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人佛教 > 佛教故事 > 哲理故事 >

父母被杀,眼下仇人在前刀剑在手该杀不该杀?

\

  从前,有一个国家叫做拘萨罗,这个国家土地很小,兵力微弱。但有个勤政爱民的好国王——长寿王。迦夷是个强大的国家,国王梵达生性残暴,野心勃勃,常常入侵拘萨罗国。渐渐地,终于统治了拘萨罗国。长寿王只好带着妻子乔装成修行者,逃往波罗奈国。

  逃亡的日子,长寿王落脚在一位陶师的家里。比起以前住在王宫,生活虽然贫苦,但还算安定。过了两年,妻子生下一个儿子,取名为长生。长生十岁时,长寿王把他叫到跟前,对他说:「从前我是拘萨罗国的国王,因梵达王夺去我们的国家,我跟你母亲才逃亡到此。我怕梵达王知道我们还活着,一定会赶尽杀绝。现在你已经十岁,年纪不小了,必须学习独立,所以明天你就离开我们,独自到别的地方过活吧!」长生听了,悲伤地礼拜了父母,依依不舍地离开了他们。

  长生独自来到一个离父母不远的村落,开始过他的新生活—学习各种技艺。聪明的长生,很快就成为一个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才子。他进一步到处寻访擅长调教大象的明师,跟他们学习调象的技术。最后来到梵达王宫里的象厩中,向梵达王的象师一起学习调象技术,以便伺机复仇。长寿王以前的一位剃发师,在长寿王逃亡后,他改为替梵达王剃发。

  长寿王并不知情,仍来到剃发师的住处,请他代为剃发,剃发师认出了长寿王,就向他打听现在的住处,然后偷偷地向梵达王告密。梵达王得到情报后,马上派兵去抓长寿王夫妇。处刑之前,在街道上击鼓示众。长生听到了这个消息,就赶着去见父母。一路上他心想:「梵达这样对待我的父母,就是跟我结了不共戴天之仇,我不能再忍辱偷生了,今天即使牺牲性命,也要为父母报仇!」。

  即使到了现场,他仍没有改变心念,要伺机而动。长寿王远远地看见长生混在人群之中,满脸悲愤,知道长生此时此刻必定一心想要报仇。于是他大声喊道:「你不要认为谁是对的,谁是错的,以怨报怨,怨仇将没完没了;以德报怨才能化解仇恨。能听从父母的话才是真的孝顺,如果恣意纵情,率性而为,这就不是我教你的待人处事之道了。」一旁围观的民众,都以为长寿王害怕死亡,才发了疯胡言乱语。只有长生知道这是父亲对他的遗训。顿时,他忍住悲伤,不让任何人看出他的悲愤,急速回到了住处,心里仍想着如何报仇。

  一天晚上,长生在象廊里弹琴,幽雅、清澈的琴声传到了宫内,梵达王问侍卫:「谁在象廊里弹琴?」。

  「是调象师最近收的一位弟子。」侍卫说。梵达王派人去将长生请到宫里,请他再弹一曲。长生知道复仇的机会来了,尽心尽力地弹了一曲。梵达王听了赞叹他:「我从没听过这么好的琴声。今天起,你就留在我身边侍奉我吧!」。

  从此,长生便成为梵达王最信任的大臣。有一天,梵达王带着许多大臣一起到森林去捕猎。长生故意架着国王的猎车脱离队伍,来到荒郊野外。梵达王说:「我累了,想休息一下,你可以保护我吗?」。

  「大王请安心休息吧!我会保护你的。」于是梵达王把身上防身宝剑拿起来,交给长生,在一棵树下,枕着长生的腿休息了。长生心想:「这个恶王与我有不共戴天之仇,现在是报仇的时候了。」于是,他毫不迟疑地拔起剑来,同一剎那,心里却想起父亲临命终时的遗训,举剑的手就在半空停住了:「父母之恩,大于天地,他们临终时教敕我:『不要计较谁对谁错,不能以怨报怨,否则怨仇将没完没了;以德报怨才能化解仇恨。』我今天怎能违背他们的遗训呢?」。

  于是,长生收起了剑。这时梵达王突然醒来,一脸惊恐地对长生说:「我梦见了长寿王的儿子拿剑要杀我。」。

  「在这荒郊野外,哪会有长寿王的儿子,一定是这里的山神故意要吓唬您的。国王安心睡吧!我会保护您的。」长生安慰着国王。但过不久,长生又兴起了报复之念,同样地,在下手之际又想起了父亲的遗训,所以又放弃了报仇,而国王也每次随后惊醒,如此经过三遍。最后长生悲痛地下定决心:「父亲临终时教敕我要以德报怨,为什么我一再地想违背他的遗训呢?从现在起,我要克制自己报仇的念头,把梵达王当做自己的父亲一样侍奉,不再起丝毫害他的心。」。

  这时,国王突然醒来,一脸的愉悦。长生问:「国王为什么满脸喜悦呢?」。

  「喔!我梦见长寿王的儿子,要把我当做父亲一样侍奉,不再伤害我了,我好高兴。」。

  「国王!不瞒你说,我就是长寿王的儿子,我刚刚一而再,再而三地想杀你为父母报仇,但每次都因想起了父亲的遗训而下不了手,国王才能免去灾难。虽然如此,恐怕日后我还是会起报仇之心,国王不如现在把我杀了,免得遗留下祸害。」。

  「我从前做的是不仁不义的事,而你们父子却是心怀仁慈,以德报怨。我怎么能再杀你呢?你放了我这条命,我一定不会辜负你的。」梵达王回宫后,问所有的大臣:「如果抓到长寿王的儿子,你们想可以怎么处置?」。

  「砍断他的手脚!」「割去他的耳朵、鼻子!」「斩他的头!」大臣们纷纷地表示意见。梵达王指着长生说:「他就是长寿王的儿子。他本来可以杀了我,却没有这么做。今天我应该还他一命,大家不可以再对他心怀恶意。」最后,梵达王把拘萨罗国的领土归还给长生,并将女儿嫁给他,从此两国交好,世世代代也都和平相处。

  《弥沙塞部和酰五分律》

  以上是佛陀告诉比丘们的真实故事。因为有一次比丘们为了一些小事就争执不休,而且彼此毁谤谩骂,互相记仇,无法和合共住。佛陀因此用这个故事,告诫比丘们,应当学习长寿王以德报怨的精神。是的,世上最大的仇恨莫过于亡国与杀身了,两者都遭遇到了,长寿王却能放下心中的仇恨,教导儿子要以德报怨,这是何等宽大的胸襟。反观我们往往因为一些小事,便发生强烈的斗争,进而以身体、语言伤害彼此。比起长寿王父子宽容的态度与气魄,我们这些伤害行为,显得多地可笑。所以当我们与人发生争执时,想想长寿王的故事,心里一定能宽阔、释怀许多。

■评注■

  人生世间,祸从口出,互争是非,皆是戏论,所有对立,不离因果。故当护口,甚于猛火,猛火炽然能烧一世,恶口炽然烧无数世。猛火炽然烧世间财,恶口炽然烧七圣财。当知口舌者,凿身之斧,灭身之祸,行者慎离口业之患。且观天下恩爱,皆当别离,人生有死,事成有败,物生于春,秋冬自枯,悲念人生,当有病老死患,无贵无贱,有形之类无免此苦。

  即当猛省,一切诸法如幻如化,如梦所见,如水中形,体无真实,虽复豪尊,五欲自恣,壮年美色不可久保,物成有败,人生有死,少壮不久会当有老,饮食不节会得有病,百年寿命会当有死,怎不令人愁忧?要过有我尘界,出轮回无我真界,唯一的桥梁即是功德。有心者悟,悟者有缘,有缘者度,佛度有缘人。有心即菩提心、功德心、无所求心…。回头是岸,岸在心,解脱在功德!盼诸仁者深味之。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