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住的两种模式

\

  定,即止心一处,包括有所止和无所止。

  有所止,是在修定过程中将心安住于某个对象。虽然任何对象都可使心安住,但在佛法修行中,修定为发慧前导,故应选择相应的善所缘,既不会引发负面情绪,又有助开启智慧。如念佛佛号就是对象;数息观,呼吸就是对象。当心调整到位,力量壮大后,会长时间安住在佛号或呼吸上。相应的,其他情绪构成的干扰将越来越小。就像同样力量的一拳,落在婴儿身上足以致命,落在巨人身上却轻如鸿毛。所以说,定能使我们的心坚如磐石,不被外境所转。

  无所止,即没有止的对象,直接安住于心的本质。更准确地说,是心无所住。禅宗、大圆满的修行,都采用此法,是最为快捷的顿修顿悟之道。或许有人会说,既然有如此直截了当的妙法,何苦舍近求远,历经三大阿僧祇劫的渐次修行?须知,对一般人而言,无所止的修行,好比蚊子叮铁牛,了无下嘴处。如果无明眼师长指点迷津,蹉跎时光还算幸运,只怕堕于狂禅乃至着魔,后果不堪设想。还不如老老实实、稳扎稳打地前进,是谓“慢慢修来快快到,低处修来高处到”。

  总之,不论有所止还是无所止的禅修,都是为了帮助我们从生命的迷乱相续中超越出来。通过训练,使内心渐趋稳定,转变以往随波逐流、向烦恼妥协的被动状态。这是开启觉性的必要前提。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