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人佛教 > 佛经大全 > 华严经 >

华严经

《华严经》全名《大方广佛华严经》(梵文:☉〉,mahā-vaipulya-buddhavata猞愀欀愀-sūtra) 。大方广为所证之法,佛为能证之人,证得大方广理之佛也,华严二字为喻此佛者。因位之万行如华,以此华庄严果地,故曰华严。又佛果地之万德如华,以此华庄严法身,故曰华严。华严经是大乘佛教修学最..[详情]

四十华严 第二卷 第33讲

  《四十华严》第33讲(2007年10月04日)A

  好,大家请合掌。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好,各位请放掌。

  在前面我们所谈到的,是属于检别,检别微观佛法与宏观佛法的这种差异性。

  我们也跟各位提出警告,差异不表示对错,也没有大小浅深的这种差别。不要这样讲,也不要有那种态度。我们学大乘的人,你更需要有微观佛法的基础。不要认为“我学大乘,我们就很了不起”,假如你有这种心态,基本上你修学是不可能有成就的。

  在佛法中,你记得,佛陀留给我们两项遗产。

  第一项遗产就是圣解脱道,也就是微观佛法的解脱大道。你要怎么样地解脱,你一定要靠这一条路,要想横出三界,那是佛陀解脱道。这是他最大的遗产,给我们的遗产。

  他在这个部分帮我们检别了佛法与外道的区别。也就是,即使是在婆罗门教里头最高最殊胜的境界,都没有究竟。因为他老人家自己走过一遍,发觉不对,所以呢,他亲身再从七菩提分与八正道当中走过一遍,然后发现这条路才对,他把这个部分留给我们。

  所以我们佛教中讲的阿罗汉,跟婆罗门教中讲的阿罗汉,是不一样的。佛教中讲的阿罗汉,是出三界的阿罗汉;婆罗门教中讲的阿罗汉,四禅定成就就可以叫阿罗汉,四空定成就也叫阿罗汉。这是不一样的。

  我们身为佛弟子认为我们有了这个传承而感到荣耀,这个是佛法与婆罗门教之间的差别。你不要把其它都叫做外道,然后就去轻视人家,不要这样子。佛陀还是从外道出身的,你放心呵,他的基因里头基本上就带有外道的影子,因为他是印度人,他不可能没有婆罗门教的基础。这个你先弄清楚。

  那我们很庆幸的是,我们没有印度婆罗门教的污染,而直接接受佛陀的解脱道,这是我们感到非常庆幸的地方。你有这个喜悦,但是也有这个灾难。因为你不认识印度文化,所以你有很多知见,根本就是意识形态的东西。这个意识形态的东西非常麻烦。

  我举个例子,跟各位谈。你那个想当然尔、一厢情愿的想法,有多可怕。昨天有个同修打电话给我,他说要找我可以吗。你要知道,我的答案当然是可以,有什么不可以。对不对?信众见师父,也不是见不得人的事。

  但是你要知道,跟我讲这句话没用,因为要跟我见面的人,一定要经过侍者的安排才能见面。假如没有经过侍者安排,你来,会碰钉子。因为人家还有其它时间的安排。

  你不能够说“我跟和上讲好了”。“跟和上讲好了”,我们的标准答案是“无效。”你知道吗?

  同样,你在台湾也一样。你跟我讲好,因为你不知道从哪里弄到我的电话,那你打来了,我总不能够说“不行”,我说“好”。“好”,没有用。因为跟我见面,道场有道场的形式标准。他们有安排跟我见面的人的时间、地点、谈论什么。你就是“我要请法。”“请法”两个字不算。

  只有一种状况,像昨天我们来,在门口,他有紧急事件,那也就紧急事件处理,不占时间。

  所以这个是什么,你认为,你认为我已经讲好了,讲好了不算。因为你是单枪匹马赵子龙,对不对?那在哪里有效?在正定府有效。正定府是赵子龙的天下,他单枪匹马可以救阿斗。那除非你是阿斗,或者你认为我是阿斗,那就可以。

  否则,团队有一个团队的组织跟制度,你要透过那个组织跟制度把时间安排好,谈什么内容,花多少时间,大约这样子。假如没有其它的干扰跟影响,那多一点时间也无妨。

  就是这样子,简单吧,可是你就用你的想法,那就不对了。这个就是你自己一厢情愿的想法。

  我们在修法中,常有这种毛病,所以你修,不能成就。

  你要记得,你不是只有这辈子才听闻佛法,多生累劫以来你都有听闻佛法。而且很多人都特别认真,特别无效。为什么呢?

  他都用他的想法去修,他不是照佛的方法去修。我们是学佛,学佛的身口意三业,佛怎么教我们怎么做啊。

  你不是,你是自己想自己干起来了。那怎么有可能成就呢?所以每一辈子你就跟苍蝇一样,一直绕着佛飞。下辈子又来当苍蝇,只是变大变小而已。这样就麻烦了。

  学佛人一定记得:不用自己的方法。所以我们说,你要修行就把大脑暂时拿掉。要修行的人,有脑袋没脑筋。知道吗?你少用自己的想法。

  这是第一个,你的圣解脱道才会成就。这是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是,佛陀留给我们的不思议解脱的财产。这个部分不是最大的遗产,这不思议的财产,佛陀留给我们第二个遗产就是,不思议遗产,不是每个人都拿得到的,那就是宏观的佛法这部分。

  微观佛法只告诉你,修行怎么修会解脱,但是你不要自己以为你就可以修了,不是每个人都可以修。你必须具备了修行的条件,到达我们所讲的修行开始线以后,你才有可能修,否则你不可能修。

  很多人修,那个人不想认真修呢?尤其我看在座各位的眼神,那个眼睛冒出来的火光一个比一个厉害。每一个都想“我今天晚上坐下去,若不成佛,誓不起于座。”只是半夜会爬起来尿尿,喝水,打个盹,就这样而已。你发誓根本就无效。

  那么,这一些修行条件怎么具备呢?微观的佛法里很少讲到,因为他直接就叫你修了。

  微观的佛法是怎么产生的,你知道吗?各位要了解,这是佛教的一个基本。

  佛陀在婆罗门教的文化圈里,而且他的修行是已经修到最高境界“非想非非想处定”。然后他说“不对”,再回过头来。他开始修从,有没有?又苦行六年,然后胃穿孔、胃溃疡,全身都是病,然后昏倒了。刚好他昏倒在一个牧羊女的面前。牧羊女就灌他一杯吃百草的羊奶,所以他又活起来。很快啊~

  你胃痛,看吃药、喝羊奶会不会马上好?我们佛传都这样讲,喝了就好起来,好起来以后他就去尼连河洗澡,然后就开始坐在菩提树下,好像那时间是经过十分钟就完成了。演电影很快啊。

  那当中最少经过一年的时间。他要调养身体,恢复健康,然后他再试着七菩提分、八正道,从新来过。然后在这当中,他也经过试验,证明没错,然后他直接修行,成就了。

  那么他从鹿野苑开始,一直在《阿含藏》里头所讲的都是这一套,直接修行成就的部分。那都是跟谁讲?舍利弗,目键连、摩诃伽叶这些人啦,你今天算老几?给师父一个三皈依,包一个一百块两百块红包,你就以为你是目键连?你是舍利弗?你两腿一折,然后呢,拿个蒲团你就要“若不成佛,誓不起于……”点点点。不可能,因为你完全没有他的前行功夫。禅定没有,生命的感受力没有,你怎么进去呢?

  我们发现,现代人最大的毛病就,急着要成就。结果挤到里面去,挤啊,昨天讲,挤进去,你不知道那是什么。就算给你挤进去了,你也不知道。结果挤进去的,都是外道定。昨天念的那一些,有没有?遍处定。你就挤到遍处定里面去了。

  一有成就,遍处定也是一种成就,只是邪定聚的成就嘛。那你就以为了不起了。好了,那师父再跟你讲“不对,那个不对啊。”你信吗?你听吗?你绝不听啊。

  所以我们一再地跟各位讲,你的资粮道一定要具足,要具有资粮道。

  资粮道有很多。经典讲很多,我不是不知道,我是不想再讲那些了。该具备的佛教知识,你自己去充实。但是我告诉你,除了那些知识以外,最重要的就是,人格性要健全、健康。你怎么样子人格性很健全,那五条讲过了,你怎么样健全。

  然后要在健康、正常的社会上生活。你要记得这点啊,正常的社会上生活。然后你体验到,我这样活着对吗?人生就只有这样子而已吗?类似这一类的。

  你会问“我是谁呀?”哪在一天吃饭,吃一吃“恩,这人在干什么?噢!这个叫吃饭,那谁在吃啊?那我是谁啊?”有没有?有了这种心境跟这种的感受,这样地反问自己,你就是一种觉醒。这个叫做生了出离心。

  然后渐渐过一段时间,你会发觉,“那真的、有价值、有意义的人生是什么?”你开始要追求的,这是第三个,这叫发菩提心

  只有出离心这个阶段的人,适合直接修圣解脱道,但是你要这两方面都很充足。

  假如你已经到达菩提心,要追求真实的人生跟生命的真谛的时候,那你可以直接从宏观的佛法来直接下手,可以从这边下手。那么修法就完全不一样了。

  这个是他们的差别。

  前面是跟我们检别了修圣解脱道的人,因为他只从发出离心这边开始,他没有到追求真实生命的境界跟领域是什么。所以没有进入这个领域,他就没有进行。

  好了,你检别清楚以后呢,现在我们把出离心的这部分除开,并不是说他不好,因为他没有发起追求真实生命的这种架构、那种善根、那种广大的心愿。因此他也没有结很多广大的缘。

  昨天跟各位举的例子,叫觅珠佛,结果弄错了,那是“放下屠刀立定成佛”的阿罗汉那个故事。结果觅珠佛的故事没有讲了。就是指阿罗汉,他有那样的习气,修圣解脱道的人有修圣解脱道的习气。

  我再举个例子,假如各位注意看看,有些人他有闭关的习气,那他就喜欢闭关。天天都闭关,昨天才出关,馒头买一买又进关,又开始闭关。因为他养成了那个习气。常闭关的人跟人相处就不喜欢。

  你没闭过关,闭一次闭关很痛苦

  我们有个师父,一次在台北街头跟我讲说,他要去闭关三个月。

  我说“好”

  他说“有可能会三年。”

  我说“你到底是三个月还是三年,讲清楚。三个月有可能会三年,我保证你三个月就下来了。”

  他说“你瞧不起我。”

  我说“就算吧。”所以,有些时候,人必须要激动一下,激励一点。

  “好!我就闭关三年给你看。”

  我说“你闭关三年,我护关。不过呢,我要半年后才去,才能证明你到底是不是真三年。”

  他说“给你半年来,就给我收骨头埋葬好了。”

  我说“最好是这样。”

  过了三个月,我们又碰到了。他说他要去梨山闭关。梨山是台湾最高的山,一般的车子可以开到最高的山,梨山。台湾很有名,去过台湾的人都知道。他要到那边弄个茅棚闭关,

  三个月,我又在台北碰到。我说“你怎么?不是去闭关吗?”

  “圆珠笔没了,要去买圆珠笔。”

  我说“你买圆珠笔,在梨山就可以买得到。”

  他就很生气“你都不知道,我就想吃馒头,想要馒头像梨山那么大。成天住在那里,没东西吃,就想吃个馒头。”

  我说“那你不会写个信,我就给你送上去呀。我不是说给你护关吗?”

  “那你要半个月来,我已经被馒头山压死了。”

  我说“没馒头吃,可以吃面。”

  他说面也吃完了。“你都不知道,想吃面,那面条有多长,比长江还长啊。”成天都想面条的时候,那面一直拉一直长,像长江那么长。

  你不知道,你要实际去碰才知道,你会呆不住。但这是一个习气。

  有些人喜欢拜忏,他有拜忏的习气。像我们讲经的人也有讲经的习气,没经讲就会生病,就一定要一直讲就对了。没得讲,也要随便抓个倒霉鬼来就开始讲,要不然你会生病。这是一个习气嘛。

  那你要懂得,修学微观佛法的人也有微观佛法的习气。那现在告诉你,修学宏观佛法的人有宏观佛法的习气。这习气有好有坏,那么它主要是检别这个问题。

  所以我们要告诉各位是,你不要去嫌微观佛法修行人的不对,不要说人家小,人家浅,你们大乘、修宏观的人大、深、广、了不起啦。有这种心境就不对了,修行不会成就。你即使会成就的话,也是吹牛成就而已。下辈子修得再好也是变成魔术师,你不可能有什么成就。

  好,先把这一点给确定好,然后我们再看。

  从这些修宏观佛法的大菩萨上面,来看第二生命以后的生命境界。那要谈这个,他现在这个地方是在法身里面。这些十方大菩萨都不是第二世界的菩萨,是N+1世界的菩萨。

  所以你看,西方他不是阿弥陀佛来的,不是极乐世界来的。为什么?阿弥陀佛是第二生命,极乐世界是第二世界。为什么我这样肯定说,他是第二世界呢?因为经典里头记载很清楚“西方去此十万亿佛国土,有世界名曰极乐,现在有佛正在说法。”有没有?这个佛成佛以来十劫,十劫而已啊,有没有?十劫而已,阿弥陀佛成佛到现在的时间不长,他只是比释迦牟尼佛早一点而已。

  那么再过去有第三世界,《如来寿量品》上面你去找,第三十一品。他从此以后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八、第九、第十、第十一以后才讲,如是过N个世界外,就是N+1世界以外的地方,有个世界叫做胜莲华世界,现在有佛叫贤首佛。

  各位要知道,那个N+1个以外世界,不止是莲华世界,还无量多、无量多。现在十方来的这些世界的佛的上首菩萨,都是那种N+1世界的大佛大菩萨。

  我们这个世界,那个贤首佛的世界里,都是普贤菩萨、文殊菩萨、大悲观世音菩萨,这些菩萨都在那里了。他们来,像观世音菩萨来协助这个阿弥陀佛,对不对?叫协侍嘛。协侍只是派公差出来协助他的。你要搞清楚啊。

  所以呢,这十方世界所告诉我们的世界是N+1个世界,不是第二世界那种小世界。假如你要比较的话,那这世界是无量庄严

  我们昨天跟各位讲过,宏观的法界里,这些佛是生命因素全体的展现以后,他是恒动的。恒动,生命因素是以愿力在动,不是以业力在动。我们因为有欲望有妄想,所以你是业力在动。那么他的愿力会跟你的业力有一种相应,然后,来摄受这些业力众生,再回到他的愿力世界,也就是性起法界里面去。这个是宏观佛法里头,讲到佛世界的时候的一种最殊胜、最特殊的状况。

  那,一般人不会去探讨这些。那,这是我们跟你讲普贤乘的地方,殊胜的地方。这个也是这个第四期佛教思想发展中,要研究的另外一个显学的部分。

  那么现在,我们谈到这里,就要看这些大菩萨来,他们看佛成佛的时候的那个境界,他们是怎么赞叹的,就直接从正面上来讲。前面是从检别上面,把那一些权小二乘给除掉。

  现在来看这个部分。我们看经典38页最后一行。

  “尔时东方毘卢遮那焰愿藏光明菩萨摩诃萨。承佛威力。观察十方。而说偈言 ”

  这是东方,先举东方一个世界,“毗卢遮那焰愿藏光明菩萨摩诃萨”。这都跟毗卢遮那有关,都在华藏世界海中。各位记得,还没离开华藏世界海,都在我们这个范围里。离开这个地方,另外还有,那我们不管。在这大铁围山之内,就有这么多殊胜了。

  我跟各位谈这个地方,你第一个感受应该是你的心量会无限地扩大,应该是没有极限的。我不会花很多时间跟你讲这个是无聊的,是你心量一定要展开。有没有展开,你现在还感受不到,但是随着时间,他的作用会一直扩大。你不要一直以为说,我在讲经都一直在吹牛噢。

  以前有一个歌星,后来出家。在佛学院听我讲经,他听不懂。他跟我师父讲说,我讲经一直在吹牛。“广大的心量”听不懂,就说我在吹牛。这没有办法。

  你要学佛,一定要弄清楚,在宏观的世界里,就是这个样子。

  那现在我们看,这“毗卢遮那焰愿藏光明菩萨摩诃萨”。他能看到佛成佛以后,那么他讲些什么?

  这里面,我们假如要讲下去,这么一篇四十句话,他十个偈子,每一个偈子四句,每个偈子刚好二十个字,那刚好两百个字。这两百个字要跟各位讲完,讲清楚,讲到马马虎虎你可以听懂,要二十个小时。

  我们没有办法,只能够说,用点时间讲一下,有重点提一下,那让大家听起来会比较精彩就好了。要讲很清楚的话,是需要时间的。

  我曾经试过一次,就讲《觉林菩萨偈》。地藏经前面有《觉林菩萨偈》有没有?他是《八十华严》里面觉林菩萨讲的,那个偈颂讲,你再怎么讲都要二十个小时,省不掉。

  那,现在这个要讲,还更麻烦。因为你没有常读颂,有很多观念你一下子转不过来。尤其他是在完全性起法界里面的,来讲缘起法界的世界。有很多观念,你都要倒过来看。

  好,我们先看第一偈。

  “汝等观佛智 微妙难思议于此逝多林 神变无能胜 ”

  这个赞叹。这里面你要先弄清楚,因为中文有一个最大的特色,找不到主词。

  那么他很清楚。“汝等”,已经讲很清楚了,就你们,看看佛智慧

  “佛智”,就是我常讲的叫BQ。我们不是有IQ吗?你IQ多少?大概知道嘛。EQ,有人讲了叫做情商。那BQ叫佛商。不管怎样,这个是《华严经》里头特有的一个字,一个词,我干脆就把它翻译成BQ。

  我们四大工程里,昨天讲了,那结界工程、华藏工程,还有华严大学,第四个就是BQ广场,佛智广场。以后有机会我们再谈后面那两个。

  佛智,这两个字就值得跟各位好好谈。佛的智慧,佛的智慧呀怎么讲?

  IQ你都不懂了,骂人的时候说你IQ零蛋,对不对?要赞美人家说IQ状元,360。那BQ呢?

  佛智的佛就是觉悟,智是智慧,就是觉悟的智慧。这个很简单。

  但觉悟的智慧那个东西是什么?我看这个重要啊。

  各位在听经,不要只听那个翻译的名词,解释名词。你要是听解释名词,对你没帮助,叫做噪声。你要知道那个,佛智那个是什么,要去感受到觉悟的智慧。

  我们跟各位讲过,智能不是知识,不是knowledge,他是Wise。Wise怎么讲啊?知识你可以记很多,这智慧没有办法记。智慧就是感受的能力。

  感受的能力知道吗?假如不知道,等一下,休息的时间你到这里来,把手指头伸出来,放在这火上面,五分钟就好。你会感受到什么,你再等一下你再跟大家说报告。这叫感受的能力。但是这种感受的能力,假如你都不懂的话,你叫做神经有问题。对不对?这个是太粗糙了。

  我们在讲感受时,感受生命存在的能力叫做智慧。你能不能感受到你生命的存在?

  有人喜欢喝咖啡。有人喜欢问人家咖啡喝得怎么样。

  人家喝咖啡,“怎么样,好喝不好喝?”

  那个人就“咂、咂,好喝,好喝。”

  “好喝?”

  “好喝。”

  喝到最后,这种人只会喝南山咖啡,其它都不会,都只会喝Starbuck。为什么?因为千篇一律,口味都一样。这个不叫做会喝,这个没有感受力。

  现在年轻人专门喜欢买名牌,因为他感受不到,所以名牌定位。什么牌子,好!我就买什么牌子就好。因为他没有感受力,他只好用名牌。这是很简单的情况。

  你有感受力的话,你会组合你的人生,你会组合。

  留意一下,你会不会组合你的生活?包括穿着,包括饮食,包括生活态度。

  假如你什么都要问人家,那你一点能力都没有,一点智慧都没有。

  有没有留意到?感受生命存在的能力,他是某一种生活态度。你有不同的性格,可以有不同的生活态度,但你自己要感受得到。

  你知道吗?你感受得到吗?

  我看很多男生流行留长头发,都把辫子绑在后面。我觉得他没有感受的能力。他要有感受的能力,应该留长头发把辫子绑在前面。(众笑)

  我不是说你们,你们打辫子不要怪我骂你哦。因为你有感受,应该把辫子在前面垂垂垂,你才看得到嘛。你绑在后面谁看得到啊,你看得到吗?你绑给人家看的。

  你要有性格,你就把它绑到前面来。你去感受一下嘛,那是你的一种生活态度。你认为你应该怎么活着好,你就过你的日子啊。你不要为别人而活嘛!

  那活在别人的眼光里,那是模特、那是影星、歌星啊。你不是啊!你是自己生命中的明星嘛。

  你要活在自己的生命里,你要活出你自己来嘛。你有没有那种感受的能力?感受得到你自己的生命嘛。

  这一点感受不到,你别谈了。修什么行?佛号念再多都没用。你念得再多,佛陀只是说“吵死了,那个谁啊?”

  记得吗?有位老菩萨念佛。从她儿子出生他就开始念了,念到她孙子要考大学了,要考大学了。

  她就有一天看到孙子,“过来。”

  “干嘛?”

  “我跟阿弥陀佛讲,你注意听。”她就叫他跪着,然后她就开始念佛、念佛。

  念到这孙子说“阿嬷!”

  “不要吵,我现在正在跟阿弥陀佛讲。”然后她再继续念、念、念。

  他实在受不了了,说“阿嬷!”

  “叫你不要吵,你听不懂。”她又开始念。

  念一段他又叫“阿嬷!”

  她说“你怎么搞的不听话,你这样会考不上大学。”

  他说“我叫你三声,你都这种脾气,你现在叫阿弥陀佛叫多少声啦?他已经昏倒了啦。”

  你要留意到,当你自己感受不到这种生命,活在这个世间的生活态度的时候,你佛号念得再多都没用。

  我不是反对念佛,但是你念佛要懂得,你感受得到。感受不到的念佛,没有意义。佛不会那么愚蠢,定一个念佛制度,让大家念佛比赛,看谁念得多。那老了以后再念佛不就倒霉吗?从小就开始念佛不就一定赢了吗?不是,绝对不是这个意思。

  你要学佛,不管你修学哪个法门,先去感受。这个是最重要的。

  而生命的存在那个东西,他本身就叫做普贤菩萨。普贤菩萨是生命存在的原型。这定义很清楚吧,普贤菩萨是生命存在的原型。或者你要严格地讲,生命因素的特质存在的原型。这个就是普贤菩萨的定义。

  文殊师利菩萨就是感受那种生命存在的能力。你没有感受生命存在的能力,你绝对找不到生命嘛。你常问“我是谁?” 那你要有感受生命存在的能力,你才能够找到“我”。你假如没有感受的能力,你怎么找到“我”呢?是吧?

  所以,佛智在讲的是什么?你直接就能够掌握到了。你有没有这种智慧?

  所以我跟各位讲,你在家里生活一定要活得有内容。不要老是到美容院里去手一伸,然后收回来“嗯,不错,整理得不错,多少钱?”你连指甲怎么剪都不会剪了。那种福报会使你的生命枯竭。自己剪指甲,自己修指甲,把它当作一种休闲。你不要去外面跟人家塞车,在家里慢慢磨,不只手的指甲,脚的指甲,全家人你整理一遍看看。我告诉你,这七天够你忙的。

  这是一种生命的感受,你知道吗?你要慢慢地去体验,这是很幸福的事,非常幸福的事。

  家里整理整理、打扫打扫,一些死角落里头有很多灰尘。有没有?你去清一清,你会感到很幸福。不是说,我花钱请人家打扫就好了。不是,那不一样。

  这不是钱的问题。你自己去做,你去体验生命的存在,去感受生命的价值跟意义。你要留意到哦。这不是金钱衡量的,那份感受你要拥有,你不要放弃你的权力。这是你真实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个起步点。

  佛智第一个就讲了,你观佛智,你有没有观察到你生命的活动?你是对的吗?想想看,你的生活模式是对的吗?可能都不对。

  佛智,你不要想得多抽象的,其实就是你的生活态度,人生的态度,你面对生命的态度。

  你有没有这种态度?这是非常重要的。好多人、好多人受了教育以后,他已经变成一种赚钱的机器。他不是人,他只会赚钱,赚了不知道干什么。

  我是听说,那个人我不认识啦。台湾第一个把麦当劳这个事业,引到台湾来的人,听说他赚了20栋20层以上的大楼,结果被他的情妇一夜之间转头空。全部变成他的情妇的,他自己一个都没有。然后他又重新开始再赚赚赚,又赚了十几栋。他老婆很生气跟他离婚了,结果又变成通通是他老婆的。

  你看他是不是赚钱的机器?他很会赚钱啊。赚了以后,被两个女人通通拿走了。他想再赚,觉得人生这样没意思,自杀了。

  怎么办?人不要活到变成这个样子。这个,一点生活态度都没有,一点生命感都没有。

  我们一定要知道,你这样子,赚得再多的钱都没意义,一定要活得有价值、有意义。

  上一次跟各位谈说,你在生活中要有一点乐趣。一点兴趣嘛,活着的兴趣,为何而活着?那兴趣不是一点,你要从生活中来培养。即使煮饭给家人吃,你要煮得很高兴啊,对不对?

  你要是认为我是,什么“京佣”,最近流行的。不是金庸,我们都叫“泰佬”、“菲佬”,就是外来的佣人,你是北京的佣人。有负责煮饭给家人吃,什么事也干不了,你认为你是佣人,是个外来的劳工。那你那个生活一定难过,一定没有意义。

  你要留意到,佛智,是指你在生活中,能够激发你生命中那种兴趣与能量的,那个就是佛智。

  我这样解释,你可能不太赞同。你可能认为说“这佛智是多了不起的,我明天要做什么,今天都很清楚。明天那个通通兑现。”不是,不是指那个。是指活在当下,不是活在明天。

  佛智越具足的人,越能活在当下。佛智越不具足的人,就活得越远。

  我相信很多人有这种情况。今天约吃饭的时候,就讲下一次我们到哪里吃。“今天吃完了,下一次我们到哪里吃。”今天吃什么?不知道。因为菜不是你点的。点菜的人也不知道内容是什么。为什么?因为你都活在未来,没有活在当下。关键就是,你没有佛智。

  菩萨、大菩萨第一个讲出来就是“汝观佛智”,“汝等观佛智”。告诉我们大家,你要留意你的生活态度,你的人生态度。

  有吗?我现在讲你懂吗?佛智的那个,知道吗?很简单啦。佛智,佛陀的智慧。你们大家注意看佛陀的智慧,一句话就可以啦,讲过去了。不是。

  佛陀的智慧是怎么起作用的那个,在你的生命中也可以起作用的那个部分。这不是只有佛才有,我们都有。

  各位甚深体验,你要很深地去体验。

  他不难,在你生活中,只要你反观自己,你的生命是什么?你的人生是什么?你要怎么活着,不白来这辈子?你不要被业力挟持来的。刚才讲的是业力的关系,还是愿力的关系?

  当你佛智越充足的时候,你越活在愿力中,不会活在业力中。当你没有佛智的时候,你完全都是业力。

  所以你要摆脱业力的系缚,并不难。只是你用大脑就无法摆脱了。不能用大脑。这是一个基本前提。

  如何能够不用大脑?那就刚才讲的,从剪指甲、梳头发开始吧!你不要再问我了。从日常生活中那点点滴滴,洗车子,家里打扫,从那里开始。

  你可能会说“师父持哪个咒比较快?”“阿让巴咂那滴,滴滴滴…”(注:文殊心咒)“滴”下去就有了,是没错,但是那个慢。你用这个方法快。

  从现实生活中,不要被逼迫,慢慢去体验。

  你能不能一餐饭吃两个钟头?你说两个钟头,我从煮饭到吃完饭,再洗完碗筷,再睡个午觉,差不多两个钟头。你那个午觉也会睡得很痛苦。因为你一直在赶。能不能?能不能,就看各位了。

  好,第二句他讲,这个佛智“微妙难思议”。

  “难思议”就是指你大脑想象不到的。大脑能想象的就不难了,大脑只能做合理的推理。对不对?现在我们都受过这种训练。

  所以你只要合理的推理运用得越厉害,那我警告你,你的脑筋就由豆浆变豆花,豆花变豆腐,豆腐变豆干。你去试试看。越是合理的推理,你看他的处世原则越明确,越清楚。他的人生就越象豆腐块一样,豆干一样,越难过。

  所以,你常常会看到这些人就那么精明能干,为什么那个地方转不过去?因为他是豆干啦。脑筋里头放一块砖块一样,他怎么转得过去呀?

  有没有这样劝过人。“看开点,放下啦。看开点呀,不要紧啦,没关系啦,没事得啦。”他就放不下。那脑筋不仅豆干,已经变砖块了,转不过来了。有没有?这样劝过人吧?

  用大脑就这么矛盾。当他不用心的时候,你说“要专心,要专心,这样不专心,孩子不读书,你就不专心。”你看一专心,你说他是像砖块;不专心,你说“你是浆糊做的大脑”。怎么办?用大脑有矛盾。

  但是呢,你会发现不用大脑的人,他的人生很幸福。他只是被人家骂说“怎么那么蠢,那么钝,那么笨。”有没有?就这样而已嘛。但是,他很幸福啊。

  你不蠢,也不钝,可你很痛苦啊。我就不知道,我们到底要活得精明好,还是活得幸福好。那各位去选择。这个,我不负责任啊。

  好,“微妙”这两个字,它也有它的定义。这是我讲给你听的,你听不听随你,反正我要讲就对了。

  修行过程有粗、细、微、妙四个部分,四个阶段。

  他其实,修行不是多么难、多么难,他不难啦。你从人生的历练里你看看,大概你就是最粗的就对了,很粗糙的那种人生概念。当人家一提,“哎呦!对呀!没有注意到。”有没有这种经验?那,你是普遍存在的,通常都没去注意。所以叫粗,凡夫。

  那么烦恼呢?你也都是粗的烦恼,没有细的。因为粗的已经够多了,细的你怎么处理?所以当你把粗的烦恼除掉以后,基本上你就是修行可以开始了。

  当你把细的烦恼又除尽的话,基本上你是证阿罗汉了。

  那么法身大士开始修行就微的部分。

  八地以上的菩萨就是妙的部分。

  那就妙,知道吗?我们呢,不妙啊。因为你都是粗的地方,你怎么妙啊?你妙不起来啊。

  所以“微妙”,他有他的用法。“微妙难思议”,就是你这个粗细连阿罗汉都看不到佛智的部分。所以阿罗汉修行很僵硬、很认真。不是不好,修学此道,他有很多的规矩在。你要留意哦。

  这是讲佛智的这个部分。从语言文字上来讲,这样就可以了。至少我这样讲,已经超越很多了。

  那么,要让各位了解到的是,佛陀在他的生活中,经常有这样的展现。这个问题,不止这个地方有。

  最典型的问题就在《金刚经》上面。《金刚经》的第一分有没有?佛陀啊,这个“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有没有?是不是?就讲他吃过饭,去托钵回来,吃饭,然后碗筷洗完,然后树下一坐,把这个脚一缩坐在那里。有没有?

  这个须菩提,唉,他就看到这个境界不一样了。有没有?他去请法,转*轮的时候,说“甚为稀有。”佛陀的那个境界很稀有。有没有?《金刚经》就有。

  那,这里也是指那个情况。只是他是从普遍化来讲。《金刚经》讲须菩提,他解空第一,他在那日常生活中。因为他们是每天的,他日中一食,大家去托钵,托钵回来吃饭,吃完以后,把碗筷洗好,洗好大家要休息,佛陀在树下一坐,两脚一盘。唉,须菩提看到了,看到那境界了。他不是什么奇妙的境界,就在日常生活中,他显现出那种雍容华贵的生活态度。就这一点,被他看到了。

  而我们呢?因为大家都一样嘛,都一样,等一下“我昨天晚上没睡好”,等一下“早上走太远了”,等一下又怎么样,所以呢,睡午觉通通去了。佛陀的什么境界,也没看到,就变这样了。

  那这里,是讲普遍性的是指,佛陀在日常生活中,其实就一直是这种态度在。但是我们因为用大脑,所以你看不到。这个就是佛智啊!你要是佛智的那个不了解,你就根本不懂得这句在讲什么。

  所以,他在这个逝多林里,就佛陀在逝多林里,“神变无能胜”。变化多端啦,其实就是他生活态度是那么的高尚、那么的高级,他不止在菩提树下证得这个境界,一直来到逝多林的时候,他还是这个境界,一直没变。佛陀一直没变。

  高尚,不见得人人都喜欢。假如你是很高尚的人,你就自我珍惜。不是每个人都喜欢你那么高尚。你要留意到啊。

  裟婆世界的人,没有那种等级的话,他根本欣赏不到。佛陀一辈子一直在教导人家要过他那种生活,没有几个啊。

  今天,虽然你离开老人家两千五百五十几年了,你能够从这个经文里体会到他的这种层次感,而进入他的领域里,你是跟他一样的。

  怎么都没听到?有没有听到?听到就好,不要入定了。感受一下,佛陀的这种境界跟领域,我们都可以达到。只是因为你的污染太多了,所以你感受不到。

  从佛智来讲,基本上就是生活态度,感受生命存在的这种生活态度,而不是功利主义的生活态度。你能吗?每一个人,每一个人。

  你要感受,最好回家仔细看看。家里有小孩,你就看小孩。小孩是最能感受人生的喜悦,最能感受。但你不要把他污染太快。让他活得自在,活得自然。虽然笨一点,成绩差一点,不要紧。你不要一直逼他考第一名,考一百分,那对孩子来讲是很残酷的。

  我们休息一下,等一下再谈。

  《四十华严》第33讲(2007年10月04日)B

  第一句就算跟各位讲完了。我们接着看第二句。

  好,第二句,“大觉威神力 显现无数行 迷惑诸世间 不解佛深法”

  好,我们再看这个部分。因为,佛智我们先定义了,他是已经提到佛智了。

  为什么他要讲佛智?

  我们在前面跟各位谈说,修行到最后,所有的生命因素都完全兑现。那么这个行者,他就是活在性起法界里。活在性起法界的人,他是以愿力,就是生命因素的本质作为他的生活动向,而不是用大脑的思考作为人生的动向。你要留意到这一点啊!

  那么这个愿力再进一步,愿波罗蜜是八地嘛,力波罗蜜,这个愿会产生力量,就力波罗蜜,就是开始会去摄受众生。

  再进一步,就是智波罗蜜,就是十地菩萨,就全部圆满了。

  为什么叫智波罗蜜呢?就是他生命因素的作用,每一个生命因素都以智慧做先导。以智为先导,是以这样来的。

  所以呢,这个“以智为先导”的“智”才是佛智的智。

  刚才我们跟各位谈,就是一种生活态度。

  我们的生活态度是不对的,你是以大脑取向的利益作取向。以这个利益作为社会核心价值观的时候,社会一定是争夺,强取豪夺。

  那能不能够以生命作为核心价值观呢?那就要看整个社会的“大学”教育倾向。现在的社会是希伯来文化为中心,他是以“小学”教育倾向。所以我们都弄错了了。

  所以他提出佛智来,你“小学”的这种智慧你就体验不到。

  我们中国人是把这学问分为两个部分,一个“大学”一个“小学”。“小学”就包括现在的科技、数学、生产技术等等,机械发明工作,统统叫“小学”。“大学”就是为人处事,“大学”其实就只有六个字“洒扫、应对、进退”。

  就这么简单。但是呢,你就搞不好。基本人生的一些工作你都不会,而且都懒得做。

  现在我看,满街都是什么足疗、足浴,连洗脚你都懒得洗。两只脚伸给,人家就替你弄好了。连洗脚你都懒得洗,你在享受吗?不是享受。洗脚要你自己洗,你才知道。尤其胖的人,你就知道,当你洗脚你才发现,这个肚子真讨厌,弯都弯不下去,你就知道你要怎么办了。当你躺在沙发上,两脚伸直,让人家给你洗脚,你就不知道肚子有多大。对不对?

  所以,你不要以为社会制度,社会有很多制度其实不是很好的。但是呢,所谓公序良俗是准许他这样做。但是,这是小学的生活方式。大学就不是了,要你真正去体验人生是什么。是以这样的情况来看。

  那么,你彻底觉悟到生命的存在跟生命因素的作用以后,这个叫大学。大学以后的威神力,就在这个地方。

  为什么叫大学啊?

  我们以为“佛大学”是怎么样的,不是。“佛大学”他的人生是完美的。

  我们不觉,所以我们的人生是千疮百孔的。虽然你现在物质文明很不错,可是烦恼很多。而且呢,人生有点行尸走肉。你活着不知为何,没价值,没意义。想一想,我们做很多事都是多余的,可是不做好像又不行,你不是很无奈吗?

  大学不会,不会。所以他会有“显现无数行”,他有很多这种状况。你用大脑会觉得很奇怪。

  刚才最后提到,你回家看小朋友。他在反映事情、在看事情,你会很惊讶。小孩子怎么会有这种反映,因为他纯真。你感受到生命的存在,你就会那么纯真。

  因为你感受不到,你的人生不是这样,你的人生是虚幻的,是假的,不真实的。

  所以这两句,讲到“真的人生是什么”。

  后面两句“迷惑诸世间,不解佛深法”。

  “迷惑”就是我们这虚幻的世界里,是迷惑的世间。你甘心被迷惑,你被哪些迷惑呢?知道吗?

  你看六根、六识,通通被迷了。耳被五音所迷,大自然的美你听不到。你看下雨,不是很美吗?那不是大自然的交响乐吗?你没听到啊。你一定要在家里把门窗通通锁起来,然后用个B&O最好的音乐,丹麦国宝放来听,多好又多好。结果你听的是人造的假乐。真乐你没听到啊。风吹树梢沙沙声,那是最美的音乐,你听不到啊。你一定要听人造的嘛。所以耳迷五音,舌迷五味。有没有?

  鼻子更糟糕。各种香水,香奈儿五号、六号、七号、八号。

  眼迷五色。好好衣服不穿,一定要剪个破洞,这个叫做美。我不知道这个怎么美哦。

  反正呢,处处都被迷惑。这叫“迷惑诸世间”嘛。各种世间都在迷人的,好好的人生不过,要过个奇奇怪怪的。对不对?

  本来那个土地,你打赤脚走就很好了。土地,硬是去把它弄平,铺上柏油,然后再穿上皮鞋,说夏天太热。然后现在的人你看穿皮鞋,用皮包,然后再加皮衣,喝牛奶,吃牛排,然后发牛脾气。(众笑)

  你看,做人不做了,你就要做牛嘛。这不是很奇怪吗?为什么要这样呢?这是“迷惑诸世间,不解佛深法”。

  佛陀,原文这是很麻烦,不讲这个深你不知道。其实他深吗?其实他不深,都在生活中。因为你的生活还是用你的大脑去想,所以你都搞错了。不要用大脑,少用大脑,活得纯真一点。

  记得,大脑所用合理的推理所得到的答案,未必是真理。讲好听点,叫未必是真理。合理的推理绝对不是真理。一千万个人推理,有一千万个答案。这里面可能有一个真理,因为真理只有一个。一千万个有九百九十九万个以上都不是真理,所以你那一个真理即使出现也没用。

  有人跟我讲:“你到凤凰卫视去讲。”

  我说“好啊,去讲根本没用。”

  为什么?因为那么多人讲都不是真理,我去讲真理,他也把我当作名嘴而已。我想我去讲,当名嘴没问题,可是真理不见了。因为跟他们混在一起,看不到真理。你要留意到这一点啦。

  不用大脑所得到的答案,绝对是真理。用大脑绝对不是真理,所得到的答案绝对不是真理。你要留意到,这个就是关键。

  第二句,谈的是这个部分。

  那么我们看一遍这些经文以后,你会看到这些菩萨讲话他有一定的模式,那叫语言模式。这语言里头他也有他的思维模式跟行为模式。行为模式就是修行的方法。

  我们看第三句。

  “甚深法王法 无量难思议所现诸神通 举世无能测”

  这讲佛深法,讲“法王法”都讲“甚深”。我们跟各位讲,越深的法,越大的法,越高的法,就越生活化。那这么深的“法王法”,绝对是生活化的东西。

  这个“法王法”很深,难思议,而且很多很广,他所显现出来的那无数行当中,我们都难思议。因为你用大脑根本找不到。

  而且我们告诉你,大脑找了一千万个答案,对于真理所显现的一千万个状态大概也都没有对到。这个是最可悲的。

  真理显现出来,就是“法王法”显现无量难思议的部分,假设是一千万个;大脑也去思维一千万个,刚好这一千万个完全不是这一千万个。你知道吗?这个是很麻烦的事。

  假如我找一千万个,只要找一个对不到,那无所谓。或者他一千万个,我找一个对不到,也无所谓。可是现在问题是,他有一千万个答案,你也弄了一千万个答案,结果这一千万个答案都不对,没有这一千万个当中的一个对。那你不是冤枉吗?

  你的大脑就是疲于应付在这个地方。

  所以你会说“我要过一个幸福的人生”。其实幸福就在你身边啦。你去找了半天,找不到幸福。那不是气死人了吗?

  你本来就没有幸福的人生,那你找不到还没话说。那个幸福本来就紧贴在你身边。结果你拼命往外去找,找不到幸福。

  踏破铁鞋无觅处,蓦然回首,春上枝头已十分。他就在那里,你还找还找,找到哪里去?关键啦!所以都在这地方讲。

  “法王法”他处处在显现,“所现诸神通。”他不是单一个,他无量个。

  “举世莫能测”。这个“世”就是指,你用大脑你就找不到。

  所以我们简单地跟你讲,你大脑取向的思维模式跟生命取向的思维模式,这两个部分把他区分开来。你在修行的时候,要想有成就,感受到,就用生命趋向的思维模式,不要用大脑趋向的思维模式。你很快就会入了。现在修行搞不清楚,你就是这两个东西弄不清、分不出来,常常弄错了。关键是这样。

  这个弄错就怎么样?现在要开始起飞了,起飞了,弄了老半天,你弄了一条航空母舰出来,飞不上去。船是在海上的,不是在天空的。因为你搞不清楚状况嘛。“好,没有错啊,那赶快弄啊、弄啊。”人家要飞的,你弄个要下海的,就弄错了。

  再来一次你又弄错了。因为你用大脑刚刚好会跟实际的状况会相反。关键是这样子。

  所以,他难思议,“举世莫能测”。你只要用大脑你就会搞错方向。

  第四句。

  “诸佛所现相 称扬不可尽 虽以相严身 所现皆无相

  你听他讲话好像在骗人一样,对不对?“诸佛所现相”他有现相,然后“所现皆无相”,到底有相没相?你用文字上,大脑推理,你绝对弄不出来。

  那这个东西在翻译的时候,你假如要翻成英文,那你就要搞清楚。要不然我告诉你,你一翻就错。这个东西不是你一个人能翻的。

  到这里,你就看到“诸佛所现相”,这个“相”不是单一标地。佛是觉悟,换句话说,你生命无量因素当中,这些因素都已经兑现出来,那么他所现的是什么?他叫现相。他现相,你一定没办法看到。

  这里面我们要讲的,就体、相、用三个东西。

  诸佛是本体,本体显相,他只是媒介。过了那媒介就不见了。那媒介他既然显相,一定要起作用。不起作用,他没有显相的必要。你要留意到。

  所以,你看到的应该佛所显的相,是指他的作用,而不是他那个形象。而你看不到他的作用,只看到他的形象,那你就是没有办法弄清楚。

  说“虽以相严身,所现皆无相”。我举个例子,你看看。

  这个佛,譬如到这个世间来要教化众生,“应以老病僧得度者”,老病僧,老病,又老又病,长得又难看,又病的老僧人,“即现老病僧而为说法”。那么,你看,佛现一个又老,老朽又生病、多病,然后讲话又不清楚,讲什么搞不懂,这样的话来度众生,你大概只看到这个相。

  假如被你看到说“这个人是佛化身来的”,那大概会被你骂死。对不对?

  他来到这个世间,是现病僧相来度众生,那他就现病僧。病僧是个相,他问题是要度众生,度那些应以病僧得度者的那些众生。你看不到这一点。

  所以,“所现皆无相”。他是作用,那众生是要有相。他看到以后说“唉呀,你看这师父那么老了,又病那么重,又坚持要做功课,实在令我佩服。我也来学佛。”那你被度了,就对了。这样就好了嘛。

  可是你的大脑又会说“唉呀,学佛修行到成佛了,还要到人间受这个苦难。那我不干了。”那是你的业力。因为你看错了嘛。佛现那个相,对佛来讲没有苦。有苦,是你自己苦。你是着那个相。那个相不是他的目的,他的目的是把那些该度的度走了就好了。

  所以,他会现受苦相来。可是他本身是在性起法界,一点都不苦。没有苦不苦的问题,这一点你不知道。对不对?

  所以“诸佛所现相,称扬不可尽”,他不会像我们去分别的。

  我们想说“我们要往生极乐世界。”

  为什么呢?

  “要去当阿毗跋致。”

  阿毗跋致是什么?

  你也没搞清楚,就是阿毗跋致就去了。去到那里,原来是,到了极乐世界要先拔龇齿就对了。通通拔掉你才不会乱吃东西。

  因为你只着那个相。你以为说到极乐世界以后,再来这个世间身高188,体重250磅,这样子,肥肥壮壮的、圆圆润润的、白白胖胖的,这个样子行菩萨道比较像菩萨。你是怎么啦,为什么偶像崇拜到这种程度?

  菩萨不是这样子的。诸佛菩萨在法界中教化众生是自在出入,与众生紧密相结合。

  你今天学佛,你都搞成这个样子,一定要身相庄严,长得怎么样。你完全弄错了。这叫意识形态,想当然尔。不是这种状况。

  所以你从这个地方可以看到,他是讲作用,体相用的用。佛示现是要起那个作用,达到那个目的,就结束了。所以这个叫,性起法界的愿力跟缘起法界的业力相结合,他把那个业力转为菩提因就好了,就达到目标了。

  那你呢,你用你的看法看,就不对了。所以要留意到,这个普贤乘所讲的大菩萨他所讲的话是什么,我们要弄清楚。

  好,第五句。

  “佛种种神变 显现逝多林 所现皆甚深 言辞莫能及”

  这是第一段。他在逝多林里所显现的这种种神变,都很深,不是用语言所能讲的。

  佛不只在逝多林,因为这一会是在逝多林上面的,所以我们看是在逝多林,佛在哪里都一样。在我们生活中佛是常常显现的。

  所以你看到有些人,我常讲,你去留意一下,有些人他虽然不现身相,他也没皈依,也没所谓的受过什么佛教的修行、熏习跟正规的训练,但他是标准的修行人。这种标准的修行人,你要从哪里看呢?

  你看这些人,他有两个特点。

  第一个,有正确光明的人生理念。他会透过某个东西表达。

  第二个,他会坚持。他坚持他那种人生光明的生活理念的时候,他坚持到底,坚持不改。

  这个就是修行人。

  你不要以为说,一定把头发剃光,手上缠着念珠,穿着海青在外面走路的。你最好不要晚上走出来,人家以为你是鬼。你说这样他比较精进,还穿着罗汉鞋。不要吓死人了,那叫着相,那不是真修行。真修行从生活中可以看。

  所以你看看,这个叫做佛的种种神变。

  “言辞莫能及”语言文字很难讲得到的。你的人生不是为了外在的目标,名、利都不算,一种人生光明面的生活态度,你能够坚持到底吗?能吗?这是个关键哦。坚持而且是无限的坚持,不是有限度的坚持。

  我遇到一对年轻的夫妻,生了两个孩子。看到我,就带来了。

  “师父,我一定要让你见见我两个孩子。”

  我说:“什么意思呢?”

  他的大儿子叫普贤,老二叫妙觉。“师父,一定要给你看一下。”

  我说:“噢,是有必要我要认识一下。为什么起这个名字呢?”

  他说““我也不知道。”

  结婚的时候就跟老婆讲好了。他们把他们结婚前两夫妻所赚的500万,他全部要花掉。开了一个茶房,卖茶。卖茶的员工,全部是从偏远地区贫穷的人家找来,给他很好的待遇。他这样做,他每个月要亏15万。

  “然后我把这些亏完,亏完为止。”再亏下去他不能够把自己给当掉啊。就亏亏亏,把那五、六百万通通亏完了。

  他打了电话给我说:“师父,我现在消失了,财产都没了。”

  他布施,救济穷人,他不直接给钱,给他工作。给工作培养他们,训练他们,因为他们得不到接济嘛。两个年轻的时候所赚的,就这样,把它花完了。

  他很高兴,说“我们结束了,现在呢,要去隐居了。”

  到哪里去,我就不知道了。你有没有这种理念,坚持下去?他就是要帮助那些穷困的孩子,给他们一个良好的生活跟工作环境。待遇是一样的,但是你要好好做人,做人处事。他就教“洒扫、应对、进退。”

  你能吗?这个就是修行人啊!

  你说要什么修行人?他为什么把儿子叫普贤、叫妙觉,那我看是另外一回事了。但是他总是有心,坚持,花完为止。

  这个在我们生活中很多。

  这个就是“佛种种神变,显现逝多林,所现皆甚深,言辞莫能及。”

  这文字翻成白话很简单,但你要知道你能做吗?你现在一生中你坚持的什么?人生的良好态度有没有?能坚持吗?这很重要啊。修行的目的就是提升你生命质量的水平嘛。你有没有良好的这种人生品性啊?让你去坚持,去提升他呢。不要见异思迁啦。

  修行人有三个条件,我假如没记错的话,应该是孔子讲的。“威武不屈,贫贱不移,富贵不淫。”那你才能坚持嘛,对不对?修行人,有的就是行者本色。

  行者本色你有吗?不是听听就好了。听听就好不算了,我看大家常常听到入定,都忘记鼓掌了,不好啊。(众鼓掌)

  好,我们看第二段。

  “不思议亿剎 具德诸菩萨 众会广庄严 奉佛故云集”

  这讲他们为什么来了。

  “不思议亿剎”,所以不只有这十方佛的上首弟子来而已。前面跟各位讲那境界有多广,那你是很难去想象。

  他讲这么多的这个佛刹,这国土代表“具德诸菩萨”。“具德”就是“德行具足大宝师”。

  我们在皈依的时候,“所有一切成佛法,十方三世一切佛”,这佛宝;“成佛所有法,如法修行贤圣僧”,佛法僧三宝;第四个“德行具足大宝师”,你的上师。

  你现在找不到,因为你一心看师父就看他是不是天天剃头,有没有每天换衣服,吃饭有没有鸡腿。老是在看这个,你就没有“德行具足大宝师”。因为你没有办法看到真正修行的部分。

  这“具德诸菩萨”是德行具足的大菩萨。也就是代表佛来的,这么多。

  “众会广庄严”,通通来了。而且这里面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空间无碍。各位要留意到哦。这里面在这个世界里,佛在这个世界里,是在N+1个世界,里面的空间没有障碍的。你看形容的,这个里面都讲得很清楚。

  你现在是会想说“那可能是那个境界,演电影才会有的。”不是,他是真实的,第二象限以后的世界就是这个样子。

  “奉佛故云集”,“奉佛”是来供养佛,所以大家都来这里,重复在一起。

  古代的人,有没有搭过飞机飞上天空,有没有?没有。他知不知道云会重迭在一起?古代的人,他不知道。我们看到云,有的云好大一片在天边,有没有?你知道它是一块立体的还是一块平面的?因为你没有办法去测量。

  他讲云集的意思,就是云来,云可以堆在一起。

  其实在古代看,是平面的云而已。但是,云可以一直加进去。佛陀的定力能不能看到说,云一直加进去一直重迭、一直堆起来会堆得好厚好厚。佛知道吗?你可能是佛你知道,我是不知道。我不知道佛知不知道。但是现在我搭飞机上去以后,还有一些人造卫星在报导那个台风消息的时候,我看那佛实在是了不起啊。那云层一直一直挤进去,一直挤进去,他竟然知道叫云集啊。不是说这里没有云弄得满天都乌云的云,不是。

  他那云集在一起,而且,他不会有空间的狭碍感。菩萨海会云集有没有?就是指这个,没有空间的障碍感。他现在讲这个境界。

  “大愿悉皆满 威仪无所著难思心境界 举世莫能知”

  “大愿”,这个“大愿”,跟我们在指的大愿不一样。这个愿力,我们前面跟各位讲过,是生命因素的本能,他现在全部兑现出来。

  “威仪无所著”是指自在。

  我奉劝各位,我们这个画,我常讲这个画画得很好,但这个画不如《朝元图》永乐宫《朝元图》,有没有?他那个画,为什么会那么有名呢?他是当年,元朝初年那个时候,中国人最斯文最端庄的姿态。你知道吗?

  现在你找不到中国人的姿态,即使有一个两个,那也太少了。你无法表达那么广大的群众,那么端庄、那么文雅、那么高贵的气质。要到那个程度,还要再一百年。

  像我们现在,抽烟也不捡时间地点,到处乱吐痰,讲话声音又高亢。你这些习气再不改,那个人本的那种威仪,你不能显现出来。

  在走路不能体谅别人,好像一部小坦克就冲过去了,其它人被你撞了一下你也不知道。那你说这种人,他怎么画出来呢?你叫画家来画,我们这一代的人是什么长相,画不出来。

  群众的那种威仪是很重要的,那是表示真正的国力。

  明朝为什么画得出来,他国力强。现在我们强吗?我们还不够,我看到处吐痰一点国力都没有。这个不行,你一定要达到某一种状况。

  那种民族的那种自信心,你会从你生活中的行为表达出来,会表达出来。那个时候人与人之间互相的尊重、恭敬跟礼让,他会表达出你的实力。这威仪就在这里。这个时候你再怎么自在,你的威仪都是那么美。我们现在不能自在,现在自在叫耍赖。这很关键啦。

  威仪这两个字是在一定的约束之下,达到自在的那种状况才叫威仪。你要留意到这一点,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种状况。

  假如我们完全一定要照约束,一定要穿着怎样,一定带什么,带什么,带一大堆,那你上去的时候你会发现很奇怪,很僵化。那就不够自在。

  像这个都是经过无量的训练。

  我们现在各位,你要开始培养你的子女你的下一代,一代一代的培养。我们大概还要花一百年的时间,做我们自己民族的改造。那你必须要进行这些工作。

  这里面谈到的是,从这个生命因素的本能上面,他讲到“悉圆满”,每一个生命因素的本能通通展现了,完全兑现了。

  所以,我们在跟各位谈宏观佛法的修行的时候,定位是指第一个生命因素让他成长凸现出来。然后他达到66分以后呢,所有的生命因素会同时跟着生长。当你第一个生命因素接近90分以后,他成长速度就慢下来。慢下来以后,其它的生命因素他会加速,一直接近,到时候就大愿“悉圆满”了,所有的生命因素全部兑现。那当然他是“威仪无所著”。

  我们现在威仪有所著。每天都在思考我要穿什么衣服?梳什么头发?喷什么香水?穿什么鞋子?这个就是麻烦呀。

  “难思心境界”,这个心,讲这一类菩萨的时候,讲到他的心,就不是我们凡夫的心了。你要留意到哦。

  因为这个字,中国字实在所用的不多。但他在这个词里面,他不是这个“难思心境界”,你要说翻英文的时候,这个字怎么翻,要翻哪个字?绝对不对。

  他是大菩萨的心啦!这个心是什么心?是真心的心。他的心的作用是指根性的作用,不是识性的那个作用。根性的作用,根性的那个心,无染着心。凡夫的心是识性的心,三心二意那个心。跟那个无染着的本心、真心,那个是完全不一样的心。你英文怎么翻?

  所以我们跟各位讲,欧美国家想要学佛,学到本科,本宗这一科——华严,还要等一百年以后。因为他这些词他都没办法翻。他一定要去创造很多新的字词出来才有可能。那谁来翻啦?

  首先要等到中国的比丘们、大德们会把这些词句弄清楚,变成白话文,他才有可能翻英文。不然这个心heard , mind,通通不对。那你还翻,那不对不翻也不行,要翻就不对,那你还翻干嘛?

  所以想他们,要让这些洋人现在来学华严,不可能。

  澳洲有一群人,他们学华严到现在已经有三十年了。一个日本人去教。不是日本人,那个澳洲人娶了日本老婆,看懂中文,只会日文发音,就这样教华严,教了三十年。懂吗?根本就不懂。但是他很认真啊。因为有三十年的功夫,你不能够说人家都不懂。你就赞美他,很认真、很认真,好学生、好学生。

  这么一个字你都难弄,你还讲什么?这个心就不能用心意识去解释的心,所以你看“难思心境界”你怎么翻嘛?他是在第二世界以后的世界,而不是在第一世界的那个心。你怎么翻呢?

  所以我跟各位讲,你现在听得到我们这一会是你的福报!(众鼓掌)

  你要发愿,一定要发愿,这辈子把这些做一点小工作。一点小工作就好,我不敢希望各位做大工作。但是你必须要做这个工作,跟以后的众生结缘。

  像我们这样讲完,那你有没有心得?那心得一定要作记录。一定要记录好,一定要整理。你现在听好,好像听懂了,你一定要把记录整理出来变成一段,变成一段。

  比如我讲这个“为什么不能翻”。你现在怎么翻,翻那个字好?怎么翻啊?真心,real heart,真的吗?对不对?truth mind ,要不然怎么翻?

  你一定要去定一个新的词,然后去定义。要有定义,新的词,然后要有定义。一定要透过那些新的定义,他们才能了解。不管你音译也好,意译也好,一定要,要不然没办法了解。

  因为这些东西在西方的文化里,NO,一点影子都没有。知道吗?一点影子都没有,你怎么直接用字典去翻呢?你只有创造新词。你现在要翻成英文的话,一定要先创造新词,才有可能翻。而新词你一定要定义。

  好,我告诉你这份工作叫做新古典华严宗思想。知道吗?新古典华严思想,我不叫现代思想。因为我们要为2500年后的子孙留一个空间,换他们醒过来的时候,他们就会说现代华严思想。我们现在相对于古典华严思想要开始做转移,要为未来的人先做新定义,才有可能。这个就是大家要做的。

  你现在做了一点工作,你就跟以后的众生结缘。你现在做得越深,将来越重要的关键,你会出现。

  你只要说“我来听就好。”下辈子,当这里头的同学起来当华严座主的时候,你又来听了。这就因果啊!你看你现在种什么因,将来就得什么果。

  你现在投入把这些东西整理得很完整。我们这样讲,我相信每一节课都有很多东西可以给各位整理的。你只要每一节课整理一个重点出来,这样就好,下辈子再来,你一定华严座主,新古典华严思想的座主。

  你不要看我讲经,现在你听我讲经,我是第一个唯一的用现代的语言跟你讲佛教思想。你下辈子再来的时候,我告诉你满街都是圣人,都是用新古典华严的思想在讲的。因为他不可能老用古代的语言讲。

  这不是我们要居功,他必然如此嘛。你再用古代的讲可以吗?要不然就是翻成白话,那有讲等于没讲。不讲还懂,讲了一点味道也没有。你用文言来看还有一点味道,还押韵。你翻成白话,连押韵都不见了。对不对?你照着文言来诵还有点味道。翻成白话一点味道都没了,那还有什么好看的?

  那完全用古文字来讲你就更不懂了。所以你看华严书抄,看华严经典你还看得懂,看华严书抄根本就看不懂。问题就出在这里。因为华严书抄的语言文字比这个语言文字还深,因为它是大文学家写的。

  所以这个地方你一定要做一点功课,未来你的善根就会非常地增长。

  好!我们再看一下。

  “利智辟支佛 及彼大声闻 皆悉不能知 菩萨行境界”

  这前面已经讲过了,“利智”是很有智慧的辟支佛,大声闻也是定力很高。

  这两个大概这样区分了。辟支佛是由慧入,修定而成就。这个声闻,由定入修慧而成就。听清楚哦,跟你讲还不太清楚了。

  辟支佛是由慧入,慧就是理论、智慧、因缘法,主要是十二因缘的智慧,弄得很清楚,但他要由定入。要有定他才得成就。所以辟支佛通常都会讲经,都会做开示。因为他有理论,他论学很好。

  那,声闻他定功很好,但是他慧没有,所以他要由慧入。所以他慧很浅,但是定很深。

  这些人的成就与否,你其实可以从他的成就上来看,他是辟支佛成就,还是声闻成就。

  台湾有位叫做广钦老和尚,各位有没有听过?他是福建人。台湾光复以后,那个基隆铁路局的一个同修,请他到台湾,他就过去了。他那个是阿罗汉成就,就是声闻成就。他是大菩萨,对不对?汉传的念佛成就的。

  他都教人家念佛,你知道他修什么法门吗?都没人知道,只听到他教人家念佛。可是他的大悲水全台湾最有名。既然是念阿弥陀佛,怎么还有大悲水?

  这就是我们发现,大德在修行有他自己的法门。但教你念大悲咒难,干脆叫你念佛就好,念佛简单嘛。所以你一问,他就“念佛,念佛。”大家都以为他念佛。他不是念佛,他就是修大悲咒法门。

  他的大悲水还外销呢。世界各地都有人,专程搭飞机飞台湾去,装一桶才带回去的。为什么?他就是修大悲法门。

  而他呢?他事实上成就,他也是声闻成就,他不是辟支佛成就。

  我们看一个人的成就,你可以看到他是辟支佛成就还是声闻成就。

  有一位叫普行法师,他是辟支佛成就,他就不是声闻成就。因为他慧多,定少。但是也一定要有定,否则他不会成就的。那就变只有慧没有定了,那个人是谁你知道吗?那样的修行,他会变成纪晓岚,伶牙俐齿,没有定功。你一定要有定功才行,要不然你就变纪晓岚。

  所以你在理论上很好,那你就一定要从定功下手,很快你就会成就。而且那个成就,会校正你在慧门上面的一个偏差。

  你看那个广钦老和尚也是大字不识的人,但是他定功好。

  我皈依的时候,带我去的人说“就拿两杯水给他,请师父加持。”

  我说“够啰嗦,皈依就皈依,等会儿再加持。”就拿两杯水去。他两杯水手抓着,然后拿给我们的时候,我们两个杯子撕不开,粘住了。玻璃杯。后来我们只好两个嘴巴对在一起把它喝掉,喝完以后玻璃杯开了。

  他什么神通,我们不知道。那你说他懂什么佛教道理吗?他不懂,可是他讲起来的就是佛教的道理。这个就是关键。

  所以讲到这两个部分,他通常都有一个比较内在的倾向,他习气不太喜欢跟大众相处。所以他们不能知菩萨行境界。

  “菩萨智甚深 最胜难超越 建立精进幢 一切无能动”

  这个是讲修宏观佛法的行者,他要有这个基本精神,建立精进幢。

  这个菩萨智,我们从这里看是“菩萨智甚深,最胜难超越”,他不是,他这个地方讲的智是菩萨的愿行很深,是无人能够超越的。

  而这个愿力的发,发这种愿力出来,你从现在因地来看,那个心量要无限大。所以我们每堂课在跟各位谈的,几乎都在帮你架构那个心量无限大的部分,你的智慧就会无限大。

  但是有一个地方“建立精进幢,一切无能动”。你想修这个法门,很容易被人家动摇。

  为什么修学大乘的人常常半途而废;跟师父跟到师父丢了;住道场住到道场也丢了;拜佛也拜到佛不见了;修法修到法没有了,这是怎么搞的?都是被一切所动。

  而在一切动当中,最主要就是你的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占 60%,另外40% 是被你的情绪所影响。你很容易情绪躁动。

  所以昨天跟各位讲,情绪最高的时候,情绪最低的时候,绝对不要做任何决定,一做决定就错。

  有些人是倒过来。人,他是情绪影响大,一个情绪感觉不好,他就不想修了,不学了。“师父讲话都没看我,都看隔壁那一个。”这样他就受伤了。“师父都疼他,都跟他讲,都没跟我讲。”这样又死了。这个去死好了,这个没有建立精进幢。

  这个精进幢是指在法上的精进。

  那这里面,宏观佛法的智慧是如何架构的部分,这是另外一个主轴。我们以后会有机会谈到这个部分。这里没办法跟各位谈了。我们会就这个部分一一地来跟各位谈。但是这里先跟各位提出这个部分。

  好!今天我们就先讲到这个地方。后面还有一句,我们跟明天的,这个南方的部分在一起跟各位谈。现在大家请合掌。

  我此菩贤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南无普贤王菩萨摩诃萨!(三称)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