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人佛教 > 佛教故事 > 人物故事 >

三迦叶千人弟子

  佛陀走往伽耶山的途中,曾在一个苦行林的树下静坐休息。那时有位带着包裹的女人从佛前走过,佛陀并未去注意。

  随后不久,有一群人走来,他们见到佛陀而问说:「刚才你有没有看到一个拿着包裹的女人从此经过?」佛陀答说:「你找她干什么?你应当找的是你自己!思惟吧!是女人与珍物重要,或是自己的身心要紧?」。

  原来这行人放逸游乐,因无适当的伴侣,所以才找了一个妓女充数,可是这位妓女不安分,偷窃了同人的东西逃去,因此被偷的人急着在寻找那女人。(迷)但当大家听完世尊简短的开示后,都清醒过来回答说:「自己的身体比什么都重要。」(觉)「那你们不要再去追赶女人,找你们自己的心才是要紧。」佛陀说。

  「如何找心呢?」大家问。

  于是世尊就随缘为大家开示四圣谛法,他们聆听完佛法后,都归依了佛陀。

  从以上几则故事中,表现出一个精神:那就是大慈世尊随时随地,都在向人们说法。如下度化迦叶千名弟子,更为佳例。

  世尊与那群青年分别后,回到了他曾经隐居修行的伽耶山尼连禅河畔。他先去拜访在这里的一位拜火教的首领优楼频罗迦叶,他有弟子五百人,很受人尊敬。当世尊进入优留毗罗村时,受到优楼频罗迦叶的迎接,佛陀也向他合掌招呼。

  当时天已晚,佛陀就向迦叶借宿,而迦叶却给佛陀一个养有毒龙(蛇)的火窟(放着拜火耍戏的道具室)。佛陀心照不宣,说声感谢后,就安然的进入石室。当夜毒龙只是在佛陀身旁卷曲来回地游着,并未伤害佛陀。

  隔天,佛陀安然地出来,这令迦叶感到很意外。不过他还是未将年轻的佛陀(当时佛陀才三十多岁)看在眼里。

  佛陀安详地住了几天以后,适巧当地有个盛大的祭典,由迦叶主祭,他心中很怕佛陀出现,因为他知道佛陀有一股不可思议的力量能摄服人。佛陀知道他的心意,所以当天都没出现,因此引起迦叶的怀疑,他就问佛陀昨天在哪里,佛陀微笑地告诉他:「我知道你的心意,所以我昨天都在石室,不给别人见到。其实这是你的嫉妒心在作祟,一个修行人还存有嫉妒的私念,是无法解脱涅盘。」。

  佛陀藉此机会训诫迦叶,而且善巧教示迦叶四圣谛法,这使迦叶大吃一惊,无言以对,最后只得坦白地承认说:「你比我还年轻,但你的智慧慈悲却都胜过我,我很惭愧对正觉真理不忠实,现在唯有祈请你教导我洗去心里的尘垢!我愿意做你的弟子!」。

  佛陀点头称赞地说:「好!优楼频罗迦叶!我知道唯有像你这种人,才能说出这样的话。不过,你还是先回去和你的弟子们商量一下才好。」。

  迦叶依佛陀的吩咐,集合他的五百位弟子,坚决地告诉大家说:「我现在已经明白往日所作所为全是错误的,幸好我已遇到清净光明的佛陀,我希望在佛陀的座下洗去我心上的尘垢,使我的心清净自在。各位!我们祭火而心中却仍充满垢秽,这样如何能修心?对生命又有何意义?佛陀的德智不凡,能引导大家进入清净自在之域,而超过我很多。我不能再让愚痴昏蒙了良知,我希望各位也能一起和我归依佛陀,作为一位佛弟子。」。

  这五百位迦叶的弟子,听老师这么一说,也被佛陀的威德所感动,都发誓愿意跟随老师作佛陀的弟子。

  优楼频罗迦叶的两位弟弟,那提迦叶和伽耶迦叶也是拜火教徒,各有弟子二百五十人,当他们见到自己敬仰的长兄,以及五百弟子都改作沙门,头上剃光须发,身被袈裟,都不以为然地责难其长兄不该听信他人的教法。

  大迦叶为了让弟弟们也能向觉去迷,所以就带他们来见佛陀。当他们见到佛陀时,也不自觉得被佛陀的智慧和慈悲所摄化感动。佛陀告诉他们说:「各位!一切的无明就像一块打火石,会引发种种愚痴的黑烟,炽烈地燃烧起贪欲与瞋恚的猛火,使一切众生的心受苦受害。

  这愚痴、贪欲、瞋恚就是三毒的烦恼之火,众生因为烧起这三毒之火,所以才轮回在生老死病的苦恼中,在生生死死的世界里无法解脱出来。

  各位!这三毒猛火是苦的根源,而苦是以「我」为本。要灭除这三毒猛火,必须先断除以我为本的执着。这个根本的我执能够断除,三毒之火才能消灭,轮回三界之苦①也就自然能消除。

  各位!厌恶生死的火宅,远离三毒猛火,不要再沉迷于生死烦恼的家中,这才是最要紧的大事!

  他们聆听佛陀的开示后,恍然大悟,佩服欣然地归依在佛陀的座下,同时,他们的弟子也全都归依佛陀,成为沙门②。迦叶等这一千位弟子,都由于佛陀的教诲而熄灭了一切烦恼之火,畅游在解脱的境界中。

  佛陀在说法以后,就领着这一千名弟子,应摩竭陀国频婆娑罗王昔日的邀约,向摩竭陀国的首都王舍城而来。

  佛陀初转法轮到此可算是一个段落,在古印度四阶级中的二种广大群众和男女老幼,都已一一的被佛陀说服感化了─五比丘是知识分子,耶舍父子和富商们是庶人,游戏于林中的几对是青年男女,迦叶是拜火的外道,其千名弟子又是江湖浪人或贱民。剩下来的只剩有少数的王侯公卿和婆罗门种姓,以下又是佛陀另一连串的说法。

注释:

  ①指众生所居之欲界、色界无色界。此乃迷妄之有情在生灭变化中流转,依其境界所分之三阶级;即迷于生死轮回等三有苦之分类。

  ⑴欲界乃具有淫欲、情欲、色欲、食欲等有情所居之世界。上自第六他化自在天,中包括人界之四大洲,下至无间地狱等二十处;因男女杂居,多诸染欲,故称欲界。

  ⑵色界,色为变碍或示现之义,乃远离欲界淫、食二欲而仍具有清净色质等有情所居之世界。此界在欲界之上,无有欲染,亦无女形,其众生皆由化生,其宫殿高大,系由色之化生,一切均殊妙精好。以其尚有色质,故称色界。此界依禅定之深浅粗妙而分四级,从初禅梵天,终至阿迦腻天,共十八天。

  ⑶无色界即唯有受、想、行、识四心而无物质之有情所住之世界。此界无一物质之物,亦无身体、宫殿、国土,唯以心识住于深妙之禅定,故称无色界。此界在色界之上,共有四天(空无边处天、识无边处天、无所有处天、非想非非想处天,又称四无色、四空处。

  此三界之果报虽有优劣、苦乐等差别,但属迷界,系众生生死轮回之趣,故为圣者所厌弃。法华经譬喻品:「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又化城喻品:「能于三界狱,勉出诸众生。」即劝三界诸有情莫以三界为安,当勤求解脱。

  三界可细分为二十五有(界),若将色界之那含天析而为五(即五那含天),则共为「二十九有」。其与九地之关系如下表示:

\

  注②沙门为出家者之总称,通于内、外二道。即指剃除须发,止息诸恶,善调身心,劝行诸善,期以行趣涅盘之出家修道者。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