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迷信邪教 不如没有信仰

与其迷信邪教 不如没有信仰

人不能没有宗教信仰

  一个人若没有宗教信仰,就好像一艘在茫茫大海中漂流的舟船,没有指南针,不知何去何从。在风平浪静时,还觉得平安无事;一旦遇到狂风暴雨,没有指南针指示方向,分不清东西南北时,就会惊惧惶恐、不知所措。

  所以我们在茫茫人海中,一定要有一个正确的宗教信仰;如此即使突然遇到危险或坎坷的环境时,仍能稳固地掌握人生之舵,平安地度过各种惊涛骇浪。

  因此,信仰是非常重要的。但同样是信仰,却有不同的目标。现在的社会人心非常复杂,有许多迷惑人的教团。我们若不能选择事理究竟圆满的宗教,也一样会迷失,无法走出邪道,趋向光明正大的康庄大道。

  我常常说,“无信”与“迷信”两者,宁愿“无信”也不要“迷信”。无信之人,心中对宗教一片空白、全无概念,只要用理事圆融的道理来感化他,就能使他依正道而行;就像一张洁净的白纸一样,写上端正的字体则字字分明、清晰可见。若是迷信之人,他已经误入迷途,即使以正信去教育,他的心仍会迷惑不清、徘徊不定。

  当今出现许多非正信的宗教,亦即是没有究竟教法的新教团。若有人想要入教,就必须立愿发誓,例如说“我既然入教,就必须遵守教规,否则会遭……责罚”等各种毒誓。如此,他的心就会受到束缚。尽管后来他知道自己的信仰并非真正究竟的宗教,而且已了解佛教的教法是透彻、明朗的真理,是人生正确的方向,但是他却因畏惧邪教毒誓而不敢接近佛教。这是因为他的内心已经被迷信所缚,无法自在解脱

  所以我才常常说,与其迷信不如无信。无信之人接受了佛教的教理之后,自然会萌发正念的道苗;而迷信之人,若要他转迷入正,则必须再花费一番功夫。因此我们一定要谨慎地选择自己的信仰,不可因一念之迷而步步皆错。

  有一对夫妻,年轻有为,是台湾新生代的企业家。这对夫妻问我说,他们想入佛门,但不知入佛门的初步基础。我告诉他们:“你们若想入佛门,首先在心灵上要有正确的了解。佛教是生活化的宗教,它能净化我们的精神和心灵,并教导我们如何预防心中存有自私不净的欲念。而这必须先从个人的修养做起,进而感化自己的家庭,使社会和睦安详;若能做到这些,就已经进入佛门的初机阶段了。”

  许多人都误以为佛法深奥难懂,而不敢去亲近。其实,佛教的深奥是后世人为的,并非佛教本身的教理有多么艰涩。佛陀在世时,也是依照日常生活行为所需的准则以及待人接物的道理为基础来教导弟子。但是,为什么后人会觉得佛法很深奥呢?这是因为它源远流长,经年累月下来,由于人们对其尊仰、崇敬,难免有各种精深的描述。如此代代相传,无非要使众生了解佛法是无上的妙法、是高深的道理,然后众生才会加以珍惜而保存下来。这只不过是为了适应世人的心理,所以学者、专家才会费尽心思,将浅易的道理化为深奥的文字。若往上推溯到佛陀的时代,佛法并不是那么深奥,而是真正平易近人、浅显易懂的教育,亦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做人的道理而已。

  因此,我们若能抱持“佛教是日常生活的教育、提升心灵的妙法”的心念,则进入佛门之后,自然能得知佛教的真正义理。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