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心是什么意思?发心和缘起有什么区别?

发心是什么意思?发心和缘起有什么区别?

居士

  师父,发心和缘起有什么区别?

慈法法师:

  实际动念就是发心。好比说,极乐世界是我家,假设这么个,我其他都不管了啊,那这个心它就很简单放在那儿了,我做事就什么事都会冲着这个因缘、顺着这个因缘去走路,就是依止就不会变了,那叫发心。

居士:

  那当面临很多选择的时候……

慈法法师:

  所以那不叫发心,那叫选择,你有很多选择。

居士:

  这样有很多选择的话,如何去选择?

慈法法师:

  你要是有发心的情况下,你就知道怎么选择了。

居士:

  哦,必须得坚定一个心念。

慈法法师:

  啊,我不知道。人要是有一个大的发心了,好比这么说,我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好比说我发了一个心,我说:我这一辈子不跟任何人结仇的,不管你是怎么对待我,我是不会跟你结仇的。就是我有这么一个愿望了,好比我遇到一个人对我吐口水,吐我一口,骂我一句,因为我这个心在那儿搁着呢,我这个心反正是不能跟人结仇,我就走了。但我要是没有这个发心呢,没有这个明确的发心,那别人吐我一口或者找我麻烦,我可能就会动拳头了,我可能就比他还狠——那有这个发心了,我就不会那样做。习惯中我可能也会说“你骂我我也骂你,你坏我更坏”,但是我知道这是习惯,我就会引领着自己的习惯回到发心上去了。所以呢,发心起这么个作用。

居士:

  就是一条主线,主线延伸的一条主线……

慈法法师:

  决定的一个依止!你要作为、思考、表达的时候的一个决定的依止,那就可以称为发心。决定的一个依止,我肯定依止这个——我的习惯也好,烦恼也好,外缘也好,什么我都依止着这个东西的,那这个东西就是发心。

  实际像我这一生,真是遭受了很多的、方方面面的事情。后面我发现说,我要感激一切。很多事情就是从人性、人格上都过不去的,但我还是感激它,为啥呢?——我发心了。所以这个发心就是我一定要守护这样一个心念。别人这样那样,有时候真是很麻烦的事情,那我也感激,因为这个心它起决定作用了,它起决定的作用了。有时候我真遇到很多事情,要是依性格,我真想把人盖掉,但我会感恩他。对,习惯虽往这儿拉,但会归到那儿了,并不是说你没有个性了,一点都不是。啥都有,烦恼啥都有!但是他一想、一认真,他就回到那儿了,一认真就回到那儿了。

  我也遇到很多法门呀、什么呀,以前好比说我学戒律,我感觉到我要爱护僧人,我就学戒律去了,后面我感觉到一切生命真是都很需要“离苦得乐”这样一个法则,都需要离苦——不是说哪一个人、哪一部分人,并不是那回事——好了,那我就发一个“饶益一切众生”的愿,那就遇到净土了。他什么都往那儿归,所有的作为都往那一个地方归,那它就起作用了。所以,这个起决定性作用的心念,就是你的发心。

居士:

  那这个发心应该是、必须是什么?是不是代表了一种必须得……

慈法法师:

  没有必须,没有必须,你就认真了就好了,认真就好了。

居士:

  哦,这个心念没有对错。

慈法法师:

  有时候我们自己发心没有善巧,找不准,就找一个东西去,好比说十大愿王,我找其中一个。好比说我忏悔业障,我忏悔,不管咋地我都忏悔,别人怎么对待我,我都忏悔。第一个概念就是忏悔,好比别人赞叹你你也忏悔,诽谤你也忏悔,喜欢你也忏悔,厌恶你也忏悔,你什么都在忏悔。忏悔的时间你养成了一个习惯,它就成了一个发心了——很奇怪的一个作用力,别人做错事了,你忏悔,啊,解决问题了。

居士:

  当遇到很多选择的时候往往顾虑好多,这到底怎么解决?

慈法法师:

  发心不明确,在衡量得失呀……

居士:

  就像考检察官、法官、律师,人家都在干,我到底是不是也应该像别人一样?我就感到混乱,力量也不够。

慈法法师:

  发心不明确,无明就烦恼了,无明就蒙蔽自己了。

  你先实践一个发心。好比说我用礼敬诸佛这个发心,不管什么来都是佛的显现,我就用礼敬的心、尊重的心,什么来了我就合一下掌,我就养这个心,我不管啥你好坏得失,什么都不管,你做一段时间了它就起作用了——我礼敬一切!

  那你说这里面有选择吗?我选择工作跟礼敬一切有啥关系呢?那你就找一个跟选择有关系的方法,好比说请佛住世,请转法轮,常随佛学,恒顺众生。好比说,我选择恒顺众生,因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因为了解一切众生的这种佛性的显象中有差异,有这个差异,我就允许一切,那你就学会了允许,允许一切,不管谁做啥你都允许。因为一切都是幻化的,一切幻化不实的东西,我都允许。因为我知道是幻化的,怎么不允许呢?!那你就开始觉悟了,那我在这个觉悟的心下,我去择取工作,很简单。因为这都是不同的梦,我要做哪个梦,我喜欢做哪个梦,那我就择取它。

居士:

  很难啊,很难。

慈法法师:

  最好要实践,跟难易都没关系,我们这个拒绝的心很奇怪。实践实践就知道了,难易都是没有实践,就是搁那儿推导出来的。去体验它,体验了再说话;不要去评价它,评价是个拒绝——拒绝了实践。我不评价,我就去实践它,思考它。

  好比说,我们说上山上走一走吧,你说“不行,我得弄懂了再走”——这个“懂”是个啥呢?它很多都是假设的一些,就是自己假设的一些自我说服,其实没有太大意义,我就直接去走一段我就知道是个啥了。

实践很重要,实践很重要。

  你看学佛人呐,实际我们最大的障碍就是为自己,最大的障碍就是为自身,形成一种很大的障碍,这障碍你感觉到特别麻烦,就是做事不舒展嘛。我想好比说为寺庙,人很大方,做事很有力;或者我想为居士,很有力,人没有啥畏惧,也没啥障碍。但一想到自己的得失,马上障碍就来了——很奇怪,迅速地障碍就出现了,你思考也不利索了,说话也不利索了,作为也不利索了,什么都不利索了,都是障碍。

  说“菩萨行此巧方便回向,就称为三种菩提心”,就是所谓的不为自求。你看,你说这些文字啊,真是要看为谁考虑了。那我就为了我们自身的,好比说维护自己的权利,维护自己的生存环境,维护自己现在的一些作为……那这就是自私的东西,那你肯定开始生涩了——思维呀、文字呀、做法呀、传递的东西都不流畅,就是自私。自私就会形成很多障碍、屏蔽、自我保护,建立很多屏障。

——本文选自2017年4月7日

慈法法师在青岛答居士问

原标题:随缘开示 | 何为发心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菩提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