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人佛教 > 禅宗 > 禅宗文化 >

一座寺院两尊卧佛,北京卧佛寺的卧佛之谜

卧佛寺山门

卧佛寺山门

卧佛寺铜铸卧佛

卧佛寺铜铸卧佛

  中国唐贞观十九年,也就是公元645年,玄奘法师取经归来后不久,有人在今天的北京西郊建立了一座寺院,取名“兜率寺”,寺内供奉一尊长3米多的香檀木金身卧佛,殿前栽种娑罗树。这座寺院就是北京卧佛寺的前身。然而,现在殿中供奉的已经不是唐代雕塑的香檀木卧佛,而是一尊巨大的铜卧佛。那么,唐代的香檀木卧佛到哪里去了?巨大的铜卧佛又是何时铸造的呢?

一座寺院两尊卧佛

  卧佛寺花木扶疏,古树参天,穿过琉璃牌坊、山门殿、天王殿、三世佛殿,就来到了卧佛殿。步入卧佛殿,殿内高悬着清朝乾隆皇帝御笔题写的“得大自在”的匾额,意思是释迦牟尼修道成功,已经获得了最大的自由。在汉白玉莲花台座上,静卧着一尊释迦牟尼佛像。

  大佛呈侧身睡卧状,一臂曲肱而枕,体态安详自如,人们称这种姿势为“吉祥卧”。佛的身后环立着12尊泥塑佛像,他们就是佛祖的十二大弟子,人称“十二圆觉”。

  自从唐贞观年间修建兜率寺后,香檀木卧佛就一直安放在此,接受人们的朝拜,虽然朝代更迭,战乱不断,但是寺院香火始终不断。到了元代,忽必烈定都北京,这时的兜率寺已经更名为寿安山寺,成为皇家寺院。公元1321年,元英宗硕德八剌即位,他下旨“给钞千万贯”修缮卧佛寺,“冶铜五十万斤铸造卧佛像”。

  经过12年的努力,公元1333年终于铸造成功这尊巨大的铜卧佛。元朝的统治者铸造铜卧佛后,并没有丢弃唐代的香檀木卧佛,于是,卧佛寺就有了两尊卧佛。前殿,也就是今天的三世佛殿,供奉着唐代的香檀木卧佛;后殿,也就是今天的卧佛殿,供奉着巨大的铜卧佛,形成了“一座寺院,两尊卧佛”的壮丽奇观。此时,不禁有人会问,既然卧佛寺已经有了一尊唐代木雕卧佛,那么元代的皇帝为什么还要再铸造一尊铜卧佛呢?

  元朝的统治者信奉藏传佛教,入主中原特别是定都北京后,为了加强统治,元朝的皇帝大力推行佛教,所以才不惜花费巨资铸造了这尊铜卧佛。

  唐代香檀木卧佛在明朝时依然保存在卧佛寺,蒋一葵编著的《长安客话》中说:两殿各卧一佛,长可丈余。“一座寺院,两尊卧佛”的奇特景观延续了300多年,一直到明朝末年。明末清初,社会动蕩,战火频繁,卧佛寺内一片残败景象。到了清雍正、乾隆时期,皇家才对卧佛寺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缮。然而就在这段时间,唐代的香檀木卧佛从卧佛寺里神秘地消失了。

香檀木卧佛神秘失踪

  研究卧佛寺的专家花数年时间查阅了大量资料,希望能够破解香檀木卧佛的下落之谜。然而,相关的史料记载却非常少。《以宸垣识略》一书中说:“后殿铜卧佛一。又小殿,内香檀卧佛一,唐贞观年造,已无。”而关于香檀木卧佛的去向,书中只字未提,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猜测。难道是香檀木卧佛被大火烧毁了吗?但这种猜测很快就被否定了,因为,原来安放香檀木卧佛的三世佛殿至今安在,没有任何火烧的痕迹,只是过去安放香檀木卧佛的地方,如今改为供奉燃灯、释迦牟尼、弥勒三尊佛像。很明显,香檀木卧佛是被人移出大殿的。

  香檀木卧佛是何时被移出大殿的?因为没有记载,人们只能猜测。有人说,香檀木卧佛很可能是在清雍正、乾隆年间维修卧佛寺时被移出大殿的,至于为什么要把它移走,移出的香檀木卧佛到哪里去了等问题,至今都是未解之谜。

独一无二实心铜卧佛

  唐代香檀木卧佛神秘消失后,卧佛寺只留下元代铸造的巨大铜卧佛。近年来,卧佛寺的科研人员对铜卧佛进行了科学检测,又有了新的发现。

  由于铸造大型金属佛像花费巨大,流传下来的古代金属佛像数量非常少,而且几乎都是空心佛像。与空心佛像相比,实心卧佛铸造工艺更加复杂,如此巨大的实心卧佛在中国是独一无二的。

  北京卧佛寺的铜卧佛铸造于元朝,至今已近700年的历史。那时,冶炼和铸造工艺还不发达,也没有大型的起重、运输设备,能铸造出如此巨大的实心卧佛像,确实令人匪夷所思。

  为了弄清铜卧佛的铸造工艺,卧佛寺的工作人员翻阅了大量古籍,可遗憾的是,卧佛寺寺志早年被毁,古籍中也没有记载铸造铜卧佛的详细情况。尽管如此,在专家的帮助下,卧佛寺的工作人员还是勾勒出了当年铸造铜卧佛的轮廓。

  巨大的卧佛是一次铸造成功的。元代没有大型运输设备,如此巨大的铜卧佛只能采用原地铸造的方法,也就是说,当年的铸造现场就是今天的卧佛殿。卧佛铸造好之后,再在原地建殿保护。

  卧佛头西脚东,面向南方,右手托在头下,曲肱而卧,左手平放在腿上,双足并拢,神态安详,造型异常精美。让人最感惊奇的是,数百年过去了,卧佛依然色彩鲜艳,光彩照人。这其中又有什么奥秘呢?

装饰工艺令人叹服

  其实,这还要归功于中国古代杰出的装饰工艺。卧佛周身采用髹金彩绘方法装饰,其中衣纹使用了“拨金工艺”。拨金工艺,就是先在佛身上贴金,然后在金箔上彩绘服饰,勾勒出衣服的纹样,再用针一点一点拨去衣服纹样或纹样外的部分颜料,露出下面的金箔,形成奇特、美观的装饰效果。

  卧佛没有被衣服覆盖的皮肤部分采用“罩金髹”的方法装饰。罩金髹,就是先在佛身上贴金,然后在上面罩上透明漆,经过拨金工艺和罩金髹工艺装饰的佛像,庄严肃穆,色彩鲜艳,历经数百年,风采依旧。

卧佛、塑像有别从前

  佛教大约在东汉时期传入中国,各地僧众塑造了许多卧佛,有石雕卧佛、泥塑卧佛、木雕卧佛、金属卧佛等。中国古代卧佛可谓多姿多彩,但卧佛寺的卧佛和“十二圆觉”塑像与早期的塑像有着不少差别。

  中国早期的卧佛像是众弟子围着佛祖释迦牟尼悲痛欲绝,有的弟子伏在佛祖身上痛哭,有的用力撕扯自己的头发,反映出弟子们在佛祖即将离去时的悲伤和痛苦。而卧佛寺却是另外一幅场景:卧佛面带笑容,神态祥和;众弟子的表情也非常平静,并没有对佛祖的“涅槃”表现出任何悲伤和痛苦。

  这是因为佛教传入中国后,随着佛教与中华文化相融合,人们对“涅檠”的涵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认为“涅槃”是释迦牟尼修成正果、脱离尘世,从而进入了更高的境界,弟子们不应该对佛祖的“涅槃”表现出悲伤和痛苦。

  从元代开始,卧佛寺就成为中国皇家寺院,受到元、明、清三朝统治者的格外重视。元代皇帝花巨资扩建寺院,7000工匠历时10年铸造了铜卧佛;明代是卧佛寺第二个兴盛时期,先后5次修缮卧佛寺,皇帝6次驾临卧佛寺,寺里至今保存着明宪宗御赐的石碑和明万历年间铸造的铁钟;清代是卧佛寺的第三个兴盛时期,皇室拨巨款对卧佛寺进行了大规模修缮,使之成为现今的规模。雍正皇帝亲自把卧佛寺更名为“十方普觉寺”,这一名称也沿用至今。

  这尊身长5.3米、重54吨,迄今为止中国乃至世界最大、最重的铜卧佛,具有非常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是一件名副其实的国宝。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