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见与中道

  边见与中道

  《唯识三十论》开篇为:“由假说我法,由种种相转,彼依识所变,此能变唯三。”直接指出凡夫认识的迷妄性,并通过八识揭示世界真相,说明依他起相的世界是仗缘而生,和合而有。

  对依他起现象的不同认识,将发展出截然不同的生命轨道——一条通向轮回,一条通向解脱。那么,什么才是与解脱相应的认识?从唯识观点来看,就是远离增益和损减二边。所谓增益,就是增多;所谓损减,就是减少。比如此处有三棵树,如果你认为是四棵,为增益执;如果认为是两棵乃至没有,为损减执。正确的认识,应该是不增不减的三棵。

  而中观所说的中道认识,则是远离断常二边。我们看到事物存在,就认为它永恒存在,此为常见;看到事物败坏,就以为它彻底消失,此为断见。所以龙树菩萨在《中论》这样说道:“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出,能说是因缘,善灭诸戏论。”引导我们认识缘起,破除断常二见,否则就会由错误认知导向烦恼

  正见缘起,方能证得空性,帮助我们更深入地认识缘起显现。《金刚经》有个广为人知的偈颂,那就是“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只要对佛教稍有涉猎,多半都会知道这个偈颂,也知道它在说些什么。但我们看到的世界依然真真切切,而不是梦幻泡影。所以,它的各种变化仍会左右我们,使我们为之欢喜,为之哀伤,为之烦恼,为之思绪纷飞。

  原因出在哪里?就在于认识,正是它,决定了我们看到的是什么。就像两付眼镜,一付是具有穿透性的,可以照见本质;另一付,则是令所见一切发生扭曲的有色眼镜。如果说前者代表着如实智,有色眼镜就代表着凡夫的遍计所执。无始以来,我们早已习惯于这付眼镜的存在,习惯于透过它所看到的世界,这种习惯已成为非常坚固的模式。戴着绿色眼镜,就看到绿色的世界;戴着黄色眼镜,就看到黄色的世界。虽然学佛后知道一些道理,知道我们的所见存在偏差,可这付眼镜尚未摘下,终究不能亲见本来。修行,就是要帮助我们摘下这付有色眼镜,看到一个本来如此、未被扭曲的世界。这种看不仅局限于表面,更要明了现象背后的本质,也就是空性,是佛陀告诉我们的梦幻泡影、如露如电。

  三性概括了唯识的整个理论体系。唯识思想的建立,是属于依他起的层面;而唯识的修行,则是帮助我们断除遍计所执相,最终转染成净。所以《解深密经》告诉我们,三性中染污的依他起相是我们所应断除的,遍计所执相是我们所应了知的,圆成实相是我们所应证得的。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惟有证得空性之后,才能如实了知依他起相。

  ——摘自《有与无》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