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照的力量

  我们继续讲修观。什么是“观念”?“观念”代表很多种意义,当我们第一次看到一件事物的时候,我们只是有个概念而已。但是这个概念(就是我们的念头)在未经过深入了解、分析的时候往往会趣于执着性,把这种概念当成是真实的事情,其实这种概念不是真实的。

  我们看一切的事物,或你在做任何的工作、生活中所遇见的事情,你最初也只是有个概念而已,但是经过研究分析之后,透过思考,整个概念起了变化。

  学佛的人,把佛所教导的,自己所认识的、体会的,再加上我们所接触的事物,经过思考、判断,而后才确定是否投入,这就叫做“观”。你最初看事物的时候,只是接触而已,经过你的“观”,经过你的修练,去掉粗的部份,取其细的部份,那么你对这件事情的可行性,才会产生一种新的认识。没有学佛以前,我们“观”的标准就是从我们的主观意识出发,学佛以后就是根据佛所教导的教理去比较,没有能力去判断的事物,就把佛所教导的话拿来比较一下,你就可以判断这件事可以做、不可以做。

  但是我们最初的时候很多都是妄想心,要怎么样才能够安住呢?

  我昨天跟大家说过,不论你是学了义或者不了义,我们的心要安住。了义的经典是从理上来说的,不了义的经典是从事相上来说的。在事的方面,我们都有点不大清楚,但是我们用理对照、研究一下,就知道它合不合理,我说合不合理,是指合乎佛的教理。

  平常我们从感情、从概念认知事物,经过分析、研究之后,变成理性的。但是,处在这社会当中,还有国家的法理,除了情理、法理,还有“性理”。“性理”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谓的讲“道理”,但这个社会上的“道理”跟佛教所谓的“道理”是两回事,佛教所谓的“道理”是什么呢?就是菩提道。我们一动心、一动念,所做、所行的事,都应该顺着菩提道走,而怎么样才能跟菩提道相应呢?你得发几种心,总合来说就是发菩提心,菩提心也有很多分别的。

  以〈大乘起信论〉来讲,要有“直心”、“深心”、“大悲心”。“直心”,就是直观你的本性;“深心”,就是依着你的本性所生起的大慈大悲心,就是修一切善法,利一切众生。要修一切善法、利一切众生,都得有大悲心,没有大悲心,你的心会不平等。这个大悲心是平等的,没有亲疏、厚薄、善恶之分。对于恶人,我们还能有大悲心吗?越是恶人,你越要生起大悲心,你度一个恶人比度一百个善人都要好,恶人不做恶人,就都变成善人了!如果这个恶人继续做恶,会使社会都不安宁,不久以前陈进兴他们三个人,就把台湾闹的不安宁!你把这位恶人度了,社会就会很安定,度的时候不要有所拣择。昨天我们讲过了,我们之所以不能成为圣者,是因为我们的心太拣择了,分别心太重了。

  但是西藏的教育没有这种说法,藏传佛教的菩提心是“菩提道次第”,讲三心。第一个是“出离心”,出离心就是认识这个世界之后,不要生起贪恋,这个世界上所有一切的事物,不论是家庭、眷属、财富、功名、地位、利禄,这一切都不是真实的。你先生起“出离心”,有了“出离心”,不是只有自己出离。

  第二个是“大悲心”,要是没有智慧你能出离吗?所以有了“出离心”是不够的,还应当有“大悲心”,这个跟〈起信论〉所讲的是相通的。“大悲心”就是度一切众生,你看看这世界上充满了缺憾!这个不好,那样也痛苦,你先生起“出离心”,要离开你的眷属乃至一切众生,然而一切有情应该让他们也都出离,这就必须有“大悲心”。如果你的“大悲心”不够平等,有拣择、有分别,这样的“大悲心”是不正确的。

  第三个就是“般若心”,“般若心”就是智慧心。只有“大悲心”是不够的,还要有智慧心,以智慧来主导你的“大悲心”。就好像刚才我说的,对恶人,还有非善非恶的、各形各类的人物,有了大悲心之后,我们用这个“般若心”来指导对机说法,使他能够出离。

  佛说的“道理”指的是这个,我说了这么多也是在解释这个“道理”,什么“道理”呢?菩提道的“道理”,除了情理、性理,还有社会上的一些法理,我们所讲的是“道理”,都不是菩提道的理,讲的是世间的道理。世间的道理是没有标准的,我们拿什么来衡量?大家都觉得自己有道理,是你对?我对?究竟是谁对呢?不论民主社会也好,专制社会也好,封建社会也好,那个“理”就是金钱、权势,如果“道理”是建立在这基础上,你们说法官判案公正吗?不论哪个国家,想求得合理的判决,只要你心平了,那就平了,就合理了。

  如果照菩提道的理来讲,就完全不合理了,菩提道的理是不是摄受世间的道理呢?应当把它摄受进来,你最初应当有这个概念,用这个心来修行,不论你修行那种法门,都是无障碍的,都是圆融的,不要去分别哪个法是大的,哪个法是小的。假使你的心量大,你观苦、观无常,按说这都是小教的教义,但是一切的苦无自性,苦的性是什么呢?它没有自性的,苦性即是乐性;乐性也是苦性,就是苦乐平等。你心中不存在苦乐性,也就没有苦,也没有乐,这就究竟了。

  听到好多佛教弟子说:“我信佛这么虔诚也几十年了,为什么佛都不加持我,让我病痛的这么严重啊!为什么让我遇见倒霉的事!”你说他圆融吗?他达到苦性了吗?当然没有。这是观照的力量不够,这就是他在研究、分析的时候,认识的不够,这里头掺有善恶因果。因此,我们必须自己如实的修,我刚才讲的道理就是如理的修,合乎情理的修。但是,在法上可以如此说的,这是菩提道理上讲的,我还没有讲到正题。

  我在前面跟大家讲应当具备什么心,让你以后好修行,修行的时候就没有困难了,也就不会问怎么样修行啊?有些出家师父出家一、二十年了,也还没有入门,不知道怎样修,是根据这个问题讲的,大家别把主题忘了,而偏离了主题。我说的这些是前方便,因为是前方便,你必须得这样准备,你能准备些什么呢?要相信自己是佛、相信自己有佛性,你要是学《华严经》,就相信自己是毘卢遮那佛,你要是念阿弥陀佛,就要相信自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的佛性跟你的佛性是相同的。因为,你既然相信了,从根本上就已经进入了,当遇到任何困难的时候,你解决困难的思想就不同。

  因此,第一个要有信心,你问我,佛性在哪里?在我们身体内?在我们身体外?是遍一切处?学过《楞严经》的,就知道所谓的“七处徵心”。现在你先不要问佛性在哪里,佛性在哪里,哪里就能得到快乐;你快乐的时候就是佛性,你痛苦的时候就不是佛性,因为你已经失掉佛性了。先问你自己信不信佛,我们有好多学佛的人,问他这个问题的时候,他就说:“我有信心!我相信佛!”但他并没有直接回答我,能相信自己的心,很少人能这样回答。现在我们应当相信自己的心,相信自己的心即是佛,我们有佛种子,要相信自己一定能成佛;能依这个佛心来修一切法都是佛,你要先具足这么一个信心。

  譬如说持〈大悲咒〉、念〈普门品〉,你有所求,也许请求神丹妙药,或者你是帮人求。感应好的时候,就把这个功德都说是咒语的灵验、观世音菩萨的加持,你忘了自己就是观世音菩萨。当你持咒的时候,你的心跟观世音菩萨相契合,跟〈大悲咒〉相契合,跟法相契合,跟佛相契合,跟一切僧相契合,这种加持力是自心显现的。

  因此要建立这么一个信心,而后当你修一切法的时候,能有这么一个基础,先把你的心训练的坚信不移了,再也不动摇,以后修法的时候,你就很容易进入状况。不论你念经、持咒、拜忏,不论修哪一个法门,都能够很快地进入。当你进入之后,你就逐步的认识自己的功力到达什么程度,如果自己还不理解,你可以对照经典,就会知道。因此在日常生活当中,你就可以提起观照的念头。

  佛法在哪里呢?就在你日常生活当中,佛法在哪里呢?就在你自己的心中。把你的心跟日常生活结合在一起,不是两条并行线,而是一条直线。把所学到的佛法运用到日常生活当中,不外乎有两种,一种接触人,一种接触事。不论在人、在事上,你都得这样用心,这样处理问题,你会处理的很恰当。在病苦的当中,特别是在困境当中,你就会感觉到心的威力,体会到佛法的威力,因为佛法就是心法。

  我感觉我们很多道友,以为修行就是念佛、念菩萨圣号,或者念大乘经典才是修行,反而觉得做饭、烧开水、或者游山玩水,都不是佛法,这就错了!没有一件事不是佛法,没有一件事离开你的心而能成就的,你要把一切法都运用到自己的心上,以这个心再来修行起观照,就会很快得“定”,这个“定”并不是说六根都不动了。我所说的这个“定”不是指这个“定”,而是在眼观色、耳闻声、舌尝味的时候,都在“定”中,所谓“那伽常在定”,这个“定”要怎么修呢?就是要“观照”。

  观照,在教理的术语,叫“毘钵舍那”。“毘钵舍那”,叫做“观”,“观”就能够得到三昧、三摩地、禅定、奢摩他、止。这些都是一样的,名词虽然很多,但是,意思只有一个,简单的说就是“定”,“定”了才能生慧,没有“定”的慧是没有根的。

  这个“定”要怎么学呢?就是心里上经常的觉知,心里觉知就是明白。佛就是觉,也就是明白,你明白了,正知正觉了,这就是佛。经常有佛的觉知智慧,觉知观照。觉知观照什么呢?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是观照,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但观照的方法是随个人的做法而有所不同。

  我以前观照的方法,是念阿弥陀佛或者念地藏菩萨,用呼吸的方式,

  吸气的时候就念“阿弥”,呼气的时候就念“陀佛”,或者“地藏”、“菩萨”都可以,你用久了就可以一鼓作气了。一呼一吸、一吸一呼都是地藏菩萨,随时这样念。

  有一位缅甸的大智者马哈希禅师,他教导一种方法很适合我,但是他的方法不是像我以佛菩萨为名号。他都观照些什么呢?他说要观照吸气,往内吸气腹部就胀,往外呼气腹部就扁了,就观你呼吸时的腹胀、腹扁,思想自然就会专注在这个动作上。

  如果我们不注意还是注意不到,他还告诉我们,你可以用手摸摸自己的肚皮,一吸气肚子就往上鼓了,一呼气肚子就扁了,专注在你肚皮上不放。人必须呼吸,但是这个做不住、念也定不住,用这种息念住的方法,念定不住跑了,你也不要着急,也不要非把它拉回来不可。马哈希禅师的方法是不拉,我以前的方法是拉回来。好比说念头一走了,把它收摄回来。马哈希禅师是随着念头转变,他说,你观照腹部的胀扁,把能动念的心,跟你所观的,随你腹部胀扁的现象,就是观照使它不失,念念的使它不走样,念念的去观照。

  就像我们拿箭射靶,箭箭都射中的意思。观照不失,如果这个念头跑了、岔开了,念头晃荡了,不观照腹部了,呼气时腹部自然的会扁,吸气时就胀了。吸、胀、扁,用手触摸,但是念已经跑了,不在这上面,怎么办呢?你赶紧对自己观想说:“散了!散了!”经你这么一说,你的散乱就回来了,你说:“散了!散了!”散乱的现象就没有了,这就是“照”。这样的“照”就叫“念住”,念必须要住到这个胀扁里头,不要让它散了。你这样的对照一、两次,散乱的现象就没有了。初次使用的时候,你中间住久了就是呼吸,清清楚楚的“观”就是呼吸。

  我以前念“地藏菩萨!地藏菩萨!”如果念头跑了,赶紧把它收摄回来,马哈希禅师观照的方法比我的方法更好,他不收摄就随着念头转移,念到哪就住到哪,这就是“念住”。念到哪就住哪,晃荡就让他晃荡,它一晃荡,你就随着晃荡起观照,一观照,晃荡就没有了,散乱就停止了。散乱一停止之后,他再恢复观照,观照什么呢?观照扁、胀,就这样观照。

  马哈希禅师有时在修行的时候,隐隐约约之间好像撞见一个人,本来在观照腹部胀扁的他,也是恰巧撞见这个人,一观照之后又没有了,没有了又回到胀扁的情形;或者遇见一个人与他聊聊天、说说闲话,在闲谈的时候就随着闲话去观照。他的意思就是,你随着你生起的这些妄念、妄想、习性去观照,一观照之后,妄想就没有了。

  在任何起心动念、回忆的时候,你都不离观照,一旦观照久了,这些现象都没有了,又回到腹部的胀扁了。但是在这当中有很多过程,譬如有时心情很快乐,你就观快乐;有时很忧伤,就观忧伤吧!不要起分别,观的时候就是一照而已,因为你的正念注意的是腹胀腹扁,就这一境专注不离,任何事情你都不要让它岔开。

  如果没有生起观照的时候,你很容易心随境转,别的境界一来就随着它跑了,这一跑就岔开主题,结果工夫全忘了。如果你生起观照,其它的境界都空了,你就把正念提起来,这样的观照就很容易入定。“观”就是让你容易入定,看起来好像离开了,没有佛法了,其实就随着你的生活观照,这就是佛法的根本教理,就是止观。观了之后就能定,就是止观双修的法门。

  只不过马哈希禅师运用的方法不同,观外界的境就是腹部的胀扁,但是,观心跟所观的外界好像是两回事,因为有时候作观时好像是境先起,心在后,等你观久了,好像是心先起,才起心动念了去观。心先起,境先有,这都不对的,到了“心”、“境”同时,一观照心起念动,念动境界现前,境界现前两个同时的,就是能观的心跟所观的境同时生起来。观到最后,能观的心也没有,所观的境也没有,“心”、“境”俱寂。

  禅宗举了这么一个例子,一位牧童最初放牛的时候,时时刻刻小心地把绳子拉紧,深怕牛跑了,伤了别人家的苗稼。日子久了,那头牛习惯了,那位牧童也就没有心思再管牛了。后来,那头牛没有了,牧童也没有了,这就是“心”、“境”双亡,就达到禅宗入定的境界。

  禅宗这种境界,类似马哈希禅师所说的那个境界,不过马哈希禅师的方法是有境界相的。像我以前念地藏菩萨为修行宗旨,我也这样观、这样想,但是我的方法是念头一跑了,就把它拉回来,深怕它跑掉。马哈希禅师是放任它,随着自己的意识去观它,意识来了就认真去观它,意识走了你再把它拉回来,就这样观想,意念飘浮不定,到最后就能达到心境专一了。但是我们的六根不只有这一个,有时你可以用耳朵听腹胀和腹扁的声音,尽量让自己沉静下来,你会听到自己的呼吸很粗、很重,好像腹胀的很厉害,腹扁的也很厉害。

  其实这些都是幻影,你随着这些幻影一观,幻影也就消失了,眼耳鼻舌身意都是如此,你就一一的观。比如我们现在打坐、修行,打坐时想息定,初坐时没什么感觉,坐久了腿就开始酸了,僵硬了,发痛了,就会影响你的观,你就会放下不观了,开始观腿痛,为什么他会腿痛?当你观想力强的时候,麻也不麻了,痛也不痛了。

  如果一直的观还是解决不了痛的事实,腿确实还在痛。你想换腿,你就随着这个念头想:为什么你想换腿?为什么想换个姿式?就观这个换姿式,观想换姿式的一举一动,为什么要观呢?清清楚楚地就像照相机一样,一个个都照得清楚,这就是心法相续的意思。你相续不断的观,那个幻想、妄想自然都消失,这个时候唯有你所观的境,目地是达到能观的心与所观的境调合成一个。

  如果念佛,你就观阿弥陀佛,或者你念地藏圣号就观地藏菩萨,有时你观到自净定处,能观的心、所观的像和所念的圣号全都没有了,这个就叫有工夫。但是,因为你不能长时间保持定的状态,就必须随时的起念,随时的观照,真正的达到连续不断的观感,观感其实就是感受的相续。只是我们说的那个受蕴,比如酸、痛、或消失、或快感、或痛感,都只是一种感受的相续,而且感受的相续,也就是你心法的相续。当这种观修行久了,感受就渐渐少了,你又可以回来观照你腹部的胀扁了。当你达到不为一切外境干扰的时候,能观腹部的心与所观腹部的胀扁都没有了,这时候你就要入定了。

  马哈希禅师告诉我们,你观什么就把念住上面,他不断重复的说,观摇晃就观摇晃,他重复几句是让你注意观,观摇晃,心就住在摇晃上,观酸痛,心就住在酸痛上,心住就是念住,念住在那儿,那儿就没有了,你不念住,反而妄想纷飞,等你一住反而没有了,他就是这个涵义。到这个时候心纯念止境亡,心是纯一了,能念的心就没有了,境界相也没有了,境界相都是幻相,这些都是没有自性的。所有一切的事物都是没有自性的,你要能观想。

  《楞严经》上提到月光童子观水观,月光童子在做观水观时,发现他身体没有了,其实都是水,观什么都是用我们的心力转化而成,这是心力的转化。所以这种观,最初修行的时候很难,但是,你也不一定要照马哈希禅师的方法,可以用自己的方法去观想。熟悉了,你就可以运用自如。在过程中你必须要有耐性,为什么要有耐性?例如:你打坐腿酸了,你要有耐性,不要腿酸了就马上换腿。你这么一观它就不痛了,久而久之自然就入定了。你要是一入定了,任何痛苦都没有了,这种入定的境界,或者几十年、几百年,或者几千年、几万年。因此,入定的时候可以延长,最初时候你会有痛觉,那个痛觉是觉得痛,那个觉不痛,《楞严经》是这样告诉我们的。

  “有觉觉痛,无痛痛觉。”感觉痛的那个感觉不痛了。就像我们开刀打麻醉针的时候,麻醉针把你那个觉麻醉起来,你就不知道痛了。麻醉药在你身上也起不了作用,肉体本身没有痛觉,也没什么不痛,是因为你那个觉,那个觉本来是“有觉觉痛”,那个觉本身不痛。“无痛痛觉”就是能觉照那个“有觉觉痛”,它不迷的,永远都不迷的,是因为你所觉的物体迷了,所以妄觉就不同了。

  由此又让我们联想到忏罪。我们每位道友,包括我也是这样的认识,因为佛的教导,“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一作百千劫,在你没有成道之前,业报是不亡的,成了道之后是不是业报就尽了?没有,佛还是示现受报,虽然他受报就是我们刚才讲的这个觉,因为他没有痛苦,他受报的时候,没有感觉,没什么障碍。

  另外像我刚才所讲的,你观照成功了,这些都没有了,为什么呢?假使说我们业报不能转、不能消灭的话,学佛有什么用处呢?我们永远也成不了佛,这是了义的说法。业性本空,就像我们在修空观的时候,说业没有自性的、缘起的。业的体又是怎么样的?是空的!“业性本空唯心造”,都是我们自己心所造的。

  所以现在我们修的这个心是妄心,必须达到“心境双亡”的境界,“心若灭时罪亦亡,心亡罪灭两俱空”—心也亡,罪也灭了,两个都没有了,根本什么都没有,都只是幻觉。“是则名为真忏悔”,忏悔达到这个境界才是真忏悔,一切法都是缘起的。

  我们时间不够,本来我想讲“缘起性空”,这是佛教最究竟根本的。一切法就是“缘起性空”,为什么会缘起?为什么是性空?因为性空故才能缘起;因为缘起故,说它没有自性才能空,这是两面活用的。我们刚才讲修行,这是心里的观想,而一切物质是缘起的,在心里上,我们就说它是性空,让“空”和“有”相互沟通一下,“空”、“有”无二。这种观想法门,大家随时要观,当你最痛苦、障碍最深的时候,你就修这个观!佛在教导方面所用的文字太多了,但是你要想修行,就要用这个法则来对治你的痛苦,对治你的障碍。你一观照就没有了,因为你已经修成,你在定中就没有了。

  缅甸的马哈希禅师还讲一个故事,说佛陀灭度四个月之后,就举行了第一次的佛经结集,共有五百位高僧被选中来进行这项工作,可是除了阿难尊者是初果须陀洹之外,其它的四百九十九位都是阿罗汉,为此,阿难尊者在结集的最后一刻,其它的人还是不准他进入结集场,阿难尊者就尽力修习禅定,继续观想身念处,那时候正是八月的第四个星期。他在修观的时候,是用双腿行走,不停地走,专注在自己的步伐上,可是还是无法证得阿羅汉果。

  阿难尊者就回想佛陀对他讲过,继续修习禅定,一定可以证得阿罗汉果。阿难尊者注意到自己太过急躁以及定力不足才导致散乱,所以他就停止行走,让自己平和起来,于是他就躺卧下来继续观察。当阿难尊者走进房内,坐在床边开始躺下来,阿难尊者就开始观想:“倒下!倒下!”注意到他手、脚的姿式,阿难尊者是在观察“倒下!倒下!”的时候开悟了,证道了,从初果到二果、三果、四果,一瞬间就证道。他修行的过程很长,但是,证得的时候很短。

  所以我们在修行的时候,越容易触动内心感觉的时候,你马上就得到解脱了!当我受难住监狱的时候自己就尝试过,我观想是不是有监狱呢?我是不是住在监狱里呢?观想监狱就像我初出家住在山里修行的时候一样,这又有什么差别呢?在这里还有人送饭来,门外还有解放军拿枪守护着,保证我的安全,我什么都不用过问,虎、狼、狮子都进不来,住在山上,有时候还吃不到饭,在这儿时间到了就有吃的,跟我们闭关时,关上门不出去不是一样吗?有什么差别呢?但是,这样一想,别人虽然觉得很苦,我在监狱里头就不觉得怎么苦,要是苦了我也活不下去,这不是一天、二天的事。

  有一次,在我被吊起来受刑的时候,我就观想假使人最初的生活就是这样,一天当中把你吊起来打几次,你自然也就无所谓了。虽然被吊的时候很痛苦,有时候还会痛昏过去,然后又醒过来,想不起来刚才发生了什么事。心里头想着吊一吊就吊一吊!时间久了,他们知道这种方法对我起不了作用,也就不做了。

  我亲身经历过最痛苦的事情,好比说“开刀”,我不是在说别人,而是说我自己。我开完刀之后,医生告诉我,他切开我的腹部,把里面的肠子都取出来清洁、消毒,并切除有癌细胞的部份。我醒了之后,回想自己又下了一次地狱,《地藏经》里说的“抽肠剉斩”—把肠子全部抽出来然后一段一段斩,不是这样的吗?抽肠下地狱也不过就这么回事,也没有什么了不得的。其实,一切的苦难都是你自己找的,你认为它苦,它就是苦,

  你认为它乐,它就是乐,你要转变一下心境,这就得靠观力了,如果你不这样想,不转换一下想象力,你活不下去的,别说三十三年,三年也活不出来。

  但是有监狱吗?没有。有没有地狱?没有。你们的土城监狱就在这里,你说有没有监狱?其实,你们也没有去过监狱,你也没有参观过,监狱跟你毫不相干,因为你没有这个业。说地狱众生这么多,跟你有什么关系?你没有造地狱的业,你也没有像地藏菩萨发愿去度众生。说你不会去地狱,因为去地狱有两种因缘,一种是威神力,一种是业力;这两种你都没有,也就跟你不相干,也就跟没有是一样的,是不是啊?

  我们都知道大西洋彼岸有个国家叫美国,现在中国大陆上,据我所知还有一、两千万人不知道有美国这个国家,你跟他说,他也不相信。像我去西藏的列五区,我跟他们说北京这个地方,他说人间没有北京这个地方,或许天上有,但他们绝不相信你的话。但是,你要是跟北京人说西藏列五区中里的人茹毛饮血,到现在衣服也不穿,就这样生活着,他们也绝不相信,好像我在说瞎话。

  可是,这是我亲身走过、经历过、看过的,因为我有这个业,你没有。在西藏十年的时间当中,五年在拉萨学法,其余五年到处走走,五年的时间所看见的事情、所看见的人,都不能对别人讲,讲了别人也不会相信,因为别人没有这个业,我有这个业。为什么我想往那里走,现在我问我自己:“为什么年轻的时候往那里走,走的时候还是一个人,你不怕人家把你整死吗?不怕遇到野兽把你吃了吗?”那时我脑子里从来没有想过这些问题。

  因此我们在修行、修定的时候,你要专注一境,刚才我讲的例子,你只要专注一境,就可以修行。昨天我说过,你做饭、哄小孩的时候,都不妨碍你的修行,不论你做任何事情只要把你的心都住在上面,这才是念住;做什么就念住什么在上面,最后就可以学成功了。你住在空义上就是空,念住的意思就是这样。

  我刚才提的问题还没有解答,业如果能转,等于没有因果,可是如果业不能转,我们信佛做什么?信佛能转业,让我幸福,但是求也求不到,大家要参一参啊!我虽然不见得解释的清楚,但是你自己要参一参、想一想,必须经过思想、认识,你才能解答,业是不能转,但可以由你修行三昧的力量来转了,业没有了,报也没有了,但是我们现在是业报身。

  我原本该死在监狱的,但我把它转了,所以我没有死又出来了。原本开刀该死的,结果开刀也没有死,也转了,这就是能转啊!开刀不一定得死,是不是啊!有的人会死,有的人不会死,这是没有保证的,没有决定性的,都是两面性。什么是决定性呢?我们依自己相续的心力不断的修行,这就是决定性,当你力量达不到的时候,或者心力没有达到某种程度的时候,你的业也是不能转的,一定得受报;当你达到了,受即无受,不转也转了,遇到问题要能这样想,求人不如求己啊!

  我昨天说过求佛菩萨加持的时候,佛菩萨有三种不能!办不到,就得你自己消业,因为是你自己做的,你必须自己消。那我们还求他干什么?如果我们不求他,我们的心力就生不起来,其实我们求他的时候,也就是我们自己心力生起的时候啊!我们感到加持,那是佛的加持,佛就是我自己,我自己的心就是佛。所以,我为什么让大家相信自己的心就是佛呢?反复地说这个问题,要有“信心”,把“信心”两个字中间打个逗点“信,心”。信,就是信自己的心,这个心能作佛、作菩萨、作众生,也能下地狱。十法界唯心造,因此大家在修观的时候,要把你所学的佛法运用到你日常生活当中,不要让佛法跟生活脱节了,成了两条并行线。

  我在这里拜忏与你在公司上班一样,你把上班时的那份心力依着〈净行品〉中那个发愿的心来运用,我上班是做什么的?是利益众生的。有几种行业我还没想出来它要怎么回向。例如:屠宰业,他们在杀鸡、杀鸭的时候说是在行菩萨道,你要是大菩萨可以,我给你一刀,送你到西方极乐世界,你走吧!假使那众生会说话,我肯定它会这样说:“你慈悲慈悲,我不想去极乐世界,你不要杀我!”但是,这要看你自己的心,选择职业很困难,哪怕是饿着,也别去做屠宰的行业,我们这里好像没有从事屠宰业的,但是杀鸡、杀鸭的人还是有的。

  我们有好多弟子还是吃荤的,吃荤是可以,我也不劝人家信了佛就一定得吃素。虽然你信佛,但是你先生或者你太太他们未必信!或是你只信了一半还有一半不信,还有些小孩子是全家人一起吃饭的,你要吃素却让家人都跟着你吃素,这是不可以的,这会使他们都谤佛;你不但没有帮助自己反而是害了自己,你如果安不下心来,就随缘吧!家人吃肉你吃菜!同一个锅煮的食物,人家吃菜边肉,你吃肉边菜,那不就好了吗!不要成为家人的障碍,这不是条件,但是你还是不能杀生。你可以要求家人到市场买现成的给他们吃,不能买活的回来在家里宰杀,那样会带来很多的戾气,家宅会很不安宁。

  古人说:“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半夜屠门声。”现在岂只半夜,什么时候都可以宰杀了,每一天都有人在宰杀,岂只大生物、小生物、鱼、鳖、虾,每一盘菜都得宰杀多少生命啊!你想要世界安定,这怎么可能呢?我昨天讲世界的构造不安定,再从你作业的不安定,你怎么样能够快活?不可能,那是我们求自己,让我们自己心安。

  因此在日常生活当中,你不只要会用“观”,还要会用“愿”及“回向”。我刚才说的那些话不是笑话,这跟我们放生一样,看着别人杀生,或者你会说反正它迟早也是要死的,我不杀你,别人也是要杀你,我不买别人也会买,到时候照样也得死,你跟我结缘了!我给你作点佛事,我没有杀你之前,我给你念念咒,我杀你之后,我还要还你的命债,将来你在杀我的时候,你也给我念念〈往生咒〉什么的,你这样子送它走。这是被动的,并不是你主动的,因为你被动的非这样子做不可。

  如果你选择的职业是在厨房里当厨师,厨师是一门职业,要是有客人点一道菜你不肯做,老板买的海鲜你也不肯做,你这职业也做不下去!这饭碗就砸了。但是如果你能到素食馆去做更好,一样能维持生计。

  所以,职业要有所选择,这就是“善用其心”,这一、两天我跟大家讲的就是:一个是你要会修观,一个是“善用其心”。就是把你的修行跟日常生活结合在一起,把你所学到的佛法一点一滴的运用到你的思想生活当中,你就能得到很多好处,你的心真正得到“灵”。

  我说的“灵”并不是神通,其实现在我们一举一动都是神通。有个人跟我说神通,我说你的神通现在也不小,当时这个人是开飞机的,驾驶飞机的机长不是神通不小吗?那么重的飞机他都能把它驾驶到天上去,神通不是很大吗?阿罗汉也没有这样,阿罗汉的神通只限于他自己,大型飞机有四百多人,小型飞机也得有几十个人,你说把那架飞机送上天,容易吗?可思议吗?不可思议吗?阿罗汉的神通能带个几千、几万个人上天吗?或许天神可以如此。

  真正讲起“神通”这两个字,“神”是天性,佛教讲的“天”字是自然义,佛教中的天是自然形成的,除了六欲天跟人间是一样的,忉利天跟四王天他们待在土地上,他在须弥山顶上,四王天在山腰,其它的天在空中,我们一般人看的是天空,他们看的是土地;我们看的是水,饿鬼看的是火;天人看的是琉璃,因为他们戴的眼罩都不相同,所以看到的也都不相同。因此,有好多问题都要从我们心里头去解决,从谁的心里头呢?由你自己的心里解决,不要听谁说有什么神通、妙用、帮你消灾免难,都是骗你的!我不该说这话,我要忏悔。

  如果说家里有年老的人过世了,你不作几场佛事,不请几位师父念经,别人会说你不孝,好多人会指责你、骂你,你必然得请几位师父念经,但是这样有没有好处?有,只是好处很小,用处不大。如果能把老父亲从地狱度升到天上,问题就解决了吗?还得靠你念经的力量,念经的力量一旦消失了,你有办法让他自救,让他自己修,那才是真实的。劝大家多往心里头用功,供养三宝有功德吗?肯定是有的,那是求外福德的,解决不了你的任何问题,你要成佛还是要你自己修。

  我在温哥华的时候经常对一些道友说:“你不要一天到晚东奔西跑的,这个道场结束了又再赶那个道场,到处当义工等等,你在家好好静坐一下,观观心,念佛也好,念经也好,这才是你真正能得到的。”因此,有些出家师父就骂我:“你老了,胡说八道,大家都不来寺庙,我们不都饿死!”我也就不敢多说了,其实,应该是你自己来修行,等你修行有工夫了,才

  可以东奔西跑。现在,我们修行的力量不够,自己又没有做什么善事,跑跑寺庙,到处看看,随喜随喜,这样也可以种种善根啊!你来生是不是还能来做人?是不是还能得一个暇满身?是不是还能遇到佛法?这就很难说了。

  《地藏经》上说能闻《地藏经》再不堕三涂,但是《地藏经》没有说你不用再继续修行!不堕三涂了,就能保证你成佛吗?地藏菩萨没有这种力量,是因为你念了地藏菩萨、念了《地藏经》,你的心跟地藏菩萨结合在一起,这是你自己的力量,相信自己,请大家有“信心”,别忘了“信心”,信你自己的心就是佛,信心是佛,信心做佛,祝大家早日成佛。

  【问答篇】

  问:在《占察善恶业报经》中如何使用占察木轮?

  答:占察木轮有个〈占察相法〉,就是占察轮的相法,占察就是算命打卦,佛经只有这么一部,在佛经里头制定戒律不许算命打卦,所以当坚净信菩萨请问佛:“在末法时众生信心不坚定,怀疑心太重!今天信了,明天不信怎么办!有没有微妙特殊的法门?”释迦牟尼佛说:“有!但这个问题你去请会中的地藏菩萨跟你说!”

  有人问我:“为什么佛不说?”佛知一切,为什么不说,而让地藏菩

  萨说?我在讲《占察经》的时候,就代替佛回答:“佛自己制定的戒,不许用算命打卦,就让地藏菩萨说这部《占察善恶业报经》。”占察就是占卜,察就是对照一下,合适不合适,相应不相应,这个纯粹是为了让你修观、修定,达到一实境界。

  《占察善恶业报经》的上半部是为方便修的,如果你现在有些困难,有些地方不明白,就可以用占察轮。占察轮有三种相法,第一种问过去世,是从什么道来的,所以今生得遇佛法,也能听闻佛法。前面一到十,共有十种,说你过去学过佛法,种过善因。从十一到一百六十一,共有一百五十种,就是问你的人生当中,生老病死那方面的吉凶祸福,买房子置地、做生意以及这个投资好不好都包括在内。任何你想要问的事,占察一下,地藏菩萨都可以告诉你。

  但是有一个条件,用占察轮的时候必须拜忏,怎么拜呢?不是拜占察全本的忏。第一个礼拜十方诸佛,第二个礼拜十方尊法,第三个礼拜十方贤圣僧,之后,礼地藏菩萨,磕四个头,最后还得念地藏菩萨圣号一千声,这就是摄受你,这就是方便善巧。之后你再依你的力量供养,香花、灯涂都可以,点上灯,磕完了,才开始占。

  你最初使用的时候,多半不相应,你问害病,它说你发财,这就是不相应,你问的跟答复的两者不相应,怎么办呢?你重新念、重新拜、重新再占,经过几天之后,你才能够相应!以后就会逐渐的相应。

  一定要拜忏,你要是拜《占察忏》,相应的时候就多了!我的意思是要是有人要用,我也不阻止。这是你内心里有怀疑才有需要,如果你对什么都不怀疑,从因果上讲你不怀疑,从道理上讲你不怀疑,从发菩提心上讲你不怀疑,不怀疑就没有必要占。吉凶祸福就靠你自己,你自己怎么做,你自己不清楚吗?这是第一个问题。

  问:在修行过程中如果有疑问可以写信请教师父吗?

  答:可以啊,哪位师父都可以,有的师父愿意答复你,有的师父不答覆你,那也是随缘。你要请问师父,你得找那位肯答复你的师父,找那位肯发慈悲的师父,你要先知道他的地址;像我漂浮不定,一会儿在温哥华,一会儿在美国,一会儿在大陆,你上那里找我呀?

  问:如果可以的话,信可以寄到何处?

  答:这里有一间方广出版社,出版社的人员会告诉你,你把方广的电话记住,或者你要请经,或是印经结缘都可以。

  这是哪位道友的问题?他要请占察轮,一定要拜忏。我曾经问我的过去生,究竟是什么因缘今生才能作和尚?我问了九次,有一次三次数字加起是这个数字,但是我还是有所怀疑,就再掷三次,结果还是同样的数字。占察轮的数字是从一到十九,为什么是十九个数字呢?六根、六尘、六识、十八界加上一个根本无明,所以这个数字是十九个。

  当你掷这个轮相的时候,如果地藏菩萨没有来到道场,如果他的护法不在,你怎么知道这个数字不准,因为这个数字一百八十九,六个数字,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总共六个轮,每一个轮子十八个数,你掷三次加起来的总数,前面的数字是一,最后的数字是一百八十九,要得到一百八十九这个数字必须六个轮相的数字,每次都是最大的,三次加起来才是一百八十九,每一轮四面,三面有数字,一面没有数字,六个轮掷三次只出现一个一,如果是菩萨卜相,我就没有话说,否则的话,你是掷不出来这个数字。

  还有像我说的,三次都是得到同一个数字,这是变化的,你掷六个轮,三次加起来数字都是那个数字,你就不要再怀疑了。你知道自己拜忏的效果很好。有一点必须要注意的,就是一定要拜忏,遇到现不好的卦相,说你要倒霉,业障现前,说这个病好不了,怎么办呢?地藏菩萨说,这也有办法,就念我地藏菩萨名号一万声,之后,就开始拜忏,冥想你的业障已经消失,这样你的问题就转化了。

  轮相还可以告诉你,现在给你看病的医生不行,请你换一位医生。一个轮有一个数字,大家可能不相信,但是你们不要怀疑。

  例如你要占问这位师父,考验他是否真的有道德?是否是欺骗人的?你掷一掷问问看,说我可不可以跟这位师父学?他有没有道德?地藏菩萨告诉你说:“他没有道德,他是欺骗你的,不要跟他学。”你就不可以跟这位师父学,如果他说:“这个师父有道德,你可以跟他学。”

  不过,你要选择跟随哪一位师父,你先得自己考量考量。你选择师父,其实师父也在选择徒弟,不是吗?如果他不选择徒弟,要是收了一位德行坏的徒弟不是倒霉了吗?把自己也连累下去了。但是,你还是得发慈悲心,越坏的人越要度他。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