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人佛教 > 佛经大全 > 楞严经 >

十分钟读懂楞严经“七处征心、八还辨见”

十分钟读懂楞严经“七处征心、八还辨见”

楞严经:七处征心、八还辨见

  首先,世俗间都是有分别性的,二分性的,相对论是最好的代表。而佛法是讲平等性的,无分别性的,称为不二法门。只要是有分别性的就是污染,不清净,所以一切世间法都是污染不清净的,人一出生来到世间就是污染的,基督教叫做原罪。在楞严经中说,我们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可以区分为内的胜义根和在外的浮尘根,但一出生就已经被世尘污染;胜义六根虽是地、水、火、风所造之净色,似乎是清净的(只是相对的清净),但在此岸眼睛已被明暗、耳被动静、鼻被通塞、舌被恬变、身被合离、意被生灭这些对立性而污染,(此污染是相对于彼岸佛性绝对的清净),胜义根质净而细,相当于神经如眼根犹如琉璃,惟佛眼天眼可见,浮尘根即我们的眼、耳、鼻、身等肉体可见的五官和脑袋部分。

  楞严经里说只有佛性是清净无污染的,它既属于这世间又不属于这世间,说它不属于这世间,是因为它是绝对的,永恒不生灭不来去不动摇的,它是属于彼岸出世间的;说它属于这世间,是因为万法都是因它而有,佛性能生万法但又不是万法,它很客观的绝不干涉万法。父母的淫欲时,佛性亦入,受精卵成型有了心跳生命,来到世间本身就是进入五浊乱世,从此烦恼不断生死不离。

  佛法的精髓是“缘起性空”,所有的世间万事万物都是因缘和合而生,有生必有灭,人身体也是物质当然会死亡。然在生灭中还有一个不生灭的东西——佛性。佛陀在楞严经中用三岁到六十岁身体逐渐衰老而“见性”不变,来说明有个不生灭的“佛性”。

  我们可以这么说明,佛性是出世间彼岸绝对的绝对(不二),属于涅盘(寂静)清净(不污染)平等(不分别)常恒(不生灭)的佛土;世间此岸则是对立、动态、分别、烦恼、生灭的娑婆世界,此岸相对眼、耳、鼻、舌、身、意有明暗、动静、恬变、通塞、合离、生灭的分别而污染,所以世间法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没有一个绝对的存在。所谓的“空”也是相对于有的空,没有一个绝对的“真实空”“毕竟空”存在。而佛法追求的却是这个涅盘毕竟空,这是佛法难懂的原因之一。

  七处征心、八还辨见,楞严经里,阿难说了七次心在哪里:一、心在身内;二、心在身外;三、心潜在根里;四、心在内外明暗之间;五、心在随所合处;六、心在根尘之中;七、心在无所著处。

  其实佛陀问的是真心即佛性在哪?世间里都是分别污染的,那里有清净的佛性?所以阿难找不到。接着佛陀又引导阿难用世间万物缘起和合的解析方法,既然我们是用眼睛看东西,把明暗,通塞,空有,净染八个组成的部分一个一个丢掉,还有一个丢不掉的见性(六分之一佛性),就是我们的真心。

  八还辩见:明还日轮、暗还黑月、通还户牖、壅还墙宇、缘还分别、顽虚还空、郁孛还尘,清明还霁。

  ?佛祖说“诸可还者,自然非汝。不汝还者,非汝而谁?”把能还的都还了,剩下的就是见性啊;同样听性、闻性、嗅性、触性、知性统统是佛性,我们可以说原来无所不能,无所不在的佛性,化为六根,一分为六,而且禁锢在身体里,不得自在

  佛法认为世间法可以用十八界来概括:认识功能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认识对象的六境(色、声、香、味、触、法),六根和外尘相触生起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在六根中,耳根满功德1200,最为伶俐,最有智慧的文殊菩萨替后世众生选了观世音菩萨的耳圆通法门,不要向外求,返闻闻自己的自性方法。所以我们修佛要随时保持“正见”“正念”,不但不能让六根向外攀缘外尘,产生妄念,还要舍识用根,更要进一步返本归原,才能直达佛性本源。万法归一,只能归到一心不乱的意根!一归何处?佛说:“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见不能及”,即不可思不可议不可说的彼岸“佛性”。

  禅门一公案,文遂禅师参谒法眼禅师,法眼问他:“《楞严经》不是有一段八还辩见的经文吗?”文遂说:“是的”。法眼曰:“明相还给什么?”文遂说:“明相还给日轮”。法眼又说:“那日还给什么?”文遂懵了。请问日还给什么?答:分别里还有分别,如何开悟!明心见性,则要“能所双亡啊”,没有能认识的根,没有被认识的境,空也要空掉就是它。唉,知易行难,道理简单,做起来不易啊,更何况大多数人连道理都没弄懂!活到老修到老,修行是一辈子的大事。

  记住,世间法包括空和色,是以物质为主的相对法则。空性或佛性是横跨出世间法和世间法,也包涵空和色,它也超越时间空间,是绝对的绝对,所以又叫真空或毕竟空。空性又叫如来藏能生万法;世间法的性空指万法没有自己的本性,因为它们都是因缘和合而生。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