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坛经
《六祖坛经》,佛教禅宗典籍。亦称《坛经》、《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全称《南宗顿教最上大乘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六祖惠能大师于韶州大梵寺施法坛经》。禅宗六祖惠能说,弟子法海集录。《释门正统》卷八《义天传》有“大辽皇帝诏有司令义学沙门诠晓等再定经录,世所谓《六祖坛经》、《宝林传》等..[详情]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定慧第四
定慧第四
师示众云:“善知识!我此法门,以定慧为本。大众!勿迷,言定慧别。定慧一体,不是二。定是慧体,慧是定用。即慧之时定在慧,即定之时慧在定。若识此义,即是定慧等学。诸学道人,莫言先定发慧、先慧发定各别。作此见者,法有二相。口说善语,心中不善。空有定慧,定慧不等。若心口俱善、内外一如,定慧即等。自悟修行,不在于诤。若诤先后,即同迷人,不断胜负,却增我法,不离四相。善知识!定慧犹如何等?犹如灯光。有灯即光,无灯即闇。灯是光之体,光是灯之用;名虽有二,体本同一。此定慧法,亦复如是。”
师示众云:“善知识!一行三昧者,于一切处行住坐卧,常行一直心是也。《净名》云:‘直心是道场,直心是净土。’莫心行谄曲,口但说直;口说一行三昧,不行直心。但行直心,于一切法勿有执着。迷人着法相、执一行三昧,直言:‘常坐不动,妄不起心,即是一行三昧。’作此解者,即同无情,却是障道因缘。善知识!道须通流,何以却滞?心不住法,道即通流;心若住法;名为自缚。若言常坐不动是,只如舍利弗宴坐林中,却被维摩诘诃。善知识!又有人教坐,看心观静,不动不起,从此置功。迷人不会,便执成颠。如此者众,如是相教,故知大错。”
师示众云:“善知识!本来正教,无有顿渐,人性自有利钝。迷人渐修,悟人顿契。自识本心,自见本性,即无差别,所以立顿渐之假名。善知识!我此法门,从上以来,先立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无相者,于相而离相。无念者,于念而无念。无住者,人之本性。于世间善恶好丑,乃至冤之与亲,言语触刺欺争之时,并将为空,不思酬害,念念之中不思前境。若前念今念后念,念念相续不断,名为系缚。于诸法上念念不住,即无缚也。此是以无住为本。善知识!外离一切相,名为无相。能离于相,即法体清净。此是以无相为体。善知识!于诸境上,心不染,曰无念。于自念上,常离诸境,不于境上生心。若只百物不思,念尽除却,一念绝即死,别处受生,是为大错。学道者思之。若不识法意,自错犹可,更误他人;自迷不见,又谤佛经,所以立无念为宗。善知识!云何立无念为宗?只缘口说见性,迷人于境上有念,念上便起邪见,一切尘劳妄想从此而生。自性本无一法可得,若有所得,妄说祸福,即是尘劳邪见,故此法门立无念为宗。善知识!无者无何事?念者念何物?无者无二相,无诸尘劳之心。念者念真如本性。真如即是念之体,念即是真如之用。真如自性起念,非眼耳鼻舌能念。真如有性,所以起念;真如若无,眼耳色声当时即坏。善知识!真如自性起念,六根虽有见闻觉知,不染万境,而真性常自在。故经云:‘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
- 上一篇: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疑问第三
- 下一篇: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坐禅第五
- 大悲咒句解 1、南无 喝啰怛那 哆啰夜耶
- 大悲咒句解 2、南无 阿唎耶
- 大悲咒句解 3、婆卢羯帝 烁钵啰耶
- 大悲咒句解 4、菩提萨埵婆耶
- 大悲咒句解 84、娑婆诃
- 大悲咒句解 5、摩诃萨埵婆耶
- 大悲咒句解 6、摩诃迦卢尼迦耶
- 大悲咒句解 8、萨皤啰罚曳
- 大悲咒句解 7、唵
- 大悲咒句解 9、数怛那怛写
- 大悲咒句解 10、南无悉吉利 埵伊蒙 阿利耶
- 大悲咒句解 11、婆卢吉帝 室佛啰楞驮婆
- 大悲咒句解 12、南无 那啰谨墀
- 大悲咒句解 13、酰唎摩诃皤哆沙咩
- 大悲咒句解 15、阿逝孕
- 大悲咒句解 14、萨婆 阿他豆 输朋
- 大悲咒句解 16、萨婆萨哆、那摩婆萨哆、那摩婆伽
- 大悲咒句解 17、摩罚特豆
- 大悲咒句解 83、跋陀耶
- 大悲咒句解 20、卢迦帝
- 大悲咒句解 18、怛侄他
- 大悲咒句解 19、唵 阿婆卢酰
- 大悲咒句解 21、迦罗帝
- 大悲咒句解 24、萨婆萨婆
- 大悲咒句解 22、夷酰唎
- 大悲咒句解 23、摩诃菩提萨埵
- 大悲咒句解 26、摩酰摩酰 唎陀孕
- 大悲咒句解 25、摩啰摩啰
- 大悲咒句解 27、俱卢俱卢 羯蒙
- 大悲咒句解 81、唵 悉殿都
- 大悲咒句解 82、漫多啰
- 大悲咒句解 28、度卢度卢 罚阇耶帝
- 大悲咒句解 30、陀啰陀啰
- 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 第1卷
- 大悲咒句解 31、地利尼
- 大悲咒句解 29、摩诃罚阇耶帝
- 大悲咒句解 32、室佛啰耶
- 大悲咒句解 34、摩摩 罚摩啰
- 大悲咒句解 33、遮啰遮啰
- 大悲咒句解 37、室那室那
- 当你真正能被佛打动时,你的佛性就会流露
- 写在药师佛圣诞
- 皈依的真义
- 佛陀涅槃后去了哪里?
- 住进“一亿里”的聚落!
- 《题针》诗:做人不做针
- 捅破这层窗户纸,你也能成为佛菩萨
- 为考生祈愿文
- 延参法师:幸福的方向
- 为什么释迦牟尼佛要教我们念阿弥陀佛呢?
- 若能以真如来熏无明就能够成就圣道
-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 出家八天可以消除死劫
- 印顺长老:学佛很久后还不吃素有错吗?
- 嫉妒心太重,最后害的是自己
- 弥陀成佛无余事,唯觅念佛往生人
- 瑜伽师地论
- 云居山真如寺传戒开示
- “逼上梁山”的真正“梁山”,应该是极乐世界
- 通往真理的路上,你降服六根了吗?
- 五台山每天都有一万菩萨在说法
- 如何让生命进入保障的状态?
- 修行人的一天
- 如何帮助忧郁症、躁郁症,暴躁易怒的人?
- 大脑能够开动,是需要福德的力量的(内附视频)
- 信为万善之源,疑为众罪之本
- 弟子以前很忤逆父母,请问弟子应如何与父母相处?
- 传印长老:时代处末法 心中有正法
- 佛诞节祈愿文
- 生活是一场历练!
- 人人都需要佛教智慧给予的人生观
- 学习佛法要反复听闻思考
- 凡事要适度了才会感到快乐
- 观念与心态之间的相互作用
- 纯一法师:佛教与心灵环保
- 达摩祖师传授入禅门的四句口诀
- 生命的分水岭在哪儿?
- 怎样才能放下过去?
- 斋戒念佛预知时至坐化往生的明朝孙母善女人
- 多感知别人的情绪,人际关系就会变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