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人佛教 > 禅宗 > 禅宗思想 >

正精进

  每个人都有懈怠的心,今天修,明天就不修了,断断续续;想打坐,一打坐心中又起烦恼;想看经,一看就头昏脑胀;想听佛法,一听就打瞌睡……这就是精进心不够。精进心要靠自己发心,不发精进心、勇猛心,心中始终都在妄想、昏沉当中。所以,修行就是要把念头提起来、要抖擞精神,否则修行就不容易成就。

精进恒持应正法

  精进有二种,一种是“事精进”,一种是“理精进”。一般人多半在事上精进,不明白理。什么是“事精进”?今天拜佛一千拜,念佛三万、五万,诵经二十卷,乃至持咒几万遍……这就是在事上精进。在事上修,必须要有恒心、毅力,才能达到目标,否则就会虎头蛇尾。要有恒心,始终一如的努力;否则一曝十寒,要成道就不容易了。

  不仅是出世间的道业,世间任何百工技艺,也要有恒心才能成就。有了恒心,再愚笨的人也能成功;相反地,即使有聪明才智,但欠缺恒心、耐心,也难有成就。过去,有一位晒蜡师,在大殿当香灯,他怕蜡烛发霉,在六月大太阳底下晒蜡烛,结果蜡烛都晒融化了,因此大家都取笑他为“晒蜡师”。

  有一天佛学院招生,他想要开智慧,就去报考。佛学院特别录取他之后,别人睡觉时,他不睡觉,从认字开始精进用功,到最后佛学院毕业,他最有成就,成为讲经说法的大法师。不仅是出世法,世间人的成功,也都是靠精进而来。所以,人生的过程当中,要成就,就必须具备“精进”这个条件。

  释迦牟尼佛有一世为能施太子,为了修布施,把宫里的金银财宝全部拿出来救济穷人。皇帝知道了,将太子逐出,贬为庶人。太子并不因此而气馁,仍然想帮助穷人,但没有钱财可以继续修布施,怎么办呢?他想到龙王有如意珠,如果能拿到如意珠,就能帮助穷人。龙王被能施太子的善心感动,就把如意珠送给太子。但其他龙群发现后,就把如意珠偷走。太子向龙群说:“快还我如意珠,不然我要把海水挑乾,得到如意珠才肯罢休!”龙群认为太子只是戏言,完全不理会他。太子每天挑水,挑了几十天,筋疲力竭,只剩皮包骨,但他不惜性命,就是为了圆满布施波罗蜜的功德。四大天王被太子感动了,前来帮太子挑水。四大天王有神通,几天下来就把海水挑了一半,龙群吓得不得了,赶紧送出如意珠。释迦牟尼佛在无数劫中,就是生生世世如此不断地精进,圆修六波罗蜜,最终成就佛道。

  修行不但要精进,而且要“正精进”。为什么呢?假使精进的方向不正,原本想成佛,结果不但成不了佛,还变成了魔;本来想生天,结果到地狱去了。所以,除了精进,最重要的是“正”。三十七助道品当中,就包含“八正道”──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什么是“正精进”?勤修戒定慧,修六波罗蜜,志趣菩提涅盘,这些就是正。时时刻刻只起善念、不起恶念,只做善事、不做坏事,就是正。相反地,就是邪精进,就像前面是悬崖,假使不走还不会掉下去,由於精进走得快,反而很快就掉下去了。为什么精进还会堕落呢?就是因为缺乏智慧,走错了路头。例如有些邪知见的宗教,认为自己所修的道最高,其实方向已经走偏,却又执着自以为是的修法,结果,愈精进,所造的恶业愈多;造了恶业,业果成熟了就要去受报。

事理一如究菩提

  什么是“理精进”?要以不生不灭心为本修因。即使每天诵很多经、拜很多佛,好像每天都有进步,这是事上精进,不属於理精进。以生灭心用功,还是念头在活动,一个念头接着一个念头地攀缘,这是事上精进,还是与道隔了一层。以生灭心为因,将来所得的果报也是生灭的,因为有生一定有灭、有得一定有失。

  理,就是指不生灭心。以不生不灭心为本修因,将来就证到涅盘,就能成正觉。“本”指根本,以不生灭心为根本、为因地,师父说法、诸位听法的这念心,就是根本,不必另外去找。

  《圆觉经》云:“一切如来,本起因地”,“因地”就是因心。因,就是本具的佛性。以本具的佛性来作为因地修行的根本,这念心始终不打妄想、不落昏沉,始终能作主,这就是理上的精进、是大精进。

  悟了这个道理,就入了圣位,称之为“入理圣人”,这时候念佛、打坐……修一切善法,始终不离当念。念佛从这里念,诵经也从这里诵,古德云:“一切法无不从此流,一切法无不归还此法界。”归还什么法界?理的法界。修了以后不执着修,念了以后没有能念、所念,始终当下一如,这就是无功用行。无功用,就是大功用、大精进。契入了无生之理,随拈一法皆是佛法,事即理、理即事,事理不二、事理无碍。

精彩推荐