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人佛教 > 禅宗 > 禅宗文化 >

禅道与养生

禅道与养生

  “正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忙碌、紧张、郁闷的当今社会,禅,无疑是去除我们心中焦虑疑惧的力量,安住身心的清凉。

  从两个方面来谈禅道与养生:一、从禅师的心态中谈养生;二、从禅道的修法上谈养生。

  禅有如来禅(印度)和祖师禅(中国禅),这里讲的是祖师禅。

  禅是向自我内心追求,不向外求的;禅是非空非有,离形去智,息尽妄缘的,自我肯定,直下承担。禅要靠自己去体验、实践。

  所谓“参话头”,主要是提起一念,看这一念的开始来自何处?灭向何方?把这一念、这一个话头紧紧地掌握住,在这话头里回光返照、悟达自性。参话头有两种,一种是有意义的话头;一种是没有意义的话头,这种话头不可以用一般常识解释,也不可以用逻辑推理,因为没有意义,就不必分别研讨。

  有意义的话头,指我们平常讲的,如狗子有无佛性?我们无梦无想时,主人公何在?万法归一,一归何处?念佛是谁?念佛是我,我又是谁?谁叫我们每天驮着这个尸体东奔西跑呢?如何是祖师西来意?等等,这些就是要一直参下去,问下去,问到最后,忽然一声“噢”,迷妄的虚空世界粉碎了,这个时候就愣愣地惊奇,啊,那感觉就别有一番景象,这就是开悟。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东坡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不此山中”。善慧大士有一首诗:“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人们一定想不通,既然是空手,那能有锄头呢?既然是步行,怎么会骑水牛呢?怎么桥流而水不流呢?

  我们把本体和现象,你和我划分得非常清楚,而禅能超越相对,超越本体与现象,超越对立而达到统一。因此,无彼此、时空、来去、动静、大小,什么都是统一、一体的,平等一如,就没有烦恼了。

  全举禅师也说:“饥来要吃饭,寒来要添衣,困时伸脚睡,热处要吹风”。肚子饿了要吃饭,天气冷了要添衣,疲倦了伸脚就睡,天热了就找凉快的地方吹吹风。多么自在,多么洒脱。全举禅师的这首诗,可以说把禅的本来面目表现得非常透彻。

  禅不是离开生活的,也不是闭关到深山里自我了断,而是在生活中自然表现平常心,不起分别妄念,这生活里就有禅。你如果说他好吃懒做,贪睡爱穿,他就不高兴,这真实的事都要逃避,虽然是穿衣吃饭这样简单的事,我们一般人却不敢自己承担。何况禅师们的吃饭、穿衣、睡觉里面,还有一般人看不到的自在风光呢。

  常常有人问禅师:“你如何参禅?”禅师回答:“吃饭睡觉”。哦,吃饭睡觉,这种事情大家都会呀,和一般人没有什么不同,如果说禅就只是吃饭睡觉,那又有什么了不起呢?看似一样,其实差别太大了,社会世俗的人,吃饭,他挑食,食不甘味;睡觉,他辗转反侧,睡眠质量很差。很多人烦恼缠身,当吃不吃,当睡不睡,珍馐美味,他食不知味,宽广大床,他寝不能安,处处计较,颠倒困顿,禅不是这样的啊!

  同样是吃饭睡觉,有禅没禅,味道就不一样了。大梅法常禅师也说:“一池荷叶衣无尽,数株松花食有余,刚被世人知住处,又移茅舍入深居”。顺治皇帝也说:“天下丛林饭似山,钵盂到处任君餐”。那真是:“口中吃得清和味,身上常披百纳衣,五湖四海为上客,无边法界任逍遥”。 到白云深处,如见宇宙之浩瀚;到山泽水湄,即见生命之真如。“禅悦酥酡微妙供,大千世界一禅床”。

  有一位禅师说:“木食草衣心似月,一生无念不思他,时人若问居何处,青山绿水是我家”。就是形容禅者的栖身心于大千世界,树木蔬菜都可以裹腹,草叶为衣,心如明月清净无染,常以青山绿水为家。现代人住的是高楼大厦,家有空调冰箱,却没有禅者那种青山绿水的悠闲自在的生活。禅师寓法相于性相之中,寄妙理于俗理之外,举目扬眉之间,都有高岩千仞、碧海万顷的气度。

  做工有工禅,做农有农禅,治学有学禅……在工作中也可以用禅,禅宗讲一日不作,一日不食,黄檗开田、临济栽松、仰山牧牛、洞山种茶、玄门砍柴、云门担米、赵州扫地、雪峰煮饭、丹霞种花等等,禅师们就是在工作中千锤百炼,忍苦耐劳,使肉身更坚强,让心志更纯一,如同利剑淬练于寒水与烈火,禅师们也是从心苦与身颓中超脱的。

  不要以为参禅的人不费心力,身体轻飘飘的,心扩大了,好像神仙一样腾云驾雾……真正的禅不是这样的,禅,是面对现实的生活,要工作,要苦心志、劳筋骨,要在生活里面慢慢升华,渐渐扩大,心灵可以高上万丈青天,但脚却要踏着实地,这才是真正的禅的要求。很多禅师都是在弯腰劈柴、直身挑担中开悟的。

  我们在生活中,人人都会遇到要接待客人,从著名的“赵州茶”中,就可以看出与人交往中的禅。有人来参访赵州禅师,禅师问:“你来过没有?”来者回答:“没有”。赵州一笑:“吃茶去”。又有人来拜访,禅师合十问讯:“你来过没有?”来者说:“来过”。赵州一笑:“吃茶去”。旁边的弟子听到了,觉得迷惑,就请示:“禅师,那没有来过的吃茶去,来过的也吃茶去,究竟什么人可以吃茶去?”赵州微微一笑:“吃茶去”。

  茶叶有三种味道。第一次泡开,味道甘美;再泡,甘中带苦;又再泡,索然无味。“吃茶去”,是要人去体验人生三味:甜味、苦味、无味。人在青年时期,多姿多彩,自由快乐,是甜蜜甘醇的味道;到了中年,为工作奔波,为妻儿老小忙碌,是含辛茹苦的味道;到了老年,体衰力弱,病痛缠身,面对死亡的无赖,觉得人生无味。当然,这人生三味也不是绝对的,因人因环境不同而有差异。有的人少年时期非常苦,有的人中年时期很甜蜜,有的人老年很幸福,然而,我们哪一个人没有尝过人生的这三种味道呢?

  什么是养生?养生就是要让我们的身心得到休养,得到宁静。养生靠什么?靠好的心态。发怒、哀愁、惊恐、矛盾的心态,不适合。禅就是一种最好的心态,用禅的方法、思维、认识来对待生活和我们的身心,使我们有一个良好的心态。上面给大家介绍的禅师的生活,那就是禅的心态。

  禅修能够促进身体健康和心理平衡,能使我们减少执着,也能使我们从头脑更冷静,产生智慧静坐有三个步骤:就是调身、调息、调心。

  调身就是坐姿要正确,调息就是调整呼吸,随自己定力的深浅分为四个层次:鼻息、腹息、胎息、龟息。

  鼻息是使用鼻孔出入的自然呼吸,腹息时,空气虽然是由鼻孔进出,可是不注意鼻孔,也不感觉到是用鼻孔呼吸,而仅是腹部起伏蠕动。

  胎息,是不用鼻孔呼吸,全身的每一个毛孔都能成为呼吸器官,这时的大宇宙就是母胎,自身是胎儿。

  龟息就是自己不需要呼吸体外的空气,甚至心脏也停止跳动,这时,身体已经能独立自成一个宇宙,用自己体内的气或能来运行,自给自足,不必由体外提供空气或养分。调心就是如何照顾心念,一般是以止观的方法来摄心凝念,使用数呼吸、观身不净、念佛、礼拜、静坐、冥思等方法来达到目的。禅宗在开悟的时候叫“见性”,见性后要保持它,要增长它,所以还要悟后起修来培养它。

  生活在现代社会中,人经常生活在紧张不安中。

主要有四个方面:

  1、现代人的生活,流动性太大,不容易安定;

  2、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越就越没有亲切感,彼此关心越来越少;

  3、现代人物质丰富,但人的欲望无止尽,还在不断追求;

  4、对自己前途没有把握,对未来没有安全感。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

  以现代人的观点,是希望克服困难,改造环境,改变对象。用这种方式,也许能克服一些困难,但不能解决全部问题。因此,需要禅。

  禅是什么?禅是内省的方法,是内省的功夫,也就是向自己的内心看,而不是向外求的。任何问题的发生,不要只看那个问题本身,更应该回头来看,为什么那个问题会发生在我身上?为什么会发生这种问题与困难?而要解决这个问题和困难,还是得从自己开始。

同时,我们还要具备四种心态:

  1、报冤,现在的一切结果,必然有其原因。依佛教的观点而言,就是无始以来,就随着生命而来,然而,我们并不知道自己的过去(前生),也无法去证明它。同样的,就此生而言,从我们出生到现在,也有很多自己无从记起的事。因此,当我们遇到不幸的事,不如意,或不愉快的事的时候,不用去理它,只须确认,果从因来,只有接受它了。所以,在态度上,第一要接受现实,第二要寻求解决的方法。首先遇事不要烦恼。

  2、随缘,任何幸运的事,也都其原因。遇到不幸的事,会感到痛苦,这是正常的。幸运时,不要得意忘形,不幸时,不要颓废。

  3、无所求,人都有追求,有追求就有希望,这是很正常的。但是,人们所追求的,不一定能实现。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意插柳柳成荫”。对无法实现的东西,我们不去追求,但是,我们有可能实现的,还是要去努力,努力本身就是生活。

  4、称法,就是我们不论在任何单位、任何岗位或任何情况下,都要尽自己所能做到最好。如果能坚持这种态度,在一生中,一定会非常顺利,而不会有太多的烦恼。

  大家也许都有这样的经验,非常痛苦或烦恼的时候,又找不到对象来倾诉发泄,最好的方法就是睡觉。只要往床上一躺,把被子一盖,一觉醒来,虽然不能解决问题,但心里的痛苦却减轻了很多,这虽然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但可以暂时使自己减少痛苦。

  用禅或禅定的方法,第一层可以达到和睡觉一样的效果,因为,用禅定的时候,不需要去面对或思考自己身上发生的困扰和问题,可以暂时把问题放在一边,用禅定来收摄身心,达到内心的平静。进一步,从禅的修行,透过平静的心,可以产生处理事情的智慧,从面对问题进而解决问题,不但提高了自己处理问题的勇气,同时也增加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坐禅对身体机能的调整,有很大的好处。现代人生活非常忙碌,忙工作,忙看电视,忙郊游等等,就更需要抽时间静坐。静坐后,一天的心情会比较稳定,能提高工作效率,缩短工作时间,身心就不会那么疲惫了,就达到养生的目的了。静坐怎么坐呢?把身体全部放松,心情也要放松,坐正坐直,背不要靠椅子上,把眼睛闭起来,手放在膝盖上。不要想任何事情,如果办不到,就专心想一件事。也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脚掌上,就这样坐五到十五分钟,身体会轻松舒服,心理压力也自然会减轻了。

  禅不是出家人的专利,禅是大家共有的,希望大家都用禅来养生,让自己的身心安宁,自然就会有“平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了。最后祝大家每天都有禅的喜悦,让身心获得洒脱自在。(文/正恺法师)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