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佛通戒偈》浅释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志,是诸佛教”。这首偈语出于《法句经》是过去七佛教化众生用的。非常重要。实际上只有三句话“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志,是诸佛教”。前三句话就概括了很多内容,把佛教的基本都包括进去了,这也可以说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教化众生的纲领。作为佛教徒,我们应该很好的学习、领会、信受奉行。我也理解得敷浅,和同修们一起学习。

  先把这四句话作个简单介绍:“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志,是诸佛教”。

  诸恶莫作,这个诸就是一切。恶:就是坏事都不应该做。众善奉行,众善:一切好事都应该认真做。自净其意就是我们应当经常自我反思,去掉自己的种种妄念。这个“意”是妄念,净化我们的妄想执着,佛所说的一切法门都是解决这个问题,就是自己净化自己的思想。“是诸佛教”就是说明前面说的这三句话就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教化众生的纲领,也可以说是一切戒律的根本原则。

  什么是戒?戒就是诸恶莫作,戒就是止恶防非,戒就是禁止作,不放作,作了就是犯戒。比如说杀生,你杀了就是犯戒!戒的含意就是偏于止恶,所以叫做“止持”,就是禁止作。

  律就是“众善奉行”,就是提倡作,叫作“作持”,提倡作你不作,也是犯戒,比如说护生,就是提倡做的,你不作,还是犯戒,所以戒与律严格的分起来就是这个不同。

  这首偈语看起来简单,但是它实际上把佛法的精髓、诸佛的心传,都概括进去了,说具体一点,它从世间法到出世间法,从人天道,直到菩萨道,它包括了修福修慧;它包括了五乘共修的纲领,它概括了三无漏学,所以这首偈语非常重要,它非常概括的把佛法的一些基本的东西都包括进去了。

  下面我们讲这首偈语的内容。诸恶莫作就是一切恶业都不应该作,当然世间上的恶业也是无量无边的,佛法为我们概括了一下称为十恶,十恶包括什么呢?杀生,偷盗,邪淫,为叫身三业,杀盗淫都是行为。口业有四种:第一,妄语。妄语中特别是大妄语,大妄语比如,你没开悟,对别人说你开悟了,乱给人家说;我看得见观音菩萨,可以和观音菩萨对话,这是大妄语,这种妄语命终之后必然堕地狱,这是不通忏悔的罪业。其次就是一般的妄语,为了个人的目的,个人的利益说假话、欺骗别人,这个也要受恶报,但没有大妄语那么严重。

  还有一种方便妄语,方便妄语,就是指在某种情况下为了别人的利益,为了其他众生的利益不得不说假话,这个叫方便妄语。这里有个界限:动机是为了利人、动物,而不是利己,利已就不行。举个例子:比如我们在山上走,看见一只野兔跑过来了,你明明看见野兔往西跑的,你却告诉持枪打猎的是往东跑了,这还是说的假话,但这个假话的动机是为了保护生命,所以这种妄语不但不犯戒,而且是功德,因为你保护生命嘛。除此之外不该讲假话,特别是我们了解了妄语戒里面的大妄语,可以使我们认识到佛所说的绝无妄语!大妄语是要堕地狱啊!佛经上讲的如果是假话,那佛都要堕地狱的,所以,从反方面我们可以了解并建立信心,知道佛所说的绝无妄语!

  第二,恶口。用很恶毒的语言来咒骂别人,这个问题很易犯。我们一天到晚都在讲话,说老实话,我们犯的口业实在不少,自己冒了火用很恶毒的语言来咒骂别人,比如说我们听到别人骂架说:“你上街去给汽车碾死!”别人会不会受此恶报呢?自种因自受果嘛,他没有种那个因,就不会受那个恶报,不是咒骂得倒的,因果规律就是这样嘛。有的同修不懂得这个道理,他说别人天天在咒我,我说你是相信外道嘛,他咒你你便会到受恶报吗?没那回事,你没种恶因决不会受恶报。恶口伤人了,自己就种了恶因,自己会受相应的恶报。

  第三种两舌。两舌就是拨弄是非,说那种两面挑拨的话,害人也害己,害人,你给别人增添了矛盾,制造了烦恼;害己,你自己种了恶因自己必然要受恶报,这是第三种。

  第四种绮语。就是讲那些花言巧语,也包括黄色的,下流的,不正经的话。污染了别人的心灵,自己也中了恶因,自己要受相应的恶报。妄语,恶口,两舌,绮语就是四口业。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