的天花,坐在他们的宫殿之中,向下方而来,一起追寻找这瑞相的来源。他们看见大通智胜如来坐在道场之中一菩提树下的师子座上,诸天神、龙王、乾闼婆、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都非常恭敬围绕在佛的周围。他们还看见十六位王子正在请求佛讲说佛法。于是,这些从上方来诸世界的梵天王们立即上前,以其头面礼佛之足,并绕佛千百匝,然后,他们又拿出天花,散在佛的身上。所散的天花如须弥山一样众多。他们还以天花供养佛的菩提树。以花供养之后,梵天王们又各以其宫殿奉献给佛,说道:惟愿世尊哀悯并饶益我们,希您能接受我们所献的宫殿。接著,梵天王们便跪倒于佛前,一心而同声地诵偈赞佛道:

  原典:

  善哉见诸佛,救世之圣尊,

  能于三界狱,勉出诸众生。

  普智天人尊,哀愍群萌类,

  能开甘露门,广度于一切。

  于昔无量劫,空过无有佛,

  世尊未出时,十方常暗冥,

  三恶道增长,阿修罗亦盛,

  诸天众转减,死多堕恶道。

  不从佛闻法,常行不善事,

  色力及智慧,斯等皆减少。

  罪业因缘故,失乐及乐想,

  住于邪见法,不识善仪则,

  不蒙佛所化,常堕于恶道。

  佛为世间眼,久远时乃出,

  哀愍诸众生,故现于世间。

  超出成正觉,我等甚欣庆,

  及余一切众,喜叹未曾有。

  我等诸宫殿,蒙光故严饰,

  今以奉世尊,唯垂哀纳受。

  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

  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

  译文:

  善哉!善哉!我们能够遇见诸佛,可真是太幸运了!佛是救世的圣尊,难令一切众生超出欲界、色界、无色界等三界的牢狱。佛具足一切微妙的智慧,是所有天神和人类的导师。您大慈大悲,哀悯一切有情无情的众生,能为他们揭开甘露的法门。过去无量劫均已白白空过,始终无有一佛现世。在您未出现之前的漫漫岁月中,十方界内一片灰暗,众生在黑夜之中苦苦挣扎,不断地堕入地狱、饿鬼、畜生等三恶道之中。沦落于多怒好斗、为非作歹的阿修罗道中的众生就更多了。与此同时,善道中的天神们日益减少,他们也在一个个地转生于恶道之中。在这无佛无法、罪恶充斥的黑暗世界中,众生根本没有听过佛说法,所以他们也长期不行善事,躯体之力与智慧之力与日俱减。由于不断作恶造业,众生失去了本有的一切快乐,也不再去追求快乐,他们完全沉溺于邪见谬法之中,不知道善良的威仪和准则。总之,由于得不到佛的教化,他们生生死死都轮回于三恶道中,饱受无尽的痛苦。如来世尊是世间一切众生的明眼善知识,历经极其遥远的时代才会出现于世,而其出于世,也是因为他有慈

  悲之心,哀悯众生的缘故。他虽然现身于世,但却超出尘俗,成就了无上圣智。我等梵天大众感到十分欣喜和庆幸,其他一切众生也从未有今天这样欢快激动。承蒙您的光明照耀,我们的宫殿变得如此庄严。现在,我们就它奉献给世尊,惟愿您大发慈悲接受我们的这种供养。我们愿将这种供养佛的功德,普遍回向于一切众生,愿我们与一切众生共成佛道!

  原典:

  尔时五百万亿诸梵天王偈赞佛已,各白佛言:唯愿世尊转于法轮,多所安隐,多所度脱。时诸梵天王而说偈言:

  译文:

  这批来自上方诸国土的五百万亿梵天王以偈赞佛之后,又对佛说:现在惟愿世尊能为我们转法轮,说佛道,使我们得到安稳,得到解脱。接著,梵天王们又诵偈说:

  原典:

  世尊转法轮,击甘露法鼓,

  度苦恼众生,开示涅槃道。

  唯愿受我请,以大微妙音,

  哀愍而敷演、无量劫习法。

  译文:

  世尊啊!转起您那微妙的法轮吧!击起您那甘露的法鼓吧!您将度脱一切受苦受难的众生,您将为我们开示一条通往妙乐涅槃的道路!惟愿您能够接受我们的请求,哀悯我们这些迷途的众生,以您那宏亮微妙的声音,去敷演那无量劫来积集的圣洁佛法!

  原典:

  尔时大通智胜如来,受十方诸梵天王及十六王子请,即时三转十二行法轮——若沙门、婆罗门,若天、魔、梵及余世间所不能转——谓是苦,是苦集,是苦灭,是苦灭道;及广说十二因缘法——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识灭则名色灭,名色灭则六入灭,六入灭则触灭,触灭则受灭,受灭则爱灭,爱灭则取灭,取灭则有灭,有灭则生灭,生灭则老死忧悲苦恼灭。

  译文:

  释迦牟尼佛接著说:那时,大通智胜如来接受来自十方的所有大梵天王和十六位王子的请求,立即为他们从不同角度分别三次讲述苦、集、灭、道四谛的义理,共讲十二次,故称三转十二法轮。无论是沙门、婆罗门,还是天众、魔众、大梵天王,甚至世间其他一切众生,都不能转这种微妙的法轮。佛对他们讲三界诸苦、苦的原因、灭苦之后的境界以及灭苦的途径。佛还为他们详细讲解十二因缘之法:无明缘行,即不懂佛法的愚痴无知(无明)引起种种世俗的意志活动(行)。行缘识,即由意志活动牵引力,使托胎时的心识即精神活动(识)向与意志活动相应的处所投生。识缘名色,即由精神活动引起母胎内部心(名)、身(色)的发育。名色缘六入,即胎儿由身心混沌状态发育出不同的认识器官:眼、耳、鼻、舌、身、意、合称六入。六入缘触,即胎儿出生后,六种认识器官与外界事物接触而产生触觉。触觉受,即由于年龄增长,心识渐次以达,认识器官与外界相接触时,产生苦、乐、不苦不乐三种感受。受缘爱,即对于外界由感爱进而产生了贪爱。爱缘取,即随著贪爱的转盛,导致对外界可享受的一切执著不放(取)。取缘有,即由于执著而产生种种思想行为(有),这些起思想行为是能产生当来果报的善恶之业,故名其为有。有缘生,即所造的业必然产生果报,从而导致来世的再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即有生必有衰老和死亡,必有忧悲和苦恼。如果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识灭则名色灭;名色灭则六入灭;六入灭则触灭;触灭则受灭;受灭则爱灭;爱灭则取灭;取灭则有灭;有灭则生灭;生灭则老死忧悲苦恼灭。

  原典:

  佛于天人大众之中说是法时,六百万亿那由他人,以不受一切法故,而于诸漏心得解脱,皆得深妙禅定,三明、六通,具八解脱。第二、第三、第四说法时,千万亿恒河沙那由他等众生,亦以不受一切法故,而于诸漏心得解脱。从是已后,诸声闻众、无量无边不可称数。

  译文:

  大通智胜佛为天神和人类讲此法时,有六百万亿那由他的人均闻法开悟,舍弃一切恶法,从而解脱了内心深处贪、瞋、痴等烦恼的束缚,证得了甚深微妙的禅定和三种明达、六种神通,还具足八种解脱。第二、第三、第四次说法时,又有亿万恒河沙那由他众生闻法开悟,他们也舍弃了一切恶法,解脱了内心各种烦恼的束缚。从此以后,从佛闻法而开悟的声闻大众无量无边,不计其数。

  原典:

  尔时十六王子——皆以童子出家而为沙弥,诸根通利,智慧明了,已曾供养百千万亿诸佛,净修梵行,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俱白佛言:世尊!是诸无量千万亿大德声闻,皆已成就。世尊亦当为我等说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我等闻已,皆共修学。世尊!我等志愿如来知见,深心所念,佛自证知。尔时转轮圣王所将众中八万亿人,见十六王子出家,亦求出家。王即听许。

  尔时彼佛,受沙弥请,过二万劫已,乃于四众之中说是大乘经,名妙法莲华,教菩萨法,佛所护念。说是经已,十六沙弥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皆共受持,讽诵通利。

  译文:

  那时,十六位王子皆以童子之身分出家为沙弥。他们的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非常通利,智慧十分明了。他们在过去世中曾经供养过千万个佛,并在诸佛所,净修梵行,一心追求佛的无上圣智。他们一块儿对大通智胜佛说:世尊,这些无量千万亿的大德均已成就了声闻果位。您现在也应当为我们讲说至高无上的佛智。我们听闻之后,都将共同修学。世尊,我们志愿得到佛的正知正见,这是我们内心深处的强烈愿望,您是知道的。这时,转轮圣王所领导的大众中有八万亿人,他们见十六位王子出家修行,也都要求出家。国王便答应了。

  这时大通智胜佛受沙弥们的请求,过二万劫之后,才于四众弟子中讲说这部大乘经,名叫《妙法莲华经》,它是教化大乘菩萨的法门,受到佛的护持和关怀。佛讲完此经后,十六位沙弥为求证至高无上的佛智而一心受持,讽诵不息,全面领会贯通。

  原典:

  说是经时,十六菩萨沙弥皆悉信受;声闻众中,亦有信解;其余众生千万亿种,皆生疑惑。佛说是经,于八千劫未曾休废。说此经已,即入静室,住于禅定八万四千劫。是时十六菩萨沙弥,知佛入室寂然禅定,各升法座,亦于八万四千劫,为四部众,广说分别妙法华经。一一皆度六百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等众生,示教利喜,令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译文:

  释迦牟尼佛接著说:大通智胜佛讲说《妙法莲华经》时,十六位发菩萨心的沙弥都完全相信,受持不疑。声闻大众中也有许多人恍然大悟,一心信解。其余千万亿种类的众生均心生疑惑。大通智胜佛在长达八千劫的时间里,一直讲说此经,始终未曾中断。说完此经后,大通已入智胜佛便进入静室,参禅入定八万四千劫。那时,十六位发菩萨心的沙弥知道大通智胜佛于静室,寂然禅定,于是他们各升法座,在佛入定的八万四千劫当中,为比丘、比丘尼以及在家的男、女居士等四部众广泛讲说《妙法莲华经》。他们每人均度脱了六百万亿那由他恒河沙数的众生,为他们分别开示大乘教门,使他们得到欢喜和利益,引导他们树立追求无上佛智的信心。

  原典:

  大通智胜佛过八万四千劫已,从三昧起,往诣法座安详而坐,普告大众:是十六菩萨沙弥,甚为希有,诸根通利,智慧明了,已曾供养无量千万亿数诸佛。于诸佛所,常修梵行,受持佛智,开示众生,令入其中。汝等皆当数数亲近而供养之。

  所以者何?若声闻、辟支佛及诸菩萨,能信是十六菩萨所说经法,受持不毁者,是人皆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来之慧。

  译文:

  经过八万四千劫之后,大通智胜佛从如如不动,了了常明的三昧之中出定,来到他的法座上,安详而坐,对所有众生宣告道:这十六位发菩萨心的沙弥是很得的,他们个个聪明伶俐,智慧明了,均曾供养过无量亿个如来世尊,并在为些佛那里常修梵行,受持佛智,开示教导一切众生,使他们都能得到佛的智慧。所以,你们应当常常亲近并供养他们。

  为什么呢?因为,如果声闻弟子或者辟支佛,甚至是诸大菩萨,能够相信这十六位菩萨所说的经法,并依其修行,不生毁谤,那么,这些人都将证得至高无上的如来智慧。

  原典:

  佛告诸比丘:是十六菩萨,常乐说是妙法莲华经,一一菩萨所化六百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等众生,世世所生与菩萨俱,从其闻法,悉皆信解,以此因缘,得值四百万亿诸佛世尊,于今不尽。

  译文:

  释迦牟尼佛告诉诸比丘说:这十六位菩萨长期以来一直乐意说部《妙法莲华经》。他们每一位所教化的六百万亿那由他恒河沙数那么多的众生,信解无碍,持行不息。因为这个缘故,这些众生即可得见四万亿佛世尊,至今依然如此。

  原典:

  诸比丘!我今语汝:彼佛弟子十六沙弥,今皆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十方国土现在说法,有无量百千万亿菩萨、声闻,以为眷属。其二沙弥,东方作佛,一名阿閦,在欢喜国,二名须弥顶;东南方二佛,一名师子音,二名师子相;南方二佛,一名虚空住,二名常灭;西南方二佛,一名帝相,二名梵相;西方二佛,一名阿弥陀,二名度一切世间苦恼;西北方二佛,一名多摩罗跋栴檀香神通,二名须弥相;北方二佛,一名云自在,二名云自在王;东北方佛,名坏一切世间怖畏,第十六、我释迦牟尼佛,于娑婆国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译文:

  释迦牟尼佛又说:诸位比丘,我现在告诉你们,那位大通智胜佛的弟子十六位沙弥,如今皆已得到了至高无上、圆融无碍的佛智慧,他们现在正在十方界内诸国土中以佛的身份为众生讲经说法,有无量百千万亿菩萨和声闻作为他们的眷属。其中两位沙弥在东方作佛,第一位名叫阿閦佛,在欢喜国;第二位名叫须弥顶。又有两位沙弥在东南方作佛,第一位名叫师子音,第二位名叫师子相。南方也有两位,一位名叫虚空住佛,一位名叫常灭佛。西南方二位佛,一位名叫帝相,一位名叫梵相。西方有两位佛,一位名叫阿弥陀佛,一位名叫度一切世间苦恼佛。西北方有两位佛,一位名叫多摩罗跋栴檀香神通,一位名叫须弥相。北方有两位佛,一位名叫云自在,一位名云自在王。东北方的佛名叫坏一切世间怖畏。第十六沙弥在娑婆国土成就佛的无上圣智而成佛,此即是我释迦牟尼佛。

  原典:

  诸比丘!我等为沙弥时,各各教化无量百千万亿恒河沙等众生,从我闻法,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此诸众生,于今有住声闻地者,我常教化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诸人等,应以是法渐入佛道。所以者何?如来智慧,难信难解。尔时所化无量恒河沙等众生者,汝等诸比丘,及我灭度后未来世中声闻弟子是也。

  译文:

  诸位比丘,我们第十六佛在作沙弥时,各自都曾教化了无量百千万亿恒河沙数那么多的众生。这些众生从我们那里听闻佛法之后,便都为著证成至高无上的佛智而奋斗。今天,这些众生中有的达到声闻果位,我也常教化他们继续前进,朝著至高无上的佛智而精进修行。这些人将在此佛法的指引下,逐渐进入微妙的佛道。为什么呢?因为如来世尊的智慧深奥微妙,难信难解。难信故不容易修行;难解故不容易证果。那时候我所教化的无量恒河沙数众生,就是你们这些比丘以及我灭度以后未来世中的声闻弟子。

  原典:

  我灭度后,复有弟子不闻是经,不知不觉菩萨所行,自于所得功德生灭度想:当入涅槃。我于余国作佛,更有异名。是人虽生灭度之想入于涅槃,而于彼土求佛智慧,得闻是经,唯以佛乘而得灭度,更无余乘,除诸如来方便说法。

  诸比丘!若如来自知涅槃时到,众又清净——信解坚固、了达空法、深入禅定——便集诸菩萨及声闻众,为说是经。世间无有二乘而得灭度,唯一佛乘得灭度耳。

  译文:

  释迦牟尼佛又说:我灭度后,还会有一部分弟子不听闻这部《妙法莲华经》。他们好乐小乘法,对大乘菩萨法门不知不觉。这些小乘弟子自认为已修到一定的功德,由此即可自我灭度,进入涅槃。届时,我将在其他国土中作佛,也将更换为另外的佛名。这些小乘弟子虽然自认为小乘功德即可自我灭度,进入涅槃,但他们在那个国土中又会求取佛智,从而将会听到这部大乘经典。总之,只有通过唯一的佛乘才可获得真正的、最终的灭度,除此之外,绝无其他的乘可获如此真实的灭度。当然,有的佛也用方便法门来开导众生,但这只是权宜之法,最真实的法只是唯一的佛乘。

  诸位比丘,假使佛知道自己涅槃的时刻已到,座下所有大众也都心清意净,信仰坚定,理解力很强,他们都能了达法空之理,并能参入甚深的禅定,如此,佛就会召开一切菩萨及声闻大众,为他们讲说这部《妙法莲华经》。因为世间所有的众生均不可能通过二乘法而得到灭度,只有佛乘才是获得真实灭度的唯一途径。

  原典:

  比丘当知!如来方便,深入众生之性,如其志乐小法,深着五欲,为是等故说于涅槃。是人若闻,则便信受。

  译文:

  释迦牟尼佛接著又对诸比丘说:你们应当知道,如来具有方便说法的能力,他深知一切众生的特性,知道他们的志向和兴趣在于小乘之法,也知道他们深深地贪著于世俗的五种欲望,所以,佛便为这些人说小乘的灭度,他们听了便会接受,并随之而精进修行。

  原典:

  譬如五百由旬险难恶道,旷绝无人、怖畏之处。若有多众,欲过此道至珍宝处。有一导师,聪慧明达,善知险道通塞之相,将导众人欲过此难。所将人众中路懈退,白导师言:我等疲极,而复怖畏,不能复进;前路犹远,今欲退还。导师多诸方便而作是念:此等可愍,云何舍大珍宝而欲退还?作是念已,以方便力,于险道中过三百由旬,化作一城,告众人言:汝等勿怖,莫得退还。今此大城,可于中止,随意所作。若入是城,快得安隐。若能前至宝所,亦可得去。是时疲极之众,心大欢喜,叹未曾有:我等今者免斯恶道,快得安隐。于是众人前入化城,生已度想、生安隐想。尔时导师,知此人众既得止息,无复疲惓。即灭化城,语众人言:汝等去来,宝处在近。向者大城,我所化作,为止息耳。

  译文:

  释迦牟尼佛又举例说:譬如有一段长达五百由旬的险难恶道,这里旷绝无人,险恶无比,恐怖至极。但只有走过这条道才能到达一切珍宝所藏之处,所以,有许多人想走过这条道路。这时,有一位导师,非常聪明能干,熟知这条险道的具体情况,于是,他发心引导众人走过这段险道。但是,他率领的这些人走到中途时,心生懈怠,想退回去,不再向前走了。他们对导师说:我们疲惫不堪,加之也十分害怕,所以都不敢再向前走了。前面的路还很长,现在我们想退回去。这位导师灵活机动。具有随机应变的方便法门,他想:这些人真是可悲可怜,为何要舍弃大量的珍宝而往后退呢?想到这里,他只好以其方便权宜的神力,在险道中三百由旬的地方,化出一个虚幻的城市,然后对众人说:你们不要害怕,更不能后退。

  现在,你们可以到前面这座大城市里住下来,在这城里,你们就可以随意行动。假如能进入此城,即可很快地得到安稳。到时,你们若想再继续前进到藏宝之处,也是可以到达的。这时,身疲力倦到极点的众人忽然看见前面有一座城市,个个心中充满了从未有过的欢喜。他们说:我们现在终于可以避开这条险恶之道,马上就可以得到安稳了!于是,众人继续前行,进入那座化城。此时,他们认为自己已经超度,已经得到了安稳。导师知道这些人已得到休息,不再疲倦了,于是,他又使出方便神力,灭掉那座化城,对大家说:你们应当再跟我向走,藏宝之处就在前方不远的地方。刚才那座城市是我变化出来的虚幻化城,只是为了能让你们从中休息以使继续前进罢了。

  原典:

  诸比丘!如来亦复如是,今为汝等作大导师,知诸生死烦恼恶道险难长远,应去应度。若众生但闻一佛乘者,则不欲见佛,不欲亲近,便作是念:佛道长远,久受勤苦乃可得成。佛知是心怯弱下劣,以方便力,而于中道为止息故,说二涅槃。若众生住于二地,如来尔时即便为说:汝等所作未办,汝所住地,近于佛慧,当观察筹量所得涅槃非真实也。但是如来方便之力,于一佛乘分别说三。如彼导师,为止息故,化作大城。既知息已,而告之言:宝处在近,此城非实,我化作耳。

  译文:

  释迦牟尼佛讲完这个故事后又说:诸位比丘,如来世尊也是如此。佛现在是你们的大导师,他熟知生死途中的各种烦恼恶道极其艰险、苦难和长远,所以应该走出这条险道,并到快乐安稳的彼岸。但是,如果众生只听到唯一的、深奥的佛乘之法,他便会拂袖而去,既不想见佛,也不想亲近佛。因为,他们会这样想:成佛之道太遥远了,只有经过极其长久的勤苦修行才可成功。佛知道众生的心念是非常怯弱、下劣的,所以,便以其方便权巧之力,为众生说二乘法的有余涅槃,以使修道上起懈退心、具有畏难情绪的众生能在中途暂时休息。等众生通过修行第二站时,如来世尊便又对他们说:你们所要作的时尚未完成,你们现在所住的地方已经接近佛的智慧了。你们应当认真观察,仔细思量,你们现在所得到的涅槃并不是真实的涅槃。其实这只是如来世尊的方便力量,于唯一的佛乘分别说出声闻、缘觉、菩萨三乘的法门。就好比那位引路的导师,为了诱导众人到达宝藏之处,故而在中途化作一城,使众人先抵达这里,得到休息。然后再告诉他们说宝藏就在附近,而这座城市并非真实,只是变化出来的虚幻之城。

  原典: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译文:

  这时,释迦牟尼佛欲重宣其义,便说偈道:

  原典:

  大通智胜佛,十劫坐道场,

  佛法不现前,不得成佛道。

  诸天神龙王、阿修罗众等,

  常雨于天华,以供养彼佛。

  诸天击天鼓,并作众伎乐,

  香风吹萎华,更雨新好者。

  过十小劫已,乃得成佛道,

  诸天及世人,心皆怀踊跃。

  彼佛十六子,皆与其眷属,

  千万亿围绕,俱行至佛所,

  头面礼佛足,而请转法轮:

  圣师子法雨,充我及一切。

  世尊甚难值,久远时一现,

  为觉悟群生,震动于一切。

  译文:

  大通智胜佛在其道场的师子座上打坐入定,长达十个劫数,犹未证悟佛智,因此,佛也未能现世,他自己也未能成佛。那时,一切天神、龙王、阿修罗等大众不停地散下天花,来供养这位佛。与此同时,他们还击打天鼓,奏出种种的伎乐。他们还吹来阵阵香风,带走那已经枯萎的天花,再送来美丽鲜艳的新花。经过十小劫之后,大通智胜佛才终于证成佛道。这时,所有的天神和世人无不满心欢喜,激动不已。大通智胜佛的十六位儿子都和他们的眷属共约亿万之众,前呼后拥地来到佛的住地,他们以自己的头面礼佛之足,以此最崇敬的礼拜方式,恳请佛为他们讲经说法,他们对佛说:圣师子啊!以您滋润的法雨充实我们和一切众生的心田吧!世间最尊贵的佛啊!您是多么的难遭难遇,不知经过了多么漫长的时间才遇到您的出现。您的现世就是为了唤醒一切昏昧的众生,您那不可思议的威神智力将震动到一切众生的心性地上!

  原典:

  东方诸世界,五百万亿国,

  梵宫殿光曜,昔所未曾有。

  诸梵见此相,寻来至佛所,

  散花以供养,并奉上宫殿,

  请佛转法轮,以偈而赞叹。

  佛知时未至,受请默然坐。

  三方及四维、上下亦复尔,

  散花奉宫殿,请佛转法轮:

  世尊甚难值,愿以大慈悲,

  广开甘露门,转无上法轮。

  译文:

  那时,东方有五百万亿个国土,所有这些国土上的梵天王宫殿,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光芒。梵天王们看到这种瑞相后,都寻光追索来到佛的住地。他们散下众多的天花,并奉上自己的宫殿,以供养这位难得的圣尊。接著,他们又诵偈赞佛,请佛说法。大通智胜佛知道说法的时机尚未成熟,所以,他接受了请求,但依然默默地坐在法座之上。那时,除了东方梵天王寻光礼佛之外,南方、西方、北方、三方以及东南、西南、西北、东北四维,还有上方和下方诸世界中所有的梵天王们也都寻光遇佛,于是又是散花供养,又是奉上宫殿,纷纷请佛说法。他们都说:世尊啊,要遇到您可真是太难太难了!愿您慈悲为怀,广开甘露之门,转动无上法轮!

  原典:

  无量慧世尊,受彼众人请,

  为宣种种法:四谛十二缘,

  无明至老死,皆从生缘有。

  如是众过患,汝等应当知。

  宣畅是法时,六百万亿垓,

  得尽诸苦际,皆成阿罗汉。

  第二说法时,千万恒沙众,

  于诸法不受,亦得阿罗汉。

  从是后得道,其数无有量,

  万亿劫算数,不能得其边。

  译文:

  具有无量智慧的世尊,终于接受了众人的请求,为他们宣讲种种微妙之法。佛首先讲苦、集、灭、道四谛法和无明至老死之间共十二个环节的相互缘生之法,这一切都是因为众生一系列的思想行为所造之业而导致了不断的转生,而有生必有死,从生到死便有了无尽的苦难。对此,你们都应该明白。大通智胜佛畅宣这种佛法时,六百万亿众生闻法大悟,从而脱离了一切苦难,全都证成了阿罗汉果位。大通智胜佛第二次说法时,又有千亿恒河沙数之多的众生领悟了诸法空相之理,也得到了阿罗汉的果位。从此之后。因受大通智胜佛教化而得道的众生多得无边无量,即使经历亿万劫长久的时间来计算其数目,也不能知其边际。

  原典:

  时十六王子,出家作沙弥,

  皆共请彼佛,演说大乘法:

  我等及营从,皆当成佛道,

  愿得如世尊、慧眼第一净。

  佛知童子心,宿世之所行,

  以无量因缘、种种诸譬喻,

  说六波罗蜜,及诸神通事。

  分别真实法,菩萨所行道,

  说是法华经,如恒河沙偈。

  译文:

  就在这时,那十六王子皆发心出家修道,从而作起了沙弥。他们一起请求大通智胜佛能为一切众生再宣讲最高级的大乘法门,他们对佛说:我们十六王子及所有随从者皆应当成就至高无上的佛道,因为我们愿像世尊那样具足第一清净的智慧眼。大通智胜佛知道这十六位童子的心愿,也知道他们前世的修行,于是,就通过无量因缘、多种譬喻,为他们广说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等六波罗密之法以及各种神通修证妙用之事,以其大智大慧,为众生分别出真实唯一的佛乘之法,指出什么是大乘菩萨所应修行的道法,佛说这部《法华经》,部头极大,其中包含著如恒河沙数之多的偈颂。

  原典:

  彼佛说经已,静室入禅定,

  一心一处坐,八万四千劫。

  是诸沙弥等,知佛禅未出,

  为无量亿众,说佛无上慧。

  各各坐法座,说是大乘经,

  于佛宴寂后,宣扬助法化。

  一一沙弥等,所度诸众生,

  有六百万亿,恒河沙等众。

  彼佛灭度后,是诸闻法者,

  在在诸佛土,常与师俱生。

  是十六沙弥,具足行佛道,

  今现在十方,各得成正觉。

  尔时闻法者,各在诸佛所,

  其有住声闻,渐教以佛道。

  译文:

  大通智胜佛说完《妙法莲华经》后,便身处静室,参禅入定,一心一处,如如不动,在这种甚深微妙的禅定状态中一直坐了八万四千劫。在此期间,那十六位沙弥知道佛禅定未出,于是,他们就发心为无量众生宣讲佛的无上智慧。十六弟子各登法座,演说这部大乘《妙法莲华经》,在佛寂然不动的时候,助佛宣扬佛法,教化众生。这十六位沙弥,每人都教化救度了六百万亿恒河沙数那么多的众生。这些听闻十六位王子说法的众生,将在大通智胜佛灭度以后,常生于各个佛土之中,并总是与其导师同生一处,世世闻法修行。那十六位沙弥终于完成了佛道上的一切修行,现在,他们已在十方界内各自成就了无上佛智。当初听闻十六沙弥说法的众生,如今都在各自佛面前继续随师修习,他们有的现在已达到声闻的果位,佛正在引导他们再接再厉,以逐渐证入至高无上的佛道。

  原典:

  我在十六数,曾亦为汝说,

  是故以方便、引汝趣佛慧。

  以是本因缘,今说法华经,

  令汝入佛道,慎勿怀惊惧。

  译文:

  我释迦牟尼佛就在十六王子之列。过去,我曾为你们讲过经,说过法,所以,我与其他十五位元王子的教化方式一样,我也以各种方便法门引导你们趋于佛的智慧。正是出于这种本已存在的因缘,我今天才为你们讲说《妙法莲华经》,以使你们证入至高无上的佛道,你们千万不要心怀惊惧和疑惑。

  原典:

  譬如险恶道,迥绝多毒兽,

  又复无水草,人所怖畏处。

  无数千万众,欲过此险道,

  其路甚旷远,经三百由旬。

  时有一导师,强识有智慧,

  明了心决定,在险济众难。

  众人皆疲惓,而白导师言:

  我等今顿乏,于此欲退还。

  导师作是念:此辈甚可愍,

  如何欲退还,而失大珍宝?

  寻时思方便,当设神通力,

  化作大城郭,庄严诸舍宅,

  周匝有园林,渠流及浴池,

  重门高楼阁,男女皆充满。

  即作是化已,慰众言勿惧:

  汝等入此城,各可随所乐。

  诸人既入城,心皆大欢喜,

  皆生安隐想,自谓已得度。

  导师知息已,集众而告言:

  汝等当前进,此是化城耳。

  我见汝疲极,中路欲退还,

  故以方便力、权化作此城。

  汝等勤精进,当共至宝所。

  译文:

  譬如有一条通向宝藏之地的险恶之道,这条道上荒无人烟,毒蛇猛兽随处出没,又无一点水和一根草,是人人都十分恐惧的地方。这时,的成千上万的众生想走过这条险道。可是这段路途极其遥远,长达五百由旬。当时有一位导师,见多识广,很有智慧,明了一切事情的是非曲直,于是他决定在这条险道上救济众人所遇到的一切困难。走到中途,众人都感到十分疲倦,便对这位导师说:我们现在都困顿无力,想由此再退回去。导师心想,这些人真是可悲可悯,为什么要退回去而失去那无价之宝呢?于是,导师立即以其方便神力,变化出一座规模庞大的城郭来。在这座城中,房舍庄严辉煌,四周园林环绕,流水潺潺,浴池温馨洁净,城门重重高耸,楼阁富丽堂皇。男男女女遍布城中。导师化出这座虚幻的城市之后,便安慰大家说:你们不要害怕,前面不是有座城吗,你们进入城中,即可随心所欲,各行其乐。于是,众人立即进入此城。等他们进城之后,个个心中充满不感到安欢喜,无稳舒适。他们由此自认为已经度过艰险,获得了解脱。那位导师知道众人已得到充分休息,便召集大家说:你们应当继续向前走,这里只不过是一座虚幻的化城而已。我见你们疲惫至极,想途中退回,因此,我以方便神力,暂时显化出这座城郭。如今,你们还应勤奋努力,不可松懈,如此即可到达宝藏之地。

  原典:

  我亦复如是,为一切导师。

  见诸求道者,中路而懈废,

  不能度生死,烦恼诸险道。

  故以方便力,为息说涅槃。

  言:汝等苦灭,所作皆已办。

  既知到涅槃,皆得阿罗汉,

  尔乃集大众,为说真实法。

  诸佛方便力,分别说三乘,

  唯有一佛乘,息处故说二。

  今为汝说实,汝所得非灭,

  为佛一切智,当发大精进。

  汝证一切智,十力等佛法,

  具三十二相,乃是真实灭。

  诸佛之导师,为息说涅槃,

  既知是息已,引入于佛慧。

  译文:

  我释迦牟尼佛也是如此。作为一切众生的导师,我见求道的人修行到半途就觉太辛苦,生出懈怠之心,不想继续修道,这样,他们就不能度脱生死苦海和烦恼险道。所以,佛以其方便之力,为了让众生得到暂时的喘息,而为他们说小乘涅槃之法,告诉他们:你们也可证到涅槃,解除众苦,到那时,你们就算完成任务了。等众生证得有余涅槃,得到阿修罗果位之后,佛又召集大众,为他们演说真实的法门。三世十方一切佛都是这样,以其方便之力,分别演说声闻、缘觉、菩萨三乘法门,但佛的教法归根结底只有唯一的佛乘,只是为了众生能在漫长的修行道上有所休息,所以才说出两种不同的法门。今天,我为你们说出真实的情况,你们所得到的涅槃和果位,并不是真实的灭度。为了求证佛的一切智慧,你们还应当勇猛精进。当你们证得佛的一切大智大慧以及十力法等佛的法门、具足三十二种非凡的妙好身相后,那才算是最真实的灭度。总之,诸佛是一切众生的导师,为了使众生免除懈怠,在修行道上稍作休息,所以才说小乘的涅槃。得知众生业已歇息之后,便又引导他们证入佛的无上智慧。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