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人佛教 > 佛教故事 > 人物故事 >

长安欢迎玄奘回国 唐太宗劝还俗做官被拒

\

  那烂陀寺在古印度的摩竭陀国。它的建筑开始于公元五世纪时,经过八朝帝王的建设和修理,成为印度最伟大、最壮丽的佛教寺院。

  寺的环境幽美,占地面积广阔。建筑物庞大、宏伟,单是演讲室就有百多间;此外,佛殿、经房、静室、宿舍不计其数,星罗棋布在周围。寺里经常住着一万多人。全部生活费用由王室供给。那烂陀寺的研究风气非常浓厚,研究的范围很广,除佛教以外,其他宗教、学术、技艺等也有。每天,各个讲室都有演说,也挤满听众,其中包括佛徒、外道和学者,他们来自各地。这些不同宗教、不同思想、不同信仰的人聚在一起,却互相研究,互相了解,互相尊重。

  那烂陀寺的研究风气,充分表现佛教宽大、容纳的精神。这种现象是可贵而良好的。我们在求知时期,也要抱着这种精神和态度,学问才会广博,胸襟才会宽大,人与人之间也会增进了解,消除隔膜。

  玄奘法师返国后,长安举行热烈的欢迎大会,他把带回来的经典、佛像和印度特产在市区展览,任由市民参观。唐太宗对他的高深学养很是倾慕,曾劝他还俗做官,但玄奘法师拒绝了。

  他得到朝廷的奖励和帮助,把印度文的佛经,大规模翻译成中国文字,而且还选择全国才识优越的佛学大师到长安来帮助他工作。

  玄奘法师以一贯坚苦卓绝的精神,去做艰巨的翻译工作,日以继夜,一点时间也不浪费,时常深夜才休息,黎明又起床了。除了译经,他又要指导来向他请教的人,晚上又对僧徒讲学,临睡前还要诵经礼佛,不肯怠逸。

  他翻译的佛经有七十三部,共有一千三百余卷,著名的有:大般若经、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等。又写了一本成唯识论。他翻译严谨,忠于原文,又清晰明白,在中国翻译事业上,有空前的贡献。

  他六十八岁那年,因为积劳成疾而逝世。

  玄奘法师一生在学问上,力求真实,在宗教上悲悯众生,牺牲自己,所以无论任何险阻,都能够不屈不挠,献身护教。

  这种崇高的精神,坚毅的意志,勇敢的行为,虔诚的心意,像菩萨现身说法,可做佛教徒的模范。

  我们应该以玄奘法师为榜样,努力探求佛教的真理。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