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印光大师法语"

  末学偶遇一本80年代编印的小册子,是印光大师的法语,阅之觉得相当受用。其内容对初学佛者和有一定深度者皆适宜,今拿出来与大家分享,愿有缘人有所收获,法喜充满。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印光大师法语

  印光大师法语目录

  一、为在家弟子略说三归五戒十善义

  二、法语别录

  三、一函遍复

  附录

  一、真正信佛之信条

  二、“十大碍行”节录

  印 光 大 师 法 语

  一、为在家弟子略说三归五戒十善义

  悲哉众生,从无始来,轮回六道,流转四生,无救无归,无依无托。若失父之孤子,犹丧家之穷人。总由烦恼恶业,感斯生死苦果。盲无慧目,不能自出,大觉世尊怜而哀之。示生世间,为其说法。令受三归,为翻邪归正之本。令持五戒为断恶修善之源。令行十善,为清净身口意三业之根。从兹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三业既净,然后以遵修道品,令其背尘合觉,转凡成圣,断贪瞋痴烦恼之根本,成戒定慧菩提之大道,故为说四谛十二因缘六度、三十七助道品等无量法门。又欲令速出生死,顿成佛道,故为说明念佛求生净土法门。使其不费多力,即生成办。噫,世尊之恩,可谓极矣,虽父母不足譬,天地不足喻矣。不慧受恩实深,报恩无由。今汝等谬听人言,不远数千里来,欲以我为师。然我自揣无德,再四推却,汝等犹不应允,今不得已,将如来出世说法度生之意,略与汝等言之。并将三归五戒十善,及净土法门,略释其意。使汝等有所取法,有所遵守。其四谛,乃至三十七助道品等,非汝等智力所知,故略而不书,汝等若能依教奉行,便是以佛为师,何况不慧。若不依教奉行,则尚负不慧之恩,何况佛恩。

  三归者

  归,示作皈,皈字从白从反取其反染成净之意。

  归依三宝,一归依佛,二归依法,三归依僧。

  所谓三宝者,有自性及住持二种。佛者,觉悟之义,自性佛者,乃即心本具,离念灵知之真如佛性也。法者轨范之义。自性法者,乃即心本具,道德仁义之懿范也。僧者,清净之义,自性僧者,乃即心本具,清净无染之净行也,是为自性三宝。住持三宝者,释迦牟尼佛在世,则为佛宝。佛灭度后,所有泥金合土,木雕,彩画之佛像皆宜尊如佛宝。佛所说离欲清净诸法,凡三藏十二部诸经典,皆为法宝。出家受具,修持清净行者,皆为僧宝。归者,归投,如水归海。如客归家。依者,依托,如子依母,如渡依舟。人在生死大海之中,若不归依自性三宝,与住持三宝,则即无法可出此大苦。若肯发心诚心,归依三宝,如法修行,则即可出生死苦海,了生脱死矣。譬如人失足坠海,狂涛汹涌,有灭顶之忧,在此千钧一发,生死存亡之际,忽有船来,即便趋登,是为归投义。因知自性三宝之故,从此克己修省,战兢惕厉,再求住世三宝,及十方三世一切三宝,则可消除恶业,增长善根,即生成办道业,永脱生死轮回。此如遇救登船,安坐到岸。曩时之凶险已脱,现在得重庆更生,无限利益,由此而得,是则依托义。世事纷扰,烦恼万端,处此生死大海,众生当皆以三宝为船。既得归依,鼓棹扬帆,不懈不退,自能径登彼岸,以臻安乐。既归依佛,当以佛为师。自今以始,至于命终,虔诚敬礼,一息不容稍懈。再不可归依天魔、外道、邪鬼、邪神。既归依法,当以法为师。自今至终,不可再归依外道典籍。既归依僧,当以僧为师。自今至终,不可再归依外道徒众。若既归依三宝,而仍信仰外道,尊奉邪魔鬼神,则虽常日念佛修持,亦难得真实利益。以邪正不分,绝无了生死希望之故,其各凛之。再则需知所谓归依者,乃归依一切佛法僧三宝,非归依个人。例如今日各位来归依,我不过代表三宝,授证归依,并非归依我一人每见僧俗有误解归依意义者,在家人则曰我归依某法师,出家人则曰某是我归依弟子。遗大取小,废公为私,可悲可叹。故为因便说明,免再贻误,望各注意。

  五戒者

  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妄言。五不饮酒。

  好生恶死,物我同然。我既爱生,物岂愿死。由是思之,生可杀乎。一切众生轮回六道。随善恶业,升降超沉。我与彼等,于多劫中,互为父母,互为子女,当思拯拨,何忍杀乎。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于未来世皆当成佛。我若堕落,尚望拨济。又既造杀业,必堕恶道。酿尝宿债,展转互杀,无有了期。由是思之何敢杀乎。然杀生之由,起于吃肉,若知如上所说因缘,自不敢食肉矣。又愚人谓肉为美,不知本是精血所成。内盛屎尿,外杂粪秽,腥臊臭秽,美从何来。常作不净观,食之当发呕矣。又生谓人及禽兽,蛆虫鱼虾,蚊虻蚤虱,凡有命者皆是。不可谓大者不可杀,小者可杀也。佛经广说戒杀放生功德利益,俗人不能得读。当观安士先生《万善先资》可以知其梗概矣。

  不偷盗者,即是见得思义,不与不取也。此事知廉耻者,便能不犯,然细论之,非大圣大贤,皆所难免。何也,以公济私克人益己,以势取财,用计谋物,忌人富贵,愿人贫贱。阳取为善之名,遇诸善事,心不认真。如设义学,不择严师,误人子弟。施医药,不辨真假,误人性命。凡见急难,漠不速救。缓慢浮游,或致误事。但取塞责了事,糜废他人钱财。于自心中不关紧要。如斯之类,皆名偷盗。以汝等深居善堂,故择其利弊而略言之。

  不邪淫者,俗人男女居室,生男育女,上关风化,下关祭祀。夫妇行淫,非其所禁,但当相敬如宾,为承宗祀。不可以为快乐,徇欲忘身。虽是夫妻,贪乐亦犯,但其罪轻微。若非己妻,苟合交通,即名邪淫,其罪极重。行邪淫者,是以人身行畜牲事。报终命尽,先堕地狱、饿鬼,后生畜牲道中,千万亿劫,不能出离。一切众生,从淫欲生。所以此戒难持易犯。纵是贤达,或时失足,何况愚人。若立志修持,须先明利害,及对治方法。则如见毒蛇,如遇怨贼,恐畏怖惧,欲心自息矣。对治方法,广载佛经,俗人无缘观览,当看安士先生《欲海回狂》,可以知其梗概矣。(利、不犯之利,害、为犯之祸害。)

  不妄语者,言而有信,不虚妄发也。若见言不见,不见言见,以虚为实,以有为无等,凡是心口不相应,欲欺哄于人者皆是。又若自未断惑,谓为断惑。自未得道,谓为得道。名大妄语,其罪极重,命终之后,决定直堕阿鼻地狱,求出无期。当今修行而不知佛法教理者,比比皆是。当痛戒之,切要切要。以上四事,不论出家在家,受戒不受戒,犯之皆有罪过。以体性是恶故也。然不受戒人,一层罪过。受戒之人,两层罪过。于作恶事罪上,又加一犯戒罪故。若持而不犯,功德无量无边。切须勉之。

  不饮酒者,酒能迷乱人心,坏智慧种,饮之令人颠倒昏狂,妄作非为,故佛制而断之。凡修行者,皆不许饮,。并及葱韭薤(音械,小蒜也。)蒜,五种荤菜,气味臭秽,体不清洁,熟食发淫,生啖增恚。凡修行人,皆不许食。然此一事,未受戒者,饮之食之,皆无罪过。受戒饮食,一层罪过。即是犯佛戒罪。佛已禁制,汝又去犯,故有罪也。

  十善道

  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妄言。五不绮语。六不恶口。七不两舌。八不悭贪。九不瞋恚.十不邪见。

  此中前三名身业,中四名口业,后三名意业。业者,事也。若持而不犯则为十善。若犯而不持则为十恶。十恶性分上中下,感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身。十善分上中下,感天人阿修罗三善道身。善因感善果,恶因感恶果,决定无疑,丝毫不错也。杀盗淫妄,已于五戒中说。绮语者,谓无益浮词,华妙绮丽,谈说淫欲,导人邪念等。两舌者,谓向彼说此,向此说彼,挑唆是非,斗构两头等。恶口者,谓言语粗恶,如刀如剑,发人隐恶,不避忌讳,又伤人父母,名大恶口。当来将受畜生果报。既受佛戒,切莫犯此。悭贪者,自己之财,不肯施人,名之为悭。他人之财,但欲归我,名之为贪。瞋恚者,恨怒也,见人有得,愁忧愤怒。见人有失,悦乐庆快,及逞势逞气,欺侮人物等。邪见者,不信为善得福,作恶得罪。言无因果,无有后世。轻侮圣言,毁佛经教等。然此十善,总该一切。若能遵行,无恶不断,无善不修。恐汝等不能体察,今略举其一二。当孝顺父母,无违无逆。委曲宛转,劝令入道。断荤吃素。持戒念佛求生西方,了脱生死。父母若信,善莫大焉。如绝不依从,亦无强逼,以失孝道,但于佛前,代父母忏悔罪过斯可矣。于兄弟则尽友。于夫妇则尽敬。于子女则极力教训,使其为良为善,切勿任意娇惯,致成匪类。于邻里乡党,当和睦忍让,为说善恶因果,使其改过迁善。于朋友则尽信,于仆使当慈爱。于公事则尽心竭力,同于私事。凡见亲识,遇父言慈,遇子言孝。若做生意,当以本求利,不可以假货哄骗于人。若以此风,化其一乡一邑,则能消祸乱于未萌,致刑罚于无用,可谓在野尽忠,居家为政矣。

  二、法语别录

  学佛以念佛求生净土法门为最稳当,而念佛法门,以信愿行三法为宗,以菩提为本,以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为因该果海,果彻因源之实义,以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为下手最切要之功夫。由是而行,再能以四宏誓愿常不离心,则心与佛合,心与道合,现生即入圣流,临终直登上品,庶不负此生矣。

  此之法门,全仗佛力,喻如跛夫日行数里,若乘转轮圣王轮宝,则顷刻之间,遍达四洲,是轮王力非己力也。毕世修行者,故然如世,即五逆十恶,极重罪人,临命终时,地狱相现,若能至心念佛,即得蒙佛接引。良以佛视众生,犹如一子,于善顺者,固能慈育,于恶逆者,倍生怜悯,子若回心向亲,亲必垂慈摄受。

  若论念佛法门,唯以信、愿、行,三法为其宗要。三法具足决定往生。若无真信切愿,纵有真行亦不能生,况悠悠泛泛者哉。蕅益大师所谓: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乃三世不易之常谈,三根普被之妙道也。宜通身靠倒,庶亲得实益耳。

  修持法则,常当如子忆母,行住坐卧,语默周旋,一句佛号绵绵密密,任何事缘,不令间断,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能如是者,决定往生了。又需心念仁恕,气象辉穆,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代人之劳,成人之美。常思己过,莫论人非。等觉菩萨,二六时中,礼十方佛,忏除宿业。况在凡地,常当惭愧,何敢自恃。若自恃者,纵有修持皆属魔业。如是之人,切勿亲近,免致日久与之俱化。直须守定宗旨,不随经教及善知识言语所转,捨此别修也。

  念佛之法,各随机宜,不可执定。然于一切法中择其最要者。莫达于摄耳谛听,念从心起,声从口出,音从耳入,行住坐卧,均如是念,如是听。大声小声,心中默念,均如是听。默念时心中犹有声相,非无声也。大势至念佛圆通章云:“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弟一。”念佛时能摄耳谛听,即都摄六根之法。以心念属意根,口念属舌根,耳听,则眼必不他视,鼻必不他嗅,身必不放逸懈怠,故名净念。净念能常相继不间断,便可得念佛三味。三摩地即三昧之异名。吾人随份随力念,虽未能即得三昧,当与三昧相近,切不可看得容易。即欲速得,则或至起诸魔事。得念佛三味者,现生已入圣位之人也,故须自量。

  念佛一法,乃至简至易,至广至大之法。必须恳切至诚之极,方能感应道交,即生亲获实益,若懒惰懈怠,毫无敬畏,虽种远因,而亵慢之罪,有不堪设想者。欲得佛法实益,须向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则消一分罪业,增一分福慧。有十分恭敬,则消十分罪业,增十分福慧。若无恭敬而至亵慢,则罪业愈增,而福慧愈减矣。

  今之世道,乃患难世道,若不以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为依怙而常念之,则祸患之来,或所不测,及其卒遇,徒唤奈何。倘能预先持念,必有冥为转移。况生死到来,人各有此日。故宜常作临终想,则一切非分之妄想,与不能资之以了生死之诸法门,自不致力驰骛,而令此决定仗之以了生死之法荒蔬不修也。

  求生西方者不可怕死,今日死也好,再活一百二十岁死也好。一切任彼前业,不去妄生计较。倘信愿真切报终命尽,便即能超净域,业谢尘芳,莲开九品之华,佛受一生之记矣。

  古德云:聪明不能敌业,富贵岂免轮回,生死到来一无所靠,唯阿弥陀佛,能为恃怙。惜世人知者甚少,知而深信实念者更少也。又云少实胜多虚,大巧不如拙,说得一丈,不如行取一寸。真心为己者其绎思之。

  三、一函遍复

  净土法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乃如来为一切上圣下凡,令其于此生中,即了生死之大法也,于此不信不修,可不哀哉。

  此法门以信、愿、行,三法为宗。“信”则信我此世界是苦,信极乐世界是乐,信我是业力凡夫决定不能仗自力,断惑证真,了生脱死。信阿弥陀佛,有大誓愿,若有众生念佛名号,求生佛国,其人临命终时,佛必垂慈接引,令生西方。“愿”则愿速出离此苦世界,愿速往生彼极乐世界。行则至诚恳切,常念南无(音纳莫)阿弥陀佛,时时刻刻,勿令暂忘。朝暮于佛前礼拜持颂,随自身闲忙,立一课程。此外则行住坐卧,及做不用心的事时,均好想念。睡时当默念,不宜出声。宜只念“阿弥陀佛”四字,以免字多难念。若衣帽不整齐,或洗澡,大小便,或在不洁净处,均须默念。默念功德一样。若出声则于仪式不合。无论大声念,小声念,金刚念,(有声而旁人不闻)心中默念,均须心里念得清清楚楚,口里念得清清楚楚,耳中听得清清楚楚。如此则心不外驰,妄念渐息,念佛渐纯,功德甚大。

  念佛之人,必须孝养父母,奉事师长,(即教我之师及有道德之人)慈心不杀,(吃长素或吃花素,即未断荤,切勿亲杀。)修十善业。即是身不行杀,盗,淫等。口不说妄言,绮语,两舌,恶口之语。心不起贪盗,瞋恚,愚痴之念。又须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妇顺,主仁仆忠,恪守尽分。不计他对我之尽分与否,我总要尽我之分。能于家庭,及于社会尽宜尽分,是名善人。善人念佛求生西方,决定临命终时即得往生,以其心与佛合,故感佛慈接引也。若虽常念佛,心不依道,或于父母,兄弟,妻室,儿女,朋友,乡党,不能尽分,则心与佛背,便难往生。以自心发生障碍,佛亦无由垂慈接引也。

  又须劝父母,兄弟,姐妹,妻室,儿女,乡党,亲友,同皆常念南无阿弥陀佛,及南无观世音菩萨。(每日念一万佛,即念五千观音,多少照此加减。)以此事利益甚大,忍令生我之人及我之眷属和亲友,都不蒙此利益乎。况且世间常多灾祸,若能常念佛及观音,决定蒙受佛慈庇,逢凶化吉。即无灾难,亦得业消智朗,障尽福隆。况劝人念佛求生西方,即是成就凡夫作佛,功德最大。以此功德,回向往生,必满所愿。

  凡诵经持咒,礼拜忏悔,及救灾济贫种种慈善功德,皆须回向往生西方,切不可求来生人天福报。一有此心,便无往生之分。而生死未了,福愈大则业愈大,再一来生,难免堕于地狱饿鬼畜生之三恶道中。若要再复人身,再遇净土。即生了脱之法门,难如登天矣。佛教人念佛求生西方,是为人现生了生死的,若求来生人天福报,即是违背佛教。如将一颗举世无价之宝珠,换一根糖吃,岂不可惜,愚人念佛,不求生西方,而求来生人天福报,与此无异。

  念佛之人,不可涉于禅宗参究一路。因参究者,均不注重于信愿求生。纵然念佛,只注重看念佛的是谁,以求开悟而已,若开悟而惑业净尽,则可了生死。若惑业未尽,则不能仗自力了生死。又无有信愿,则不能仗佛力了生死。自力佛力两皆无靠,欲出轮回,其可得乎?(若生西方,无有不开悟者。)须知法身菩萨,未成佛前皆须仗佛威力,何况其业力凡夫,侈谈自力。其语虽高超,其行实卑劣。佛力自力之大小,何止天渊之别,愿悉体此义。

  念佛之人,不可效愚人,做还寿生经,寄库等妄举。因还寿生,不出佛经,系后人仿造。寄库是愿死后做鬼,预先置办做鬼的财产。既有愿做鬼的心,便难往生。如其未做则勿做,如其已做,当禀明于佛,弟子某唯求往生,前所作寄库之冥资,愿皆以振济孤魂,方可不为往生之障,凡寿生、血盆、太阳、太阴、眼光、灶神、胎骨、分珠、妙沙等经,皆是妄人仿造,切不可念,愚人不知大乘经,(金刚、药师、法华、愣严、普贤行愿品,及阿弥陀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心经等。)偏信此种瞎造之伪经,必须要还寿生,破地狱,破血湖,方可安心。有明理人,为说是伪,亦不肯信。须知做佛事,唯念佛功德最大。当以还寿生,破地狱,破血湖之钱,请有正念之僧念佛,则利益大矣。念佛之人当吃长素,如或不能,当持六斋或十斋。(初八、十四、十五、廿三、廿九、三十,为六斋。加初一、十八、廿四、廿八为十斋。遇月小,即提前一日持之。又正月、五月、九月为三斋月,宜吃长素,作诸功德。)由渐减以至永断,方为合理。虽未断荤,宜买现成肉,勿在家中杀生。以家中长愿吉祥,若日日杀生,其家便成杀场。杀场乃怨鬼聚会之处,其不吉祥也大矣,是故宜切戒家中杀生也。

  念佛之人,当劝父母念佛,求生西方。然欲父母临终决定往生西方,非平时欲为眷属说明临终助念之利,及瞎张罗并啼哭之害不可。故欲父母临终得眷属助念之益及不受破坏正念之害者,非平时为说念佛利益,令彼等各各常念不可。如是,则不独有益于父母,实有益于现在眷属及后世子孙也。临终助念,无论老少,均当如是。详看《饬终津梁》自知。

  女人临产,有苦痛不堪,数日不生,或至殒命者。又有生后血崩,种种危险,及婴儿有慢急惊风,种种危险者。若于将产时,至诚恳切出声朗念南无观世音菩萨,不可心中默念。因默念心力小,故感应亦小。又此时用力送子出。若默念,或至闭气受病。若至诚恳切念,决定不会有痛苦难产。设产后血崩,并儿子惊风等患。纵难产之极,人已将死,教产妇及在旁照应者,同皆出声念观世音菩萨。家人虽在别室,亦可为念,决定不需一刻工夫,即得安然而生。外道不明理,死执恭敬一法,不知按事论理,致一般念佛老太太,视生产为畏途。虽亲女亲媳亦不敢去看,况敢教彼念观音乎。须知菩萨以救苦为心,临产虽裸露不净,乃出于无奈,非特意放肆者比,不但无有罪过,亦令母子种大善根。此义系佛于药师经中所说,非我自出臆见,我不过为之提倡而已。(药师经,说药师佛誓愿功德经,故令念药师佛,而观世音菩萨名号,人人皆知,故不必念药师佛,而念观世音也。)

  女人自十二三岁至四十八九岁,皆有月经。有谓当月经时,不可礼拜持颂,此语不通情理。月经短者,二三日即止,长者,六七日方止。修持之人必须念念无间,何可因此生理上之小恙,竟令废弃其修持乎。今谓当月经时,可少礼拜,宜少礼,不是绝不作礼也。念佛颂经,均当照常,宜常洗换秽布。若手触秽布,当即洗净,切勿以触秽之手,翻经及焚香也。佛法,法法圆通,外道只执偏理,世人多只信外道据说 ,不知佛法正理,故致一切同人,不能同沾法益也。

  观世音菩萨,誓愿宏深,寻声救苦。若遇刀兵、水火、饥馑、虫蝗、瘟疫、旱涝、贼匪、怨家、恶兽、毒蛇、恶鬼、妖魅,怨业病、小人陷害等患难者,能发改过迁善,自利利人之,至诚恳切念观世音菩萨,念念无间,决定得蒙慈护,不至有所危险。倘仍存不善之心,虽能称念,不过略种未来善根,不得现时感应。以佛菩萨皆是成就人之善念,绝不成就人之恶念,若不发心改过迁善,妄欲念佛菩萨名号,冀己之恶事成就者,决无感应。切勿发此颠倒之心也。念佛最要紧是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力能为者,认真为之,不能为者,亦当发此善心,或劝有力者为之。或见人为,发欢喜心,出赞叹语,亦属心口功德。若自不能为,见他人为,顿生妒忌,便成奸恶小人心行。决定折福折寿,不得好结果,宜痛戒烟之。切不做假招牌,沽名钓誉。此种心行,实为天地鬼神所共恶,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世有女人不明至理,或不孝公婆,欺侮丈夫,溺爱儿女,虐待婢仆。或属填房,虐待前房儿女。若知孝公婆,敬丈夫,教儿女,惠婢仆,教养恩抚前房儿女,实为世间圣贤之道,亦是佛门敦本之法。具此功德,以修净土,决定名誉日隆,福增寿永。临终蒙佛接引,直登九莲也。须知有因必定有果。己若种孝敬慈爱之因,自得孝敬慈爱之果。为人即是为己,害人甚于害己。固宜尽我之职分,以期佛天共鉴也。

  小儿从有知识时,即教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之道,及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之事。令彼知自己之心,与天地鬼神佛菩萨之心,息息相通。起一不正念,行一不正事,早被天地鬼神佛菩萨,悉知悉见。如对明镜,毕现丑相,无可逃避,庶可有所畏惧,勉为良善也。无论何人,即婢小儿,亦不许打骂。教其敬事尊长,卑以自牧。务须爱惜五谷、衣服什物。护惜虫蚁。禁止零食,免致受病。能如此教训,大了决成圣贤。若小时任性惯,概不教训,大了不是庸流,便成匪类。此时后悔,了无所益。古语云:教儿婴孩,以其习与性成,故当谨之于始也。天下之治乱,皆基于此,切勿谓老僧迂谈,无关紧要也。......须知大通经教,未必即生能了生死。欲即生了生死,当注重于信愿念佛,求生西方。

  语虽拙朴,义本佛经。若肯依行,其益无穷。看过切勿废弃亵渎。转送他人同沾法益。

  附录一、真正信佛之信条

  现在信佛之人不为少矣。然而信不专一,非佛亦信。知见多乖,非佛为佛。前者不真,后者为不正。不真不正,虽名信于佛,与实不信无异。其为害且有甚于不信者。乃就所谓真且正者,录举三十六条以为正鹄。愿今之信佛者,详察而奉行之,则庶乎其不差矣。

  第一 依本师释迦牟尼佛奉为教主,不依其它天仙鬼神。

  第二 依释迦牟尼佛的经典奉为教训,不依于它教典籍。

  第三 依奉行佛法的人为师,不依于不奉行佛法者。

  第四 以佛法利人的人为菩萨,不以菩萨名号滥称天仙鬼神。

  第五 看佛菩萨如同父母,要孝敬他。

  第六 看佛经上的教训,如同军令,要服从他。

  第七 有疑难忧患事,至诚祈求佛菩萨,根据教理作明智的抉择,决不求救于天仙神鬼。

  第八 为自他利益起见,但于佛菩萨前做功德,不作功德于天仙鬼神。

  第九 须知佛是觉行已圆,菩萨尚在修行,有高下的不同。

  第十 须知佛菩萨是出世圣人,天仙神鬼是世间凡夫,有凡圣不同。

  第十一 深信佛菩萨有莫大的灵感,天仙鬼神万万比不上。

  第十二 求佛菩萨未蒙救护时,须知自己业障深厚,益自惭愧,勿生觖望、疑虑,转向天仙神鬼前乞怜。

  第十三 信吾人言行善恶,自作自受。因果报应,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丝毫不爽。业时牵引,永无断时。

  第十四 遵守佛戒,凡有性命不可杀害。

  第十五 遵守佛戒,凡非己有,不与勿取,公正廉洁,非义勿取。

  第十六 遵守佛戒,凡非夫妇,不行淫欲。清心寡欲,能致康寿。

  第十七 遵守佛戒,与人言语不敢欺诳。

  第十八 遵守佛戒,烟酒醉剂,不敢饮吸。

  第十九 自己遵守佛戒,不以违佛禁戒事使人行之。

  第二十 自己遵守佛戒,并愿他人及天仙神鬼一切众生,遵守佛戒。

  第廿一 既奉佛教,当自作正人,以正众生。修身齐家治国,爱国守法,利国利民,求世界和平人民安乐。

  第廿二 深信一心念念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发愿往生彼佛国土,常得见佛。

  第廿三 愿临终往生净土,不求来世为天仙神鬼,及富贵人等。人身难得,福报享尽,必遭堕落。往生净土,才免危险。

  第廿四 知世间法无常如幻,得意不喜,失意不瞋。但依佛法精进,自行教他,以求进善。

  第廿五 深信因果不错,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第廿六 当知称念佛号,持诵经咒,现生来世为佛菩萨威德之所护念,勿作神鬼道中为钱币想。

  第廿七 须知弥勒菩萨现在尚未成佛,成佛尚在数千万年后。

  第廿八 须知观世音菩萨,有三十二应随类现身。为度人故或现女身,非实是女子。

  第廿九 须知佛菩萨超出人天,住妙净土。为救度众生,往来六道,亦非常在天上。

  第三十 勿执三教或诸教同流之说,混乱佛德。

  第卅一 宝卷是俚语小说,勿作正经宣讲。

  第卅二 五部六册是外道魔说,不应为人唱诵。

  第卅三 先天大成、无为长生等门,并非佛教,不应归依。

  第卅四 深信真正信佛,来世决定不生地狱饿鬼畜生三道。

  第卅五 深信佛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当作佛,惟须真正修行。

  第卅六 愿一切众生,咸受三皈五戒,同生净土,同成佛道。

  上面三十六条,略明真正信佛之轨范。所冀仗佛慈力加被,令见闻者咸生如是真正信仰。更愿以此功德,回施一切有情,同向无上菩提,决定皆得往生成佛。

  附录二 、“十大碍行”节录

  元妙叶禅师《宝王三味念佛直指》云:详夫一心平等,体性无亏。虽缠绵于业识之中,靡不有出尘之志。方欲究道,魔境先彰。一事亏心,万善俱失,成小败广,得者还稀。况乎物欲交倾。死生迁变,递相仿效。易地皆然。使如来三大阿僧祗劫不惜身命所得法门,因兹障碍,退其心故,一旦在我而灭,可不痛伤。既为释迦之子,不以力争,坐令法界群有,永失慧目,甚于割其身肉也。今依经立十种大碍之行,名十不求行。

  下十段每段第一句标起。第二句反明病根。第三句说列病症。第四句出正义。第五句显力用。

  一 念身不求无病。身无病则贪欲乃生。贪欲生必破戒退道。知病性空病不能恼。以病苦为良药。

  二 处世不求无难。世无难则骄奢必起。骄奢起必欺压一切。体难本妄难亦奚伤。以患难为解脱

  三 究心不求无碍。心无碍则所学踖等。学踖等必未得谓得。解障无根则障自寂。以障碍为逍遥。

  四 立行不求无魔。行无魔则誓愿示坚。愿不坚必未证谓证。究魔无根魔何能娆。以群魔为法侣。

  五 谋事不求易成。事易成则志存轻慢。志轻慢必称我有能。成事随业事不由能。以事难为安乐。

  六 交情不求益我。情益我则亏失道义。亏道义必见人之非。察情有因情乃依缘。以弊交为资粮。

  七 于人不求顺适,人顺适则内心自矜。内自矜必执我之是。吾人处世人但酬报。以逆人为园林。

  八 施德不求望报。德望报则意有所图。意有所图必华名欲扬。明德无性德亦非实。以市德为弃屣。

  九 见利不求沾分。利沾分则痴心必动。痴心动必恶利毁己。世利本空利莫妄求。以疏利为富贵。

  十 被抑不求申明,抑申明则人我未忘。存人我必怨恨滋生。忍抑为谦抑我何伤。以受抑为行门。

  此十摄一切碍。惟上智堪任,中下之人不敢希冀。若照察觉悟,省身体道,持之不失,则能入诸魔界,不为群魔沮伤,循诸色声,不为色声惑乱。乃至憎爱名利之场。人我得失之境,我心先居碍中,彼碍岂能为碍,碍若无碍,道行可以直进。

  明蕅益大师十大碍行跋云:佛祖圣贤未有不以逆境为大炉鞴者。佛四圣谛,苦谛居初。又称八苦为八师。苟稍存喜顺恶逆之情,终与夏草同腐而已,安能如松柏之亭亭霜雪间哉。美玉不琢不成器,顽金不煅不致精,钟不击不鸣,刀不磨不利。岂有天生弥勒,自然释迦。欲为圣贤佛祖,必受恶骂如饮甘露,遇横逆如获至宝,方名素患难,行乎患难。方可于秽土植净土因。方如莲出淤泥,超登不退。倘无事则驾言念佛,求生净土。一遇不如意,辄悔愠咨嗟。吾恐三昧不成,生西未保。须于此十大碍行一一自验。果于病时难时,乃至被抑时,唯增念佛心,明苦空观,不怨不尤。庶莲花日滋,可称三昧宝王矣。

  佛法包括世间法和出世法,而以出世法为究竟,它为我们阐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破除一切妄情、偏执、迷信、幻觉,而导引正信、正见、正行、正觉。它指明了一切众生无始无终的“生命之流”中生灭流转,一期生死只不过是一个短暂的片断。而所以形成六道轮回中极其错综复杂、万有不齐、苦乐悬殊的境象,其间贯穿着一条“因果规律”的缘故。佛法提示了命和相的原因及由来,却不教人去算命、看相、求签、问卜,就因为捨本逐末是徒劳无益的,算亦如此,不算亦如此。只有了然于因果命相之所以然,明了由过去造作的“因”,而形成现在的果,而现在造作的因又形成未来的果。其中因因果果虽极其错综复杂,但正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般的准确,自因自果,自作自受。恰如其分,毫厘不爽。利人即是自利,害人适是自害。虽然一个“因”种了下去,到“果”的形成(成熟),也同植物一样,必须经过一定时间,却是“因”不虚弃,“果”无浪得,“善恶到头总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罢了!明白了这一道理,我们就完全可以改造自己的命运,掌握自己的未来了,所谓吉人天相,自求多福,这样才有益于实际啊!这样做,不仅是自利,而同时也是利人利国,共利群益之道啊!可是以上还只是佛教的世间法,佛教还有更究竟的出世间法,(超出而不是厌离)它启示人们澄清妄念,转迷为觉,明心见性,了脱生死,永绝虚妄流转,证得不生不灭,涅槃寂静的究竟解脱,还复净觉妙明的本性而圆成佛道。这才是佛教的真正的目的和最终的目的。诸位如愿探求、修证这博大精深的佛法,就请您进研三乘圣教和实践戒定慧“三学”“六度”等微妙法门。

  一切佛经和佛学书籍,都能使人廓清迷惑,洞明宇宙人生的真理,趋吉避凶,自求多福;豁凡情而发圣解,超生死而生净土;乃至究竟解脱,圆成佛道。深有益于身心修养和家庭幸福。所以恭敬尊重,净手洁案地诚敬阅读,能得很大的利益。如或轻慢秽亵,损坏毁弃,则有很大的罪过。至希见者闻者,精研力行,保藏留传,翻印广布,功德无量。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