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人佛教 > 佛教放生 > 放生文库 >

漫谈北京的放生池

  北京放生
 
  佛教的放生,给放生活动赋予了一定的文化涵义和精神境界的提升。每个放生者,在放生活动结束后,都会有一种解脱、释然和救赎的心理感受。放生,既满足了信徒们“普渡众生”的愿望,更为所释放的生灵提供了生机与自由。
 
  放生池是个地名,如今知道的人不多了,清朝的时候,在崇文门外,放生池是很有些名气的。据清人戴璐《藤阴杂记》中说,是一位姓范的浙江人梦见一座寺庙,“禅室悬木鱼,有人云东坡居此”,放生池便是比照他的梦中所见而建。放生明显是佛教的意思,买鱼在水中放生,说明这地方地势低洼,方才容易蓄水为池。有庙有水,原来肯定是不错的地方。
 
  看明朝《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没有这个地名,在清《京师坊巷志稿》中才出现了放生池,并注明有四眼井。它现在叫做永生巷,因为就在我年轻时就读的汇文中学前面幸福大街旁的胡同里,所以很好找,只是再也找不到放生池的庙和水,还有那四眼井了。胡同呈之字形拐了两个九十度的大弯,窄小得出乎我的想象。刚拐过第一个弯,立刻看到南侧一座哥特式的天主教堂,鹤立鸡群在两边低矮破落民房间。我不知道它和放生池的庙宇有什么关系,它是在1910年建的,放生池已经不在了,才有了它来接替,一中一洋都是庙,这地方必须要有神灵的庇护和辉映?
 
  因为不是礼拜日,教堂的院门关着,我推门走了进去,看见院里一侧的凉棚下摆着一张乒乓球台,正有两人挥拍对阵。我请问他们能不能允许我进去看看?一位三十多岁的年轻人对我说:可以,不过你不能够到后院去,那里住着修女。院子不大,教堂也不大,但一百多年的风霜没有怎么损害它,真是万幸。六级台阶上拱形门上的十字架,和尖顶上的十字架呼应着,钟楼也保存着,只是钟不是原来的了。我推门走进教堂,高高的窗户还在,彩色的玻璃没有了。一排排长椅上,空无一人,安静肃穆,和街巷的喧嚣一下子拉开了距离。
 
  我走了出去,问那两个打乒乓球的,每星期都做礼拜吗?刚才和我说话的那个年轻人答道都做。我又问能有多少人来?还是他说两百多。我又问谁是这里的神父?还是他向我点点头说我就是。我很好奇,接着问他好多问题,他一点不烦,相反还把我引到他的卧室,告诉我原来教堂的东边大宝厂(现是市民政局),西边的永生小学,都是教堂的教区(东边原来有37间楼房为病老的修女住所,20余间平房为宿舍、诊疗所和奶牛棚,西边的永生小学原来是学校和孤儿院)。现在东边一处原来的楼还在,外表没有任何变化,但里面完全装修成另外的样子了。这么一说我明白了,我读中学的时候,天天从幸福大街上走,为什么一直没有看见过它了。它和放生池原来都是临街的,只是后来盖起的房子遮蔽了它,周围永生巷这样密麻麻的小胡同湮没了它。
 
  我和神父聊得不错,他高兴地送我一本《圣经》,并在扉页上题词:敬送智慧之友,愿神的智慧和祝福永远伴随您。杨科神父于南岗子教堂(这一片地方人们俗称为南岗子)。他告诉我这个教堂其实应该叫小德肋撒教堂,是为了纪念15世纪一个叫德肋撒的修女,你知道1979年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得者也叫德肋撒,她是印度的修女,她说过一句有名的话:你们为最小的兄弟姐妹所做的,就是为我所做的,为耶稣所做的。她所说的最小的人,指的是那些贫困有病残疾的弱者,她说的也是15世纪德肋撒说的和做的。
 
  临别时,他再一次带我走进教堂,一直走到神坛前,指着正前方悬挂着的那幅彩色油画像告诉我:这就是那位15世纪的德肋撒,你看见了吗,画上画着好多玫瑰花瓣,她死的时候,耶稣赞扬她,称她是圣人,让苍天为她下了玫瑰花瓣雨。
 
  放生池有什么意义?
 
  《大智度论》云:诸余罪中,杀业最重,诸功德中,放生第一。因此放生池是许多佛寺中都有的一个设施,一般为人工开凿的池塘,为体现佛教“慈悲为怀,体念众生”的心怀,让信徒将各种水生动物如鱼、龟等放养在这里。信徒放一次生就积一次德,象征了“吉祥云集,万德庄严”的意义。
 
  放生池的意义重大,因为它不仅仅是一个放生鱼的池子,更重要的他是一种激发众生慈悲心的手段。将鱼或者鸟放生,在古时候是善人一种发自内心的心愿。而现代人生活在城市中,被功名困扰,没有心思去考虑这些事情了,也更加冷漠了。看到放生池,或可激起一丝善心。一个普通人在池中放生了一条鱼,会带给他一种回忆,留给他一种做善事留下的感动。这中感动会被善良的力量放大,以至于影响到他的行事方式。不可以善小而不为,就是这个道理。
 
  当然,不否认很多寺院把放生池作为盈利的手段。放生池的意义因此受到质疑。那些错误做法的发起人会受到应有的报应。但放生池本身的重要作用,不应该因此被忽视。作为一个善良的人,应该坚定行善的信念,不管出现什么纷扰。放生的时候,也不要掺杂功利色彩,那样才会帮助被放生的众生,你自己也才能真正受用(不要计较某次放生能带给你什么样的利益,只要你想做,就去做,不要想太多)。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